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生物制药技术.ppt
《疾病与生物制药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与生物制药技术.ppt(10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疾病与生物技术制药,2,1、疾病,所谓疾病主要是机体因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代谢失常,使得起控制调节作用的酶、激素、核酸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自身或环境发生故障。,3,一是致病生物,包括致病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传染性。二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的过多和不足,如有毒的重金属镉、铅和必需的钙、铁、钾等。三是遗传,如血友病、侏儒症等。四是精神因素,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症等。五是物理因素,如意外跌打损伤。六是不良饮食习惯所致,如吸烟、酗酒、偏食等。,疾病的产生主要有6种原因:,4,2、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与主治,用
2、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5,3、机体与药物的关系:凡是因微生物、病原虫、误食、意外损害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途径治疗;精神疾患药物治疗作用较小,心理咨询、改变不良习惯、法律约束是有效途径;遗传疾病的预防是第一位的措施。目前多数遗传疾病和真菌、病毒引起的疾病缺少有效药物治疗。所以,目前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是有限的。,6,4、药物作用机理,单纯理化反应(改变酸碱度、渗透压等)干扰细胞代谢(抑制酶反应、底物类似物、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影响物质运输(生物膜的离子、糖、蛋白质通道、载体调控)影响免
3、疫,7,5、生物制药作用,一是调节核酸、蛋白质、糖、脂的生物合成与分解;二是调节生物膜的物质运输和信号感受;三是抑制、杀灭致病生物。分别作用于分子、生物膜、细胞三个水平。,8,第一节生物技术制药概述,一、生物药物的来源二、生物药物的特性三、生物药物的类型简介四、生物技术制药特点,9,一、生物药物的来源,1.生物药物的定义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制品。,10,二、生物药物的类型,调节因子: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小肽等,包括脑啡肽、胸腺
4、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红细胞生成素等。蛋白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肝素及硫酸乙酰肝素 3 酶:多属于治疗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酶(消除青霉素过敏)、链激酶、尿激酶(溶血栓)、L-精氨酸酶、L-蛋氨酸酶、L-组胺酸酶(治疗癌症)等,11,哺乳动物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雄激素脂类:脑黄金(必需脂肪酸和磷脂)抗体:丙球蛋白类毒素:蛇毒、狂犬疫苗8 疫苗:将致病细胞、立克次氏体或病毒甚至是寄生虫进行适当的处理后除去致病的基础,保留其抗原性的一面制成疫苗。包括病毒疫苗、菌苗(活疫苗和死疫苗)、联苗(两联、三联),12,动植物来源的生物药品:蛇毒、蝎毒、蟾酥、蓖麻、
5、五倍子等核苷、核苷酸维生素是人体不能合成的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12 抗生素是微生物自身合成的对其他微生物生存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小分子物质。,13,2.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生物药物的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 包括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等。中医很早就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性”的说法。许多植物和动物组织和器官很久以来被用做药物。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如免疫法制得的动物原料、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微生物或其他细胞原料等。,14,化学合成的许多药物首先是从动、植物体的发现开始的如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维生素A、乳酸、维生素B12。由于需求量的升高和化学合成比较廉价,转而由化学法
