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ocx
《房山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山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房山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1年10月前言1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3(一)主要成效3(二)存在的问题11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及规划目标14(一)面临的形势14(二)规划目标16三、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3(一)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23(一)全面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28(三)推进土壤污染防治32(四)稳定维护声环境质量34四、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水平35()构建绿色生态空间体系35(二)强化生态空间监督管理36五、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38(一)加强辐射安全监管38(二)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38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39(一)推进重点领域低
2、碳发展39(一)夯实低碳保障能力41七、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41(一)提高环境风险应急能力41(二)提高环境监测能力42(三)提升科技监管能力42(四)健全企业责任体系42八、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43(一)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完善责任考核制度43(二)强化部门属地联动,健全闭环管理机制43(三)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压紧压实责任44(四)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协同共治机制44(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多元融资渠道45(六)普及环境宣传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45(七)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进科学成果运用45附表.重点任务46“十三五”期间,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积极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手段,房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房山区“一区一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时限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房山区全域。规划的编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房山区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的功能定位,以及房
4、山区分区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强化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更加协调发展。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3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4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5 .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6 .北京市十四五呻寸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7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房山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9 .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十四五”时期生
5、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方案;10 .房山区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IL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1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13 .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4 .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5 .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一)主要成效1.“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状况总体保持良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显著
6、提升,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目标。“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指标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辐射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共7类指标,总计25项。其中,大气环境指标5项,水环境指标6项,土壤环境指标3项,声环境指标2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指标3项,辐射环境指标3项,生态保护与建设指标3项。截至2020年底,25项指标全部完成。表1-1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序号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规划目标2020年现状值完成情况大气环境1重污染天数天62明显减少9完成2PM2;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96.25235完成3二氧化硫排放量吨12057.1削减70%以上削减92.
7、13%完成4氮氧化物排放量吨8573.46削减30%以上削减54.43%完成5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吨34437.1削减60%以上削减78.27%完成水环境6黑臭水体条8无黑臭水体无黑臭水体完成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保持稳定持续保持稳定完成8地表水水体水质达到或优于In类匕例%18.2保持稳定42完成9劣V类水体断面数量个8(2014年)比2014年下降60%以上比2014年下降62.5%(2019年)完成10化学需氧量减排吨/41804949.13完成11氨氮减排吨/689726.73完成土壤环境1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总体保持稳定完成类别序号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规划目标2020
8、年现状值完成情况13受污染耕地和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10090%以上100完成14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基本保障基本保障完成声环境15区域环境噪声水平/总体情况较好总体情况较好完成16交通噪声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基本保持稳定完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17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理处置全部无害化处理处置完成1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率/保持100%保持100%完成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完成辐射环境20放射源、射线装置/全部安全受控全部安全受控完成21放射性废物/全部安全收贮全部安全收贮完成22辐射突发事件/及时安全受控及时安全受控完成生态
9、保护与建设23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市级要求31%完成24森林覆盖率%31.7232.4136.91完成25林木绿化率%59.8660.564.11完成2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显著。2016-2020年,全区大气污染物达标情况和优良天数比例均显著上升。2019年全年首次无严重污染日,PM2.5浓度大幅度下降。2020年,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7,相较2015年浓度下降63.5%,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PM10SO2No2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PMn)浓度相较2015年下降43.0%;SO2浓度相较2015年下降80.8%;NO2浓度相较2
10、015年下降50.0%o图1-1房山区201&2020年PM23浓度变化情况-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质量显著改善,三个国市考断面中拒马河流域稳定达标,大石河流域、小清河流域水质明显提升,8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2019年劣V类断面数量减少为3个,2020年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H类比例升高至42%。地下水质量总体稳定。三Z系歉匿*超知图1-2房山区20162019年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对全区范围内的8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及2家工业园区周边的土壤开展环境监测抽查,各项监测指标达标率为100%o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理化指标、土
11、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指标均稳定达标。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全区重点打造西部屏障水源涵养区、中部森林湿地绿化美化带、东部城市景观生态休闲区,初步构建了“一屏两带三圈”的生态空间格局。全区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27平方千米(目前边界尚在调整中,以最终公布为准),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1%。生态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9.3,较2015年(62.7)增加6.6,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全面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积极推进绿地建设,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百万亩造林工程。2020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6.91%,较2015年增加5.19%,林木绿化率为64.11%,较2015年增
