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ppt.ppt
《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ppt.ppt(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毒品罪心理,当今毒品犯罪遍及全球,成为国际社会的严重公害,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遍布全球的贩毒网把毒品从种植加工地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吸毒的浊流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几乎没有哪个社会群体能幸免于毒品带来的灾难。,毒品犯罪不仅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摧残和腐蚀着人们的肉体和灵魂,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吸食毒品的高额费用和强烈的诱惑,致使由毒品犯罪带来的其他犯罪现象猛增,危害着社会秩序和人类安全,使人类陷入灾难之中。-,一、毒品犯罪概述,1毒品的含义关于毒品的概念,过去主要是根据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的规定,认为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
2、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崔庆泰、陈宝树,1992)。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做出规定,才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揭示了“毒品”的概念。,我国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里的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形成瘾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后会产生依赖性的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医疗上是不可少的药品,只有在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情况下滥用这类药品,才称其为毒品。因此,从毒
3、品的药理性和法律性的双重地位分析,称为毒品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具有以下特征:,称为毒品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特征,一是成瘾性,即多次使用后产生身体依赖或精神依赖,或二者兼而有之,即药学上所称的药物依赖性;二是违法性,即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生产、使用、经营、运输这类药品;三是危害性,即使用这类药后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在医疗中为了治疗疾病、康复身体而依法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般都不称为毒品,也不包括砒霜、氯化物等可以直接致人死亡的毒性物品。,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毒品犯罪是一个外延极广的概念,在许多国家,毒品犯罪并不是刑法学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的概念,但我国刑法学理论界
4、也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角度上探讨毒品犯罪刑法学上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所谓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毒品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经营牟利型毒品犯罪具体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2)持有型毒品犯罪具体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3)妨害司法机关禁毒活动的犯罪具体包括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毒品罪,窝藏毒品犯罪所得财物罪。(4)帮助毒品消费的犯罪具体包括引诱、教唆、欺
5、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以及非法提供毒品罪。,3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毒品,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毒品犯罪已较为鲜见,即使发生,也是量少案小,这一时期我国的毒品问题归于沉寂。毒品犯罪现象大规模沉渣泛起,始于80年代初期,是和世界毒潮泛滥的背景紧密相连的。自20世纪中叶以来,毒品像瘟疫一样在全世界流行,至60年代,已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服用大麻,2000万人服用可卡因,1000万人服用海洛因,位于缅甸、泰国、老挝三国接壤地区面积约为19万平方千
6、米的“金三角”地区,种植罂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进入60年代后,在日见扩展的毒品消费市场的吸引下,罂粟种植面积疯狂扩大,到80年代中期,鸦片年产量达1000多吨,取代了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交界处的“金新月”地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鸦片、海洛因生产地。“金三角”不仅毒品产量大,而且以其生产的鸦片、海洛因质量好而闻名于世。历史上“金三角”的毒品主要通过曼谷、香港或马来西亚、新加坡运至欧美各国,也有经日本或菲律宾至美国。,80年代以来,国际贩毒集团假道我国走私毒品日渐增多。与“金三角”毗邻的云南省,首先受到来自境外毒品的危害,毒品犯罪分子的行迹又很快向其他地区蔓延,而且愈演愈烈,部分毒品直接
7、在我国国内销售,造成了吸毒这一丑恶社会现象的死灰复燃,出现了解放以来从未有过的毒品犯罪潮。,(2)我国现代毒品犯罪的特点,1)特别是大宗贩毒案件急剧上升。2)走私出口制毒配剂案件增多3)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剧增4)在发案地区的分布上仍呈西多东少之势5)在毒品犯罪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其内在规律逐渐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较为集中的毒品聚散地和相对固定的运输线路。,6)犯罪手段不断花样翻新,逃避侦查、规避法律的手法层出不穷毒品贩子为了使贩毒成功,在伪装毒品的方法上挖空心思,无奇不有,各种生活用品、食品、电器、书籍、工艺品,甚至身上的鞋帽服饰等,都有被利用来伪装藏匿毒品的。利用人身藏毒也早不是新鲜事情,为了
8、让毒品在腹内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他们还让“骡子”(毒贩对专用身体藏毒的运输毒品者的称呼)服下减缓肠胃蠕动的药物;,针对携有毒品者通过关卡时心情紧张,易被经验丰富的稽查人员发现的情况,毒贩们常在进站或过关卡前服用镇静剂,使其紧张心情不易从外部察觉;还有手机、寻呼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给毒品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供了通讯便利,许多犯罪分子采用做成一桩毒品交易更换一次手机的方法逃避法律的制裁。,7)贩毒活动高峰期明显,大量贩毒案件的作案时间,一般都选择在三个高峰期,一是每年的35月,境外的罂粟刚成熟,新烟上市,毒品售价降低,正是牟取暴利的好时机;二是78月的农闲季节,是部分农民外出搞贩毒活动的好机会;三是
9、1112月接近年关时,不少人因急需用钱而进行贩毒活动。,据昆明铁路局统计,1985年查获的47起贩毒案件中,这三个高峰发案的有40件,占全年贩毒案件的85.2;1986年18月共查获贩毒案件42起,高峰期的5个月中就有33起,占总数的78.6。8)犯罪主体以农民、无业人员居多9)共同犯罪突出与其他类型犯罪相比,结伙犯罪,是目前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某些地区,共同犯毒品罪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60以上,并具有集团化、专业化的趋势,这种共同犯罪不仅组织性强、危害性大,而且犯罪分子之间又多为单线联系,一旦被司法机关抓获,就出现毒品来源、去向都不清的局面,给缉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困难。,二、毒品犯罪
10、人的心理特征,1、犯罪动机牟取暴利、满足贪婪的物质欲望几乎是所有毒品犯罪人的心理动力。毒品价格的地区差异悬殊,高额的收益,对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犯罪人极具诱惑力。往往使他们冒着杀头、坐牢的巨大风险,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制造、贩运毒品。,除此之外有的毒品犯罪人犯罪前就吸毒成瘾,为了支付昂贵的毒资,不惜以身试法,以贩养吸。也有受人引诱萌发贩毒致富心理而走上犯罪道路的。2错误的认识很多调查发现,毒品犯罪人法制观念模糊,且受错误的观念支配,他们把毒品犯罪活动叫成“做生意”,认为不偷不抢,愿买愿卖,无非是赚点钱,不认为是犯罪行为。,3偏颇的人生价值观,许多毒品犯罪人具有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将“人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毒品 犯罪 心理 犯罪心理学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