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疾病诊断.ppt
《脑部疾病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部疾病诊断.ppt(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相等,但分泌催乳素的微腺瘤多为女性.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两类,前者包括分泌生长激素的嗜酸细胞腺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嗜碱细胞腺瘤和分泌催乳素的催乳激素腺瘤,后者为嫌色细胞腺瘤.垂体腺瘤属于脑外肿瘤,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膈侵及鞍上池.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可钙化.临床上有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疼等.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泌乳素腺瘤出现闭经,泌乳,生长激素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出现柯兴氏综合征等.,C
2、T表现(1)垂体微小腺瘤的CT表现:A.垂体高度异常:正常垂体高度(男7mm,女9mm),微小腺瘤是大小10mm的肿瘤,但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也并不少见.B.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得快,出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出得也慢.,C.垂体上缘膨隆:只能通过冠状面扫描才能显示.D.垂体柄偏移:冠状面可以观察垂体柄左右偏移偏侧的肿瘤可以将垂体柄挤向对侧.居垂体中部的肿瘤,可以使垂体柄变短.E.鞍底骨质改变:冠状面扫描可以显示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垂体微小腺瘤通过溴隐停治疗
3、后75%泌乳素腺瘤可缩小.(2)垂体大腺瘤的CT表现: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平扫为等密度,稍高密度或囊变.肿瘤向上侵及鞍上池和可达第三脑室底部,向两侧压迫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向下可突入 碟窦.增强后垂体大腺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诊断与鉴别诊断CT与MRI诊断垂体肿瘤可靠,诊断准确性95%以上,MRI提供的信息比CT多.需要与颅咽管瘤,脑膜瘤,转移瘤和表皮样囊肿进行鉴别.,4.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 2.816.16%,常见于儿童,成人少见,20岁以前发病占半数.颅咽管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即颅咽管在退化过程中的残留上皮细胞.肿瘤有3个90%即90%发生
4、在鞍上区,90%为囊性,90%可钙化.有3个10%即10%发生在鞍旁,10%为实性,10%不伴有钙化.临床上儿童以发育障碍,颅内压增高为主;成人以视力障碍,精神异常为主.,CT表现 平扫肿瘤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CT值变动范围大,含胆固醇CT值低,相反钙化或蛋白质CT值高.肿瘤实性部分与囊壁可出现钙化.钙化形态不一,囊壁壳状钙化,点状或不规则性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无脑水肿.,颅咽管瘤,颅咽管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儿童多发,颅内高压,视力改变.CT平扫显示鞍区囊性病变,可有各种形态的钙化,增强后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强化MRI对鞍区肿瘤来说比CT优
5、越性强.本病囊性者需要与皮样囊肿,畸胎瘤,实性者与生殖细胞瘤巨大动脉瘤,错构瘤等鉴别.,5.听神经瘤:是颅神经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又叫做听神经鞘瘤.为良性脑外肿瘤.肿瘤有完整包膜.肿瘤血供有的丰富而有的不丰富.肿瘤早期在内耳道内,以后发展长入桥小脑角.内耳道可扩大.肿瘤压迫脑干和小脑,使其移位.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多为单发,偶可累及两侧.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临床上可有同侧耳鸣及听力下降等.,CT表现 平扫肿瘤位于岩骨后缘,以内听道为中心.与岩骨相交呈锐角.肿瘤多呈类圆形和半月形.大多数为等密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部 疾病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