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docx
《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信息化需求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使得网络生活成为日常娱乐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及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随之而来的网络舆情作为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公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由于网民素质存在差异,网民结构多样复杂,网络舆情在传播中有突发性及隐蔽性的特点。而高校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未定性对网络舆情的敏感度高于其他群体,极易受到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对不同网络舆情产生原因的分析与研究,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概况,从不良网络舆情带给高校学生
2、的影响进行阐述继而提出净化高校网络环境打造和谐校园的有效举措。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研究AbstractWith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ofourcountry,People,sinformatizationneedsincreasedaybyday,atthesametime,thepopularityanddevelopmentoftheIntemet,Makeonlinelifeanindispensablepartofeverydayentertainment.TheInternetisrecognizedasthefourthlargestmediaaft
3、ernewspapers,radioandtelevision.TheInternetpublicopinionthatcomeswithitasaninevitableresultofthedevelopmentofnetworkinformationhasagreatimpactonthepubliclife.Duetothedifferencesinthequalityofnetizens,thestructureofnetizensisdiverseandcomplex,andthepublicopinionoftheInternetissuddenandinvisibleincomm
4、unication.However,universitystudentsaremoresensitivetoInternetpublicopinionthantheothergroupsbecauseoftheuncertaintyoftheiroutlookontheconceptofvaluesoftheworld.TheyarevulnerabletotheinuenceofbadInternetpublicopinion.Therefore,itisnecessaryforthecollegestudentstostudytheInternetpublicopinion.Theanal
5、ysisandresearchofthecausesoftheInternetpublicopinio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publicopin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elaboratingtheinfluenceofbadInternetpublicopiniononcollegestudentsandthenputforwardtheeffectivemeasurestopurifytheuniversitynetworkenvironmentandcreateaharmonio
6、uscampus.Keyword: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ernetsentiment;research引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截至2017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o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与2016年底基本持平。报告表明,大学生群体是网民的构成主体,大学生群体接触网络、使用网络的机会比较多,在社交应用中尤为明显。据报告关于网民在社交应用使用方面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
7、微信朋友圈有87.3%的用户使用率,而QQ空间用户使用率为64.4%;微博作为拥有海量资源的社交平台,2017年继续将推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向深处发展,促使用户的使用率一直保持增长,达到40.9%,与2016年12月相比上升3.8个百分点。知乎、豆瓣、天涯社区使用率均有所提升,用户使用率分别为14.6%,12.8%和8.8%0大学生对于社交应用的选择与使用具有多样性,以上所提都有所涉及。这说明网络的传播与发展与大学生的参与密不可分,因此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究都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不良的网络环境有可能会使得大学生走向歧途,对高校网路舆情的监测和治理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尤其是高校校园网
8、络环境,是本论文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与分析的出发点。第一章网络舆情概述第一节网络舆情的内涵在对网络舆情的定义进行分析之前,应当讨论一下舆情的定义,所谓舆情即“舆论情况”的简称。早在18世纪的法国,卢梭首次提出了公众意见(PUbIiCoPinion)的概念,其中包含了民情民意的内涵,与我们现在研究的舆情有很多相似之处。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舆情的定义都有自己的看法。舆情研究概论作为系统研究舆情的创始之作,王来华这样定义舆情: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题的民众对作为课题的国家管理者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从王来华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舆情即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南开
9、大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2。还有一些看法认为舆情是指较多群众关于现实社会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则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民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民众的思想、心理、情绪、建议和要求在网络上的综合表现3。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来传播、表达各种意见、态度和情绪的一种方式。网络舆情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以社会事件为核心,是亿万网民在互联网上发泄的情绪、表达出的意愿以及包含的态度的总和4。网络舆情的存在和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
10、在一起,其在网络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网络越来越成为思想文化及意识的一个聚集地,对社会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高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与网络联系更为紧密,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查阅资料与社交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网络舆情在高校学生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第二节网络舆情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相互联系的方式只能约定地点见面,或者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写信来进行联系,而在网络时代,人们只需要通过社交软件就能实现实时的交流与互动5。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当下民众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反映民意的一个重要平台,促使舆情的产生、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一、开放性和直接性网络本身具有匿名性的特点,
11、广大网民通过各类社交软件、新闻评论、主题贴吧等等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没有任何规章制度的约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生活中,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可以无限制的复制粘贴甚至更为广泛的传播。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自媒体的概念深入人心,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络上作为一个自媒体而存在,信息会快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网络舆情更加开放,网民可以直接、自由表达自己对某一社会事件的观点及意见。与此同时,拓宽了民众表达民意的渠道。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网络舆情的广泛及快速传播使得一些不良观点在网络肆意传播,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网络环境,加大了监管部门对网络环境整治的难度。二、随意性和多元化当今信息时代,信息量大而广加之
