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ppt
《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ppt(1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 第5版,主 编 李 俊,第二十七章 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3,目 录第1节 概述第2节 非甾体抗炎免疫药第3节 疾病调修药 第4节 甾体抗炎免疫药,4,一、炎症与免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炎症和免疫在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将抗炎药和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合称为抗炎免疫药。研究开发并应用既有抗炎活性又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是抗炎免疫药物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第1节 概述,5,二、抗炎免疫药物的分类按药理作用特点将抗炎免疫药分为:1.非甾体抗炎免疫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immunity drugs,NSAIDs),主要
2、用于一些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2.甾体抗炎免疫药(steroid anti-inflammatory-immunity drugs,SAIDs)即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6,3.疾病调修药(Disease modifying drugs,DMDs),根据药物的性质又分为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以及生物制剂等。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的治疗。,7,引言历史回顾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预防措施选择性COX-2抑制剂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及展望,8,第2节 非甾体抗炎免疫药,一、引言人类使用N
3、SAIDs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全球每天约有3千万人使用NSAIDs,仅美国每年就有710亿张NSAIDs处方。在国内,NSAIDs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第二;NSAIDs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高,NSAIDs占所有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25;预防NSAIDs的不良反应及如何改善抗炎药物治疗已成为医药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9,二、非甾体抗炎免疫药(NSAIDs)的历史回顾1763年:Stone用爆竹柳皮浸出液治疗发热和间日疟1860年:合成了水杨酸1899年:德国拜耳公司Hoffman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 1960年:吲哚乙酸类药物吲哚美辛上市,10,
4、Stone,1971年: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使PGs产生减少。随后相继推出了丙酸类(布洛芬等)、苯乙酸类(双氯芬酸)、昔康类(吡罗昔康),不同剂型的开发也相继进行。,John Vane博士,11,1991年: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1998年:根据COX理论研制的两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继诞生了 塞来昔布辉瑞公司的西乐葆 罗非昔布默沙东公司的万络 2004年9月:因患者服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万络导致心血管疾病,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撤回万络。,12,三、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膜磷脂的代谢途径环氧酶(COX)的作用
5、机制 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作用 对脂氧酶的影响对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氧自由基产生的抑制作用,13,(一)膜磷脂的代谢途径,细胞膜磷脂,花生四烯酸,白三烯LTS,环内过氧化物PGG2 PGH2,PGI2,血栓素TXA2,磷脂酶A2,5-脂氧化酶,NSAIDs,COX,合成酶,合成酶,抑制血小板凝集/舒张血管,促进血小板凝集血管收缩,PGE2,PGF2,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肾脏、血小板的正常功能抑制胃酸分泌、维护胃黏膜,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发炎、疼痛,14,(二)环氧酶(COX)的作用机制 1.COX-1和COX-2的特性 2.COX的具体作用机制 COX-1与COX-2的结构差异 非特异性C
6、OX抑制剂 特异性COX抑制剂,15,1.COX-1和COX-2的特性 COX是一个位于细胞膜上的分子量为71kD的糖蛋白,它由两个不同的基因所编码,基因编码的产物分别为COX-1和COX-2;两者结构不同,氨基酸序列有60的同源性;最近研究推测还存在其它的COX亚型,并猜想有7种COX同功酶存在,如COX-3可被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性抑制。,16,COX-1和COX-2的特性,17,18,COX-1和 COX-2的结构,Adapted from Kurumball et al,1996,19,非特异性COX 抑制剂一般分子略小,易于通过COX-1或COX-2 的开口进入通道,与120位的精氨酸残
7、基建立氢键结合,从而竞争性地阻碍正常底物花生四烯酸的进入,使酶无从发挥催化作用。,20,特异性抑制剂由于带有一个刚性侧链,且整个分子较大,难以进入开口较小的COX-1 通道,故而不能对其产生抑制作用。但此类药物仍能进入口径稍大,后段略有柔性的COX-2 通道,不仅能与120 位的精氨酸残基建立氢键,而且其带有特殊基团的侧链还能伸入523位缬氨酸旁的侧袋内,在此建立共价键结合,故而仍能对COX-2产生抑制作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在侧袋内建立共价键结合,21,非特异性COX抑制剂对COX-1或COX-2的抑制作用都是瞬时发生的和可逆性的;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是逐渐发展的(约需
8、1530min才能充分作用),而且是不可逆的。,22,(三)NSAIDs 对COX的选择性 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23,IC50(COX-2/COX-1)将NSAIDs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强弱用IC50(COX-2/COX-1)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说明其对COX-1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强,该药的不良反应越大;比值越小,说明该药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大,不良反应则较少。,24,药 物 COX CO
9、X COX/COX 吡罗昔康 0.0015 0.906 600阿司匹林 1.6 277.0 173吲哚美辛 0.028 1.680 68布洛芬 4.8 72.8 15.16氟布洛芬 0.082 0.102 1.25美洛昔康 0.214 0.171 0.08双氯芬酸 1.57 1.10 0.70萘普生 9.5 5.0 0.58萘丁美酮 7.0 1.0 0.143尼美舒利 10 0.07 30 0.007 0.0002 两者比值越小,提示疗效越好,不良反应越小。,NSAIDs对COX和COX作用的比较(IC50:molL-1),25,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作用如下图所示,26,