12、加4.25%o1房山区北京市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图1-3房山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噪声、辐射环境保持稳定。全区开展噪声环境普查监测,根据全区功能区类别,在燕山和房山两个建成区设置了243个网格,并对全区44条道路交通噪声开展监测。2016-2020年,区域噪声控制在51.7-58.9分贝(八)之间,总体情况较好。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在68.9-71.8分贝(八)之间,基本保持稳定。辐射环境安全形势总体良好,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均处于受控状态,放射性废物全部安全收贮,未发生辐射安全事故。3 .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推进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实施燃煤、燃气锅炉改造,共完成5096蒸吨
13、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679.87蒸吨燃气(油)锅炉低氮改造工程。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共完成了236个村、超过12.55万户的煤改电、煤改气工程,累计压减燃煤255.28万吨,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无煤化”,有效降低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共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企业250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398家,并通过实施环保技改工程进一步降低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消除黑臭水体。通过截污、强化污水处理和水生态治理等措施,全区8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率先启动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试点,按照“查、测、溯、治、
14、管”的思路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完成青龙湖等5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升级改造韩村河等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同时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管线改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49万吨/日o加快重点流域治理。建设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琉璃河湿地公园和大石河临时治污工程,定期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河长制”,严查河道直排。大清河流域3个出境断面全部达标,流域水质提升明显。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全区通过实行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以经济手段督促有关街乡镇加强水环境的管理工作,2020年缴纳跨界断面区域补偿金913万元,较2017年下降84%o严防地下
15、水污染。全区通过整治非正规废品回收点、封填废弃机井、开展地下水污染专项调查和污染溯源等工作,防治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稳中有升,10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监测点水质全部达标。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结合美丽乡村,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016-2020年共完成68个村的污水治理工程,污水处理能力由2016年的0.6万吨/日上升到2020年的3.9万吨/日。4 .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全区全面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积极推进绿地建设,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百万亩造林工程。除造林工程外,着力加强城镇绿地建设,完成公园绿地及小微绿地建设109.13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161万平方米,
16、完成“留白增绿”5050.8亩。大力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治理及自然恢复废弃矿山面积为5434.077公顷。5 .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监管网络建设。全区建成了“区镇-村”三级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形成了“2+24+550”规模的监测网络,实现了对全区域PM?,浓度变化的实时监控和对污染源点位的精准追踪。针对全区5000平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安装建设了415套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建筑工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非现场监管力度。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区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融合移动源、固定源执法力量,将9个执法大队下沉至街乡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充分发挥执
17、法队伍的“尖刀连作用,成为发现、处理及上报环境问题的有力抓手。区城管执法局将全部执法力量划归属地,实现了执法下沉至基层一线,加强了属地管理,监管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监测预警和空气重污染应急方面,全区先后与保定市生态环境局、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涿州市分局及深水县分局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监测网络为依托,重点关注临界区域空气质量,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相互预警,建立同步提前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各项监管措施的联防联控机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区以大石河、拒马河、小清河为重点,实施全流域共治,建立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定期调度的联防联控机制,与保定市在小清河交界处确定统一的采
18、样监测点位,区域联动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创新实施“微环评”。区生态环境局于2017年底开通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专用微信公众平台“微环评”,扩大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覆盖面,让企业和群众在咨询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时少跑腿,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步伐加快,但与国家标准、公众期盼相比仍有差距,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尚不能满足生态示范区要求。未来一段时期,房山区作为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以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将不断深入,全区生态环境改善面临更大挑战。1 .空气质
19、量改善任务艰巨,污染排放强度大相比全市其他区,房山区工业污染源数量较多,行业类型较为齐全,大气污染物排放基数较高,根据202()年环境统计数据可知:全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在10吨以上的企业共11家,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占全区重点工业源排放总量的99.2%,且企业继续进行提标改造的动力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削减难度较大。全区臭氧污染问题呈现季节性特点,2020年,全区夏季臭氧浓度较高,以6、7两月超标最为严重。未来空气质量改善已经由立竿见影的工程性减排转向相对收效较慢的精细化管控,减排难度增大。全区农村环境复杂,各街乡镇扬尘污染问题不尽相同,给扬尘源的治理带来不小难度,扬尘精细化管控空间仍需进一步
20、扩大。2 .水污染防治仍存在隐患大石河、小清河流域水质基础较差,历史超标现象较多,治理过程困难。全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城镇污水处理率为90.03%,未做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临时设施处理能力不稳定、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在丰水期存在溢流现象,导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造成水质较差的重要原因。大型企业历史排放导致地下水污染存在隐患。全区农村污水设施覆盖率仅为50.33%,仍有近一半的农村污水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农村饮用水水质仍有超标现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尚存在不足。3 .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建设还有待提升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6.91%,低于全市44.4%的平均水平。全区绿地结构有待提高
21、,植物多样性有待丰富,部分区域植物景观需在色彩、季相上进行完善;园林项目与各街乡镇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结合有待加强,公园绿地功能、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到2020年底,全区尚未治理矿山面积为676.79公顷(含16.42公顷基本农田等地块),修复任务较重。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评选创建要求,全区尚有多项约束性指标未达到申报要求,距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仍有较大差距。4 .监测网络建设亟待完善,监测能力尚有不足现有大气监测网络尚不能实现全区范围无死角、全覆盖,监测预警能力尚待加强,大数据平台无法实现污染精准溯源,需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和信息化能力建设。水质自动化监测能力不足,水资源、水
22、环境、水生态协同监测能力薄弱,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污染溯源解析等工作有待提升,现有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及指标项目不能完全满足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预警的要求,对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足。5 .环境监管能力不能适应精细化管理需求环境监管执法人员及设备配置不足,镇村级环境监管人员缺乏,随着环境监管对象的转变及网格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要求之间的差距将更加突出。同时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机制尚不完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部门联动尚未形成有效合力。6 .新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将带来污染增量压力全区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加快周边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山区 十四 时期 生态环境 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