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处理用煤沥青的.ppt
《炭处理用煤沥青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炭处理用煤沥青的.ppt(10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炭处理用煤沥青的制备、性能和应用,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1、煤沥青的性质、成分 1)煤沥青的性质 煤沥青是煤焦油蒸馏提出馏分(轻油(170)、酚油(170-210)、萘油(210-230)、洗油(230-300)、蒽油(300-360)等)后的残留物。物理性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无固定的熔点,呈玻璃相,密度为1.25-1.35g/cm3。2)煤沥青的成分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极为复杂(5000余种),是一种由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单体化合物及含有O、N、S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和少量直径很小的炭粒。分子量:200-2000,C/H:1.7-1.8。元素组成:C 92-93%,H 3.5-4.5%少量的
2、O、N、S和灰分。,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通常用甲苯、喹啉等作溶剂,将沥青分离出性质相近的组分,以利于研究其特性对产品分级、使用。A)甲苯不溶物(TI)旧称游离炭,是沥青不溶于甲苯的残留物(与组分相近),是一组混合物。相对分子量在12002100,其有机组成近似于C112H58O3等。TI组分含量与焦油和焦化条件有关。焦化温度越高,热解越深,TI含量越大。TI组分粘结性不好,但加热后有可塑性且参与生成焦炭网格。其焦化值可达90-95%。在一定范围内,沥青结焦值随TI增加而增加。,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TI主要作用:起粘结桥作用,提高糊料强度,提高炭阳极强度、密度、导电率等。TI具有可塑性,
3、其含量过低,影响制品的强度和气孔率;含量过高,影响沥青的粘结性。TI最佳含量:阳极糊用沥青为15-25%,阳极炭块为25-35%,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B)喹啉不溶物(QI)又称高分子树脂,沥青中不溶于喹啉的部分,是一组混合物。通常含有二种不同的粒子,即原生QI和次生QI。相对分子量在18002600。原生QI约98%为有机物,是焦化过程中的热解粒子。d1m,C/H=3.5-4.0,约2%为焦煤等杂质,d10m,通过洗涤、沉降可以减少这些微粒。次生QI是热聚合过程中380以上经液相反应生成的中间液晶粒子,常称之为炭质中间相。它是由TS(甲苯可溶物)TI QI。d100m,C/H=2.0-2.
4、5。采用中等真空蒸馏技术,降低蒸馏温度,可以降低次生QI。,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QI作用:是沥青炭化形成粘结焦的 主要成分。对炭质骨料无润湿和粘结性,一定量均匀分布的原生QI粒子,促进了固体炭质物料与煤沥青粘结剂生成各向同性结构炭,有利于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次生QI对制品焙烧中的膨胀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增加QI,可以提高沥青焦炭的结构强度,但QI过高,使沥青的流动性降低,过低QI会使糊料偏析、分层。提高糊料强度,提高炭阳极强度。铝用沥青QI最佳含量:阳极糊为6-9%,预焙阳极为6-12%。浸渍沥青QI过高会堵塞毛细孔。炭材料用浸渍剂沥青的QI含量:1%,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C)