10、(四)对脂氧酶的影响,当环氧酶通路抑制后,脂氧酶通路将被加强,其产物白三烯等作用相应增加,27,(五)对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氧自由基产生的抑制作用NSAIDs能抑制与中性粒细胞结合的磷脂酶A2和磷脂酶C以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NSAIDs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和T、B淋巴细胞增殖;NSAIDs能抑制溶酶体酶和5-羟色胺的释放。,28,29,四、非甾体抗炎免疫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机制:抑制PG合成有关。镇痛作用:中等度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抗炎作用:PG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这类药
11、物通过抑制PG合成达到抗炎作用。,30,其他方面的临床应用 对肿瘤的防治作用:NSAID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机制:抑制PGS的产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脑和Aizheimer病:在病程早期COX-2的数量与-淀粉样蛋白的沉着呈现相关,所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将在Alzheimer病的防治中占有一席之地;COX-2在大脑信号转导过程和某些基因调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临床将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成功地用于防止心血管病的高凝状态。机制:阿司匹林同时抑制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的COX,当阿司匹林血浓度降低后,内皮细胞可继续合成新的COX,加
12、以阿司匹林对内皮细胞的酶远不如血小板中的该酶敏感,所以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对内皮COX及PGI2的影响。,31,血小板膜磷脂,PLA2,A A,COX,NSAIDs大剂量,TXA2,PGI2,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 促进血小板聚集,NSAIDs小剂量100mg/d,COX,32,五、非甾体抗炎免疫药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机制胃肠道损害肾损害肝损害变态反应其他不良反应,33,胃肠道损害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及威胁生命的胃肠穿孔和出血,也可引起上腹疼痛、恶心消化不良、食管炎及胶原性结肠炎。出血相关的高危因素,即:高龄、同时使用皮质激素、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剂量使用NSAIDs、胃肠
13、道功能低下、同时使用抗凝剂、喝酒等。,每年因NSAIDs引起消化道溃疡而住院的患者约11万人,其中死亡1.6万人。,34,机制:(1)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PG有保护黏膜完整性、增加黏膜血流量和粘液的产生,减少氢离子反流以及改善黏膜复原的作用。PG合成抑制又使血小板中血栓素A2生成减少,减少了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易引起黏膜受损出血。(2)白三烯与氧自由基可能参与NSAIDs相关的黏膜毒性。,35,预防措施:(1)在使用NSAIDs时并用外源性PG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2)同时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3)选用不良反应小的NSAIDs,可以用肠溶制剂代替常规制剂;(4)
14、开发和应用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NSAIDs。,36,2.肾损害临床表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及水钠潴留、高血钾等,布洛芬、萘普生可致肾病综合征,酮洛芬可致膜性肾病,吲哚美辛可致肾衰和水肿。高危因素:原来已有肾脏疾病、肾脏低灌注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肝硬化)、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37,3.肝损害大多数NSAIDs可导致肝损害,从轻度的肝脏转氨酶升高到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致死。大剂量使用保泰松可致肝损害,产生黄疸、肝炎;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常易导致严重肝毒性,以肝坏死常见,总死亡率为12。,38,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毒性的机制 对乙酰
15、氨基酚经肝脏内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转变成N-乙酰-对苯醌亚胺,当其大量产生而超越肝细胞解毒功能时,它就与肝细胞内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结合,造成肝细胞功能紊乱。,39,4.变态反应 主要表现:皮疹、荨麻疹、瘙痒、剥脱性皮炎、光敏等皮 肤反应,也可见血管神经性水肿、黏膜水肿和哮喘。哮喘症状:以阿司匹林较多见,阿司匹林性哮喘占它所引起 不良反应的2/3,一般在用药后20min内出现,症状与一般哮喘相同,3050岁中年人较易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严重者可出现哮喘持续状态,甚至窒息死亡。,40,5.其他不良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出血时间延长,但只有阿司匹林引起不可逆反应;阿司匹林、氨基比林
16、、对氨基水杨酸可致粒细胞减少;NSAIDs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变态反应所致;,41,5.其他不良反应多数NSAIDs引起头痛、头晕、耳鸣、视神经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布洛芬、苏林酸偶可致无菌性脑膜炎;其他如味觉异常,心动过速和高血压也有报道。,42,六、不良反应的预防严格掌握NSAIDs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滥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使用;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及抗凝剂同时使用,以免加重对胃肠道的损害及增加出血倾向;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的NSAIDs。,43,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剂量;举例:一次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就可使高热患者的体温下降,但如用于抗炎镇痛
17、,就需要增加它们的剂量和疗程;双氯芬酸和阿西美辛的镇痛剂量就可达到抗炎和解热作用。NSAIDs具有共同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但不同的药物这三种作用并非完全平行。,44,根据药物特点及疾病,选用不良反应少的品种或剂型;布洛芬对上消化道的危险度较其它NSAIDs低50,而吡罗昔康较其它NSAIDs高50;对乙酰氨基酚对骨关节炎与低剂量布洛芬同样有效,但对胃肠道损害比布洛芬少,因此可用其代替布洛芬;肠溶阿司匹林或肠溶萘普生对胃肠道的损害较普通制剂轻,而其水杨酸或萘普生的血药浓度与普通制剂相似,因此必要时可用肠溶制剂代替普通制剂。,45,在NSAIDs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开始监测血浆肌酐,若肌酐2.0
18、mg/dL,要停用NSAIDs;若用药前 1.4血肌酐2.0mg/dL,应密切注意监测,以防肾损害的发生;避免有消化性溃疡或NSAIDs相关性溃疡或出血的患者使用NSAIDs,假如一定要用,需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等外源性PG,46,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小剂量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大剂量(35g)有明显消炎抗风湿,使急性风湿热患者退热,关节红、肿、痛缓解,血沉下降,主观感觉良好,是临床首选药之一。,47,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50100mg
