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十一五生态环保规划.docx
《随州市十一五生态环保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十一五生态环保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可持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抓住新形势下国家各项政策机遇,有效聚合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利用本世纪头20年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地级随州市成立后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指导“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
2、的重要依据。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合理利用,市环境保护局在省环境保护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随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组建了环保规划编写小组。在规划编制中,编制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环保资料,结合全市环保实际,历时两个多月编制了本规划。组织编制本规划,旨在指导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决策,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规划编制的依据本规划编制的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3、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2005年,11、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2、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2001年,13、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06年,14、随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05年,15、2005年湖北省环境规划工作会议材料,2005年,16、随州市
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2002年,17、随州市历年环境统计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二、规划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速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把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推行清洁生产和加强生态保护,实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行;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以府河和白云湖为重点的水环境质量;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我市走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速发展的道路。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5年水平上有所下降,府河流域(白云湖)和随州市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环境
5、质量保持稳定,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部分地区(如北郊工业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市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社会Q(二)具体指标“十一五”环境规划指标主要包括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控制指标、环保管理能力指标和环境投入指标等五个方面:1、总量控制指标废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控制在1.58万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2万吨以内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0.98万吨以内,烟尘的排放量控制在0.56万吨以内,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1.17万吨以内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部实现安全处置2、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府河流域控制断面
6、水质满足In类水质标准达标率大于90%大气环境城区空气质量每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维持在2005年水平声环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db生态环境一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3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2%辐射环境 环境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3、污染防治指标 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大于50%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70%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 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5% 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75% 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污水排放达
7、标率达到8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4、环境管理能力指标全面执行环境质量、污染排放、分析方法环境标准体系城市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市级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生态环境和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市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成市级环境应急响应系统 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大于80% 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大于90% 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重点污染源实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达到50%5、环境保护投入指标“十一五”期间,全市的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2%四、规划重点和规划期限随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水环境污
8、染防治为重点,重点控制府河流域(随州段)和白云湖的水环境质量,同时编制随州城区的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规划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规划。本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05年,“十一五”规划期限为五年,即2006年2010年、第一章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十五”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地理随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位于湖北中北部,居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南距武汉185公里,西至襄樊160公里。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之称,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随州市是府河(陨水)的发源地,主要支流有厥水、差水、漂水、均水、浪河和应山
9、河等六大水系,总汇入府河注入长江。但无客水过境。随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适宜,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极端高温41.UC,极端低温为-16.3,无霜期269天,年平均降雨量100O毫米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14.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44小时,多年平均风速3米/秒,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风,主导风向频率14虬最大风速16米/秒。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有重晶石、矶石、磷、萤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曾都区重晶石的储量丰富、品位高、分布集中且开采方便,在全省重晶石储量占80%o随州市农业品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稻、小麦为主,大
10、麦、豆类、红薯、玉米次之。经济作物以棉为主,芝麻、油菜、花生次之。还盛产香菇、银杏、板栗、茶、黑木耳、烟叶等,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随州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曾候乙墓及出土的编钟名扬海内外,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桐柏山、鸡鸣山风景区、三潭、徐家河水库、黑龙潭瀑布、中华山森林公园、封江生态旅游区等,均具有较大的旅游、观光、度假的好优势。二、“十五”社会和经济发展主要成就到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3.1亿元,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7680元,年均增长10.7%o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o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33.1%提高到3
11、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95.6%提高到170%。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6虬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持速增长,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相继涌现,餐饮服务、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稳步发展,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9亿元,年均增长10.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29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2.6%,一般预算收入4.25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4.09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
12、000年的32.3:37.7:30.0调整为27.0:41.8:31.2o“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是“九五”时间的1.94倍,年均增长20.4%,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重点项目,相继实施了随州城区垃圾处理场扩建、内河污染综合治理、供水管网改造、饮用水源置换、城市天然气利用等工程。工业项目建设取得突出进展,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4.5亿元,其中新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14个,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67个,促进了支柱产业加速壮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曾都新型工业基地、广水十里工业园、武大随州工业园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成为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基础
13、教育继续巩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明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9%o第二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以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同城市前列为目标,以改革开
14、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财政实力为重点,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随州。经过五年努力,初步把随州建设成为鄂北区域经济中心、湖北新兴现代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型旅游城市,全面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设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3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消费品价格
15、保持基本稳定;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到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现有的27.0:41.8:31.2调整为19:49:32左右。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城镇化率达到44%以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能力逐步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达到1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可持速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明显下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
16、水处理率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52%。第三节“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境保护局、市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环保工作座谈会及全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环境管理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全面履行环保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一、围绕环保职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拓宽环保工作领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
17、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作为“十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要继续抓好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区域水环境整治,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地级随州市组建以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求企业加强环保工作,加速治污进程,早日实现达标排放。同时政府讨论研究了建筑施工噪声环境管理、白云湖污染防治、一控双达标及排污收费等环保工作。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环境意识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坚持日常宣传与重点时段宣传相结合、法律宣传与环保世纪行相结合,一是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二是开展环保世纪行活
18、动。三是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四是在新闻单位开辟了常年环保宣传版块。利用新闻媒体为环保工作造声势,五是认真做好信息工作,向省局和随州市委、市政府报送环保工作动态,向市领导宣传环保工作,环保宣传对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市民环境意识,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三、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开展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建筑施工噪声环境管理等现场执法监督,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以“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及“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和清查放射源。立案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和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单位,并对其中部分企业进行重
19、点挂牌督办。四、突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以水环境治理为主,加强了对城市饮用水源,特别是对先觉庙水库的监管,实行了饮用水质季报,有效地保护了城市饮用水源。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问题,一是开展了“两街一区”治理工作。二是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三是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四是开展了“绿色护考”行动。五是加强噪声环境管理工作,对城区商业噪声和流动广告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五、认真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搞好项目把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评审。在支持经济发展,多方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对污染项目严格把关,特别是对涉
20、及饮水安全的造纸、制革、化工等项目,严格进行环评把关。对没有按规定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和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项目,限期整改。对经过环评审批通过的项目,督促落实了“三同时”,较好的控制了新污染。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分别达到97.08%和90.32%六、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良好的行风形象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既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基础,又是努力服务经济建设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推行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通过抓学习、建制度,狠抓了行风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努力造就“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后,根据新的政策和规定,对环
21、境保护队伍的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我局加强了对环保干部队伍的培训学习。环境监察工作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规范执法程序入手,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法律文书,加强了机构建设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环境监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投入近百万元对环境监测进行三级站建设,争取省局支持,添置了部分环境监测设备,新增了1处空气环境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点和4个“五日法”监测点,开展了饮用水源水质季报,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改为周报,使广大市民随时了解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每年可提供各类监测数据12500多个,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服务。第四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完成情况一、污染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随州市 十一 生态 环保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