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2011年7月1日市政府批复)二O一年八月前言5第一章规划背景6一、过去五年消防事业的发展成果6二、未来五年消防事业的发展环境8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发展原则14三、主要目标16第三章发展建设任务21一、社会化消防工作体系建设21二、立体化火灾扑救体系建设28三、专业化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34四、全方位综合保障体系建设36第四章规划实施与保障41一、组织保障41二、机制创新43三、政策配套4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人民政
2、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批复的北京消防队站规划(2006年一2020年)编制,是立足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提升首都火灾防控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消防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关于首都消防工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任务和发展路径,是首都消防工作的行动纲领。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一、过去五年消防事业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消防事业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首都消防事业取
3、得长足进步,社会面火灾防控环境明显改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全市火灾形势持续稳定。过去五年是首都消防事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消防安全环境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消防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市政府颁布实施北京市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全市消防工作实行“防消合一”体制;全市及各区县(地区)均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建立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会商机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账督办机制;依托消防部队建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成立了北京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北京市地震灾害
4、应急救援队及区县综合应急救援支(大)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成并投入使用1个市级、6个区县级消防指挥中心和34座消防站,正在建设3个区县级消防指挥中心和7座消防站;另有5个区县级消防指挥中心和28座消防站取得立项批复;完成新华街等6个老旧中队改造;完成第四代119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升级改造;广泛应用视频、计算机辅助决策、卫星应急通信等先进技术提升灭火救援调度指挥科技水平和精确指挥能力;购买消防车422辆、器材装备390307件(套);市政消火栓新增11578座,达到30971座;消防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社会面火灾防控,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
5、提高;第一战勤保障基地取得立项批复;完成北京市消防教育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实现消防部队新兵训练、警官培训、实战演练、社会宣传教育功能。火灾整体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排查整治火灾隐患200余万件,督促整改市、区县两级政府挂账督办火灾隐患1122件,完成6517家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活动8000多场次,培训社会单位法定代表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重点岗位操作人员70余万人,成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241支,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死人、伤人四项指标平稳,全市火灾形势保持稳定(见表1)。表1
6、“十一五”时期火灾抢险救援情况统计表年度发生火灾(起)抢险救援(起)死亡人数(人)受伤人数(人)直接财产损失(万元)20068496423049901012.720078450662730408842008601677432910724.420095577832032501585520105307869632124078“十一五”消防规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首都消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过去五年的发展不仅夯实了消防工作的基础,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重大活动消防保卫经验的日趋成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深入推进,火灾扑救和跨区域抢险救援战术的逐步完善,推动北京消防工作向更高质量目标和发展
7、水平迈进。二、未来五年消防事业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首都消防事业发展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的确立,为消防事业发展建设指明方向。新消防法颁布实施将消防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丰富了消防工作的内涵,拓展了消防工作的职能,提升了消防工作的地位。党的“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共安全摆上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消防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消防事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力条件。与此同时,首都消
8、防事业发展建设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一)应对全球化浪潮,首都消防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速全球资源要素流动,北京作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正在形成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安全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长,城市结构变得更加脆弱,城市消防安全风险不断加大。另外,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及非传统安全事件不断上升,应对各种灾害事件的难度不断加大,消防应急救援面临巨大压力。(二)建设世界城市,首都消防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步伐加快,北京
9、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扩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临空经济区,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以及轨道交通、城市地下交通隧道建设等等,新城建设进入关键的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消防工作面临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消防事业发展看,北京市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61万,现有消防官兵6553人、消防站
10、89座、消防车622辆。超依怆北或重鲁*上春Jk图1世界主要城市消防站平均服务面积及人口对比图专栏1:北京市与世界城市消防指标对照表城市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消防站(座)平均抵达现场时间(分:秒)出警次数(起)消防员(人)火灾死亡人数(人)消防经费投入消防装备纽约8338392184:38507430124716216.32亿美元消防车2000辆,消防艇30余艘伦敦15877551135:362500007200614.3亿英镑消防车466辆,消防直升机2架,消防艇2艘东京17511300215-1391459179691292541.92亿日元消防车1870辆,消防直升机6架,
11、消防艇9艘,消防机器人12台北京6390(平原)19618918:001389765533211.49亿元人民币消防车622辆注:所有数据均摘自各城市消防局官方网站,均为2010年底数据。专栏2:北京市与上海、香港主要消防指标对照表城市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消防经费投入消防站(座)消防员消防装备消防队员(人)万人拥有消防员(人/万人)香港110068640.92亿港币86964014.0消防车566辆,灭火轮21艘上海634023019.44亿元人民币12071803.12消防车545辆,消防艇3艘北京6390(平原)196111.49亿元人民币8965533.34622辆消防车
12、注:所有数据截至20至年底。总的来看,北京市在消防事业发展机制、消防人员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配备水平上与世界城市,甚至是国内有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保障可持续发展,首都消防还需要强化基础。首先是在落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消防工作责任,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基础建设责任,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方面仍然存在死角死面,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建立。其次是在建立固定消防宣传阵地,开展中小学生和流动人员消防安全教育,落实“空巢”老人、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消防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还存在盲区,市民消防安全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第三是由于规划选址难以落实、市政条件不成熟、拆迁困难
