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外照射防护.ppt
《第四章 外照射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外照射防护.ppt(8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第四章 外照射的防护,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第三节 射线外照射的防护第四节 中子外照射的防护,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二、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三、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四、确定屏蔽厚度所需用的参数和资料,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二、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剂量 剂量率 时间,1时间防护(Time)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剂量分担,加强培训和操练,
2、2距离防护(Distance)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点源)措施: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点状源:平方反比规律(当离源的距离为源的线度10倍以上时),3.屏蔽防护(Shielding)措施:设置屏蔽体 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根据辐射类型的和应用的特点来选择,同时又要考虑经济代价和材料的易获得。,确定屏蔽厚度所需用的参数和资料,屏蔽物的半减弱厚度1/2所需用屏蔽物的厚度,应根据不同情况,如辐射类型、辐射强度、防护水平等通过计算确定。在实际的防护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凭半厚度的经验数据确定射线屏蔽材料的厚度。半减弱厚度指某种屏蔽材料
3、将入射的射线强度减弱一半的厚度。半厚度与射线能量有关。简言之,射线经过个半厚度的屏蔽层后,其强度将减弱到原来强度的1/2 n。,例题:欲使60Co点源外某点的剂量率由800Sv/h减弱至100Sv/,问需多厚的铅屏蔽层?例题2:一点状源外4米处剂量率为200Sv/h,欲使1米处工作人员半小时所受剂量不超过100Sv,问须设至少多厚的铅屏蔽层?,第二节 射线的外照射防护,(一)辐射源及剂量计算(二)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三)射线的屏蔽计算,(一)辐射源及剂量计算,1、点源的照射量率的计算(1)放射性活度A(2)照射量率常数 照射率常数 把源的活度A和照射率联系起来,其物理意义:距离单位活度的点
4、源1米处,在1小时内所产生的照射率。,点源 距离比源本身的几何尺寸大5倍以上。,(3)、照射量计算公式,Dm吸收剂量,J/kg;fm因子,J/C;X照射量,C/kg.,Dm吸收剂量,Gy;fm因子,Gy/R;X照射量,R.,2、点源的空气吸收剂量率,3、点源的吸收剂量率与粒子注量之间的关系,前提条件:需满足带电粒子平衡条件!,4、点源的空气比释动能率,5、点源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与吸收剂量率的关系,在空气中,上述2个剂量学量相等,对于水、肌肉、软组织等一类物质,如果忽略它们分别的质能吸收系数的区别,可以近似认为2个量在数值上也是相等的。,前提条件:需满足带电粒子平衡条件!,(1)基本思路,*任何一
5、个辐射源,都可以分割成许多个小块辐射源,以致每一小块源都能被着成是一个点源;由于放射源的特殊性,因此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最多为点源,其余均可以归结于线源、面源、体源类型,而后三者可以看作是点源的集合体。*分割的许多个点源在某点上产生的剂量学量等于它们简单叠加-积分问题;*对于非点源,除了需要考虑它的形状,体积外,还要考虑辐射源自身的吸收与散射等因素对剂量的影响。,非点源,Q1,Q2,(二)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一、窄束X或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是物质的质量厚度),1.两大特点,(1)低能时,光电效应占优势;然后是康普粒子散射占优势;高能时电子对效应占优势.,一、窄束X或射线在物质中
6、的减弱规律,1.两大特点,(2)曲线在某个能量有极小值,原因:,故在某一特定能量(E)min处出现最小值.,实践意义:在(E)min附近的光子在物质中的穿透本领最强,即最不易被减弱。,Z50的物质:(E)min在3-4MeV之间 低Z物质:(E)min10MeV,(1)低能时,光电效应占优势;然后是康普粒子散射占优势;高能时电子对效应占优势.,2.两个概念,(1)能谱的硬化,入射射线有谱分布,不同能量光子有不同值,大减弱得快,小减弱得慢。因此,随着通过物质的厚度增加,那些不易被减弱的“硬成分”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称为能谱的硬化。,(2)平均自由程,定义:=1/,它表示一个光子每经过一次
7、相互作用之前,在物质中所穿过的平均厚度。,屏蔽厚度为几个平均自由程表示射线将减弱到原来的e的负几次方。,适者生存!,二、宽束X或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1、积累因子的引入,考虑到散射的影响,在宽束条件下:,B、Bx为积累因子,*窄束、宽束主要不是几何概念,而是物理概念。*一般,积累因子是指在所考察点上真正测量的某一辐射量的大小同用窄束减弱规律算得同一辐射量大小的比值。*对不同的辐射量,相应有不同的积累因子。*只有当d=0,B=1;一般B1。,说明:,2、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2、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1)累积因子数据:,一般情况下:,(2)Bx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对于各向同性点源,介质的B
8、x与材料厚度d的关系可表达为:,A1和a1、a2仅与材料和射线的能量有关,数值具体见P102表4.6;,3、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积累因子。以双层屏蔽为例有:,(1)双层介质的原子序数相差不大,(2)两种原子序数相差很大,*低Z在前,高Z在后,即总积累因子值,可以用高Z介质的代替,原因是光子从低Z介质中射出的散射光子很容易被后面的高Z介质吸收。,*高Z在前,低Z在后,当光子能量较低时:,当光子能量较高,超过与高Z介质线减弱系数最小值相应的那个能量,【例题】设注量率为1010 m-2 s-1,能量为8MeV的单向光子束垂直入射到1m厚的水和0.08m厚的铅组成的双层以屏蔽结构
9、上。试确定这两种不同介质应怎样排列,其屏蔽效果较好。已知,对于8MeV光子,注量率=1.3106 m-2 s-1相当于当量剂量率为110-2mSv h-1。,三、宽束X或射线屏蔽的透射曲线,在X、辐射场中,某一点上的 或,与同一点上的照射量率成正比。故:,1、屏蔽计算中用的几个参量,a.减弱倍数K,定义:,无量纲,表示屏蔽层材料对辐射的屏蔽能力,对于给定的光子能量和屏蔽材料,和 也就确定了,则可得K(d)。,b.透视比,定义,显然,,或,、,,即、K互为倒数。,d为透射比曲线。,c.透射系数,定义:设置厚度为d的屏蔽层之后,离X射线发射点1m处,由该射线装置单位工作负荷(1mAmin)所造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外照射防护 第四 照射 防护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