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辨为中职学写作插上翅膀2020.08.docx
《让思辨为中职学写作插上翅膀2020.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思辨为中职学写作插上翅膀2020.08.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让思辨为中职写作插上翅膀思辨性写作教学课例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就是有了思想,才变得强大,有思想的作文才是最有生命力的。2018年省考试院公布的中职语文考纲里对写作就有这样的要求:写出有一定思辨性、创新性,语言简洁、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的文章。那么什么是“思辨性”?思辨性就是有思考,有分辨,要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展开分析。本课教师围绕三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事件合理与否的路径;能够对一些既定观点做出反思,培养思辨意识;能够对材料作文进行合理的审题及论证。从“思考中辨析”“辨析中层进”“层进中全面”三个环节层
2、层递进,二、思考中辨析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一组网上流传甚广的照片,这是同一个人的三张本、硕、博连读的证件照。不难看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头发却越来越少。网友们看了这组照片后,纷纷评论“知识是把剃头刀啊”!网友为什么对这组照片如此感兴趣并积极评论转发呢?或许大家纷纷认为:学历越高,头发越少读书太辛苦了,道出了学习辛苦的心声。“学习改变命运”变成“学历改变发型”,似乎蛮有道理。那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呢?这只是一个个例而矣!这就是写作中容易犯的的“孤证不立”的问题。头发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遗传、激素异常、饮食不健康等等。我们只有追问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使我们摆脱表象的纠缠。所以一件事情我们要用思辨的眼
3、光去看待,要证明其合理性,就要关注背景:学历越高,头发越少,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排除一切客观因素,只是因为学习压力的原因,似乎这个论断是有道理的。关注事物的本质原因:掉发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显然“学历越高,头发越少”是不合理的,片面的。按照这样的思辨意识,让学生去分析杜甫诗句中“月是故乡明”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看到一个观点或一则材料,我们要用思辨的角度去辨析它的合理性与否,面对高考作文材料,我们的思辨还可以再往前走一步,看这则材料:三、辨析中层进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
4、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对于以上事情,该怎么看呢?1.指出谬误,找出问题假如我们的主张是不拆,那么理由是教学楼具有榜样的力量,传递优良学风;论据是一代代的学子就是从这座楼走出去的。那么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理由和论据或者这样的说论证有问题吗?榜样的力量和优良的学风难道就只能通过一座就教学楼来体现吗?难道没有其他体现途径了吗?显然不是。只有拥有优良学风的教学楼才能出人才?显然不是。一代代走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辨 中职学 写作 插上 翅膀 2020.08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