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年4月一、前言1二、现状与形势3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2四、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14五、地质灾害防治区划17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1七、资金估算38八、保障措施41一、前言为保障房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与首都相适应的地质安全体系,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首都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2)20号)和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
2、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房山区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条主要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发201120号)、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京政发(2012)20号)、北京市关闭固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规划(2011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2013年)、房山区旅游景区地质灾害调查报告(2013年)。第二条规划对象房山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滑坡及不稳定斜坡共五种类型。第三
3、条规划范围房山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019km20第四条规划期限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其中2016-2017年为近期规划年,2018-2019年为中期规划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年。二、现状与形势第五条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房山区现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共计882处,详见表1。其中崩塌394处,滑坡11处,泥石流148处,地面塌陷36处,不稳定斜坡293处,涉及区内16个乡镇(街道)、123个行政村,威胁村民共计9767户25623人。此外,还涉及22个旅游景区、3所学校、2处水库及多条主要道路。(1)崩塌崩塌是房山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
4、灾害,目前共有崩塌隐患394处,除长沟镇、城关街道及东风街道外其它所有乡镇均有分布,灾害规模有3处为中型,其它均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道路和居民点。(2)滑坡滑坡在房山区总体上不发育,据调查,房山区现有滑坡11处,其中10处为已发滑坡同时存在滑坡隐患,1处为滑坡隐患,滑坡规模均为小型。(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最典型、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房山区现有泥石流隐患148处,泥石流流域总面积348.16km2,其中79处曾发生过泥石流灾害。按照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表1房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序号乡镇(街道)名称隐患点数灾害隐患类型受威胁对象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道路景区水库中小学其它
5、居民点隐患点行政村数威胁户数威胁人数1城关街道1000010000011392大安山乡633305101533100623896225253大石窝镇271103112910031481453694东风街道1001001000000005佛子庄乡9435019535267008551596030396韩村河镇3219150785002176782707河北镇451229319152001117954314158南窖乡3680602214100219564918129蒲洼乡633525219370011248778204410青龙湖镇1231215100038510940611十渡镇7944012
6、0234012104221414335112史家营乡843501892243210533112852642713霞云岭乡2111023353687850112115141827459914张坊镇6134113013125003447351117415周口店镇72231151321480124712367118316长沟镇100010010000000房山区8823941114836293331502362439123976725623标准,23处属中易发泥石流,125处属低易发泥石流,主要集中在霞云岭乡、佛子庄乡、史家营乡、周口店镇和张坊镇;按照泥石流隐患规模,有6处为大型泥石流,其它以中型和
7、小型为主,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和道路。(4)地面塌陷房山区现有地面塌陷隐患36处,大多由煤矿开采引起,集中发育在大安山乡、史家营乡、霞云岭乡、蒲洼乡、佛子庄乡和河北镇等地区,灾害规模4处为大型,6处为中型,其它均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5)不稳定斜坡房山区共有不稳定斜坡293处,主要分布在霞云岭乡、佛子庄乡、周口店镇、十渡镇、南窖乡和史家营乡等地区,灾害规模1处为大型,10处为中型,其它均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和道路。第六条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通过对房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条件的分析研究,采用“地质灾害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分区。房山区可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
8、、低易发及不易发4种级区,共11个亚区(图1、表2)。(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八)高易发区面积约400.2km2,占房山全区面积的19.8%,灾害隐患点数量共计537处,分为5个亚区:蒲洼乡南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大安山A1高反发区及Ie号BI中1发区及编号C抵岳发K及编号D不勃发区及6*滑坡I.Mt,CI碍定斜坡区JtiMiMin02468千米图1房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2015)表2房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简表名称分布面积(k?)占全区面积比例()区号面积(km2)备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八)400.219.8Al17.4蒲洼乡南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9、2242.4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大安山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323.7张坊镇瓦沟-东关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4102.6周口店镇西部、南窖乡-河北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514.1周口店镇东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95.514.6Bl230.1十渡镇-霞云岭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54大石窝镇韩村河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6.8佛子庄乡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44.6河北镇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746.137C746.1主要分布在房山区西北部山区、半山区,地质灾害较少,居民数量相对较少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577.228.6D577.2房山区东部地势较平坦的平原
10、区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张坊镇瓦沟东关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3)、周口店镇西部、南窖乡-河北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4)、周口店镇东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中易发分区面积约295.5k11E占房山全区面积的14.6%,灾害隐患点数量共计311处,分为4个亚区:十渡镇-霞云岭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1)、大石窝镇-韩村河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佛子庄乡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河北镇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4)o(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低易发区面积约746.1km2,占房山全区面积的37.0%,灾害隐患点数量共计34处,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乡镇内地
11、质灾害数量较少、居民相对分散或数量较少的地区。(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不易发区面积约577.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8.6%,地质灾害不发育,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第七条地质灾害防治现状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扎实推进近年来,房山区先后开展了西山采空塌陷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100000)、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000).旅游景区地质灾害调查等多项基础性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现状。同时,加强了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管理,全面落实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建工程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2、群测群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1)房山区基本建立
