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森林水文学.ppt
《[林学]森林水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学]森林水文学.ppt(4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参考书目,1.,马雪华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2.水文与水资源学,刘俊民、余新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规律,刘世荣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4.森林水文研究,陈利华,余新晓,董祥等译,中国林业出版社5.,中野秀章,中国林业出版社6.生态水文学,赵文智等译,海洋出版社,20037.水文学,雒文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森林生态水文余新晓等,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几个思考问题,1下雨时为什么躲避在树下?,2小雨时,林内有没有雨?大雨条件下呢?无雨?有雨?,3林外下大雨,林内下小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一章 绪
2、论,1.1 及相关概念,1.3 的内容与特性,1.2 国内外发展概况,1.4 的任务及其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1.1 及相关概念,一森林的概念与类型,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郁闭度大于0.3的植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它是一种植被类型,属于植被范畴。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进一步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和地理分布规律。,(一)森林的概念,森林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1.1 及相关概念,二的概念与类型,森林是陆地上分布最广的一种植被类型。森林分布决定于
3、水热条件的结合状况。,(二)森林的类型按起源分:天然林和人工林;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按水热条件划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等几种主要的森林类型。,1.1 及相关概念,二的概念,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水的循环过程,包括陆地表面不同时期的降水量、植被的截留、土壤的下渗和径流的形成以及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过程等。,(一)水文学(hydrological),地球陆地表面的1/3是森林,覆盖面积43亿hm2,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功能的研
4、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1 及相关概念,二的概念,(二)(hydrological of forest)美国学者Kittredge1948年首次提出的术语,他把研究森林对水影响的重要方面称为。此后,不同的学者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探讨。,陈信雄认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阐述森林在水分循环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马雪华在一书中定义为:是研究森林植被对水分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1 及相关概念,二的概念,(二)(hydrological of forest)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循环和环境影响(包括对土壤侵蚀、水质和小气候等的影响)的科学。是水文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森林和水关系的科学,是森林生态学与水文学
5、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森林植被结构和格局对水文生态功能和过程的影响,包括森林植被对水分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侵蚀、水的质量和小气候的影响。,1.2国内外发展概况,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北美和欧洲。1864年德国的Ebmayer在巴伐利亚建立了第一个森林气象站,对林地的降水量、土壤蒸发和枯枝落叶层对地面蒸发的影响进行了测定。1879年奥地利开展了森林截留降水和蒸腾的观测研究。20世纪初,瑞士、日本、美国等在开展对比流域试验的基础上评价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水源涵养作用,同时对各种森林类型的个别森林水文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测。此后,引起各国的重视。,1中
6、欧阿尔卑斯山区各国,1900年的瑞士埃曼托尔(Emmental)山区两个小流域对比试验是这类研究的开端,也是现代实验森林生态水文学开端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于l948年在著名的Harz山区流域进行了作用的定位观测。,近年来,在流域水文观测中,增加了对酸雨影响的观测以及森林对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影响的观测西德对的研究十分重视,1.2国内外发展概况,2美国,美国森林水文研究工作主要由农业部林务局所属的各林业院校进行。林务局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植被的保护和更新方面,森林流域水文规律方面的研究大约占30%。主要方法:对比流域实验,流域自身对比法,1.2国内外发展概况,3前苏联前苏联对水量平衡进行
7、定位观测的单位有气象水文总局、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农业部、地质部、水利部和苏联林业委员会等。其中气象水文总站设有17个径流水量平衡站,集水区面积为20一50Km2。,1.2国内外发展概况,4英国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在威尔士中部开展了Plynlimon流域试验,旨在对比森林流域与牧草流域的河川流量。,5加拿大加拿大的森林水文研究开展的较晚,1957年才开始森林水文研究。目前加拿大拥有40多个试验小流域,主要用来研究各种自然因素对融雪径流、降雨径流的影响。,1.2国内外发展概况,6、日本日本2/3国土面积为山地,在森林水文方面的研究很重视。明治时代(1868一1911)的1872年开
8、始雇聘荷兰工程师多恩到日本指导工作,以后陆续有荷兰治水专家别日本,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载列克。,7中国,中国对森林与水文关系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明朝中期闰绳芳在“镇海楼记”中生动地记述了山西祁县森林破坏与洪水危害的关系。清朝梅曾亮(17861856)在“书栅民事”的奏文中,对安徽宣城开荒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做了细致描述。“未开之山,山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年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石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成灾。而半月不雨,高用犹受浸溉。今以斧斤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砂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淤
9、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而山田之水无继者”。,1.2国内外发展概况,我国近代最早进行森林水文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41926年间,前金陵大学美籍学者罗德明博士和李德毅先生等在山东、山西等地的寺庙林地,观测研究了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雨季径流和水土保持效应的影响,率先拉开了我国近代森林水文研究的帷幕。,7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结合科研和教学实践,开展了小规模的研究。6070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研究处于停滞的状态。70年代以来,我国在海南、广西、湖南、四川、甘肃、长白山以及东北东部等地陆续建立了森林水文站和生态站。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特别是1978年中国科
