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陆羽研究之伪命题三例.docx
《当代陆羽研究之伪命题三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陆羽研究之伪命题三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代陆羽研究之伪命题三例当代陆羽研究成果不多,最重要的发现是,根据南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元代佛祖历代通载两种佛教文献记载,陆羽卒于唐贞元十九年(803)。而由于一些好事者迎合当地争夺名人资源和慕古、追古之风,提出一些标新立异之说,如“陆羽在杭州余杭著茶经”“陆羽终老于竟陵”;更有好事者,无中生有,肆无忌惮地虚构戏说陆羽情人情事,污名化亵渎“茶圣”!如果这些好事者身后,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后人必以名誉侵权而与之对簿公堂!将心比心,本文提醒当事人敬畏“茶圣工身为“茶圣”,还有这么多人出于各种目的在“消费”搞事,可见当下茶文化繁荣背后之乱象。历史毕竟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本文就当代陆羽
2、研究之伪命题试举三例。伪命题之一:陆羽在余杭著茶经根据陆羽自传(又称陆文学自传),其在上元二年(761)29岁时,已完成茶经三卷等诸多著作。而根据其文意,后世理解茶经著于湖州,无人异议。(一)陆羽自传隆兴佛教编年通论记载陆羽在湖州著茶经之特定人物关系与文化氛围陆羽自传中关于在湖州著茶经的关键文字如下: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一作“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
3、交。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1(P347)这些文字的大意是:唐肃宗上元初年,陆羽在湖州苕溪边上结庐定居,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高僧名士整日谈天饮酒。常驾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直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士相互传说:“
4、陆先生大概是当代之楚地狂人接舆吧。”到唐肃宗至德初年,陕西一带人为避战乱渡过长江,陆羽也渡过长江,与吴兴释皎然和尚结成为僧俗忘年之交。陆羽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一起收藏在粗布袋内。唐肃宗上元二年,先生年方二十九岁。南宋祖诱撰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九释皎然一章,有相应记载:说当时陆羽隐居于松江,泛舟雪川拜访皎然,这一点未见其他文献记载:时陆羽隐松江,扁舟放浪,每至雪川,见昼必清谈,终日忘返。从文义来看,此“松江”应为湖州近郊小江之名,非今日上海松江即古之吴淞江。不知今日湖州当地是否有“松江”之水名。陆羽
5、自传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明确记载,陆羽著茶经之上元初年,时在湖州,“名僧”为释皎然,并有一帮“谈宴永日”的高士朋友圈,这些特定的人物关系非湖州莫属。如果换成“余杭说”,那么这高僧是谁?名士又是哪些人?(二)古代诗文中“苕雪”特指湖州,余杭苕雷”之名始于明代之后近年来,有人提出陆羽在余杭、故乡竟陵著茶经,尤其是“余杭说”,已有多种专著专文长篇大论,尽管少有主流学者认可其说,因有地方上大肆推动宣传,亦有一些不明真相者附和,通过所谓“共识”云云。其主要论点有二:一是明、清之后,有多种余杭县志载有陆羽遗迹,有“著茶经三卷”等记载,二是余杭有苕雪溪名。关于其一,陆羽到过很多茶区,多地留有遗迹,各地方志上多有
6、“著茶经三卷”之说,这是对其生平基本评介,不能作为其在当地著茶经之依据。陆羽到过余杭,但未见其有小住时间或本人及好友诗文之记载,而其赴越州(治今浙江绍兴)、无锡、南京、苏州、洪州(治今江西南昌)、信州(治今江西上饶)等很多地方,有些去过多次,都有本人及多位好友诗文记载,尤其是信州和苏州,曾先后定居数年,开辟茶园,开凿水井,如陆羽好友孟郊(751-814)作有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皇甫冉等好友则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等等,古代交通不便,远道而去必定会小住。如果这些地方均以方志为据,提出陆羽在当地著作或修改茶经,该作何解释?古代尚却没有电脑笔记本,不可能在旅行或小住期间,撰写或修改重要著作,即使当代
