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寄生虫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ppt
《食源寄生虫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源寄生虫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ppt(7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食源性寄生虫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发言内容,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其中阿米巴性痢疾、血吸虫病和疟疾是乙类传染病,黑热病、包虫病和丝虫病是丙类传染病,其他寄生虫病特别是食源性寄生虫病虽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但如果出现暴发疫情,不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还可能引起恐慌,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一旦出现寄生虫病突发疫情,要加强管理,防止扩散,并争取尽快将疫情平息。,寄生虫病突发事件的含义是指:出现阿米巴性痢疾、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病和丝虫病等6种法定传染病的暴发;发生旋毛虫病等食源寄生虫病暴发;发现危害严重的新的或罕见的寄生虫病病例。,一暴发与流行含意,流行强度(感染率或发病率)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和大
2、流行等术语来描述流行强度。1.散发 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或零星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流行病学一般用“散发”或“散发发病率”表示某病在一定地区或国家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发病率水平。,散发发病率可见于下述情况:该寄生虫病的隐性感染比例比较大,如弓形虫病;潜伏期特别长的寄生虫病,如包虫病;在卫生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如蛔虫等,因传播困难,一般只有散发;在人与动物接触比较少的情况下,动物寄生虫病,如结节线虫病,人体只是偶然感染;在一次某寄生虫病如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后,由于易感染人数减少而出现的散发。,2.流行,在一个地区某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或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的散发发病水平或高于周围
3、地区人群发病水平时称流行。,3.大流行,在一定时间内,某寄生虫病感染率或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史的水平。“大流行“是流行过程的强度的概念,与流行波及的范围不一定完全一致。大流行可以局限在国内某些地区,可以波及全国很多地区,也可以超出国界或洲界。,3.暴发,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某寄生虫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的病例。暴发疫情多由共同传染源或共同传播途径引起,而且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短与最长潜伏期内。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规定,对食物型暴发或水型暴发,每次病例数应在2例或2例以上,而其他型暴发,每次病例数应在3例或3例以上。,“散发”、“流行”和“大流行”只能应用与相当大的、居民众
4、多的地区(县、市、省、国家的某一部分或全国),对于比较小的、人数不多的集体如小的居民区、村镇、机关等不能用这些名词。“暴发”一般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在短期内,出现众多同种病人。,二暴发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暴发的调查要点是寻找与该病最高发病率有关的暴露。与此同时,调查者应特别注意,为什么某些人有暴露却未发病,而某些人无暴露却发病了。这些情况常可提供关于暴发来源及传播方式的线索。尤其在暴露人群中比较发病与未发病可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一)初步调查,1.核实诊断 调查人员深入现场首先要对原来的诊断进行核实,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寄生虫病应及早作病原学检查,必要
5、时还需辅以血清学诊断。确定病原不但关系到疾病诊断,而且还能明确传播途径,有利于防治对策的制订。2.确认暴发 将确诊的病例作初步分析,如暴露于某致病因素者会得病,未暴露于某致病因素不得病。临床表现与分离出的病原体相一致有助于判断暴发。,3.描述暴发寄生虫病流行特征,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初步分析,疫情的考察,以及各种罹患率的计算,初步描述暴发寄生虫病流行特征,包括三间分布(人间、时间、空间),临床特点,高危人群,可能的暴露因素,环境中可能和病原传播有关的基础资料。,4.形成初步假设,在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基础上对暴发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提出假设。,(二)深入调查,检验假设,对暴发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后,尚须从以下
6、方面作进一步调查和对假设是否正确进行验证。1.从正、反面进一步收集各方面资料,并特别注意收集未经发现或漏报病例。2.采集必要标本作化验检查。3.针对可疑来源或可疑传播方式的某种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4.检验假设,通过进一步调查,应当能证明:所有病例、实验室资料和流行病学证据与初步假设是一致的;没有其他假设与该资料相符;暴露程度越大(或假设的病原体的剂量越高)该寄生虫病的发生率越高。一旦假设被推翻,有必要提出新的假设并进行新的假设检验。,(三)确定暴发类型,(四)采取控制暴发的措施并观察控制效果,在暴发调查中调查、分析、控制暴发与流行措施同时进行,以免贻误时机。通过全面分析,结合化验结果,提
7、出控制暴发措施并观察控制效果。控制措施效果的随访评价,一是检验其措施,二是检验其假设。在一次同源暴露引起的暴发,发病有自然下降趋势,病例减少不一定就是措施正确。,(五)结论与报告,根据调查的全部资料及控制措施的效果,写出暴发调查总结,并针对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提出改善卫生与加强预防与控制的意见。,三暴发调查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调查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1.绘制流行曲线 2.暴露日期与潜伏期的推算,1.绘制流行曲线,根据病例发病日期统计每单位时间发病人数或罹患率,并绘制流行曲线。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坐标为病例数,把各单位时间内(一般可用1/81/4潜伏期为一单元,如用小时、日
8、、周、月或年)发生的病例数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构成直方图或线图,称流行曲线。,流行曲线因病原体、传递方式、每传递一代的时间、暴露的类型和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同时还取决于潜伏期长短和暴露的易感者人数,2.暴露日期的推算,疾病爆发的调查分析中,推算暴露日期和潜伏期很重要,它不仅能确诊疾病,而且可找出传播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同源性一次性暴露的暴发疫情,从暴露开始到发病为止这一阶段即为潜伏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尤其是暴发调查中,对寄生虫病的潜伏期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寄生虫病的潜伏期一般呈对数正态分布,采用几何平均数来反映集中性,用几何标准差反映其离散度。,病原已知的同源性暴发暴露时间推算方法,
9、推算方法有三种:第一种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倒数一个最短潜伏期,再从最后一例发病日期向前倒数一个最长潜伏期,两点之间的时间就是可能暴露时间;第二种是从流行曲线中找出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倒数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第三种是用几何均数计算平均潜伏期,流行曲线求中位数,按病人数累积起来,设m1为发生16%病例数的时间,m0为发生50%病例数的时间,m2为发生84%病例数的时间。m0-m1为a,m2-m0为b,暴露时间至m0为x是平均潜伏期。,某地区发生一次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其发病暴露日期及病例数如表1所示,求病人积累16%、50%及84%时点的日期。,用几何均数计算平均潜
10、伏期,例2 某少数民族地区暴发一起因吃生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流行,其潜伏期的分布见表2,试求平均潜伏期。,四暴发案例分析,(一)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案例,温州市1997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突然发生一批以头痛,伴游走性躯体多处皮肤触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47例,第一例病人发病日期是10月16日,最后一例发病日期是11月11日。由于原因不明,引起恐慌,民间称之为“怪病”,经市、省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流行性神经痛”,高度怀疑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广州管圆线虫病潜伏期515天,平均10.25天,最短为1天,最长为27天。1推算暴露时间 从第一例病人发病日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寄生虫病 突发事件 应急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