10、学院召开了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会议,以及1982年林业部在山东泰安召开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座谈会后,我国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2国内外发展概况,90年代以来,刘世荣等系统地计量评价了小流域森林水文生态效益,使我国森林水文研究跨入新的高度。而且,随着我国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网络体系的健全,研究方法的逐步统一和成熟,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使我国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80年代初黄秉维教授“森林的作用”这一争论性问题的提出,推动了森林水文作用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使我国森林水文研究出现了第一次高潮。,1.3 的内容与特性,(一)林冠截留林冠
11、截留以及截持雨量的蒸发在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林冠截留损失比灌木和草本截留损失大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林冠具有较大的截留容量;二是林冠具有较大的空气动力学阻力近而增加截持雨量的蒸发。,(二)森林枯枝落叶层截留森林枯枝落叶层具有较大的水分截持能力从而影响穿透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和植物的水分供应。,一、的主要内容,1.3 的主要内容,(三)、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及贮水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和水分贮存对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林地蒸发散 林地蒸发散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与能量平衡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森林变化引起流域产水量的变化与森林蒸发散密切相关。,(五
12、)、森林与径流森林植被的存在能否提高流域的径流量。,1.3 的主要内容,(七)、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1)养分(2)水质,(六)、森林植被控制土壤侵蚀机理研究 森林植被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冠层、枯落物层和含根土壤层,这三个作用层在防止土壤侵蚀中各有其重要作用。,(八)、森林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开发可以分为基于概化和相似性假设的传统工程水文学集总式参数模型和基于水文过程物理机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两个基本方向。,1.3 的内容与特性,二、的基本特性,1.4的任务及其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一基本任务自20世纪50年代,向两个主要方向发展:森林水文机制和水文特征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水
13、文特征的相互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Bormann和Likens提出了森林小集水区技术,开创了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研究相结合的先河。自80年代以来,森林水文作用被划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领域,森林对水文循环量、质的影响,森林对水文循环机制的影响,建立基于森林水文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模型,为资源管理和工程建设服务。,1.4的任务及其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二与本专业的关系是水土保持与环境科学的专业课。,三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与基础课,如高数、化学、计算机、遥感等。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如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森林培育、森林经理等。,复习题,一、基本概念森林、水文学、二、基本理论1、的研究对象与研
14、究范围。2、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三、扩展题1、对指导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意义是什么?2、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第二章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董智,2.1 中国森林概述,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与水分状况,2.3 森林的水环境,2.4 与水分相关的森林结构与指标,第二章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丰富,2.1 中国森林概述,由北向南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温带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热带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6大森林生态系统。全国乔灌木树种约8000种。,2.1
15、中国森林概述,二、区域性分布明显,空间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气候带多样,地域差异明显;垂直分布高度差异明显;多层次结构,功能多样。,三、森林生态系统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400mm等降水量以东地区多,以西地区少;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多,西北、华北地区少;山区森林资源多,且以天然林为主,平原地区少且以人工林为主;边疆省份多,内地省份少。,2.1 中国森林概述,四、森林资源绝对量高,总量不足,人均水平低全国森林面积1.75亿hm2,覆盖率18.21%,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为136.18亿hm2和124.56亿hm2。中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的4.5%,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列全球第五;蓄积量列
16、全球第六。,但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9.6%的61.52%,居世界130位。人均占有面积0.132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0.6hm2的22.00%,居134位。,2.1 中国森林概述,五、森林生态系统中,人工林面积大,功能弱世界人工林面积为18673.3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8%,每年平均造林445.8万hm2。世界人工林主要分布在10个国家,中国以5325.73万hm2居世界第一。,1中国(5325.73);2印度(3257.8);3俄罗斯(1734.0);4美国(1623.8);5日本(1068.2)6印尼(987.1);7巴西(498.2);8(492.0);9乌克兰
17、(442.5);10伊朗(228.4),2.2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与水分状况,一、寒温带针叶林区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五、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六、非地带性森林,一、寒温带针叶林区,(一)自然概况分布:寒温带森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的山地,包括E12720 以西,N4920以北区域。年均温0,年降水360500mm,年蒸发600mm,湿润度1.0,径流深150200mm。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棕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为主。,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我国最北部的森林区,森林覆盖率 53.6。植物种类较简单,主要建群种为兴
