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学弈是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重点落实“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素养。学弈是一篇集趣味性与哲理性一体的文言文。主要讲了两人同时向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地听弈秋讲,另一个人,则一直在想着,天上会有鸿鹄飞来,拉弓射它。不一样的学习态度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援、弗、俱等3个字的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从课文中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援、弗、俱等3个字的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从课文中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学生讲,老师补充。一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孟的孩子,大家称呼他的母亲为孟母。几次搬家,最终搬到了学堂边,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下孟母终于放心了。这个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文言文,只有5句话、70个字(不含标点),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2 .了解孟子:谁来给我们介绍下孟子的生平?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
3、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3 .解释课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接下来介绍孟子,引入课题,解释课题,提纲挈领。“疑则有进”,引导学生去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读寓言1 .我们先来读这则寓言,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着重强调“诲”“鸿鹄“缴弗”的读音。)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4、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J2 .读文言文,停顿非常重要。现在大家还不能准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因此在哪里停顿还不能准确地判断,所以先跟着老师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3 .试着去标点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4 .反复练读,熟读课文。(1)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二则:学弈 统编 六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文言文 教学 设计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