5、树脂 又称沥青树脂,是煤沥青最主要的粘结剂组分,相对分子量10001800。在含量上,树脂(%)=TI-QI。它是沥青中不溶于甲苯而溶于喹啉的一组混合物。作用:粘结剂。,粘结性能。树脂对糊料塑性起主要作用,并对焙烧品物理化学性能如电阻率、热导率、机械强度都有明显影响。树脂的焦化值大,结焦性能好,孔壁结实,结构呈纤维状,制品的强度大,电阻小。国外铝用沥青树脂组分多在20%以上。,一、煤沥青的种类及应用,C)组分 溶于苯(BS)或甲苯(TS)。又称石油质、马青质或轻油组分、低分子树脂等。为可溶性组分,溶于苯和石油醚,常温下为半流化状,相对分子量2001000。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浸润性,但残炭值较T
6、I、QI小。组分大,沥青流动性能好,挥发分大,焙烧收缩大;组分小,沥青流动性能差,可塑性差,焙烧收缩小。,煤沥青的灰分和杂质,1)煤沥青除了炭质外,还包括挥发分和灰分。挥发分在焙烧过程中以气态形式逸出。主要是氧、氮、硫,其中氧酚基、硫噻吩、硫醚形式存在。灰分是煤沥青焙烧后(炭全部被氧化烧掉)残留的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主要为硅、钙、铝、铁、镁、铜、硼和钒等氧化物(0.3%)。钠来源于煤焦油蒸馏过程中加入的碱。,煤沥青的灰分和杂质,2)挥发分和灰分的影响 对于石墨电极:如果氮、硫含量过高,则炭块在石墨化过程中(特别在16001700),氮化物、硫化物以气体形式放出,炭块异常膨胀,产生裂纹。对于铝用
7、炭素:如果硫含量过高,则硫与铁质导电钢爪反应,生成电阻很大硫化铁膜,使电能消耗增加。Fe、Si、Cu、Ti、Ni、V会被还原进入铝液,降低铝的品位。沥青中的灰分(S、碱金属)是炭材料与CO2、空气反应的催化剂,对铝用电解阳极非常有害,如掉渣。碱金属盐类、V、Ni、Pd、Cu对炭材料氧化有较强的催化作用,P、B、AlF3对炭材料氧化有较强的反催化作用。,2、煤沥青的工艺特性,1)无固定的熔点,只有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化温度(软化点),软化点随存放的时间、光照、加热、搅拌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软化点。2)煤沥青中的物质不稳定,易氧化。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如轻质炭环化合物 石油质 沥青质 游离炭,
8、软化点。3)煤沥青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在软化点附近,热膨胀2-4倍,120-200 时,平均热膨胀系数为4.510-41/;4)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变化。Cp=0.873/d20-0.413+0.00093t,2、煤沥青的工艺特性,5)导热系数较小,在25-200 时,=0.000340.00002卡/厘米秒;6)粘度对温度及其敏感;如中温沥青 25 粘度为2109泊 100 粘度为5500泊 170 粘度为3-4泊 如果煤沥青粘度小,润湿性好糊料塑性好。7)沥青的粘结力与粘度有关,对于每种沥青都有一个最佳的粘合温度区域。最佳的粘合温度比软化点高70-80。,2、煤沥青的工艺特性,8)沥青
9、的粘度与软化点关系 粘度对温度及其敏感,同时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管中流动时,其粘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不遵守牛顿定律,属于塑性流动。lg=1.175+711.8/(86.1-T0)+T)式中:温度T时沥青的粘度 T0 沥青软化点上式对软化点为30150的沥青适用。沥青的粘度随温度而剧烈降低,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沥青胶体中分子的分散度增加。沥青的粘度主要取决于分子量、分子形式、及与溶剂的相互作用。,3、煤沥青的种类,普通煤沥青的包括:低温沥青 软化点 30-75(软沥青)(煤焦油蒸馏至320)中温沥青 软化点 75-95)(360)高温沥青 软化点 95-120(硬沥青、改质沥青)(380)超高温沥