19、)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心梗、脑血栓)。其机制:小剂量TXA2(血小板)、(血管内皮)PGI2(抗聚集);大剂量,抑制血管内皮PG合成酶,PGI2(促聚集)。3其他 最近报道,脑内COX-2过度表达与老年性痴呆有关,认为每天服用100mg对老年痴呆发生有阻遏作用。,48,【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口服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饭后服用,将药片嚼碎可减轻,故溃疡病患者禁用。2凝血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出血时间延长。3过敏反应,可出现荨麻疹,皮肤黏膜过敏反应,罕见“阿司匹林哮喘”。,49,【不良反应】4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
20、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速排泄。5瑞夷(Reye)综合征,国外报道,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症危险,表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50,萘普生(naproxen,甲氧萘丙酸,methoxypropiocin)【药理作用】本品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COX,减少PGs的合成,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并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其抗炎作用是阿司匹林的55倍,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解热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2倍。,51,【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RA、OA,强直性脊椎炎、各种类型的风湿性肌腱炎、肩关节炎等,
21、疗效良好。对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如痛风、手术后疼痛及产后子宫瘤等)及发热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对于患有贫血、胃肠系统疾病及其他原因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的病人试用萘普生常获满意疗效。,52,吡罗昔康(promcam,炎痛喜康)【药理作用】吡罗昔康是一个苯丙噻嗪类的新型抗炎药,本品也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第一个长效抗风湿病药。具有甚强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PG合成有关;还可通过抑制白细胞凝聚及钙的移动起抗炎作用。,53,【临床应用及评价】主要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20mg/次,1次/天。对急性痛风、腰肌劳损、肩周炎、原发性痛经也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2、偶见头晕、浮肿、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停药后一般可自行消失。长期应用可引起胃溃疡及大出血,故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大便色泽变化。必要时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孕妇慎用。,54,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作用特点: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几无消炎抗风湿作用。本品为非处方药,是很多感冒药的配伍成分,常用剂量较安全,但若剂量过大或伴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肝坏死。,55,七、选择性COX-2抑制剂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在心血管方面安全性的评价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在研究发现NSA
23、IDs特别是特异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能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血栓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梗死、严重的冠心病)的发病率。,56,可能的作用机制:COX-2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前列腺素但不抑制血栓素,因此会导致凝血机制中促血栓和抗血栓作用的失衡,出现促凝现象;由于减少了具有扩张作用的PGI2的产生,COX-2选择性或特异性抑制剂使得平衡向促血栓倾斜,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统血栓事件的发生。,57,2004年9月30日,美国默沙东公司对外宣布将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王牌药物“万络”(罗非昔布)实施全球召回。,58,人们对COX-2特异性抑制剂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在COX-1与COX-2的关系上也有争
24、议;研究表明,COX-1也参与炎症反应,而COX-2对维持肾脏功能有重要意义;COX-2还发挥着别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骨愈合、肌腱断裂的修复、心脏的血液供应等,阻断COX-2有可能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副反应。,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来判断COX-1和COX-2,59,疾病调修药(DMDs)广泛应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治疗。DMDs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药天然药物。虽然它们的化学结构不相同,但临床药理学特征相似,都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第3节 疾病调修药,60,一、化学药物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药理作用与机制】通过与细胞内免疫嗜素亲环蛋白结
25、合,抑制辅助性T细胞活化及对IL-2的反应性,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较高抑制作用。,61,一、化学药物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药理作用与机制】抑制T辅助细胞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还可抑制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IL-1受体,使之不能对IL-1起反应,从而妨碍IL-2的产生;抑制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组胺、白三烯C4、PGD2等。,62,【临床应用及评价】器官移植 已广泛用于肾、肝、胰、心、肺、皮肤,角膜及骨髓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品已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RA、SLE、皮肌炎等。亦有用于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及牛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药物 临床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