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昌平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昌平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第一篇站在新起点谋划人力社保事业新发展“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对市场主体发展及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带来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背景下,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进步,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均全面完成。在2020年突发疫情的特殊情况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政策要求,调动各方资源“保就业、稳就业”,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章“十三五”时期
2、人力社保工作发展回顾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共落实市区两级各类就业政策资金16.1亿元,惠及2.7万家用人单位、101万人;为3.76万家参保单位办理减免社会保险费约35.3亿元;2016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1.51%1.54%率1%、1.57%、1.79%,均控制在4%以下;城镇新增就业分别为2.69万、3.22万、3.11万、3.71万、2.13万,累计完成14.86万人,超额完成8万人的任务指标;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0.86万人,累计社保基金收支规模达到922.09亿元,均超额完成既定指标;劳动关系总体运行稳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6%以上;积极推进人才
3、工作,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0.5万人。表1昌平区“十三五”期间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指标目标完成进度L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1.624%达到2.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14.86万人185.8%3.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00万人次250.86万人125.4%4.累计社保基金收支规模600亿元922.09亿元153.7%5.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2.74万人68.5%6,劳动合同签订率95%以上96%以上达到7.本区人才总量30万人30.5万人达到二、重点任务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十三五”规划安排,全面完成了实施“就业惠民”工程、构建“三位一体”就业格局,实施“人才引领”工程、构建首都创新人
4、才聚集区,实施“社保兜底”工程、筑牢民生安全网,实施“效能提升”工程、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之区四项重点任务。(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就业是民生之基,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举措,促进了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实现。1.政策创新支持促进就业创业出台“1+3”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疫情下稳保就业配套政策出台及时有效,出台区级“八个一批”实施方案,实施“千岗计戈Ir征集活动,出台区级稳岗政策昌16条”,全面落实“京8条”。在政策保障下,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巩固国家创业型城市建设成果,获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2 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软硬件平台完成全
5、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建设,成立昌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开发“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服务系统”,开通“昌平就业”微信公众号,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3 .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精准抓好低收入户扶贫及对口援助地区扶贫工作,举办全市首期低收入村第一书记创业咨询师职业培训班,出台昌平区农民商业补充医疗保障方案,切实解决低收入户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紧密对接“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与智联招聘合作推出手机版“回天地区职住平衡”专区,成功举办“回天”地区社区化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助力“回天”地区实现职住平衡;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发挥中关村昌平园、未
6、来科学城等园区对周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职业培训、技能水平提升等方面大力扶持山区绿色就业。(二)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新时代新阶段要求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十三五”期间,昌平区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加快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聚集。1.完善人才政策,助力人才服务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人才政策,于2016年、2017年分别出台实施了昌平区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发展工程实施意见(简称“昌聚工程实施意见)及昌平区支持“昌聚工程”高层次科技人才暂行办法,累计支持项目102个,落实支持资金3910.4万元。2 .积极应对疫情,创新人才服务人事人才服
7、务进一步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针对参与疫情防控研发生产试剂疫苗的22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人才引进需求专项申报;开发了昌平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系统,实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发布、报名、初审等工作“不见面”办理,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事业单位招考需求;开辟了卫生系统高级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对防疫一线人员职称评审实施政策倾斜,优先推荐56名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参与高级职称评审。3 .服务重点项目,大力引进人才对接“三城一区”、“两谷一园”建设,开通未来科学城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工作居住证办理力度;推进首席技师研修培训工作,昌平区技师研修培训实现“零突破。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拓宽
8、引进渠道,2016-2020年,共引进高级人才419人,引进非北京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2512人。(三)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是实现民生福祉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期间,昌平区聚力各项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进一步健全了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保障普惠性、基础性保障功能的实现。1.社保覆盖面稳步扩大实施“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率达到96%以上,辖区内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全区社保覆盖人群稳步增长;“十三五”期末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扩面增加36.81万人次,覆盖人群达到250.86万人次。2 .社保基金规模稳步增长“十三五”期末,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支规模达到
