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护理精要.ppt
《脊髓损伤的护理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损伤的护理精要.ppt(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脊髓损伤的护理查房,查房目的,一、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二、熟悉脊髓损伤的相关知识。三、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和护理。四、掌握脊髓损坏并发症的预防。,病历介绍,患者,女性,27岁,因“高处坠落致腰背部疼痛伴肢体功能障碍4天”为主诉于2013年5月20日平车入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背部可见一长约20厘米的手术切口,未拆线,切口无红肿、渗出。双下肢皮肤浅感觉减退,右下肢位置觉、振动觉正常,左下肢位置觉、振动觉消失,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膝跟腱反射存在,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踝反射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均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病人介绍基本资料:刘芳,女性,27
2、岁,于5月20日平车入科。现病史:患者4天前不慎从6米高处摔下,伤后即感腰背部疼痛难忍,无法站立,双下肢麻木,并活动障碍。X线示:胸4、7、11椎体,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胸椎+腰椎MRI示:T4、T7、T11、L2椎体爆裂性压缩性骨折伴椎管狭窄,以L2腰椎较明显,且伴L1椎体水平脊髓损伤。T2、T3椎体骨挫伤改变。,体格检查:体温 36.2,脉搏 82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2286mmHg。生命体征平稳,背部可见一长约20厘米的手术切口,未拆线,切口无红肿、渗出。双下肢皮肤浅感觉减退,右下肢位置觉、振动觉正常,左下肢位置觉、振动觉消失,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角膜反射、腹壁反射
3、、膝跟腱反射存在,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踝反射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均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专科情况:平车推入病房,无左右失认,听理解正常。坐立位平衡不能。GCS评分15分(M6,V5,E4)。初步诊断:1、胸4、7、11 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2、双下肢不全瘫。,初步诊断:1、胸4、7、11 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2、双下肢不全瘫。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2)予以营养神经,对症支持,以及康复治疗。3)入院后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脊髓和脊髓损伤,定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
4、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涉及两下肢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quadriplegia)。,脊髓的解剖,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全长414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椎形随个体发育而有所不同,成人终于第一腰椎下缘或第二腰椎上部(初生儿则平第三腰椎)。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脊髓。,病因,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多见于青壮年常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多伴发于
5、脊柱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处理上难度大,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对患者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分类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病理分类,原发性损伤:脊髓震荡 脊髓休克 脊髓受压 脊髓挫裂伤 脊髓断裂 马尾神经损伤,继发性损伤:脊髓水肿 椎管内出血 脊髓梗塞,病理生理,组织出血、水肿、退变和坏死。1.早期 组织立即破裂、出血,数分钟后发生水肿,12小时肿胀明显。出血
6、主要发生在灰质中,健存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损伤段血液灌流减少、缺血、代谢产物蓄积,24小时胶质细胞增多,57天胶质纤维产生。2.中期 特点是反应性改变与碎块移除。中心坏死区碎块被吞噬细胞移除,常遗留多囊性空腔,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增生,并可穿过囊腔。3.终期 组织中胶质细胞与纤维持续增多,大约在伤后6个月达到终期。,1完全性截瘫2不完全性截瘫,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鉴别,不同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功能估计,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因受伤程度、部位及复合伤情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但共同点有:(一)感觉障碍:截瘫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或减退,完全性截瘫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二
7、)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肌力下降。在伤后暂时都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以后,高位截瘫转变为痉挛性瘫痪。运动障碍可造成关节挛缩,造成下肢或四肢的随意运动消失或障碍。(三)反射障碍:脊髓休克期,中枢反射消失。休克期之后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四)括约肌功能障碍:尿储留,尿失禁及反射性排尿,可出现腹泻、便秘或大便失禁。(五)其他功能障碍: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体温调节障碍、低血压或相对性缓脉,可有阳痿、月经失调等。,高颈髓损伤隔肌及肋间肌瘫痪致呼吸困难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髓损伤部位在颈膨大和神经根的损害四肢瘫上肢受损节段呈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上肢肌肉萎缩及腱反射减低损伤节段以下
8、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胸髓损伤有一清楚的感觉障碍平面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 腰髓损伤下肢呈迟缓性瘫痪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终止于第一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感觉及运动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脊髓半侧损伤综合征,又名脊髓半切征(Brown-Squard征)脊髓损伤偏于一侧损伤平面以下,同侧出现深部感觉及运动障碍,
9、对侧出现痛温觉障碍。,脊髓前部损伤综合征多由于压缩后凸的椎体及其碎片、脱出的椎间盘等压迫脊髓前部及脊髓前动脉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完全性瘫痪,伴有痛温觉障碍,但位置觉及深部感觉保留。位于颈髓则出现四肢瘫,下肢重于上肢。脊髓后部损伤综合征 多由于椎板及棘突骨折引起临床表现为深部感觉及运动障碍,而痛、温及触觉保留。,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多由于颈髓过伸性损伤或脊髓挫伤伴发髓内血肿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痪,上肢重于下肢,伴有分离性感觉障碍。单侧神经根损伤综合征颈部侧屈位受伤者多见,其一侧神经根挫伤。症状轻不典型,甚至完全没有感觉障碍。有的麻痛症状重,既有感觉障碍又有运动障碍。,
10、治疗原则,早期治疗整复脊柱骨折脱位,有效固定脊髓减压(减压、切开、探查)采用综合疗法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康复治疗及功能重建,脊髓损伤的治疗,手术治疗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基本治疗1、合适的固定,防止因损伤部位的移位而产生脊髓的再损伤 一般先用颌枕带牵引或持续的颅骨牵引。2、减轻脊髓水肿和继法性损害的方法(1)地塞米米松,10-20mg静脉滴注,连续应用5-7天后,改为口服,每时3次,每次0.75mg,维持2周左右。(2)甘露醇,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5-7次。(3)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每公斤体重30mg剂量一次给药,15分钟静脉注射完毕,休息45分钟,在以后
11、23小时内以5.4mg(kg/h)剂量持续静脉滴注,本法只使用于受伤后8小时内者。(4)高压氧治疗。据动物实验,伤后2小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好,这显然不适合于临床病例根据实验经验,一般伤后46小时内应用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保护脊髓组织,阻止继发性损伤。根据脊髓损伤的3个阶段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急性期以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如甲强龙(MP)以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减轻继发性损害。亚急性期可用神经再生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有助于重建损伤脊髓组织。慢性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和对症治疗方法,对脊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充氧自由回输治疗高压氧电刺激,手术治疗,外
12、科手术的依据 脊柱损伤后常有骨折块压迫脊髓,可直接导致神经细胞坏死;或因脊柱不稳定,骨折块活动等加重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后产生出血、水肿,需要硬膜或脊髓切开 需手术稳定脊柱,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 手术时机手术黄金时期:6h以内马尾断裂:48h以内总之愈早愈好,术前一般护理,备血,备皮,清洁术野区皮肤,备好胸带或腹带。做好术前检查,除三大常规外还包括:心、肺、肾功能检查及胸部X线或CT检查。术前1日清洁灌肠,术晨禁食水。,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要求监测生命体征。2、体位:去枕平卧6小时,手术当日尽量减少翻动病人,以利于压迫止血。翻身时要轴向翻动,保持肩、髋在同一平面。3、引流管护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髓 损伤 护理 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