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装饰寓意考证.docx
《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装饰寓意考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装饰寓意考证.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后B麒瞬初谆II离考证山西介休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构图设计匀称饱满,元宝、钱串(吊钱)、犀角杯、如意、双圈(圆胜)、珊瑚、海螺、双菱(方胜)“八宝”及象征“福、禄、寿、喜”的蝙蝠、绿草、松树和喜鹊环绕于麒麟周围,错落有致,繁而不乱,装饰效果极佳,并寓意喜庆吉祥。从春秋战国到今天,麒麟文化己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八宝麒麟文化;造型;才贪兽山西介休后土庙,是一组全真派道教古庙群,其建筑琉璃璀璨夺目,久负盛名,故有“琉璃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其中第一道建筑为三清观影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道光十五年重新烧造。其壁心装饰“麒麟闹八宝”,制作精美绝伦、气韵
2、生动,可谓是后土庙琉璃艺术品中极精之作。一、麒麟的文化内涵(一)麒麟是德行善良的“仁”兽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集诗经算是最早记载麒麟的古籍了,其中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云“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足,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描述麒麟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故被视为德行善良的“仁”兽,被人们所尊崇,并以此来赞美仁厚、诚实的周王及其诸侯公子。后来也以“麟趾”比喻子孙多贤。(二)麒麟是王政兴盛、太平盛世的标志春秋中记载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的春秋左传也有录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
3、,感嘉瑞之无应。”孔子认为麟是祥瑞之兽,太平盛世才出现,而当时战乱不断,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很是感伤。作为,仁”兽的麒麟,也成为太平盛世的标志,所谓“麒麟出,王政兴”。汉武帝说他得到了白色麒麟,作白麟歌,并改年号,以此隐喻明主当政、王政兴盛。后世帝王也纷纷效仿,宫殿庙宇常以麒麟装饰。(三)孔子感麟而生,以此衍生出“麒麟送子”的吉祥说法东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了麒麟吐玉书,孔子感麟而生的神话传说。麒麟送来后来成为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孔子,因此后来又有了“天上麒麟儿,人间状元郎”的说法,古人认为崇拜供奉麒麟,瑞兽就会送来贵子。民居的房门画或是孩子出生后的长命锁上常见“麒麟送子”的题材。(图1
4、、图2)(四)麒麟望日,天官赐福春秋命历序中提到:麒麟可带领贤者为官,如日月节节高升;也可使财富如日月光辉源源不断。“麒麟望日”有期盼天官赐福、引领升官发财的意思,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3)二、麒麟的形象演变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大牝鹿也。属,牝麒也。”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雄为麒,雌为麟,统称“麟”,也称“磨工造型是麋鹿的身体,牛尾,并且头上有一角。目前已发现的麒麟图像是在汉代出现的,造型与文献记载出入不大(图4)。此外,汉代道教文化兴盛,受神仙思想和升仙观念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羽人骑麟的形象,作为能升天的坐骑麒麟,这时在身躯两侧还长出了羽翼,
5、引导人们死后飞往仙界。(图5)南北朝时,宋书符瑞志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为麒,牝为麟。不到胎剖卵则至。腐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其形象更加丰富了:三身、牛尾、狼项、一角、黄色、马足。而不同于文献记载,南北朝和隋之后麒麟造像受外来文化影响,形体增加了大量狮子的特征,尾部类狮,脖颈处出现鬃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有许多南朝王侯陵墓前的石雕麒麟,大都长有羽翼,基本造型同汉代的狮子相近似。(图6)宋代,受鱼龙崇拜影响,麒麟身上出现鳞甲。明代的麒麟风格不一,大致有鹿身蹄形和狮身爪形两种形态,前者纤巧灵动,后者壮实稳健。清代的麒麟已龙形化,形成“龙头、鹿身、马蹄、龙鳞、狮尾”的艺术形象。三、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后土 麒麟 八宝 琉璃 影壁 装饰 寓意 考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