6、生产。但有些药物,如多种生物碱,至今仍然要从植物体内分离,15,人体来源的药物,人体来源药物的特点人体来源药物的种类人体来源药物的前景和问题,16,人体来源药物的特点,1:安全性好,药物与人体具有同源性,不会发生排斥反应2:效价高、疗效可靠,纯化的血浆因子制剂,要比原血浆高出10-1000倍。3:稳定性好,提纯产品均可制成冻干制剂。有利于贮存、运输、使用。,17,人体来源药物的种类,人血液成份制品 血浆制品 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 人体来源的其它原料物质 人体细胞因子 人体激素,18,人血液成份制品,1、人血成份制品2、血液成份制品3、红细胞制剂,19,1、人血成份制品可分为,(1)全血制品(
7、2)血液成份制品(3)血浆成份制品(4)体液细胞成份制品,20,2、血液成份制品又可为:,(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4)血浆在使有输入全血的治疗措施中,有50%以上的患者只要输入红细胞就已经足够了,另30%则只须输入血液中的其它成份就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因此,利用血液的单一成份进行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趋势。分离血液成份的技术有-离心法、过滤法。,21,100,000-300,000/mm3,4-6 million/mm3,22,3:红细胞制剂,用红细胞代替全血,在国内已经逐渐推广应用。国外则是以“压积红细胞”的形式加以利用,压积红细胞是心脏病、慢性肾病、肝病患者补充血红蛋白的首选
8、品种。冰冻贮藏红细胞,是长期保存红细胞的人效方法,是指地-80到-196之间的低温进行保存,其优点是可以贮备多年,重融之后性能很好。缺点是贮藏费用太高。,23,4:白细胞浓缩液,白细胞是生产干扰素(INFa)的重要原料。干扰素(INF)是指由生物细胞在干扰素诱发剂诱导下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干扰素可以用来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所采集到的人体白细胞具有组织相容的HLA位点。不同人体之间的白细胞存在着抗原抗体凝聚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这是制约白细胞制剂应用的原因之一。另外,目前白细胞的体外保存技术尚未解决,这是制约白细胞制剂应用的原因之二。,24,嗜碱性粒细胞Eosinophil
9、,25,5:血小板制剂,血小板制剂的分离和使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而在国内尚未推广应用。血小板制剂的适应症为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疾病。血小板制剂输入人体之后,常常很快会产生抗体,从而使输入的血小板制剂遭到破坏。因此,最好输入那种HLA相容的血小板制剂。,26,6:新鲜冰冻血浆(FFP),新鲜冰冻血浆是指刚采集到的新鲜血液,在-30的温度下,保存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血浆。新鲜冰冻血浆能够有效地保存血浆中各种生物活性成份的功能。可在许多临床疾病的治疗中使用。,27,血浆制品,1:转输蛋白类2:免疫球蛋白3:凝血系统蛋白4:补体系统蛋白5:蛋白酶抑制物类,28,组成人体血浆的成份,血浆占
10、人体体重的量=8%血浆占全血的量=50%血浆中的水分占血浆的量=92%血浆中的蛋白质占血浆的量=6-7%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65%免疫球蛋白(IgG+IgM)+纤维蛋白原(Fg)+补体(C3)+转铁蛋白(Tr)+巨球蛋白(a2M)+触珠蛋白(Hp)+a1抗胰蛋白酶(a1AT)+血色素结合蛋白(Hpx)+a1-酸性糖蛋白G(a1AG)=25%其它百作种微量蛋白质和多肽成份=10%,29,1:转输蛋白类,转输蛋白是指能够对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药物进行转输的血浆蛋白。具体有:(1)白蛋白-转输脂肪酸、色素、阳离子、药物、VC(2)前白蛋白-转输甲状腺素结合蛋白、视黄醇
11、结合蛋白(3)-类脂蛋白-转输脂质、胆固醇、激素(4)-类脂蛋白-转输脂质、胆固醇、激素(5)触珠蛋白-转输游离血红蛋白(6)血红蛋白结合蛋白-转输游离血红蛋白(7)转铁蛋白-将铁转输给网织红细胞和其它组织(8)铜蓝蛋白-转输铜,调节铜吸收形成酶(9)转钴胺蛋白-转输VB12(10)GC球蛋白-转输维生素B族,30,2: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构成机体防御感染的体液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种类:IgG、IgA、IgM、IgD、IgE。,31,3:凝血系统蛋白,凝血系统蛋白维持机体的正常凝血机制。分为:(1)凝血因子,凝血系统共有13种凝血因子(2)抗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有纤溶酶原(Pg),当它被尿激
