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2.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与管理本科毕业论文.doc
《1542.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与管理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42.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与管理本科毕业论文.doc(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与管理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专 业: 物流管理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摘要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趋发达的信息技术双重推动下,供应链管理这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协调成员间的关系,但由于每个成员企业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有自主的决策权,往往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样,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就成为普遍现象,增加了供应链协调的复杂性。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系统总体利润水平下降。本文首先论述了不对称信息造成的风险和威胁,及“牛鞭”
2、效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然后从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和来源这两个方面进行主要分析;最后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防范措施。关键词:供应链; 信息不对称; 牛鞭效应;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AbstractIn the last few years, with the promotion of global economy and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hich is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came into being. The core of su
3、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s; however, as each member of the enterprise is an independent economic entity, they always maximize their self-interest. So,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common phenomenon, and it has increased the
4、 complexity of the supply chai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ill cause many problems, bull whip effect,in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degeneration. This dissertation elaborates the risk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causes of these risks and finally proposes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Supply chain; As
5、ymmetric information; Bull whip effect; Inverse selection; Moral degeneration 目 录 、前言7二、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8(一)、“牛鞭”效应8(二)、逆向选择11(三)、败德行为12三、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原因12(一)、形成“牛鞭”效应的原因12(二)、逆向选择与道德行为的成因15四、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与管理17(一)、减少“牛鞭”效应措施18 1、采用先进技术,加快信息共享. 18 2、合理的订货量和提前期20(二)、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行为的措施201、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2、建立供应链战略伙
6、伴关系23五、结束语25附录26文献综述26参考文献36致谢38 1、 前言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不但要完成自身内部的优化运作,同时也要整体地考虑与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提高企业内部和节点企业间供应链效率,才能占领市场,赢得竞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它与供应商、生产
7、企业以及最终用户复杂交叉的动态系统使得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它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而且处于供应链中任何一级的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从而增加供应链的风险。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端对端过程的有效管理,它开始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到这些产品或服务被售出、消费并最终废弃而结束。这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产品设计,采购,计划和预测,生产,配送,交易,售后服务和废弃处理。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节约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存货水平和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用户服务水平,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为企业赢得竞争优
8、势。要发挥供应链的优势就要求供应链企业彼此信任、通力合作、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完全会产生一些信息风险。信息风险管理属于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每个企业实际上往往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关心的仅仅是自身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所以他们只传递对他们有利的信息,这样,就造成了整个供应链效率低下。因此,研究信息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防范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2、 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存在着上下游企业信息的不对称。不对称信息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时间的
9、知识或概率分布。不对称信息现象存在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与厂商或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所致,及为了保证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会隐藏一些敏感信息,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外泄;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人基于不同的获取能力而获得不同的信息所致,及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会夸大一些公用信息(例如市场需求量),导致信息失真。这些信息不对称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不能顺畅流通,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流阻塞客观存在,信息风险随之产生。主要为:“牛鞭”效应、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三种风险。(一)、 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指的是供应链上最终用户的需求在向供应链上游前进的过程中逐级变大的现象(见图1)。“牛鞭”效应是供应
10、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供应链操作中,各节点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根据各自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的供应商(如销售商或者该产品的生产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由于这种需求放大变异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其下游需求更高的库存水平,以应付销售商订货的不确定性,从而人为地增大了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需求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图1“牛鞭”效应示意图 资料来源:许敏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现象
11、探析 福建商业高等学校专科学报 2007年 第10期 “牛鞭”效应使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发生失真,导致了一些信息风险,对供应链实现其商业目标或成功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了其运行效率的低下,并带来以下影响:1、 过量库存,增加运营成本由于“牛鞭”效应产生扭曲的需求信息,使物流在供应链下游节点向上游节点转移过程中出现逐级放大的现象,导致每个成员都相应增加了库存,造成生产资金的积压,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而面临库存产品过时或退役的风险(特别是短季商品)。2、 扰乱产品市场秩序“牛鞭”效应使企业的市场化反应变慢,客户满意程度下降,造成收益减少。而且,当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过剩时,产品
12、价格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这样也会反过来影响下游企业。3、 误导生产计划预测反应过度的生产预测,增加了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牛鞭”效应从本质上来讲,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使得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需求的预测偏离真正的市场需求,可见,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对减少供应链成本,增强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4、 带来的更大的管理难度对于供应链中制造商来说,相对于其他的参与方,“牛鞭”效应带来了更大的管理难度。这些难度主要表现在需求扩大而引起的企业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如不同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安排,生产计划的制定,库存战略
