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docx
《河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河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摘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方式。随着各省市区域旅游扶贫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扶贫模式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也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贫困人口脱贫的中流砥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业态,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行举措。立足时代背景,研究旅游产业扶贫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区域稳定、脱贫致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为研究对象,从调研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现状开
2、始入手,深入研究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现实情况。并参考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经验后,结合本地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制定具有特色的融合发展道路,以期为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优化发展对策。关键词:河南地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脱贫攻坚战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也探索了各种新的扶贫方式,旅游扶贫成为逐步成熟的扶贫模式,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扶贫方面,旅游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扶贫产业的中坚力
3、量,不仅拓展了贫困村的增收渠道,还能使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需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动力。随着时间
4、的推移,各区域旅游扶贫效果也逐渐显现,在偏远的山区等其他经济落后的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经济手段,我国在旅游扶贫方面的相关成就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河南是人口大省,无论是完成精准扶贫脱贫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还是巩固脱贫成果、化解返贫和致贫的新风险,进而继续精准帮扶,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存在很多且复杂的困难,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协同。且河南省又有着优质的文旅资源和文化底蕴,旅游扶贫是既具可行性又有发展潜力的振兴策略。1.1.2 研究意义旅游产业由于广泛的经济关联带动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良好助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对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进行测度
5、,以揭示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提升,对河南省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旅游产业扶贫属于特色产业扶贫,对推动贫困地区转型发展和扶贫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旅游扶贫效率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学者是从省域、某个城市、民族地区或旅游地区进行研究,关于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研究未有涉及。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探索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发展对策,有助于丰富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现实意义:虽然河南省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绩,但贫困问题依然是困扰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刻不容缓地
6、解决。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精准度及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旅游产业扶贫政策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还可以为其他省份提供示范性指导,对于河南省提升旅游产业扶贫效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实践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扶贫的概念。杜江等(1999)乡村旅游学者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乡野的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肖佑兴等(2010)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
7、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O二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石强(2017)从成因的角度归纳认为乡村旅游存在生态旅游、度假村、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家乐等模式。文军、魏美才(2013)通过研究广西富川县秀水村的乡村旅游开发,从经营的角度认提出以政府主导模式、旅游投资方与村民合股合作模式和村民自营模式等三种旅游开发模式。郑群明、钟林生(2018)认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五种参与模式分别为“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和
8、个体农庄模式共五种模式。三是旅游产业扶贫的效应。翟向坤、郭凌树(2016)提出以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陆保一等(2018)指出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度与经济发展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耦合度越高的地区经济、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效应越强。普荣(2018)提出在旅游精准扶贫中需要注重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这有利于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杨光明等(2018)指出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需要在保证较高旅游效益的同时还要保证提高旅游扶贫效率四。1.2.2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InSkeeP(1991)将乡村旅游看成一种具有可持续特点的旅游活动。把农
9、庄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概念不作区分可相互替换,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人造旅游形式,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或居住在那里,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并且会参与乡村的一些当地活动“3。AriceReichel,OdedLowengart和Adymilman(2010)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性,如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区域开阔和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ULGiulioSenes(2018)将终极环境阈值用于乡村旅游开发,指出乡村旅游的长远目标是资源环境保护,要重视土地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H21。Meyer(2010)提出要想达到减贫效果不能只依靠
10、旅游业提供的岗位,旅游业是关联性较高的产业,还要考虑和旅游产业链相关的环节口叫hugo(2016)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经济稳定和缓解贫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农村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最大化,创造贫困人口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重要目标口支1.3 研究方法1.3.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收集,归档、研究文件,养成理性的研究方法。本人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并对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整合,抽取部分有效资料,运用到接下来的研究中去。13.2案例分析法对河南省典型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案例研究,能更直观地展现出产业扶贫模式中的各种问题,使描述更加直观、具体,
11、说服力更强。2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 相关概念2.1.1 旅游扶贫的概念1991年全国旅游局工作会议上最早提出旅游扶贫一词,后来贵州旅游局在总结扶贫经验的过程中率先提出旅游扶贫的概念。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实体经济,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贫困人口在参与旅游的发展中获益,旅游扶贫相比起其他产业扶贫具有污染小、耗费资源少和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等特点和优势,但又由于旅游业涉及的关联产业较多,因此旅游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同时注重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总之笔者认为旅游扶贫是以本地区丰富旅
12、游资源为基础和发展前提的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从而达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动。2.1.2 产业扶贫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工业产业拉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发展的工作手段就已经显现,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产业化扶贫,被当作同时期“一体两翼”(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产业扶贫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和特有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内生机制和扶贫开发主要内容、战略重点,目的是协同发展个体(家庭)和贫困户,根植发展基因并激活动力,阻遏贫困发生的动因。产业扶贫是贫困户、企业
