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石头的样子。2 .能简单给石头分类。3 .知道石头在生活中的用处。教学重难点:1、观察石头并分类2、了解石头有哪些用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石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首诗吧!老师先来写两句,大家来续写。(板书标题:石头)2、原来老师要写一首关于石头的诗。看看我接下来怎么写。(板书内容:石头,石头。大石头,小石头)3、老师是先从石头的大小不同来写的,你还可以怎么写?可以从颜色、形状来写。(生:黑石头,白石头。圆石头,扁石头)4、一起来读一遍我们创作的诗歌吧!二、学习新课1、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
2、同学们用石头玩过什么样的游戏呢?(生:爬假山、堆石头、打水漂)2、老师也玩过石头打水漂。你们知道吗,科学其实很有趣,有的科学家还专门研究了如何打水漂才能打得更好。他们的结论是,要选择扁圆的石头,以20度角将石头打出去。3、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书上的小朋友正在观察石头。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用感官来观察事物,老师想问问,书上的小朋友是从哪五个方面来描述图中石头的样子的?4、哪些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斑纹,形状,大小,颜色)哪些是用皮肤触摸到的?(表面)5、聪明的同学们想想,还能从什么方面描述石头?(重量)6、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石头,请翻到活动手册第一页。先在中间用铅笔画出你的石头的样子,再从六个方
3、面来描述你的石头。7、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现在让我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颜色、大小、形状)现在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来给四块石头分类。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8、石头除了用来玩,还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石头被用来做什么?(石斧、石锤、石刀)9、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请大家看课本第4页。10、有些石头比较稀少,而且好看,比如说水晶、各种颜色的宝石,人们会把它们做成漂亮的手链。11、我们经常在公园见到圆滑石子铺成的小路,这样的路有按摩的作用。因为我们的脚底也有很多穴位。
4、三、总结小游戏:开火车,说出给石头分类的方式,看看哪组说的最多。2.玩泥巴教学目标:1 .能动手将粗泥土筛细。2 .能用筛出的泥土制作物品。3 .初步了解泥塑和陶器的制作。教学重难点:1、筛泥土并制作泥塑。2、了解陶器泥塑的制作。教学准备:泥土、盛泥器皿、三种筛子、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歌曲玩泥巴。2、歌曲里的小朋友用泥巴捏出了小狗小猫小鸟小人儿,同学们平时是怎么玩泥巴的呢?3、玩泥巴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科学地玩泥巴。二、学习新课1、课本第五页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挖泥土)2、在挖泥土的时候,最好使用铲子,否则容易弄伤手指。还要注意不
5、要伤害到周围的小植物。3、你觉得该怎样筛泥土?4、看看课本第六页告诉我们该怎样筛泥土。全班齐读四个步骤。5、第三个步骤是选择筛子,我们有三种筛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该先使用哪种筛子?(先用网眼粗的再用网眼细的)6、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泥土,现在大家就开始动手吧!比比看谁筛的泥土最细。7、科学小课堂:泥塑的制作。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发源于陕西省凤翔县。8、书上的小朋友用泥巴做了茶壶、杯子、乌龟。现在你也用自己筛出的泥土和成泥巴,动手制作一个你喜欢的物品吧!提示:加水和泥的时候先少加一点,慢慢加水至泥巴软硬合适。9、科学小课堂:陶器的制作。陶器是特殊的泥土塑型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在新石器时代就
6、已经出现了。三、总结小练习:翻到活动手册第2页,完成活动记录。3、沙子与黏土教学目标:1 .能够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2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3.可以区分用黏土和沙子做出的工艺品。教学重难点:1、区分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点。2、描述干沙子与干黏土的特点。教学准备:干沙子、干黏土、烧杯、带孔漏杯、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沙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猜想同学们肯定喜欢玩沙子。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沙子?你是怎么玩沙子的?2、大家都玩过的沙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沙子是岩石风化后变成的碎粒。二、学习新课1、除了玩沙子,我们还经常玩泥土。有一种土叫做
7、黏土,你知道黏土是什么吗?说一说你的理解。2、请大家翻到课本第8页,读一读制作黏土的步骤。3、拿出你上节课筛出的泥土,也来自己制作一些黏土吧!4、将你带来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先看一看,样子上有什么不一样?再用皮肤按一按,触感有什么不一样?再用手指捻一捻,摸起来有什么不一样?5、翻到课本第9页,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来读一读下面6个词语。这六个词语有的是用来描述干沙子的,有的是用来描述干黏土的,聪明的同学们觉得哪些是用来形容沙子的?哪些是用来形容黏土的?6、你还能想出什么词语来描述沙子和黏土?7、完成活动手册第3页。8、老师也准备了沙子和黏土,把它们放在带孔的漏杯里,再往里面加水
8、,聪明的同学们猜猜会发生什么?9、现在老师往杯中加水,同学们仔细观察。10、根据观察结果完成活动手册第3页。11、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沙子颗粒大,缝隙多,因此会渗水。黏土颗粒小,缝隙小,因此不会渗水。12、翻到课本第10页,大家认为这些有趣的工艺品是用什么制作的?你还能想出其他用沙子或黏土制作的东西吗?13、请大家一起观看神奇的沙画制作视频。三、总结看看谁说出的沙子和黏土的特点最多?第二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教学目标1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 .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的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
9、可以流动的特征。3 .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观察、辨别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特征。2、用气泡图展现,用科学的词汇描述水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海洋、水溪、雨水、水滴。2、教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3、教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观察、认识水的特征1、出示水、牛奶、白醋、糖水四杯液体,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教师提示:充分运用各种感
10、官)2、出示气泡图,指导学生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二)观察水的形状变化1、教师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不同。2、教师: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3、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4、指导学生填写气泡图。(三)感知水的流动性1、教师:在水龙头下面用手接一接水。2、教师: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先滴一滴,过一会儿再滴一滴。3、指导学生填写气泡图。四、课堂总结1、教师:水有哪些特点?2、教师:说说大自然中的水是怎么流动的。5玩转小水轮教学目标: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2 .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
11、来尝试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3 .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列举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发电等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1、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2、在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学生材料:2厘米左右厚胡萝卜块、铝片4片、长铅丝一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玩具水轮。2、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玩具水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组装小水轮1
12、、出示材料,介绍水轮的做法(幻灯片):(1)准备器材。(2)依次在胡萝卜中插入铝片和铁丝。2、组织各小组制作水轮。(二)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1、教师: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灵活?2、组织学生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提示漏斗不能挡住叶片,水流要落叶片的外部。3、组织汇报。4、教师小结:流动的水有力量。(三)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得更快1、教师: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水流量的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3、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水位高低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4、教师小结: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三、拓展与总结教师:人们可以借助流水的力量做许多