13、的制定和库存的控制等。这些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市场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在供应链上,以上影响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二)、 逆向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间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各企业的目标不尽相同,各自的工作方法可能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供应链中的企业都会从各自的自身利益出发,展开合作对策研究,在委托与承包企业间形成一个合作协商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那么“委托代理”关系就成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一种体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委托代理”关系往往导致了一种逆向选择的
14、风险。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供应商完全了解自己的信息,采购商不了解制造商的信息,选择供应商时,不能完全鉴别代理人的实际情况,共同服务顾客。供应商在只能以一个市场平均质量水平标准出价,结果导致高质量的代理人退出市场,留在市场中继续交易的只是那些低品质的代理人。逆向选择的风险在于,采购商(委托方)在选择供应商(代理方)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采购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采购商是不利的。供应商与采购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采购商受到损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采购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从逆向选择风险可以看出,如果选择供应商不当,一是会减少企业
15、的利润,二是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成本。(三)、 败德行为 虽然供应链在其一体化运作过程中一再强调要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双赢,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企业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之战略联盟又缺乏有利的监督与控制机制,因此成员企业之间容易出现隐藏信息,在事后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败德行为。道德风险主要是由于事后信息或行为不对称所引起的,成员企业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方利益,对合作伙伴造成利益上的损失。如签成契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有了契约的保障之后,可能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一些行为,如推后供货或
16、降低产品质量等等。这些都会损害制造商的利益,也会降低供应链的服务水准,从而增加的潜在费用。而败德行为又存在隐蔽性、普遍性等特征,从长远来看,必将造成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运行效率。3、 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原因(一)、 形成“牛鞭”效应的原因“牛鞭”效应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归结为5个方面:需求预测、批量订货和提前期、价格波动、短缺搏弈、供应链结构。1、 需求预测为了安排生产进度、计划产量、控制库存和计划物料需求,供应链中的企业通常都会预测产品需求。而这种预测通常是基于企业直接接触的顾客的购买历史进行的。当下游企业订购时,上游企业的经理就会把这条信息作为将来产品需求的信号
17、来处理。基于这个信号,上游经理会调整需求预测,同时上游企业也会向其供应商增加订购,使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往往供应链上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客户的定单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就会产生需求放大。因此,这种需求信号的处理是“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2、 批量订货和提前期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其上游企业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是在综合考虑库存和运输经济性的基础上,当市场需求增加时,由于有安全库存,并不立即向供应商订货,而是等需求累计到一定程度时按批量订货,使得订货需求量产生周期性的波动。需求的变动会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
18、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提前期的拉长也会造成“牛鞭”效应。3、 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由于一些促销手段造成的,比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等。对下游企业来说,如果库存成本小于由于折扣所获得的利益,那么在促销期间,他们为了获得大量含有折扣的商品,就会虚报商品的销售量,然后将虚报的商品拿到其他市场销售或者推迟到促销结束后再销售,也有的将这一部分商品再转卖给其他经营者,这样就引起了需求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对消费者来说,在促销期间,由于商品的价格较低,他们都乐于预先多买,这样的订货并没有真实反映需求的变化,产生了需求放大的现象。所以,价格波动会产生“牛鞭”效应。4、 短缺博弈当市
19、场上某些产品的需求由于某种原因增大时,零售商和分销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会短缺,这引发他们扩大各自的订货量。或者下游的经营者在预期某种产品的供应将短缺,而供应商供应的货物量只能是订货量的一个百分比,这时他们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会故意夸大订货量。但当短缺期一过,他们又回到原来的正常订单,而他们的短缺期的博弈导致需求预测的歪曲和变动,导致了“牛鞭效应”。5、 供应链结构供应链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链状结构,在传统的供应链结构下,供应链中每个成员总是以其直接下游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并据此安排生产计划或供应计划。因此,供应链中的成员个数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就越多,起扭曲的现象就越严重。总
20、之,以上这原因中,供应链结构属于客观原因,是供应链系统本身客观存在的因素,也是导致牛鞭效应无法真正消除的原因。而需求预测、批量订货和提前期、波动和缺货博弈都是供应链成员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所做出的理性行为造成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改善优化。(二)、 逆向选择与败德行为的成因不对称信息现象存在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与供应商或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者基于不同的获取能力而获得不同的信息所致。供应链信息风险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或不完全对供应链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委托代理”作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一般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往往
21、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合作伙伴那里得到最大的收益。信息的不对称可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二是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不对称与事后不对称。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某些参与人的行为,也可能是指某些人的信息,分别称为隐藏行动与隐藏信息。研究不可观测行为的模型称为隐藏行为的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或隐藏信息模型。表1概括了“委托代理”问题不同模型的基本分类。隐藏行为隐藏信息事前(ex ante)逆向选
22、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号甄别模型事后(ex post)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表1 “委托代理”关系的模型分类资料来源: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根据这一模型框架,笔者假设有一家供应商和一家制造商。制造商委托经过挑选的供应商来完成一部分业务,自己则集中力量完成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销售及服务和本企业的生产管理。但由于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那么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就会引起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制造商、委托人在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是不利的,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
23、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受到损害。也可能表现在供应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成契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在有契约保障之后,可能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一些行动,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当制造商集中精力对内部的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产品设计、市场调查控制时,它就不可能像原先那样全面、细致地了解供应商的运作全过程,那么供应商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表现在供应商采用低劣的原材料以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42. 供应 信息 不对称 风险 防范 管理 本科毕业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