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ppt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ppt(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框架,一、不良反应基本概念二、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三、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原则四、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预防,一、不良反应基本概念,(一)定义1、不良事件(Adverse Effects,AE)是指患者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医学表现,但并不一定与该治疗有因果关系。2、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ffects,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3、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
2、、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排除了治疗失败、药物过量、药物滥用、不依从用药和用药差错的情况,4、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是指药品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ADR,而且包括超量、误服、错误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住院病人:10%-20%住院死亡病例:因药物不良反应0.24%-2.9%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0.3%-5.0%。,(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1、根据病因学,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A、B、C三种类型。(1
3、)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由药物本身或代谢物引起,为固有药理作用增强或持续所致。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抗结核药的多数不良反应属于此类,发生率高但程度一般较轻,相对容易预测和处理。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2)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包括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这类药品不良反应难于预测,发生率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抗结核药中的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即属此类反应。,(3)C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难于预测。目前尚不明
4、确抗结核药是否存在此类不良反应。,2、ADR发生时间分类,从最后一次给药至首次出现ADE的时间急性:0-60分钟;占4.3%亚急性:1-24小时;占86.5%潜伏性:大于2天;占3.5%,3.按严重程度分类一般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度三级(1)轻度: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须治疗。(2)中度: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中度损害。,(3)严重不良反应:指在任何剂量下出现并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四)不良反应的判断,1.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病人
5、出现的临床或功能异常,可能与抗结核药品有关,也可能无关。有研究报告,在预防性化疗对象中一组服异烟肼,一组服安慰剂,结果服安慰剂一组中也有20%异常反应。,2.不良反应分析:用药与不良反应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如再次用可疑药是否出现同样不良反应;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结核病进展,其他影响来解释。,1、报告范围(1)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2)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新的
6、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五)不良反应报告,2、报告时限一般不良反应由单位药事委员会集中后,每季度上报一次。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应该即时上报。同一厂家、相近批号的同种药品出现3例或3例以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二、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1、肝损害,引起肝损害的主要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其次是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肝损害定义:间隔2周以上、连续2次检测ALT40U/L(正常值上限)或TB19mol/L(正常值上限),
7、严重程度分级:1、肝功能异常:40U/LALT80U/L,患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2、轻度肝损害:80U/LALT120U/L,或38mol/LTB57mol/L,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3、中度肝损害:120U/LALT200U/L,或57mol/LTB95mol/L;或80U/LALT120U/L和TB38mol/L(或伴有肝损害症状和体征)。4、重度肝损害:肝酶明显升高,或/和TB95mol/L(正常值上限5倍),病人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5、肝衰竭:以下客观检查(1)(2)或(3)及临床表现(4)(5)(6)(7)(8)中具备两条。(1)ALT200U/L(正常值上限5倍);(2
8、)胆红素平均每天上升17mol/L;(3)凝血酶原活动度40%;(4)病人极度乏力、厌食、呕吐;(5)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进行性加深;(6)出现腹水、浮肿、出血倾向;(7)发病10天内出现精神症状;(8)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炎,7080%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可表现为乏力、食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胀痛、肝肿大、压痛,尿色加深,如伴有黄疸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异常。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情迅速进展,极度乏力、厌食、呕吐、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加深,出现腹水、出血倾向,可发生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肝内胆汁淤积,全身一般情况尚好,主要表现黄
9、疸加深持续时间长,尿色深,皮肤痒、胆汁酸明显增高。单纯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但在上限2倍以内,无明显症状。,临床处理 单纯转氨酶异常或轻度肝损害,转氨酶3ULN,无明显症状,无黄疸,可在密切观察下保肝治疗观察,如肝功能异常加重或出现明显症状应停用有关抗结核药物。转氨酶3ULN,有症状或伴有血胆红素增高,应停止有关抗结核药,保肝治疗密切观察。转氨酶5ULN,有明显症状或黄疸,应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积极保肝治疗,严重肝损害应住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肝衰竭表现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2、胃肠道反应,常见药物:有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及氟喹诺酮类。临床表现:已排除因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核 药物 常见 不良反应 观察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