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PPT..ppt
《消费心理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心理学PPT..ppt(2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消费心理学,绪 论,判断力趣味测试:如果你意外地拿到一千元奖金,想去买一个很需要的挎包,但是钱不够;如果去买一双不急需要的运动鞋,则又多了数百元,你会怎么做?1.自已添些钱把挎包买回来。2.买运动鞋再去买些其它的小东西。3.什么都不买先存起来。,答案:买挎包。你的决断力还算不错,虽然有时也会三心二意、犹豫徘徊,可是总是在重要关头作出决定,比起普通人来说已经算是杰出的了!你最大的特色是作了决定不再反悔。买运动鞋。你是拿不定主意的人,做事没主见,处处要求别人给你意见,你很少自已做判断,因为个性上你有些自卑,不能肯定自已。不买。你是判断力超级强的人,不客气地说,你甚至有点莽撞,就是因为你冲动率直的个
2、性,反而考虑不够周详,你常常后悔自己匆匆作决定,忽略了其它事情。,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向往,觉得生活充满乐趣。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不仅表现为积极工作,勤奋学习,还表现在注重体形的健美锻炼与面容的修饰。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志是情绪的稳定,即不管面对怎样的逆境,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持愉快的心境,充沛的精力和奋发向上的朝气。心理健康的第三个标志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生活在喧嚣的城市,还是生活在边远山区;无论是坐在办公室中处理公务,还是在田间、工厂劳动,都能迅速按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的节奏,使身体迅速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这样就不至于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一、消费者的定义:消费者为
3、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通过以上的规定,我们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自然人),但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又用于交易的除外。,二、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由消费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消费者心理的研究的重要性。消费者心理是最广泛的群体心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可归纳为三点:1、有助于企业全面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预测消费者需 求发展趋势,开拓市场,引导消费。2、有助于提企业的服务
4、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消费 者服务。3、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思想的转变,形成现代经营理念。,三、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消费心理学的含义:以消费者的各种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消费者购买、消费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并以次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的应用科学。2、消费心理学的发展阶段早期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应用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后期变革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四、消费者心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1、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2、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3、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五、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2、消费行
5、为中所反映出的一般心理规律3、消费者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六、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一般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2、消费过程中的群体心理3、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七、研究消费心理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八、消费心理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仪器观察法、实际痕迹测量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3、访谈法:面对面访谈法、电话访谈法4、投射法: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角色扮演法、造句测验法、问卷法,罗夏墨渍测验:罗夏
6、墨渍测验是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Rorschach,H.)在1921年创设的人格投影测定技术,罗夏自己把这技术称为“精神诊断学一种知觉诊断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罗夏在儿童时代因将沾上墨水的纸张折成两半,从中发现一些对称的图形而得到启示。以后在精神病医院的长年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精神病患者的绘画,受到心灵的震撼,最终发明出用图形来测定人格的心理诊断技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墨迹刺激图版共10枚,其中5枚呈黑灰色,2枚是黑灰色中加红色,另有3枚是彩色的。罗夏将这些图版在精神医学、心理学界推出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反而被判为“伪科学”。这一心理测定技术发表后的第二年,即1922午,罗夏因病去世,终年3
7、7岁。罗夏去世后,这一心理测定技术在美国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在测定、分析和解释方法上,还是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都具有高度的实效性,其科学地位已在世界上完全得到确立。,罗夏墨迹测定法的技术高度复杂,需要测定者具有专业的学术知识,接受过一定的训练。测定材料:十枚刺激图版,左右对称,无特定意义。实施方法:看见了什么,像什么,请大胆地想象;图版不管从什么位置看都可以;没有正答和误答;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报告出来;开始、结束要计时,但中间时间没有限制。反应领域:用W(整体反应)、D(大部分)、d(小部分)、Dd(特定部分)来表示对图版整体或部分的反应。,反应决定因素:人类、动物、无生命事物、立体景色、平
