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二O一年三月序言1一、规划背景2(一)发展现状2(二)存在问题8(三)面临形势9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发展战略11(三)发展目标12三、主要任务13(一)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13(二)统筹发展城乡建筑抗震设防13(三)增强基础设施地震安全14(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14(五)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15四、重点项目16(一)综合深井观测系统建设16(二)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升级改造16(三)强震动观测台网升级改造16(四)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17(五)城镇老旧房屋加固改造工程17(六)农村防震保安工
2、程17(七)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17(八)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18(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社区建设18(十)重大科技项目18五、规划实施19(一)完善配套法规规章19(二)健全管理机制19(三)鼓励支持研究开发20(四)统筹协调相关部门20序言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活动的概括。“十一五”期间,以奥运为契机,北京市经济社会和城市防震减灾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家2020年防震减灾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市实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
3、。新形势下,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规划分析了当前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重大项目安排,用以指导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是各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编制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本规划年限为2011年一2015年。一、规划背景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张渤地震带交汇部位,活动断裂比较发育。历史上曾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
4、震,最大为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伤亡和损失。北京是处在Vln度高地震烈度区的特大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通过“北京市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和“北京奥运地震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北京市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成效显著。1.地震监测预报技术水平有效提升地震观测系统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新建20个流动台站,完成10个遥测台站的技术升级,完善了由1个台网中心和31个数字遥测台站组成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及由3()个子台组成的流动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十一五”期末,北
5、京地区的地震监控能力达到LO级,地震速报在8分钟内完成。Inr1北京市测震台站分布图强震动观测进一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新建100个强震动台站,80个烈度速报台站,1个商用住宅楼结构台阵和1个大跨度结构台阵和东部地震动衰减台阵。前兆观测系统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建5个钻孔应变台、10个电磁波台、8口流体观测井和16个GPS流动观测站,形成了1个前兆台网中心、38个固定观测站点组成的前兆台网观测系统,前兆观测站点分布密度处在全国前列。地震宏观观测网共建成监测站点8()多个,分布在全市14个区县。t vr u图3北京市前兆观测台站分布图2 .地震灾害预防显著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体制逐步健全,成立了
6、市区两级防震抗震领导小组和地震应急指挥部,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任务和应急流程。依法开展了重大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城乡抗震设防工作有效加强,组织开展了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等基础工作,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对住宅建筑、学校校舍和桥梁隧道、水库堤坝等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排查评估,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校舍的加固改造工作。3 .地震应急救援成绩显著编制完成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全市5个区县制订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充分利用公园、学校操场等场地,建成应急避难场所33处,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可容纳约200余万人,并配套相
7、应的各类设施和物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数量和标准领先全国。编制了市级地震应急预案、16个区县地震应急预案、各委办局地震应急预案,每年分别开展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等不同层级的地震应急演练。建立了16个区县183个乡镇组成的灾情速报点,灾情速报员总数7000人以上,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大力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11个区县共建立426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人数近2万人。地震风险评估工作逐步常态化,重点开展了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地震风险评估。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h0iFWIKS离ftmgD图4北京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4 .信息网络应用与服务逐步推
8、广启动建设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构建了北京市地震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数据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政务系统和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了与国家信息网络系统和区县信息网络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了数据汇集的自动化和实时化,设备监控的远程化和网络化。5 .宣传和科普教育广泛开展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事业,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逐步提升。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5T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时机,举办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创作和出版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作品数十种,发放宣传材料数百万册,每年开展科普讲座50多场,防震减灾宣传基本上做到了长流水,不断线。开展了
9、防震减灾知识、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全市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0多个。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走进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军营和家庭,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二)存在问题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大力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市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还有待提高。1.地震监测系统尚不完善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震前兆观测受到的干扰越来越大,异常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地震预警系统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6 .城乡抗震能力亟待提升除学校外,1980年以前建成的城
10、镇房屋建筑还占相当比例,这些建筑普遍未进行抗震设防设计,抗震能力严重不足。在农村,农民自建房普遍没有采取抗震措施,抗震能力薄弱。各种市政管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部分存在抗震情况不明、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旦发生较大地震,这些抗震薄弱的地区就可能成为重灾区。7 .应急救援体系尚需完善市、区(县)两级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建设和对接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基础数据不完善,影响震灾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地震现场通讯系统尚需完善,现场救援能力亟待加强。8 .宣传教育需加强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普及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宣传教育产品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缺乏精品。公众
11、对防震减灾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下,民众的地震心理承受能力总体较弱,缺乏自我防护与自救技能的训练。(三)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贯彻落实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X)42020年)的关键时期,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的形势。1.震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国内外重大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近20年来,伊朗、日本神户、中国汶川、海地、苏门答腊等多个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大地震,造成百万人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汶川地震后,全球地震活动呈现活跃态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球已发生28次7级以上地震。国内地震明显增多,分布范围明显扩大,部分少
12、震弱震地区相继发生中等有感地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大陆仍将处于强震活跃阶段,有发生多次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2 .国家防震减灾法提出更高要求汶川、玉树地震后,国家对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在加强规划权威性、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增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加强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新法的施行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为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城市
13、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更为完善的防震减灾体系“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实施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调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和保持首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下,北京防震减灾事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地震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城市安全得以保障的基本条件下,社会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当前,防震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新时期应充分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房屋抗震、市民应震、政府领导、专业服务等多方面进一步提高能力和水平,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经济社会影响,保证社会安定和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以法制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组织协调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二)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全面防御。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按照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战略部署,统筹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点做好城乡建筑物和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抗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防震 减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