10、青 软化点 120-350 改质沥青与高温沥青的区别:高温沥青软化点;改质沥青 软化点 沥青组分含量、结焦值,4、煤沥青的应用,主要用途 粘结剂 浸渍剂 生产针状焦、炭纤维原料 防水防腐材料和筑路材料,4、煤沥青的应用,1)低温沥青 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筑路材料;干电池的密封材料;沥青漆;制备炭黑;燃料;沥青基炭纤维原料。,4、煤沥青的应用,2)中温沥青 炭材料生产用的粘结剂和浸渍剂(石墨电极、炭块、预焙阳极、电极糊)。我国炭材料用粘结剂主要采用中温沥青。3)高温沥青 高性能炭材料(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密高强度石墨、优质预焙阳极、耐磨炭材料)的粘结剂;沥青焦和活性炭的原料;合成耐热性沥
11、青树脂。炭材料用粘结剂(国外先进国家),5、煤沥青的污染,1)污染的成分 沥青粉尘(煤沥青在装卸、储运、破碎和熔化过程中产生)沥青烟气(煤沥青在焙烧、混捏、凉药、熔化和浸渍过程中产生)A)沥青焦油:多环烃(3,4苯并芘、1,2苯并蒽)和杂环化合物;B)SO2等;C)炭粉尘:炭黑或烟黑。,5、煤沥青的污染,)煤沥青烟气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的危害:呼吸道感染、皮肤炎症沥青烟中的多环化合物(尤其3,4苯并芘)含量为3-5g/m3,它是强致癌物质;人吸入沥青烟,将出现头疼、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和白血球升高;多环化合物会使树叶变色、萎缩、脱落。,5、煤沥青的污染,3)煤沥青的污染的治理A
12、)工艺条件上控制 a)在混捏和成型过程:烟气 排烟罩 废气净化系统。b)干式阳极糊取代普通湿式阳极糊(沥青用量减少4-5%,沥青烟气浓度降低60%左右)。B)减少煤沥青的用量 a)炭材料采用大颗粒配方;b)采用高温沥青做粘结剂(如采用中温沥青,自焙电解槽风管处沥青烟气浓度21.42mg/m3,采用高温沥青为9.60mg/m3。),5、煤沥青的污染,3)煤沥青的污染的治理C)焙烧炉的烟气治理 常用方法有:电捕法、焚烧法、干吸法、水洗法和油洗法。a)电捕法 目前80%以上的焙烧沥青烟气采用电捕法治理。电捕法原理:含有焦油的烟气通过电捕焦油器,焦油在电场作用下趋向阳极放电而聚集收下。b)焚烧法 内燃
13、法:挥发分在焙烧炉火道内焚烧;外燃法:把挥发分和烟气引到炉外焚烧室焚烧,5、煤沥青的污染,c)干吸法 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表面对沥青烟气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吸附剂脱附再生后可以循环使用。常用的 吸附剂有:焦炭粉粒、白云石粉、氧化铝粉。d)水洗法和油洗法 就是将沥青烟气与洗涤油(水)直接接触,经过传质和传热过程,使焦油和烟尘冷凝下来,冷凝的焦油又将SO2、HF等气体洗掉。D)浸渍罐的烟气治理 采用湿法净化。,5、煤沥青的污染,5、煤沥青的污染,5、煤沥青的污染,5、煤沥青的污染,湿法净化系统流程图,5、煤沥青的污染,沥青烟气干法净化系统工艺流程图,沥青烟气干法净化系统工艺流程图,从
14、磨粉系统制得的球磨粉,首先进入焦粉溢流仓(超过净化系统焦粉用量的部分直接通过溢流口进入配料),通过回转阀控制流量进入到文丘里管反应器,在此反应器中,焦粉与含有沥青焦油的润湿空气充分混合,同时随气流移动到布袋收尘器,在布袋收尘器被捕集下来,之后,通过焦粉溢流仓的溢流口进入到球磨粉配料仓配料使用。,沥青烟气干法净化系统工艺流程图,为避免沥青焦油以及冷却机冷却糊料产生的水蒸气在管路中的凝结,该系统必须保证管路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此功能通过热风发生系统的热风加热器和风机共同实现。在布袋收尘器环节,通过压差P来控制布袋脉冲振打周期,以保证布袋能够得到一层稳定的焦粉层的保护,避免焦油和水分对布袋的损害。,