9、922.09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494.06亿元,增长115.43%。其中,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缴520.35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302.81亿元,增长139.18%;累计支付401.74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91.25亿元,增长90.9%。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五连增,“十三五”期末月人均养老金达到39693元,比“十二五”期末增加910.16元,同比增长30.28%。3 .经办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启动社保窗口“一窗通办”综合服务改革,开发“小创通”移动端服务平台,实现各项人力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社保登记
10、“五证合一”、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及职业年金切换税务征收划转等重大改革任务。(四)创建全区和谐劳动关系“十三五”期间,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和经济转型的压力,特别是新冠疫情对市场主体的消极影响,为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昌平区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1 .完善劳动关系调控体系着力优化“全联动”维权服务,主动对“12345”线索进行立案查处,确保实现“接诉即办”,提升诉求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完善劳动关系调控体系,成立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建立劳动关系舆情监控机制,提升辖区内劳动关系矛盾风险防控意识,受控企业劳动合同
11、签订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2 .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效能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效能,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实现基层调解组织各镇街全覆盖。全区劳动关系克服疫情影响保持总体和谐稳定,成立全市仲裁系统首家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加强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力量;启动“要素式”办案新模式,有效提高仲裁办案效能;成立了6个执法监察分队,建立了“一层压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进一步理顺了工作职责,提高了监察案件处理效能。三、面对挑战任重道远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民生保障领域仍然存在短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当前的困难,需要在“十四五”期间有效地加以解决。(一)绿色就业质量和数量均有待
12、提升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要求,昌平区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绿色就业”的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实践中也涌现出阳坊京白梨产业、“崔村红”苹果品牌等成功案例。发展绿色就业不仅是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响应,对于全区9.56万农村户籍劳动力提升就业质量也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村户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制约了就业能力提升目前全区仍有10个街镇的农村户籍劳动力占比超过50%,其中流村镇、延寿镇等7个镇超过60%,其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比达到76.9%,是全区平均水平(25.6%)的三倍。这一学历分布状况表明这些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开展职业培训的项目范围和技能水
13、平深度均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能力的提升。3 .绿色就业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水平有待提高从整体上看,全区农业乡镇多样化的特色品牌项目仍然不足;无论是引进的外部人才,还是本地培养的致富带头人均供不应求,不能满足这些地区绿色创业的人才需求。整体上绿色就业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尚显不足。4 .个别地区产业限制条件叠加疫情影响了绿色就业发展十三陵、延寿等地区属于文物重点保护区,在建筑物建设审批、产业类型、产业规模等方面均受到严格限制,完成就业指标的压力较大。崔村、兴寿等地在大量拆除违建后,新的投资项目有待开发,对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有所降低。疫情导致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失业返回本地区,增大了本地就
14、业工作的压力。(二)重点地区职住平衡就业力度仍需加大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形成原因复杂、非户籍人口比重大等原因,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以下简称“回天”地区)为代表的部分区域的职住平衡问题解决难度较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两个方面的不匹配。1 .城镇劳动力占比高导致城镇化就业需求高“回天”地区一镇六街户籍劳动力中城镇劳动力占比达到93.2%,远高于全区67.7%的平均水平,除东小口镇(79.5%)和史各庄街道(63.2%)城镇劳动力占比相对较低外,其余镇街均达到了94%以上。城镇化率较高地区人员对就业岗位的要求也比较高,对本地产业吸纳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高学历劳动力倾向于非
15、本地区就业“回天”地区劳动力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一镇六街户籍劳动力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达到69.1%,远高于全区43.9%的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的专项调查表明,36.6%的户籍劳动力不在“回天”地区就业,而这部分群体又以学历层次较高的劳动力为主。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薪酬水平的差异,这对本区产业发展水平和开发优质就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社保经办业务量仍然保持较大压力虽然社保经办业务无论在参保扩面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取得了成绩,但面对繁重的经办压力以及参保单位需求的变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参保单位以小企业为主,经办业务量大“十三五”末,昌平区正常参保缴费企业共有352
16、22家。按照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进行划分,参保人数100o人以上的仅有7家,占0.02%;参保人数100-999人的也仅占1.08%;而参保人数10人及以下的有30801家,占到了87.45%,而这其中参保人数3人及以下的又达到了62.74%。这一分布比例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全区参保单位以小微企业为主,导致开户数量巨大、经办业务量巨大;二是小微企业专职经办人员缺乏、现有人员专业知识缺乏,需要指导、解释说明的工作量较大。2 .线上咨询业务量急剧增长导致人员与设备短缺疫情发生以来,线上业务办理量不断增加,热线电话咨询服务工作大量增加,平均每天呼入电话约1千个左右,现有的3部电话和6个工作人员通常只能接