13、等原因,“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69座消防站还有12座尚未立项,应建的18个区县级消防指挥中心还有2个尚未立项;消防水源规划、建设与维护、保养机制尚未形成,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水源建设欠账较大;社区占用应急车通道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相对缓慢。第四是在争取公安现役编制2755人情况下,消防人员数量仍然较低;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福利待遇、伤残抚恤等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尚待建立,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面临许多实际问题。第五是消防信息采集、更新、管理、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服务能力不高,对数据的智能分析、感知预警的手段能力
14、尚未完善。此外,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急需建立,城市火灾安全评价体系尚未得到推广应用,火灾安全评价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用于指导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功能尚未体现等等。(四)预防重特大火灾,首都消防还存在薄弱环节。首先是高风险的建筑、设施发展迅速。目前,全市高层建筑11664栋,地下空间10821万平方米,易燃易爆单位4500余家、城市铁路和地铁运营里程336千米,火灾防控任务艰巨。其次是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油、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运行负荷不断加大,周期性灾害频率不断增强,引发火灾事故和危险事件概率不断增大。第三是北京举办的大型活动,特别是国际性的政
15、治、经济、文化活动不断增多,火灾防控难度和消防安全保卫压力增大。第四是全市农村地区消防工作的现状与首都城市消防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还有城市标志性超高层建筑对消防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一些社会矛盾引发公共安全事件增大了消防应急处突压力等等,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难度增大,任务十分艰巨。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首都消防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火灾防控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以打造消防“铁军”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
16、、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立足消防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升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首都消防部队历史使命能力,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的消防安全保障,切实解决制约首都消防事业发展的机制性、体制性、基础性问题,积极推动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快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市民消防安全素质教育,有效提升首都火灾防控整体水平,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创造优良消防安全环境。二、发展原则(一)坚持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结合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考虑消防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城市消防设施,积极推进火灾预
17、防、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消防事业均衡发展的关系,兼顾市、区县两级消防工作,统筹城乡共同发展,解决制约首都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实现首都消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二)坚持围绕建设世界城市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从加快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市民消防安全素质出发,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着力改善城市消防安全环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显著提高消防科技含量,普及消防技术和消防知识,实现首都消防事业迈进全国一流水平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8、坚持推动共同参与和强化基层基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和市民消防安全参与意识,增强全社会对消防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社会化消防安全防控网络,切实提升首都抗御火灾风险能力。(四)坚持立足火灾预警防范和强化火灾应急处置。立足“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目标,正确认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紧围绕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深刻分析、预测城市高层、平面、地下空间布局,科学评估消防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点,坚持将火灾危险消灭在发生之前,坚持提升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实战能力,努力保持首都火灾形势稳定。三、主要目标“十二五
19、”时期全市消防事业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按照在推动消防工作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消防事业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紧贴现实火灾斗争需要和综合抢险救援新职能,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综合抢险救援工作格局,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控制较大以上火灾,确保10万人口(含流动人口)年火灾死亡率小于0.35,确保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死人、伤人四项指标平稳,为北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创造优良的消防安全环境。(一)基本实现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
20、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工作格局。1、健全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体系,建立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消防工作纳入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区县政府目标责任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消防工作责任。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达到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一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要求;农村、社区强化火灾防控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建设。3、加强火灾隐患监控治理,大力提升火灾隐患发现率、整改率,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挂账督办制度;农村、城乡结合部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火灾防控能力明显提升。专栏3:消防安全“四个能力”1 .提高检查消
21、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2 .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
22、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3 .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
23、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4、首都政治中心区不发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不发生火灾事故。5、社会消防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形成多种形式消防宣传格局,义务教育和学历教育消防基本知识普及率100%,社会群众消防基本知识普及率80%。(二)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立体化火灾扑救体系,扑救火灾能力满足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需要,全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明显提高。1、结合北京市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合理布局消防站点,“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建设满足火灾扑救要求,消防车5分钟到场率达到80%,具备快速扑救初期火灾能力;消防装备基本满足扑救高层、地下、石油化工火灾要求;个人防护装备基本满足抢险救援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消防 事业 发展 建设 规划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