8、凡性、创造性等。反应内容:每枚图版反应时间如过短或过长,则表示过敏、忧郁,或心智不良;平均反应时间5秒15秒左右;如果对图版拒绝反应,则表示有心理抵抗或防卫机制过剩等倾向。如果对图版中的图形空隙作出反应,则表示有反抗、怀疑、逆反等 如果对全部图版都作曲整体反应,则表示有不全感、欲望不满等倾向。,如果对小部分图版作出反应,则表示人格有偏执、过于批判的倾向。反应决定因素形态:如形态反应不良,则当事人可能具有精神病。色彩:代表感情、情绪、欲求、人际关系;运动:表示思维活跃与否;阴影:代表内心欲求、细致微妙的感情等;平凡性:代表精神活动的平凡性或普通性等。,罗夏墨迹测定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主要有三种。
9、一是“形式分析”,即对各种反应形式用“记号化”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然后根据规定的指标对各种数量的比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包括反应数量、反应时间和反应领域,决定因素和反应的形态水平,反应内容中的公共性、独创性、情感性,思考、语言的表现形式,将这些指标归纳为智力侧面、情绪控制侧面和人际关系侧面等三个范畴进行解释。二是“内容分析”,即根据个人对图版的自由反应内容,对个体人格特征的固有意义进行分析。三是“系列分析”,即根据个体对10枚图版的不同反应内容,从第一枚图版到第十枚图版按顺序分析、解释。近年来,罗夏墨渍测定结果也利用计算机作信息系统分析,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分析过程。,主题统觉测验 TAT由Morg
10、m和Mzray于1935年编制,1938年在哈佛心理研究所用于研究人格,后来又用于研究精神病临床诊断和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也是一种重要的投射技术应用工具。TAT由30幅画片和1张空白卡片组成,它与罗夏测验的墨迹图不同,有一定主题,不是完全无结构的,都是一些含义隐晦的情境。每张卡片都标有字母:M男人用,F女人用,BM男孩和男人共用,GF女孩和女人共用,BG男孩和女孩共用,MF男人和女人共用。按照年龄和性别,把卡片组合成4套测验,每套20张。测验分2次进行,每次只用10张图片。测第一系列花1小时,一天后或更长时间后测第二系列。,测验是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让受试者坐得舒适,指导语是:“我要将一些些图片
11、给你看,并要你根据每一张图画的内容讲一个故事。请你告诉我图画说明了什么样的情况,此时发生了什么事,图画的主人翁内心有何感触,结局如何。想到什么便说,别忙,能说多少便说多少。然后逐一出示10张图片。后10张图片内容较为奇特复杂,容易引起情绪反应,第二次指导语中要受试者讲故事时更加发挥想象力,讲得更加生动。要求被试者根据每张图片讲一个约300字左右的故事,心智健全的成人所讲故事若少于140个字,表示缺、乏亲睦关系和合作态度,就不再分析。讲完故事后立即进行询问,询问依据指导语,解释依据图画。测验解释者要经过几个月训练,还需具备临床经验。,TAT是人格测验,不能作为诊断工具,但可以发现受试者一些病理特
12、征:如情绪不稳的人看图以后情绪反应过分,任意编造故事,或因情感而中断故事;抑郁者讲故事时表现抑郁,观念性活动受阻,回答问题言词简短;强迫观念者描述图时详细得出奇,古怪,出现过多的解释,卖弄学问;偏执者见到的主题常常是猜疑、特务、偷偷摸摸,推断主试者动机,解释图片过于道德化;精神分裂症患者讲故事时常有妄想性内容、荒诞的幻想、脱离社会现象、前后矛盾、内容过于推敲、象征化或模糊不清,或将同性恋、性反常和违禁的侵犯内容介绍到故事中。,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一、消费者的需要与营销活动二、消费者的动机与营销活动,一、消费者的需要与营销活动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求,它反映了正常生活的某个
13、或某些方面的缺乏或不平衡。2、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由奥地利精医学家弗洛依德在1896年创立。精神分析论不仅是现代心理学中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创造了心理动力学的人格理论的弗洛伊德被描述为“思维领域的达尔文”。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的大厦,构筑于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理论:一、人格结构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整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称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期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内动支配作用。本我(id):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出生之日起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时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
14、、性等。本我中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满足,故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自我(ego):当儿童与物理世界接触,个性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成长。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东西与头脑中的东西是有联系的,能够满足本能的物、人和活动被追求。自我通过与现实的交往发展起来。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因此,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作用。,超我(superego):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
15、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如果个体行为符合自我理想,就会感到满足和骄傲;反之,如果所作所为违反自己的良心,就会感到愧疚。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自我、本我、超我三者,如能彼此交互调和,和谐运作,就会成为一个正常发展适应良好的人。如果失去平衡或彼此长期冲突,就难免导致个体生活适应困难,甚至演变为心理异常。,二、人格动力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个性的“层次”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作个性的一部分,如果冰山的主要部分存在于水面下,人类个性的主要部分也位于意识水平之下,人类行为的真正重要的引起因素位于个性的这个部分中。大脑的组成中,弗洛伊德把
