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1.ppt
《椎管内麻醉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管内麻醉1.ppt(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2,1、概念,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隙,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的区域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消失的麻醉方法,统称为椎管内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入的部位不同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腰麻)、硬膜外间隙阻滞。,3,优点:缺点:神志清醒 生理紊乱 镇痛效果确切 不能解除内 肌松弛良好 脏牵拉反应,1、概念,4,脊柱和椎管四个生理弯曲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下隙脑脊液韧带脊神经的体表分布,、椎管内解剖和生理,脊柱、椎体、椎管、四个生理弯曲。,7,8,9,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下隙,10,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椎管纵剖面图,1
2、1,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间隙的比较,蛛网膜下隙与脑蛛网膜相通止于S2水平软膜与蛛网膜之间 脑脊液,硬膜外间隙起于枕骨大孔与颅脑不通止于骶裂孔硬脊膜与椎管内壁之间脂肪,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椎管内解剖和生理,12,骶管:是由5块骶椎骨融合而成。腰段硬膜外间隙的延续,在此腔注入局麻药产生的麻醉称骶管阻滞。属硬膜外间隙麻醉。骶裂孔是其重要的解剖标志。局麻药阻滞的顺序脊神经内交感神经最细,局麻药最先阻滞;感觉神经次之,运动神经最粗。,、椎管内解剖和生理,13,脑脊液及其生理作用 成人脑脊液量约120-150ml,蛛网膜下隙内仅25-30ml。PH为7.4,比重为1.003-1.009。腰麻时起稀释和
3、扩散局麻药的作用。药物的作用部位:椎管内麻醉的主要阻滞对象为脊神经根。,、椎管内解剖和生理,14,、椎管内解剖和生理,脊神经的体表分布,15,局麻药作用部位:脊神经根 麻醉(阻滞)平面: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感觉消失的范围。,16,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尤以运动神经被阻滞范围更为重要。膈神经C3-5不被阻滞仍可保持基本通气。,呼吸系统,主要是交感神经被阻滞-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对其它系统的影响,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恶心呕吐骶神经阻滞-尿潴留。,、椎管内解剖和生理,17,3、椎管内麻醉穿刺术,病人体位,穿刺间隙(腰麻L2-3,L3-
4、4、),穿刺方法,直入法,侧入法,18,穿刺要点,层次:皮肤、皮下组织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硬脊膜 关键:突破黄韧带有落空感回抽无血和脑脊液 硬膜外隙 突破硬脊膜有落空感并有脑脊液流出 蛛网膜下隙,19,方法,单次法,连续法(蛛网膜下隙阻滞几乎不用),20,阻力消失法 毛细管负压法,测试方法,硬膜外阻滞,21,蛛网膜下隙阻滞,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以后,产生的是下半身截瘫式的脊神经阻滞麻醉作用。2.临床常用单次法;穿刺间隙L3-4或L2-3。适合2-3小时的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3、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1:1:1的重比重液是标准配方即1%丁卡因1ml
5、加10%葡萄糖也及3%麻黄碱各1ml。,22,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以后,应设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所需要的范围内,不能任其自行扩散,这一措施称为调节平面。,麻醉平面的调节(腰麻),与剂量、比重、容积有密切的关系,如以上因数不变,则:穿刺间隙、体位、注药速度。,定义:感觉神经被阻滞后,可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称为麻醉平面。其上界为上平面,下界为下平面。,23,硬膜外间隙阻滞,1.常用局麻药:,利多卡因 lidocaine 1.5%2%丁卡因 dicaine 0.25%0.33%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0.5%0.75%罗哌卡因 ropivacaine 0.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椎管 麻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