12、信息构成的多元化特点,民众对于信息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所处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环境的因素。在网络中,民众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可供他人无限制的查看与传播,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点就在于缺乏监管者的角色,因而借助网络提供的“隐姓埋名”,民众可以肆无忌惮在网络上传播极端思想、发表有损国家、社会或个人的不良言论,在社会中掀起一阵舆论狂潮,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正是不同阶层民众的构成,拥有不同知识面的民众大大丰富了网络舆论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民生等有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的多元化的特点方便民众民意的表达和信息的搜集。三、突发性和快捷性舆情形成的突发模式在体现“刺激一
13、一反应”机制时更为明显,刺激物就是突发性事件,人们的舆情就是反应物6。网络舆情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立即出现,会突然以排山倒海之势传播到每一个网民的眼中,随即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当中不乏一些网民发表带有个人情绪化的网络舆论,掀起舆论的一场风波。并且这种网络舆论不像电视、广播之类的传统媒体那样单向传播,网络舆论可以双向传播,网民间可以随时随地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高效且快捷的互动。四、隐蔽性和偏差性网络舆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迅猛,已成为民众意见表达、热点评论的平台中最为活跃的一种。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顺心的带有消极色彩的言语会在网络中有所显示,各种反动的、非理性的及悲观的情绪与
14、表达扑面而来,监管部门无从下手,尤其是面对信息量如此之大、人群如此复杂的网络舆情。民众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言论自由及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但由于网民中思想参差不齐,各种正面负面思想充斥着整个网络环境,导致公众对于网络舆情的导向并不是很明确,容易受到偏激思想的影响,使得网络环境出现有关庸俗、暴力的言语和导向。国家对于网络环境的治理就目前来说从法律和道德方面来讲还不够完善,对于个人信息方面的保护做的还不够,有些缺乏自律意识的网民利用网络技术的强大,侵犯他人个人信息安全,大肆传播不良言论,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所以,网络舆情具有隐蔽性及偏差性的特点。第二章高校网络舆情概述第一节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随着互联网
15、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逐年上升,但近年来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发展不均衡,趋于年轻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到,报告中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份,年龄在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这其中年龄分布在20-29岁之间的网民数量最多,占总体网民的30.0%。从侧面说明,20-29岁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力军。网络由于信息量大,可获取的资源多,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青睐。高校的信息化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增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离不开网络这一平台。网络舆情在高校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大学生的校
16、园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当中网络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现如今网络的便捷,以互联网为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高校网络这一特定的空间内形成了大学生独具特色的舆情即高校网络舆情。由此,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高校网络中,作为高校主体的老师及学生对有关自身利益的校园及社会热点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态度和情绪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学校层面上有关于自身权益的比如校园突发事件、教育教学类、生活后勤管理方面、校园贴吧热点问题等等多种形式。在社会层面,内容与学校层面相比较宽泛,有关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比如国内外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热点问题及娱乐
17、事件等有关民生的其他形式,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师生对于学校、社会事件的积极关注。第二节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渗透到教育当中,高校网络舆情的更新变化也日益明显,从主体、内容、载体以及舆情的传播方式上变化明显,颇具高校特色。一、舆情主体具有同质化倾向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群体,在年龄结构、教育程度、校园环境和心理特征方面相似程度比较高,在对某一社会或学校热点问题的看法上相差无几,容易产生共鸣。由于大学生心智尚未定型,自我意识比较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极易受到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2017年12月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调查显示即时通信应用占
18、据首位,其次是搜索引擎和网络视频。大学生参与网络的方式多种多样,喜好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及QQ等即时通信应用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与看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态度,因为受众中大都是同一年龄层的同学或朋友,极易引起共鸣,从而原本只是个人意见迅速转化为群体意见加以扩散。二、舆情内容多样化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国家重点人才,日益向国际接轨,开放性就是其中之一。开放性作为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使得大学生的接触面更广,受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对校内校外的热点事件都非常关注,校内关系到自己的包括教学计划、宿舍规章制度、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及校园
19、突发热点问题等等。虽然学生身处校园,但是对于社会的关注丝毫没有减少,包括国家颁布新的法律法规、社会热点问题、新闻媒体密切关注的话题、国际局势等等。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舆情不仅仅是一个浏览者,更多的大学生喜好发出自己的心声,反映自己的意识及想法,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加以传播想获取更多人的支持。正因为这样,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因其内容的复杂多样也变得不好展开,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三、舆情载体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脑的普及率逐渐提高,并且无线技术的进步,使得智能化可携带式无线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等出现在人们的网络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变化始终走在最前端,各类电子设备的拥
20、有量明显高于社会公众。因此,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形式与载体变得多样化。大学生不仅仅在微博、微信、QQ或贴吧等传统形式的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网络媒体的发展,衍生出更多的娱乐平台,大学生对网络的敏感度决定了他们社交平台的多样化,对于网络直播、短视频应用等也是大学生发表、传播网络舆情的平台。载体形式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管理整治难度。四、传播方式私密化。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高校网络论坛“实名制”制度成为了白纸黑字的法制条款7。不同于传统类型的社交应用,越来越多的应用提供商要求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后方可使用该应用,对个人隐私有所保护,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网络 舆情 研究 分析 工商管理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