15、二、煤沥青的生产,1、中温沥青的生产 煤焦油是炼铁(冶金焦)或者生产煤气时,作为煤高温干馏的副产物得到的。煤焦油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沥青和其他的化工原料。1)生产工艺 经过静置脱水后的焦油,用一段泵打入管式炉的对流段,在泵前加入浓度为8%-12%Na2CO3的进行脱盐,在管式炉的对流段焦油被加热到120-130,进入一次蒸发器进行脱水,塔顶蒸出100-105 的轻油经冷凝器冷却进入油水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塔底脱水后的焦油流入无水焦油槽,又用二段泵送往管式炉的辐射段加热到380-400 后进入二次蒸发器,塔底排除中温沥青,其余组分进入下道工序提出各种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1。,二、煤沥青
16、的生产,图2-1 中温沥青生产工艺流程1-焦油槽;2-一段泵;3-管式加热炉;4-一次蒸发器;5-无水焦油槽;6-二段泵7-二次蒸发器;8-冷凝冷却器;9-油水分离,二、煤沥青的生产,2)中温沥青质量指标,二、煤沥青的生产,3)提高沥青中TI含量的方法 沥青中TI的形成由于两个方面:A)原生TI,煤焦油在蒸馏过程中,轻质馏分被蒸出,煤焦油中的TI被浓缩,留在产率为50%56%的沥青中,使TI含量增加约一倍。B)次生TI,煤焦油中部分甲苯可溶物(TS),在蒸馏过程中发生热聚合作用而生成TI。因此,提高沥青中TI含量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a)提高原料焦油中的TI 改变炼焦煤的种类 改变炼
17、焦加热制度 很难实现b)在煤焦油在蒸馏制备中温沥青过程中改变工艺参数来提高次生TI。,二、煤沥青的生产,C)提高次生TI的方法 a)提高管式炉辐射段出口油温,但温度不能高于420,超过此温度,炉管将结焦;b)适当降低管式加热炉进料量,延长焦油在炉管内的加热时间和在二次蒸发器底的停留时间;c)适当提高二次蒸发器过热蒸汽温度。以上措施提高沥青中TI值的幅度不大(达到15%)。,二、煤沥青的生产,2、改质沥青的生产改质沥青的主要生产方法有:化学催化法、真空闪蒸法、空气氧化法、高温热聚合法。生产改质沥青的目的主要是调整煤沥青的软化点、TI和树脂含量。1)化学催化法:沥青中加入重油、恩油、苯氨基芳烃等进
18、行热处理,有利于生成BI的热聚合反应。2)真空闪蒸法:中温沥青由二次蒸发器进入真空闪蒸器,在真空条件下(799810664Pa),T=350,进行热聚合。3)空气氧化法:中温沥青由二次蒸发器直接进入聚合釜内,控制T=360,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氧化聚合,对提高沥青软化点特别有效。缺陷:a)改质沥青的质量难以控制,产品质量指标波动大;b)操作环境恶劣。,二、煤沥青的生产,4)高温热聚合法 就是将煤沥青或煤焦油放置在聚合釜内,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进行热聚合,使沥青的各项指标达到粘结剂质量要求。这种方法对煤沥青的改质幅度大,操作简便,目前已被国内广泛采用。高温热聚合法种类:按压力分
19、为常压法和加压法;按工艺操作分为间歇流程和连续流程。目前大部分厂家采用连续常压热聚合法。釜式连续热聚合流程见图2-2。,二、煤沥青的生产,图2-2 釜式连续热聚合流程1-二段蒸发器;2-中温沥青中间槽;3、6-沥青泵;4-反应釜;5-反应釜加热炉;7-闪蒸塔;8、12、14-冷凝冷却器;9-闪蒸油槽;10-改质沥青中间槽;11-埋入式沥青泵;13-沥青高置槽;15-真空尾气洗涤塔;16-真空罐;17-真空泵;18-尾气清洗塔,二、煤沥青的生产,釜式连续热聚合工艺流程中的反应釜可以常压操作,也可加压操作。常压操作:热沥青由煤焦油蒸馏装置的二段蒸发器自流入反应釜,在反应釜中加热到360420得到改
20、质沥青,改质沥青自流入改质沥青中间槽,再经冷却器送入沥青高置槽,自然冷却后放置冷却成型机,制成制品。由反应釜顶排出的油气在冷凝冷却器形成闪蒸油和未冷凝尾气。加压操作:热沥青经中温沥青中间槽,泵压送到反应釜,釜内压力维持在0.51.2MPa,其余同釜式常压连续热聚合流程。,二、煤沥青的生产,釜式连续热聚合工艺流程特点:a、灵活性大,可以常压、加压、连续、间歇操作;b、反应釜内的搅拌器可以使沥青加热均匀,避免结焦;c、BI、QI含量的控制和软化点的调整可以分别在反应釜和闪蒸塔进行。,二、煤沥青的生产,加压热聚合特点 热缩聚加强,热分解减弱,使树脂含量明显提高,低分子组分含量减少,改质沥青的结焦值(