13、事。播放课件,展示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目标1 .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面粉2份,水2杯,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过滤装置2个演示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
14、,水1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教师:驴子背的盐哪儿去了?2、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观察、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教师(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教师:这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3、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4、教师:描述你们观察到的现象。5、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6、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二)观察、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1、教师: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2、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并观察。3、指导学生把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
15、倒在滤纸上,你看到了什么?4、教师:把加了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它和盐水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5、小结:面粉很难溶于水中。三、拓展与总结1、教师:油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播放视频)2、演示实验:将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3、播放视频,教师: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第三单元:空气7.找空气教学目标:1 .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2 .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3 .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教学重难点:4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5 、运用多种方法、
16、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6 生分组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水槽、抹布;口哨塑料袋组合。7 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一、新课导入1 .出示一个大袋子: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给你抱抱,你有什么感觉?给你一个袋子,你能把它像这样装的鼓鼓的吗?同学们比较小,所以给大家准备了小袋子,成功的同学把袋子举起来。你是怎么把袋子装的这么鼓这么大的,能想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示范,用手撑开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紧袋口。如果再将袋子转两圈,你觉得有什么好处?2 .除了在教室里能把袋子装的鼓鼓的,你还想去哪里装一装呢?注意:小组同学要在一起不能分开,
17、装好了就立刻回到教室里来。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袋子装的最鼓保留的时间最长。说说你们在哪里把塑料袋装满的?是什么把你的塑料袋撑得鼓鼓的?(多问几位同学)大家把袋字放在桌上吧!3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科学课要学习的内容找空气。【板书】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一)、用多种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1 .拎起一位同学的袋子,袋子里的空气去哪里了?你怎么知道它跑出去了呢?2 .除了看出袋子别了,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吗?3 .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么多办法“看见”、“听见”、“
18、感觉到”空气。同学们太棒了,真的把空气找出来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二)、空气是生命之源1 .看一段视频放松下!为什么游泳时要将头露出水面,大口换气呢?那同学们能离得开空气吗?我们一起做一个憋气30秒的游戏,等会儿告诉大家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全体起立,伸出右手捏住鼻子,注意要将你的嘴闭紧了,不能偷偷的用嘴呼吸哦!实在难受你就结束憋气坐下来。你有什么感受?2 .除了游泳和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是离不开空气的?出示图:那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3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又用各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还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
19、一起继续研究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空气,好不好?三、课堂小结。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内部空间里有空气。2 .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3 .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重难点:1、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2、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学生分组材料:(1)水槽、矿泉水瓶、抹布。(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塑料块、红豆、硬币、水罐、放大镜、托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
20、一、新课导入(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引入课题,了解到有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是有空气的。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一)实验验证1.实验注意事项:第一个实验是把没盖的瓶子放入水中,第二个呢?在做完第一个实验后需要将瓶子里的水倒干净,盖上瓶盖。做第二个实验时,提醒大家一定要在水中打开瓶盖,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将衣袖拽上去,避免弄湿衣服。每组都有一块抹布可以及时地将洒在桌面上的水擦干净,下面请各组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4 .刚刚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哎呀,原来不管矿泉水瓶盖上盖子还是没有盖上盖子,它们里面都有空气呀。【板书】(二)猜测验证1、出示粉笔、海绵、砖块、石块、弹珠、塑料块
21、、硬币、红豆等物体。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谁猜的对呢,你有办法证明吗?2、方法: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看有没有小泡泡,如果看到有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泡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3、教师引导策略:(1)这么多物品是不是要一下子全部放入水里?那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呢?(2)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实验。【视频】4、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跟猜想一样,空气真的藏在了这些物品的小孔隙里。这些物品里面都有空气,我们把它们放到一个圆圈里,把里面没有空气的物品放到另一个圆圈里。(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1 .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
22、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2 .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回去好好找一找办法吧!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真是太有意思啦!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9.空气是什么样的教学目标:1 .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2 .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3 .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科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