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ppt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ppt.ppt(9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委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该指导原则于2004年10月9日发布施行,历史背景,指导原则是我国首次制定的全面、系统的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发布,对指导我国医师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我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医源性疾病发生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升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历史背景,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六十多年,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抗菌药品种不下2
2、00余种。多年来已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抗菌药物的使用过多,滥用及不正确使用等现象。表现在无指征地预防用药,无指征地治疗用药,选择错误的品种、剂量、给药次数及疗程等。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80%,个别医院达9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高达95%。75%的门诊普通感冒患者使用了抗生素 我国仅不合理应用三代头孢,每年浪费7亿元。约20万例患者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占40%),历史背景,2004年10月11日 在全国合理应用抗生素学术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曹文庆司长 我国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人民的身体
3、健康构成极大危害。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迫在眉睫。摘自医学论坛报 如此下去,不久将来我们将面对感染,无抗生素可选的局面,历史背景,指导原则主要以目前国内外有关专业书籍、文献及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共识为依据撰写,旨在以学术内容为基础,规范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达到减少滥用,避免或减少不应发生或原本可以避免的不良反应的目的,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从而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它不是具体用药的指南,也不是诊疗常规,内 容,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三、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四、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 治疗注:必须遵循(一);应当
4、遵循(四);(二)、(三)供临床医师参考,。,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 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
5、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或本院的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
6、床适应症。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种 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 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应遵 循下列原则:(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 果选用抗菌药物(二)给药剂量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 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 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 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 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时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
7、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和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者初始治疗应给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改口服。2、抗菌药物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易产生细菌耐药。因此治疗全身性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疗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给药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共全身应用的品
8、种局部应用。,(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半衰期短者,应1日多次给药。氟奎喏酮类、氨基糖苷类应1次/日给药。(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易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氏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感染、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 征,仅在下列情况可联合应用:1、病原菌未查明的重症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和厌氧 菌混合感染3、单
9、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 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细菌对某些抗均药易 产生耐药,如结核、深部真菌感染5、用于抗菌药物的协同作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 基本原则,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1、用于预防1种或2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 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 何细菌入侵,则无效。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达不到目的3、患者原发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 可能有效,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如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感染,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 用皮质激素等患者。,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一)
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感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许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但是,下列情况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器官,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额,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 起博器置放、人工关节植入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
11、危人群。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 子宫切除、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 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植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可预防性应用。,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经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手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于预防用药。4、外科预防性用药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普菌选用
12、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 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选用。,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须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
13、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 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原则: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脏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二、肝功能减退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说明;1、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
14、 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2、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脂化物等属此类。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此类药物有青霉素、头孢类。4、药物 主要经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要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1、老年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 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
15、况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B-内酰胺 类2、老年患者宜选用低毒、杀菌性抗菌药 物B-酰胺类。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尽可能不 用。有明确指征者,应在严密观察下 应用,同时应监测血药浓度。据此调 整剂量。,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1、氨基糖苷类、万古及去甲万古霉素不用 如用,应监测血药浓度2、四环素类;牙齿黄染,8岁以下小儿不用3、奎喏酮类;影响骨骼发育,18岁以下不用,六、妊娠期和脯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2)A类;妊娠期患
16、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 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 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 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X类;禁用(3)妊娠期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监测血药浓度。(4)脯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脯乳,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二、病原微生物检测三、管理与督察,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细菌耐药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
17、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 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者;药品价格昂贵。,二、(分级管理办法),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以及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
18、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临床 应用 指导 原则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