12、酶激活之后,就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32,13种凝血因子,因子1-纤维蛋白原(Fg)因子2-凝血酶原(FII)因子3-组织因子(FIII)因子4-钙离子因子5-前加速素,易变因子(FV)因子6-因子7-前转化素,稳定因子(FVII)因子8-抗血友病因子(AHF)因子9-血浆凝血激酶成份(PTC)因子10-Stuart因子(FX)因子11-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12-接触因子(FXII)因子13-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SF)、激肽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酶原(HMW)、纤溶酶原(Pg)、蛋白C(PC)。,33,纤溶酶原,纤溶酶,血管内皮纤维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血浆纤维溶酶原激活物,
13、血浆纤维溶酶原激活物原,a,纤维蛋白,降解物,血浆中的抗纤溶酶,(-),34,4:补体系统蛋白,补体系统是机体的主要防御系统之一。(1)补体系统在细胞吞噬、调理、趋化性、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补体系统在自身性免疫疾病中,起着损伤机体的作用。,35,5:蛋白酶抑制物类,a1-抗胰蛋白酶(a1-AT)-能够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胞不受蛋白酶的破坏和损伤,能协助控制感染和炎症。a1抗糜蛋白酶(a1X)-能够保护机体的正常细胞不受蛋白酶的破坏和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a间胰酶抑制剂(IaI)-具有制约、中和、清除某些蛋白酶的作用,能防止凝血系统蛋白酶的自身消化。抗凝血酶III(ATIII)-在肝
14、素的促进下,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使得凝血酶失活,防止血栓形成。Ci脂酶抑制剂(Ci-INH)-a2巨球蛋白(a2M)-具有制约、中和、清除某些蛋白酶的作用,能防止凝血系统蛋白酶的自身消化。a2抗纤溶酶(a2AP)-,36,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1:人体液细胞的种类2: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所具有的功能,37,1:人体液细胞的种类包括,(1)红细胞(2)白细胞(3)淋巴细胞(4)血小板(5)成纤维细胞,38,2: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所具有的功能,(1)血红蛋白-来源于红细胞-输送氧气。(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来源于红细胞-抗氧化(3)干扰素(IFN)IFN-来源于白细胞-调节免疫活性
15、 IFN-来源于成纤维细胞-调节免疫活性 IFN-来源于淋巴细胞-调节免疫活性。(4)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来源于血小板(5)结缔组织活性肽-III(CATP-III)-来源于血小板(6)白细胞介素-2(I L-2)-来源于T-淋巴细胞(7)B细胞生长因子(BCGF)-来源于淋巴细胞人体液细胞中的活性物质由于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已经被基因工程产品所代替,如干扰素a、白细胞介素-2(I L-2)的生产,39,干扰素的制备和生产过程,40,人体来源的其它原料物质,1、人胎盘2、人尿,41,1:人胎盘,从人的胎盘中提取的蛋白主要有:(1)人胎盘丙种球蛋白,(2)人胎盘白蛋白,(3)人胎盘RN
16、A抑制剂。从人的胎盘中提取的激素有:(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绒毛膜促乳激素(HCS)。,42,2:人尿,从健康的男性人尿可以制备:(1)尿激酶(2)激肽释放酶(3)尿抑胃素(4)蛋白酶抑制剂(5)睡眠因子(6)集落刺激因子(CSF)(7)表皮生长因子(EGF)从妊娠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尿液中可以提取:(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3,人体细胞因子,1:人体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理作用2:人体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44,1:人体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理作用,人体细胞因子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起着调控作用。细胞因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多肽。人体细胞因子包括:(1)人体细胞生长因子,(2)
17、人体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在临床上,人体细胞因子的功能有:(1)可促进受操作组织的恢复和修补,如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HEGF)。(2)人体细胞因子可以用于抗癌。,45,2:人体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骨骼生长因子(BGF)-来源于人骨骨形成蛋白(BMP)-来源于人骨骨肉瘤衍化生长因子(ODGF)-来源于人骨肉瘤细胞株B细胞生长因子(BCGF)-来源于人末梢血管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I L-1)-来源于人血、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2(I L-2)-来源于人T淋巴细胞红细胞生长因子(EPO)-来源于胎儿肾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来源于人血小板结缔组织活性肽-III(CATP-III)-来源于人血小