13、和政府间互相衔接协调形成的重要扶贫道路,其主体不仅是政府,而且包括企业和个人等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多元化发展。贫困地区收入来源是产业扶贫主要解决的问题,途径是特色产业的建设和关联。因此,产业扶贫建设重点如下:一通过实地调研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二通过相关产业的现实和潜在市场研究,对重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确定;三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把当地产业规模做强做大;四产业集群化发展;五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产品方向朝着创新化与品牌化发展。2.2 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意义2.2.1 丰富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凭借农村地域的广阔、自然资源的丰富、田园风光的优美
14、,开发了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兰考的“梦里张庄”、开封的朱仙镇、焦作的陪嫁妆村、洛阳的重渡沟、信阳农旅结合“村景共建”、三门峡新坪村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河南省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提高河南省的知名度。2.2.2 推动河南省乡村经济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将农村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满足游客在旅游中的各种需要,这样不仅让游客切实体验到农村的生活环境、了解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2.3 增加河南省就业渠道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水平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呈增多的趋势,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
15、业,与其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5个,间接相关的行业124个,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河南农村地域提供大量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3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分析1 .1兰考县张庄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3 .L1传承一种精神见证扶贫“蝶变”历程传承焦裕禄精神,见证扶贫“蝶变”历程一一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旅游扶贫成功案例。张庄村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弯东4公里处,隶属于兰考县东坝头镇。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有名的大沙窝、大风口,居住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同志带领除三害工作队在张庄村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留下了宝贵的焦裕禄精神。近年来,张庄村按照“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轮驱动”的旅游
16、发展思路,留住乡愁、记住老家,发展乡村旅游,相继建成了四面红旗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农村干部培训中心、梦里张庄、桐花书馆、黄河湾书画院、年代记忆民俗馆、黄河滩区等多元化旅游景点,落户了张庄布鞋、张庄锦轩麦秆画、文氏醋坊、红晴天旗舰店、春光香油、花生糕、藏红花等业态旅游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至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团队近1800批次、近1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800余万元,带动周边220余人从事旅游活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2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5600元。张庄村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向习近平总书记兑现了兰考三年脱贫的庄严承诺。张庄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7、“国家2A级旅游景区”“河南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旅游创客基地。4 .1.2张庄村旅游扶贫做法及展望扶贫必先扶智,治贫必先治愚。在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初期,村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观望、“等、靠、要”的思想,为了提高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张庄村多次组织群众到郝堂村和新集村、济源莫沟村等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村干部陈河涛把老房子拆掉,贷款进行农家院改造,改造后的民宿生意异常火爆,带动了115家农户进行院落改造。产业振兴方面,张庄村以“第三方公司运营+固定分红”的模式,与兰考坤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365万元,建成117
18、座哈密瓜大删,打造梦里张庄品牌;以洛阳奥吉特菌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发展食用菌产业,解决180余人就业。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从“脏、舌L、差”到“绿、净、美”,见证旅游环境的改善;从“袖手旁边”到“男女老少齐上阵”,见证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的转变;从“等、靠、要”到“多方协力、共谋发展”,见证群众收入的转变;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见证党建引领管理机制的改变;从“大水灌满”到“精准施策”,见证建设资金投入的转变。张庄一如既往地科学规划,实施精准定位,突出张庄特色,鼓励全民参与,立足市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大力宣传,提升张庄旅游形象。“大风口、大沙窝、环境恶劣、贫困山区”都
19、是昔日张庄的代名词。如今的张庄以焦裕禄精神发祥地为亮点,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发展的旅游道路,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大力振兴农业,打造红色旅游、黄河文化、绿色生态为主的旅游环线,叫响“梦里张庄”品牌,实现致富梦想。3.2三门峡市卢氏县新坪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3.2.1 豫西贫困民众脱贫成效彰显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位于卢氏县北部山区,距县城23.5公里。全村346户人家,分为十个村民组,散居在12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中,当地农户以农业种植为主,收入单一,全村贫困户多达92户,贫困率达到27%,属于典型的深山区贫困村,特别是豫西百草园所在的新坪村河沟组几
20、亩薄田,山路崎岖,靠天吃饭,是该村最为贫困的村民组。2015年开始,新坪村利用卢氏“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借力发力,采用原始资源入股、合作分红模式,开发建设豫西百草园。原来破旧的老院子经过改造变成了美食坊、手工艺坊、酿酒坊等特色院落。景区通过把旅游观光、养生体验、农耕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以金银花、油牡丹、彩芍药、连翘为主的中草药示范园,以樱桃、苹果、石榴、红果为主的四季百果园,以薰衣草、紫薇园、菊花台为主的花卉观赏区,以“光阴故事”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展览区等多个特色功能区,使豫西百草园成了远近闻名集中草药种植加工、民俗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和科教研学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每年迎来豫秦晋三省每年近
21、20万游客。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带动35户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0余万元。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期及后期运营,原来的贫困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豫西百草园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旅游扶贫开发先进企业”“省研学旅游基地”“县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等称号,新坪村也一举摘得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芳香草药谷,诗画小山村”获得了广大游客和媒体广泛赞誉。3.2.2 新坪村旅游扶贫经验启示及展望党员群众一条心,生态旅游变黄金。组织引路,团结奋进有干劲,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为更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2015
22、年,在官道口镇党委的领导下,新坪村党支部进行了调整,补充了新生血液。新支部成立后,充分发挥支部的组织堡垒作用,凝聚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力量,群策群力谋发展,促脱贫。在工作实践中,新坪村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的指示,按照把党支部建设成脱贫攻坚的作战部、项目实施的指挥部、帮助企业的调解部、为民办事的服务部、党员活动的俱乐部的“五部”理念,充分发扬践行卢氏县“土坯房精神”,于2017年把党支部搬到了正在开发的河沟村的土坯房里,支部的战斗堡垒真正来到了项目实施的第一线,真正做到了把促脱贫、谋发展、服务村民和企业结合到一起,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
23、果。理清一条好思路,形成一套好模式。新坪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论证,提出“抓党建促脱贫,抓旅游谋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农户”的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种植特色化、销售网络化”的运作模式,打造当地连翘、芍药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规模化发展,目前已累计投资2800余万元。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坚持创新扶贫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模式。租金是土地租赁收入,薪金是种耕除草施肥等劳动收入,股金是群众以宅基地入股(占股25%)的形式和百草园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村民再添一份预期收入。中央电视台“走村直播看脱贫”活动2020年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地区 旅游 产业 扶贫 路径 研究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