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ppt(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第三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第四节印象形成第五节归因,社会认知,魔天记,重点提示:,重点: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基础和相关概念知觉(perception):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认知(cognition):将知觉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判断、推理分析的深层加工过程。广义的概念包括感觉、知觉过程。与知觉常有混用现象。,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社会认知研究的背景,心理学家对知觉的研究,在1940年以前基本上
2、集中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上。1950年以后慢慢扩展到社会知觉方面。1947年,Bruner,J.S.首先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强调知觉过程受到了价值观、需求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一、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识。,重点,二、社会认知的特征,选择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互动性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觉对象影响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防御性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
3、平衡,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完形性个人无法容忍矛盾的判断,而倾向于把有关认各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三、社会认知的图式,图式(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泰勒和克劳克(Taylor&Crocker)图式分类: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自我图式(self schema)角色图式(role schema)社会事件图式(event schema)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能帮助记忆帮助自动化推论增加信息包含情感具有启动效应,第二节 社会认
4、知的基本范围,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仪表的认知表情的认知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重点,一、认知者因素二、认知对象因素三、认知情境因素,一、认知者因素,(一)原有经验(二)价值观念(三)情感状态(四)认知偏差,一、认知者因素,(一)原有经验原有经验往往能够决定认知的内容和结果(二)价值观念布鲁纳的“钱币实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钱币实验”(1947),随机选取30个10岁的孩子,让他们看打在屏幕上的形象。系列1 的形象:圆形的钱币(1分、5分、10分、25分和50分)系列2的形象:硬币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让孩子们将看到的硬币和纸片形状大小画在
5、纸上。结果发现,孩子们画出的纸片的大小与看到的大小相似,而钱币的大小普遍比看到的要大很多。,钱币所包含的财富意义对孩子们有一种诱惑力。,(三)情感状态 墨雷,用小女孩为被试的实验,1光环效应相似假定作用社会刻板印象(类化原则)积极偏见(宽大效应)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四)认知偏差,重点,1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着的对象。,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结两组大学生看,但看照片之前有不同的指导语。告诉第一组
6、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同样的照片作了极为悬殊的描述第一组大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隐露凶狠的神色,一副向外翘出的下巴显示了他在于罪恶勾当时“死不回头”的决心,等等。第二组大学生认为这双“深陷的眼睛”能流露出深邃的思想,而“向外翅出的下巴”显示了他在探求真知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颇能说明问题。,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刻板印象(类化原则)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
7、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是把人进行归类,积极偏见(宽大效应)认知者对被认知者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每个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是对人的属性(特性)进行归类。,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近因效应主要对熟人起作用。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是暂时的。
8、,二、认知对象因素,1.魅力,2.知名度,3.自我表演,三、认知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2.背景参考,第四节 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一致性(二)评价的中心性(三)中心特性,重点,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一致性(consistency)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人。,(二)评价的中心性Osgood,C.E.(1957)发现在对人知觉中,人们一般采用三个维度进行判断:(1)评价方
9、面:好坏(2)力量方面:强弱(3)活动方面:积极消极其中好坏的作用最重要,(三)中心特性(核心品质)阿希的实验:S.Asch,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汇:,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真诚”和“机智”各为十3,“朴素”和“沉静”各为十1甲:真诚、机智乙:真诚、机智、朴素、沉静你对谁的印象更好?,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1、平均模式2、增加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重点,1.平均模式取长补短,形成总的印象 如果用分数的高低代表某一个性品质受欢迎的程度,假设“真诚”和“机智”各为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社会 认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