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与利用专题讲座PPT.ppt
《雨水收集与利用专题讲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收集与利用专题讲座PPT.ppt(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雨水收集及利用,目 录,雨水收集及利用概述 国内外雨水收集及利用现状 雨水收集方式 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组成 工程案例,定义: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汇集输水净化储存等渠道,为绿化、景观水系、洗涤等提供水源,采取对雨水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汇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应用的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具体包括:(
2、1)雨水的积蓄利用,用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2)雨水的间接利用,是将雨水下渗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减少水涝等。(3)雨水综合利用,利用城市河湖和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蓄,净化和利用城市径流雨水减少水涝,改善水环境系统。,1、德国 德国是国际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 80年代末,德国就将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并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修建大量的雨水池用以截留、处理或利用雨水,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渗透雨水。其雨水用途很广泛,除建水景观和改善环境外,雨水还
3、被用于冲洗厕所、洗衣、浇灌草地、空调冷却用水、清洁道路等。2、比利时 1999年公布的规定明确提出了最低管理要求,规定所有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单户住宅必须安装雨水利用设施。具体要求如下:(1)蓄水池的最小容量为3吨;(2)至少50%的屋面接入雨水收集系统;(3)蓄水池的溢流孔必须连接到渗透设施或者连接到地表水 体和雨水管道。,国际雨水收集的现状,3、日本 为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1963 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水池,许多城市在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推行了“雨水渗透计划”,采取了“雨水的地下还原对策”,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性水泥
4、混凝土铺装。4、美国 在雨水利用方面,是以提高天然入渗为主要目的。1993 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雨洪滞留于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又减轻了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利用雨水,对草地进行灌溉和冲洗。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雨水利用条例,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国内雨水利用的现状,我国雨水收集利用起步较晚,雨水利用主要在一些缺水的地区进行了小型、非标准的应用。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国内一些大城市
5、的雨水收集利用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北京、上海、大连、南京、哈尔滨、深圳、西安等许多城市已相继开展研究和应用工作。如 2008 年北京奥运场馆中 100%的雨水得到有效利用;上海已经建成的后滩湿地生态水系;上海世博园区以“绿色、节能、环保”为宗旨,以“生态世博”为理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上世纪 90 年代初,北京市开展了“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雨水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随后逐步形成了城市雨水收集、处理、传输、回用、补给地下水、雨洪控制等完整的雨水利用体系。,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水 收集 利用 专题讲座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