18、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林被砍伐或破坏后,通常被次生的白桦林、黑桦林、蒙古栎林所代替。,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一、寒温带针叶林区,本区是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林区内有多条河流通过,具有明显的水源涵养、保护土壤,抵御来自蒙古高原强风,调节气候的作用,是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一)自然概况包括东北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的广大山地。主要包括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及长白山等主要林区。大致在N40155020,E12613530。长白山海拔最高达 2700m。,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年均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长白山、小兴安岭为600800mm,长白
19、山主峰天池1374mm。年蒸发量低于600mm,湿润度11.2,径流深300-600mm,土壤侵蚀模数小,白头山以北约2050t/akm2,以南为500t/akm2。区内有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等河流。土壤为暗棕森林土。,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 地带性森林是以红松为优势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森林组成的树种比较丰富,针叶树还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臭冷杉、沙松、落叶松、紫杉等。长白山区除蒙古栎、白桦、山杨外,还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蒙古栎、榆、千金榆、糠椴、大青杨及多种槭树。针阔叶林采伐后通常形成以栎树林、山杨林、白桦林等为主的次生阔叶混交林。本
20、带的森林面积约有2亿hm2,森林覆盖率44.3,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 该区的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的三大林区,是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本区的长白山是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及许多支流的源头,小兴安岭则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因而其水源涵养、调节径流的功能十分重要。,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自然概况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范围东起辽西山地、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山地丘陵,西到青海东部,北界长城,南到秦岭和淮河以北山地丘陵。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及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阔西窄,明显地分成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年均气温81
21、4,年降水量5001000mm,蒸发量8001200mm及其以上,干燥度11.5。径流深多在200mm以下。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年输沙16.3亿t。,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森林分布及其功能地带性森林以落叶栎类、杨属、桦属、榆属、槭属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为主。建群种有蒙古栎、辽东栎、槲栎、栓皮栎、麻栎、波罗栎等。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有赤松、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白杄、青杄和侧柏等。,本区河流众多,河网密集,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防护作用。,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范围北起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南界
22、在北回归线附近,西界青藏高原的东侧并延伸到西部国界线。,本带东部包括华中、华东、华南的大部分低山丘陵地区,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部及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250万km2,森林覆盖率25左右。,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该森林群落内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形成较典型的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混交林,优势树种不明显。不少种类为我国热带区域共有类群,并且多古老、孑遗和特有种。常绿阔叶林是本区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为优势成分,次生树种有马尾树、云南松和思茅松。本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珍稀树种集中的分布区。根据本地带水热条件的差异,可分为北、中、南3个亚带。,(一)北亚热
23、带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区1、自然概况北亚热带包括北纬 3l以北到暖温带界线之间的地区。本地带分布在秦巴山地、伏牛山地、大别山地、南阳盆地、淮阳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年均温1316,降水8001250mm,蒸发量800-1200mm,属于湿润区。多年径流深200800mm,属多水带。长江入海泥沙4.5亿t。,2、森林分布及其功能地带性森林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壳斗科占优势,建群种有麻栎、栓皮栎等。山地残存森林是以落叶栎树和油松、侧柏为主的混交林.山地是淮河、汉江及长江流域等支流的主要水源,本区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
24、止水库淤塞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亚热带的范围在北纬 23 31 之间,包括苏、浙、鄂、皖、湘、赣、闽、滇、贵、桂、川和粤等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南岭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地南部等地。,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1、自然概况,年均气温1621,降水量10001200mm。地表水资源丰富,径流深5001200mm。黄壤、红壤等地带性土壤分布广泛。,该带是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带,建群种由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石栎属;樟科的楠木属、樟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山茶科的木荷属、茶属,除此之外还有木兰科、金缕梅科的
25、有关属种组成。,2.2 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和水分状况,(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2、森林分布状况及其功能,该区也是我国马尾松和杉木的主要产区。是我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我国木材生产、竹林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区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风、保持水土、减少洪灾、经济林生产以及发展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1、自然概况南亚热带的范围包括台湾的中南部,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南部以及闽东南部,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8。基本处于北回归线两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暖湿,年均温2022,降水量14001800mm,有的可达2000mm。径流深多在800mm以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学 森林 水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