12、了区一镇(街道)一村一人的逐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专人负责监测。(2)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排查制度。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在主汛期入驻房山区国土分局,加强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和应急调查工作。(3)成立了房山区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并编制了房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了组织和管理保障。(4)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开展了突发地质灾害隐患避险场地(所)现状调查、评价及新选址工作,编制了避险场地(所)建设方案并制作了避险明白卡。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显著20112015年间,房山
13、区完成了13项险村险户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为2537.3万元。对受威胁险户实施了搬迁避让工程,共搬迁2700多人,涉及7个乡镇,分别为霞云岭乡、大安山乡、南窖乡、佛子庄乡、青龙湖镇、蒲洼乡及十渡镇。同时,开展了6条道路局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别为京昆路(Glo8)、良三路(S328)、阎河路(S207)、谏宝路(Xol7)、周张路(Xoo2)及贾金路(X019),治理总长度约126.7kmo防治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房山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取得实效2014年以来,房山区国土分局与区应急办、区防汛办、区气象局联合开展了
14、基于气象因素的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4-2015年房山区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全区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仪器,启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研究工作。5、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得到宣传普及充分利用每年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借助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大会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总结大会,对各级政府相关责任人进行识灾、防灾、避灾等知识技能的培训。房山区每年还组织险户开展逃生应急演练,增强了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15、了自救、互救及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第八条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房山区大部分面积为山区,为北京地质灾害发育较为集中的区域。“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新时期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房山区地质灾害以突发地质灾害为主,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和一旦发生灾害负面影响大的特点。虽然近些年加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并采取了一些有效防治措施,防灾演练和群众主动避险意识明显增强,人防、物防、技防力度不断加大
16、,应急调查和处置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截止到2015年底仍有直接威胁村民的隐患439处,其中威胁人数大于100人的隐患点有56个,涉及39个行政村,威胁村民共计7121户17491人。地质灾害风险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从薄弱环节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尚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现有1:50000突发地质灾害调查不能满足泥石流高精度预警需求,亟需开展高中易发泥石流沟1:10000调查,地面沉降、地裂缝详细调查需在现有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高精度调查,并提出防控对策。二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密度有待提高。目前房山区仅对极少部分突发地质灾害
17、隐患实施了专业监测,且监测网络“建、管、用”相脱节,功效发挥不够充分。三是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20112015年间,房山区仅完成了13项险村险户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仍有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治理,地面沉降、地裂缝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掌握。四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指挥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和应急调查队人员结构、技术水平、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五是地质灾害预警模型、风险评价等问题的科学研究深度不够,地质灾害防灾科技能力仍需提高。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九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
18、精神,围绕首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战略新定位,紧密结合房山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突发地质灾害为防治重点,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特点,全面规划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推动新常态下房山转型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第十条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主动预防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类活动聚集地以及重大工程作为防治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社会防治的综合作用,变消极被动的应急处置为积极主动预防,积极采取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19、的防治措施,有效规避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构成的威胁。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据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防治工作现状,全面规划,按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躲的推进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易发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优先安排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地区,集中力量加以防治,带动和推进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综合治理,保障安全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4、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区政府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明确界定地质灾害的责任主体,对于人为
20、诱发的地质灾害,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5、完善制度,依靠科技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体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成效。四、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第十一条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地方性规章和管理制度;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制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期次;加大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降低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房山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十二条分期目标(
21、1)近期目标(2016-2017年):巩固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成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定期排查和应急调查制度;实施9057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让工程,完成受崩塌威胁的1所小学校的避让工程;实施1处避险场地和64处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研究。(2)中期目标(2018-2019年):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实施13326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让工程;实施1处避险场地和82处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开展重要灾种的成灾机理、防治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3)远期目标(2020年):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成重点乡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实施6194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山区 十三 时期 地质灾害 防治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