17、听30%左右的电话,办事群众不满倾向加大,12345投诉增加。3 .重点地区经办业务需求集中且距离社保中心较远“回天”地区、未来科学城、生命科学园等重点功能区是本区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企业,但这一地区距离区社保中心较远,各企业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不够方便,如果不能一次办理完毕,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易导致企业满意度降低。(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与前两个五年计划期相比,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进步显著,但与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相比,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仍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不足人力资源服务业近年来在全国范围获得了大发展。截至20
18、19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9568家,截至2020年8月,北京全市备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53家,而昌平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只占4%,在各区排名中位居第8位,无论绝对数量还是在全市的百分比均需要有进一步提升(如表2)。表2北京市主要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区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占比朝阳69241.9%海淀23914.5%通州1177.1%丰台1026.2%东城915.5%西城865.2%顺义855.1%昌平664.0%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质量有待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业态结构的合理性均有待于提高。现有的66家机构中,15.2%的机构并未开展任何业务;而已开展业务的机构
19、中,又仅以高端人才寻访为主(占到39.4%),其他少量机构开展了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职业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培训等业务。第二章把握新机遇规划民生保障新思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迎来新的机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必须为昌平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发挥好保驾护航作用。一、依托产业发展,把握人力社保服务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后疫情时代增加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疫情使全球化出现逆向回潮,十四五”时期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我国率先从经济停滞中走出,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增加有效内需,将对我国产业
20、结构进而就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全区人力社保工作也将服务于经济产业发展,与时俱进,致力于民生福祉水平的提升。(一)提高工作站位开阔人力社保工作新视野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本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应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创新。1.站在民生大局高度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促匹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稳”和“保”仍然是就业工作的主线,稳岗位、稳工作,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大学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从供给侧以技能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
21、来提高人岗供求匹配度,解决本区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四五”时期,聚力建立以就业创业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配合产业发展出台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完善扶持、推进、评估等全流程的就业政策体系。以创业带就业,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2 .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引才、育才、激才国家间的发展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
22、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在全国一盘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布局下,结合本区产业发展重点培养造就更多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青年后备人才,保障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3 .从一切为了人民出发优化为民、便民、利民的社保服务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就业安全的屏障,也是就业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持续社保扩面提质,优化经办质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经办服务方式,重点关注本区重点产业园区和重点人群,提升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4 .从全国和谐稳定的大局建设防患未然、接诉即办的劳动关
23、系调处机制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充分认识国内安全、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坚持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劳动合同运行机制,保持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将风险化解在基层,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接诉即办。(二)紧扣“两区”建设与“五新”领域打造人力社保工作新特色继续坚持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紧扣“两区”建设和“五新”发展领域的重要机遇,深入研究北京新的发展战略内涵与导向,分析人力社保工作的定位与突破方向,创新工作特色,把握新发展机遇。1.紧抓“两区”建设机遇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迈上新台阶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获批建设,必将推动包
24、括昌平区在内北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自贸区建设对营商环境改善的要求将间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发展。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处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将有力推动本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2.紧抓“五新”领域开创就业创业新局面北京市“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的战略谋划会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带来两方面的发展机遇:一是“五新”经济发展引领新技术场景应用、消费市场扩大,将会持续增强昌平产业的创新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增强本区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新服务”的理念将与“两区”建设产生叠加效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昌平区 十四 时期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事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