7、有了电脑笔记本,人们可在旅行时随时撰写或修改,但在介绍作者作品时,依然以其常住地为准,不会说该书作于某地,这么说也没有意义。至于余杭“苕害”之名,据湖州茶文化学者张西廷陆羽著茶经“余杭说”的致命破绽一文考据,“苕雪”之名,自古以来为湖州之别称与代称。流经余杭的东苕溪原称“余不溪”,如宋嘉泰吴兴志记载:“余不溪,在湖州府,出天目山之阳。经临安县,又经余杭县”明代万历湖州府志郡城图上仍将东苕溪称为“余不溪工东苕溪进入湖州市区称雪溪,与西苕溪汇合注入太湖。而余杭境内只有余不溪即东苕溪,没有雪溪之名,因此明、清之后,余杭县志出现“苕雪”之名名不副实,或多为后人解读时破句、误解之故。在古代诗文中,可以大
8、量检索到以“苕普代称湖州之例,如宋代宋祁、欧阳修等合撰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害间”;南宋代释文跑作有苕雪歌;明代陈子龙五言诗吴兴道中:“鸣榔涉杪秋,苕害何淹薄”;下文写到的明代钟惺将访苕雪,许中秘迎于金阊导往,先过其甫里所住,有皮、陆遗迹等等,不胜枚举,相信没有人会说其中“苕害”是余杭。据说,余杭正在筹备拍摄电视剧“茶圣”陆羽,这本身是好事,非常希望能以史实为依据,把好事办好,以庄重、崇敬之心正说陆羽,而非任意戏说、歪说,戏说、歪说不如不说,尤其不要像下文写到的陆羽、李冶相恋之乱弹,以免严重亵渎“茶圣”形象,留下历史笑柄。伪命题之二:陆羽终老于竟陵(今湖北天门)陆羽老死并葬
9、于湖州杼山本无异议,近年忽然看到有多位湖北天门作者撰文,说陆羽晚年又回到故乡,老死并葬于竟陵(今湖北天门),其中一位是笔者非常尊重的知名茶文化学者,其治学严谨,2003年与人合著的新编陆羽与茶经,到目前为止仍为陆羽相关史料之最,为笔者常备参考书之一,其中并无“陆羽终老竟陵”之说。令人惊讶的是,2018年第5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刊出其有关“陆羽终老竟陵”的文献综述一文。该文在结论中写道,“由唐至清的一系列文献,可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证明晚年陆羽在广州李复幕任从事之后,老奉其教终老故里,并以“隐逸”“隐士”身份而留名千史。古有地方志的传载,今为海峡两岸部分学者所认可。但鉴于有前人对孟郊
10、诗片面理解所形成的观点,多年来先入为主的惯性影响广泛存在,最终弄清陆羽终老说,孰是孰非?尚待历史、方志和文字学家们的权威评判。”该文举例的关键文献之一唐竟陵刺史周愿牧守竟陵因游西塔寺著三感说(简称三感说)所写关键词:“碧笼遗影,盖鸿渐之本师像也“塔前之竹,羽种之竹”。大意为青绿色的笼竹间遗有一尊僧人塑像,是陆羽师傅智积禅师之像也;塔前之竹,为陆羽所种之竹。智积禅师圆寂后,陆羽可能去吊唁过,为师傅筹办塑像,并在塔前种竹纪念,但这不能说明陆羽此后长住并终老于竟陵。该文另引录关键文献之二为唐代赵璘因话录语:“余幼年尚记识一复州老僧,是陆僧弟子。常讽其歌云:不羡黄金蜃,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
11、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又有追感陆僧诗至多。”笔者理解其中“陆僧”,可能即是智积禅师或另有陆性僧人,有史料称智积禅师俗姓陆,但绝非隐土陆羽,陆羽从未剃度为僧。包括该文所引其他清代之前很多史料多为牵强附会,并无像下文权德舆、孟郊那样,亲自去湖州陆羽故居凭吊或寄诗凭吊。该文其他所引近现代如民国十年湖北通志等文献相关记载,多为当地好事者突出本邑名人所为,最有权威的是吴觉农茶经述评写到陆羽“老死于故乡”,可能正是参考了湖北通志之说,成为该书讹误之瑕疵。其实,目前尚能查找到同时代凭吊陆羽的好友并非孟郊一人,当时位高权重的权德舆,曾亲赴吴兴(湖州)凭吊,包括明代“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曾到湖州凭
12、吊。下面以诗为证作一简介。(一)权德舆曾到孤城吴兴凭吊陆羽在现存诗作中,权德舆是唯一去吴兴凭吊陆羽之好友。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徙居润州(治今江苏镇江)丹徒。唐代文学家、宰相。其与陆羽友善,先后作有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其哭陆处士(一作伤陆处士)写道: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2(P122)该诗大意为:803年陆羽病逝后近年寒冬雪后,诗人到孤城吴兴(吴兴因沼泽地多长菰草而得名“菰城
13、”,又称“孤城”)凭吊好友。看到亡友故居柴门积雪未融,亡友却在九泉,阴阳两隔,离开时夕照空堂,想到今后一旦招贤纳士,就会想起陆羽,伤感之至。需要说明的是,该诗一说为皇甫曾(?-785)所作,皇甫曾与兄“大历十才子”之一皇甫冉(716769),均与陆羽友善,有诗文唱酬。但笔者发现,皇甫曾比陆羽早逝18年,不可能去凭吊,故知此诗作者必定为权德舆。(二)孟郊赋诗凭吊皎然塔、陆羽坟湖州武康(今德清)籍著名诗人孟郊(751-814)凭吊皎然、陆羽的诗非常有名,诗题为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全诗如下:淼淼霄寺前,白频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杼山砖塔禅,竟陵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研究 命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