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精要.ppt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精要.ppt(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化工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2,第三章 防火防爆技术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第三节 点火源的控制 第四节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 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第六节 火灾及爆炸蔓延的控制 第七节 消防安全,3,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基本知识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1、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4,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
2、可燃物质三类。1)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点火源移开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2)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点火源移开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3)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5,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统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有空气和氧气氯气和氯酸钾等氧化剂。,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统称可燃物。包括明火雷电电火花高温体磨擦与撞击,凡能和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可燃气体。,助燃物,可燃物,点火源,物质燃烧三要素,6,燃烧的基本知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必要条件。*上述“三
3、要素”同时存在,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数值上的要求。在燃烧过程中,当“三要素”的数值发生改变时,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首先,要燃烧就必须使可燃物与氧达到一定的比例,如果空气中的可燃物数量不足,燃烧就不会发生。,7,燃烧的基本知识,其次,要使可燃物质燃烧,必须供给足够的助燃物,否则,燃烧就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6时,就不能发生燃烧。再次,要发生燃烧,着火源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否则燃烧就不能发生。总之,要使可燃物质燃烧,不仅要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都要具有一定的量,并且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对于正在进行着的燃烧,
4、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8,燃烧的基本知识,2、燃烧的过程(P27图3-1),9,燃烧的基本知识,3、燃烧类型,10,燃烧的基本知识,4、燃烧温度和热值 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部分被火焰辐射散失,而大部分则消耗在加热燃烧上,由于可燃物质所产生的热量是在火焰燃烧区域内析出的,因而火焰温度也就是燃烧温度。所谓热值,就是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热值大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可燃性固体和可燃性液体的热值以“J/kg”表示,可燃气体(标准状态)的热值以“J/m3”表示。(见P29表3-4),11,
5、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二、爆炸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爆炸?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的分类(1)按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类物理爆炸-是指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例如蒸汽锅炉、压缩气 体、液化气体过压等引起的爆炸,都属于物理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 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12,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化学性爆炸-是指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 大量气体和能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乙炔铜、碘化氮、氯化氮等的爆炸。,13,14,爆炸的基础知识,(2)
6、按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分类轻爆-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爆炸-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十几米至数百米,爆炸时能 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爆轰-物质爆炸的燃烧速度为每秒10007000m.爆轰时的特点是突 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15,爆炸的基础知识,3、爆炸极限及其影响因素(1)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都会发生爆炸,而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内才能发生燃烧和爆炸(2)影响可燃性气体、蒸气爆炸极限的因素 原始温度;越高爆炸极
7、限范围越大 原始压力;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惰性介质、杂物的影响;惰性介质越多爆炸极限范围越小,杂物就比较 复杂 容器的尺寸;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氧含量;越高爆炸范围越大(p32表3-6)点火源;能量、热表面积、作用时间,16,爆炸的基础知识,4、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当粉尘表面达到一定温度时,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粉尘表面会释放出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a、物理化学性质(燃烧热越大的、越易带静电的、粉尘所含的挥发分越大的)b、粉尘颗粒大小 c、粉尘的悬浮性d、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案例:2014年8月2日江苏昆
8、山金属粉尘爆燃事故,17,第二节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一、生产和贮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为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首先必须了解生产或贮存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火势蔓延扩大的条件等,这是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可对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类,以便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目前我国将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为五类.(P33表3-8),18,表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19,第二节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二、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分性(P33表3-9),20,第三节 点火源的控制,点火源的控制是防止燃烧和爆炸的重要环节:1、明火;2、高温物体;3、
9、电火花、电弧 4、静电(六)5、撞击和摩擦*主要的火灾引燃源的统计表:,21,第四节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一、用难燃或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在萃取、吸收等单元操作中,用燃烧性能较差的溶剂代替易燃溶剂,会显著改善操作的安全性。,22,第四节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二、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采取措施遇空气或遇水燃烧的物质,应该隔绝空气或采取防水、防潮措施,以免燃烧或爆炸事故发生。燃烧性物质不能与性质相抵触的物质混存、混用;遇酸、碱有分解爆炸危险的物质应该防止与酸碱接触;燃烧性液体或气体,根据它们的闪点、爆炸范围、扩散性等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23,三、密闭和通风措施1、密闭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 化工 安全生产 技术 环境保护 第三 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