18、板集落刺激因子(CSF)-来源于人组织、血、尿促生长因子,生长调节素(SM)-来源于人血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来源于人巨噬细胞,46,47,人体激素,人体激素主要有:(1)蛋白质类激素(2)多肽类激素(3)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4)脂类激素人体激素很少是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很少出现免疫反应。,48,人体来源药物的前景和问题,1:血液的进一步开发2:其它原料的进一步开发3:现代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应用4:人体组织器管制药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49,1:血液的进一步开发(1),血浆蛋白质总共可以分为五个组分。目前仅仅利用了其中的第1组分(纤维蛋白原)、第2组分(免疫球蛋白)、第5组分(白蛋
19、白),而对于第3组分和第4组分中所含有的大量血浆蛋白成份,基本上没有加以利用。其原因是由于这些物质含量较低,提纯难度较大。第3组分中含有IgA、IgM,凝血因子II、VII、IX、X,蛋白C,纤溶酶原、2-巨球蛋白,-微球蛋白,补体成份C3、C4、C5、C8,-球蛋白,-球蛋白。第4组分中含有抗凝血酶III,1抗胰蛋白酶、铜蓝蛋白,转铁蛋白,触珠蛋白,补体Ci脂酶抑制物,前白蛋白。,50,2:血液的进一步开发(2、3、4),2:其它原料的进一步开发-对于胎盘、尿液的提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3:现代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在血液制品的生产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应
20、用。4:人体组织器管制药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国际上禁止利用人的器官和组织来生产药物。,51,第三节 动物来源的药物,利用动物的组织器官生产药物。在我国于1950年代开始生产,当时被称为“脏器制药”。1980年之后被称为“生化药物”。目前我国国内已经能够生产200多种来源于动物机体的生化药物,52,动物来源药物的种类和用途,1:动物多肽类药物2:动物蛋白质类药物3:动物酶与辅酶类药物4:动物核苷酸类药物5:动物糖类药物6:动物脂类药物7:动物细胞因子,乳汁中分泌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山羊,53,1:动物多肽类药物,(1)多肽激素(2)多肽类细胞因子,54,(1)多肽激素,下丘脑激素-促甲状腺激
21、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RIF)、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垂体多肽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黑激素(MSH)、脂肪水解激素(LPH)、催产素(OT)、加压素(AVP)。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甲状腺素(T4)、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胰腺所分泌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解痉多肽。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胆囊收缩促胰酶素(CCK-PZ)、肠泌素、肠血管活性肽(VIP)、抑胃肽(GIP)、缓激肽、P物质。胸腺所分泌的激素-胸腺素、胸腺肽、胸腺血清因子。,55,(2)多肽类细胞因子,脑氨肽蛇毒胎盘提取物脾水解物肝水解物心脏激素转移因子抗癌肽,56,2:
22、动物蛋白质类药物,(1)蛋白质类激素-生长素(GH)、催乳激素(PRL)、促甲状腺素(T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绝经尿促性腺激素(HMG)、血清性促性腺激素(SGH)。胰岛素、胰抗脂肝素、松驰素、尿抑胃素。(2)血浆蛋白质-动物血浆蛋白质与人体的血浆蛋白质有差异,动物血浆蛋白质制品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3)蛋白质类细胞因子-(详见第7点内容)(4)粘蛋白-胃膜素、硫酸糖肽、内在因子、血型物质A、血型物质B。(5)胶原蛋白-明胶、阿胶、氧化聚合明胶。(6)其它蛋白-硫酸鱼精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57,3:动物酶与辅酶类药物,(1)促消化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疾病 生物制药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