16、意识分为三个水平:无意识包括我们没有觉察到的个性的所有方面。前意识包括不在意识范围内但很容易得到的东西;很多思想和主意在我们集中注意力时或者企图把它们带入意识层面时就会得到,但它们并不总是处于意识水平。意识包括存在于可以立即觉察到的水平的东西。三者并非绝对的分类而是一个连续体,深藏于个性的底层。,三、释梦 梦是通向无意识的迂回道理,通过释梦,可以发现神经病患者的被压抑的欲望。梦分“显梦”和“隐义”。梦的工作方式有 4种:凝缩、换位、戏剧化和润饰。“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解析四、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婴儿的初级心理系统的特点是顺从心理冲动、追求快乐,这就是快乐原则;同时,人生活在社会中,道德、法律等
17、都要求人们克制本能冲动,适应现实生活,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痛苦,这就是现实原则。五、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指向生命的生成和增进,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而死的本能则体现着恨和破坏的力量。,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
18、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通过研究这五种基本需要,马斯洛得出结论:“我们把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叫做基本满足的人。由此,我们可以期望这种人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马斯洛认为,这五种基本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但也有例外情况,同时,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由于高层次需要的产生而结束,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各层次需要是相互依赖、彼此共存的。这五种基本需要在人的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占有不同的地位。我们可以分析个体
19、的各种需要强度。比如,当某人的心理发展处于a点,则其生理需要最强,居第一位,安全需要居其次,其他需要尚未产生。当心理发展到b点,则爱的需要跃居首位,其次为安全需要,再次为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居第四位,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萌芽。处于c点时,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已居主导地位,安全与生理需要则降至最低限度。a.b.c三点大致上相当于婴儿期、青年期和成人期。马斯洛认为,生活水平低的地区或群体处于a点,而生活水平高的地区或群体则处于c点。马斯洛的理论来自于观察、调察和实验。他指出这五个层次的先后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说:“迄今为止,我们所认为的似乎这一层次是个固定顺序。但实际上它远非我们认为的那样
20、刻板。确实多数人都把这些基本需要视为基本上遵循我们业已指出的那个顺序。然而却有许多例外“。他指出,有些人为了某种理想或价值,将牺牲一切,有些人“还能不惜个人巨大的牺牲而坚持真理“。马斯洛也并不认为他的理论完美无缺,他在1943年曾说:,“我们对自我实现在实验上和临床上都还了解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补充了两个的需要层次,即在尊重的需要之后,增加了“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启发:1、需要层次的划分符合人类需要的特点2、为预测消费者的行为进而预测市场提供了参照依据3、为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愿望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消费者的动机与营销活动,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个体对自
21、身需要的意识或体验,是个体一切行为的动力。消费者的动机是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商品时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二、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生理或心理上的一种状态,一种对某方面需求的缺乏,它可能是未被意识的或漫无目的的,它为产生具体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提供了可能性;而动机表现为激发个体意识到缺乏,并且为个体提供满足需要的具体行为指向。相对于需要而言,动机的表现更明显。动机把需要行为化。,三、消费者动机的特点:1、目的性2、指向性3、主动性4、动力性5、多样性6、组合性,四、消费者动机的类型1、主导动机:消费某一种商品时,引起消费者购买这种商品直接的并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和动力。食品消费:追求新鲜、营养、健美、美
22、味、营养兼美容、烹调食用方便服饰消费:求美、求舒适、追求流行、追求个性表达等家用电器的消费:追求省电、低噪声、高质稳定、绝缘性好、色彩与外观、操作方便等美容化妆品:追求使用方便、没有副作用、多种美容效果、效果快速等,2、基本动机:人们消费商品时基本的并且普遍存在的原因和动力。基本动机的类型:追求实用的动机/求得方便的消费动机追求美的动机/追求健康的动机/追求安全的动机求名的动机/求廉的动机/好奇性的消费动机习惯性动机/储备性的动机/留念性消费动机馈赠的动机/补偿性的消费性动机取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一、消费者的注意与营销活动二、消费者的感知觉与营销活动三、消费者的记忆与营销活动四
23、、消费者的联想、想象、思维与营销活动五、消费者的学习与营销活动,一、认知理论概述“认知”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心理学术语,但是国内外心理学家在使用“认知”一词往往含义不同。一般认为,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
24、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在记忆活动中,信息,的贮存有多种形式。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信息的编码,外部客体的特性可以转换为具体形象、语义或
25、命题等形式的信息,再通过贮存,保持在大脑中。这些具体形象、语义和命题实际就是外部客体的特性在个体心理上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反映。认知心理学将在大脑中反映客观事物特性的这些具体形象、语义或命题称为外部客体的心理表征,简称表征。通常,“表征”还指将外部客体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大脑中的信息加工过程。,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个体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种偏爱。例如,在获得信息时,有人喜欢从外部环境中寻找,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人则从认知目标本身中探索,不易受外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费心理学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