21、CV)大为提高。,二、煤沥青的生产,3、国外几种典型高温热聚合法1)切里-特(Cherry-T)法 见图2-3图2-3 切里-特焦油加工工艺流程1、2、10-换热器;3-脱水塔;4-低压脱水塔;5-管式加热炉;6-反应器;7-闪蒸塔;8、9、11、16、17-冷凝冷却器;12、13、14、15-油水分离器,二、煤沥青的生产,2)西欧传统热聚合法(杜伊斯堡)见图2-4图2-4 西欧传统热聚合法1-型蒽油槽;2、6-泵;3-反应器;4、5-改质沥青槽;7-反应油槽;8-冷凝冷却器,二、煤沥青的生产,3)管式炉连续流程(比利时)见图2-5图2-5管式炉连续流程1-加热器;2-反应器;3-闪蒸塔;4-
22、分离油槽;5-换热器,4、浸渍剂沥青的制备,图2-6 煤焦油过滤法制备浸渍沥青工艺流程,图2-7 溶剂抽提法制备浸渍沥青工艺流程,4、浸渍剂沥青的制备,图2-8 Chrry-T法 制备浸渍沥青工艺流程,图2-9 闪蒸聚合法制备浸渍沥青工艺流程,4、浸渍剂沥青的制备,图2-10 溶剂沉降法制备浸渍沥青工艺流程,国外浸渍剂沥青质量指标,三、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的聚合程度,1、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软化点随聚合时间的变化,由图可知:煤沥青软化点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上升到 趋势。在不同聚合温度下煤沥青软化点SP随聚合时间存在线性关系;SP=kt+A K=dSP/dt 为软化点升高速率。K为常数。,
23、2、软化点在评价煤沥青聚合程度中的作用,改质沥青A、B的 软化点都为105,A为370 下聚合14h,B为380 下聚合8h。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煤沥青的软化点相同并不能反映这些煤沥青的结构组成相似。软化点仅表征改质沥青塑性流变性的指标之一。,3、改质处理过程中煤沥青软化点与其他性能指标的关系,图2-6为不同热聚合温度下煤沥青TI含量随软化点变化;图2-7为煤沥青的结焦值CV随软化点变化。从图可知,随着热聚合程度的提高,煤沥青的TI、CV与SP存在着线性关系。TI=k1SP+ACV=k2SP+B,4、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结焦值随聚合时间的 变化,0,由图可知: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结焦值CV
24、与聚合时间存在线性关系;CV=kt+A K=d CV/dt 为CV增长速率,K为常数。K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5、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结焦值随聚合温度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1)在热聚合初期,CV增加缓慢,热聚合中期,CV增加速率加快,热聚合后期,CV增加速率明显加快,变化趋势几乎呈线性关系。即随着热聚合时间的延长,热聚合程度增大。(2)高温热聚合有利于煤沥青缩聚程度的提高和改质沥青结焦值的增大。,6、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结焦值与TI含量的关系,图2-10为不同热聚合温度下TI含量与其结焦值CV关系 由图可知:TI含量与其结焦值CV存在线性关系;TI=k CV+A 表明随着热解
25、缩聚的进行,中等分子量组分TI均匀生成,并伴随着结焦值均匀增大,也反映了改质热处理过程中环芳烃大分子的均匀聚合。,7、煤沥青热解缩聚特征,中温沥青A:SP=85,QI=6.82%,TI=15.66%,=8.84%,SV=50.79%;中温沥青B:SP=85,QI=9.56%,TI=18.45%,=8.89%,SV=52.80%;,7、煤沥青热解缩聚特征,由图2-11和图2-12可知:(1)中温沥青在大约126(A)和138(B)开始出现质量损失,随着温度的升高,失重增加;(2)在280358(A)和304 423(B)温度范围内,煤沥青失重速率达到最大,此阶段煤沥青发生剧烈分解,导致挥发分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处理 沥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