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创建卫生城市标准93.ppt
《【精品】创建卫生城市标准9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创建卫生城市标准93.ppt(9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传染病防治部分介绍,2,1、条款的含义:介绍各条款的主要含义 2、制订标准的依据:制订标准的法律法规依据3、标准释义内容:按照手册规定对条款进行解释4、条款应准备的基本资料5、检查考核方法,3,(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1、含义:一是创建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这是传染病防治应当遵循的总则;二是在传染病防治法中确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法定职责,而履行其义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必须达到规定要求。,4,2、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2、对传染病防治职责和任务 规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规定了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5,(2)第十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3、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6,(3)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共六章38条,对机构设置与职责,人员管理,保障措施,城乡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自2002年9月至2005年底,总投资105亿元,全国2416个以各级疾控中心基本建设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已基本完成(4)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2004年下达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装备和检验项目。如市中心要求装备设备A类114件,B类246件,C类62件,检验项目A类22
4、6项,B类133项。,7,3、释义内容:一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1)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职责,依法行政 A、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B、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完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C、健全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指挥能力;D、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8,(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 A、应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疾控体系的总体服务
5、力。B、改革人事管理制度,配备能够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实验室检验等相关技能的工作人员。C、加强人员培训,重点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检验等能力。D、在疫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有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E、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规模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执行。,9,4、检查资料:,(1)人大或政府制定和下达传染病防治规划;政府下达关于加强疾控体系建设规定(2)政府成立公共卫生工
6、作委员会,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召开传染病防治的有关会议记录资料(3)市卫生局有年度传染病防治计划;有覆盖城乡的疫情信息报告、监测网络资料(4)疾控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文件、房屋建设布局、科室设置资料(5)疾控中心年度经费预、决算表、年度财务分析资料,10,(6)实验室设备装备、检验项目清单及同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对照资料(7)疾控中心人员名册;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资料;人才培养计划和近两年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等人才培养实施情况资料(8)疾控中心开展肠道、呼吸道、自然疫源性等传染病监测,有监测方案、监测现场记录、总结(9)疾控中心开展健康危害因素、消毒质量、地方病等监测资料,有监测方案
7、、监测记录、总结,11,(二)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1、含义:一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要健全组织、制定制度;二是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预检分诊点。,12,2、依据:(1)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
8、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13,(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00张床位以上设感染管理部门,100张以下指定管理部门。(3)医院消毒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05年卫生部发布,二级以上医院设感染科,负责预检分诊,其它设预检分诊点。(5)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14,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具体要求;二是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立、布局及人员服务能力的提高.;三是建立传染病分诊点的要求。(1)、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设有相应的机构(如处室、科、组等)并配有专职专业人员;B、有机
9、构成立、运行资料;C、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D、有与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E、健全的制度:院感控制、疫情登记、报告、门诊日志等。,15,(2)、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A、职责:是临床业务科室,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B、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C、卫生局和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管理的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将其建设纳入当地医疗救治体系。D、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和传染病处置的演练。E、肠道门
10、诊建设和管理:规范设置、登记、采样、检测、管理。,16,(3)、传染病分诊点 A、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B、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C、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标准防护措施;D、按照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医疗废物;E、应急时特殊的隔离、控制措施。,17,4、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料,(1).建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有文件。(2)建立预防保健科、院感科、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感染性疾病科,有文件,有人员配备、办公设备清单和经费预算。(3)各科有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总结资料。(4)制定控制院内感染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等,有实
11、施情况记录资料。(5)有健全的门诊日志,各日志项目登记齐全、清楚;报告卡收集齐全,保管良好;近三年疫情网络直报和分析资料齐全;开展院内疫情报告检查、漏报检查、工作考核、奖惩资料。,18,(6)肠道门诊设置有文件、有制度、计划、总结;合理布局,卫生设施齐全;门诊日志登记完整、清楚、详细;采样、培养检验资料、疫情报告资料齐全;(7)其它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设立预检分诊点,有开设预检分诊点文件、制度、规范;设置和布局有明显标志、流程合理;有详细登记,资料完整(8)发热门诊等其它传染病专科门诊按要求设立,有人员、设施清单;有管理制度、流程图、有明显标志;各种门诊登记、工作记录齐全、详细,4、医疗机构传
12、染病管理资料,19,(三)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1、含义:一是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二是医源性污水的排放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2、依据:(1)医疗卫生活动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却可能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存环境造成潜在危害。以往,由于人们对这种危害认识不够,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或将其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再利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2000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6名儿童被诊断患有轻微天花,原因是玩了被丢弃在垃圾堆里的装有过期天花疫苗的玻璃安瓿。2001年,某省某村将大量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简单加工清洗后售出,导致多名病人因使用注射器发
13、生感染、死亡。,20,(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一些医疗废物危害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发生,严格医疗废物管理,安全、合理处置医疗废物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WHO于1980年发出了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的倡议,美国于1988年通过了医疗废弃物管理法案,日本于1991年颁布了医疗废弃物处理法。由100多个国家签署的巴塞尔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必要措施,将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21,(3)我国于2003年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之后,又陆续出台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
14、、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等一系列配套规章、规范,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2,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医疗废弃物具体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的有关规定;二是医源性污水处理,医疗机构应建造污水处理站,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污水消毒工艺及污水监测符合有关规定.(1)、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涉及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
15、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等有关法规、规章及规范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23,A、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人员:包括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有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B、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进行收集,同时按照不同类别分别放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容器内。C、医疗废弃物的运送: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由运送人员用专车将其从产生地点送至暂时贮存的场所,并进行登记。医疗废弃物专用周转箱(桶)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要求,运送车辆应当符合医疗废
16、物转运车技术要求的规定。,24,D、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场所:应当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有警示标识,有防雨淋的装置,有防鼠、防虫、防盗和清洗消毒设施。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周转箱(桶)应当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要求。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E、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应当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为切实落实和达到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政府应当建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对无条件集中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地区,应购置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焚烧装置。,25,(2)、医源性污水的处理 医源性污水的处理应当执行卫生
17、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的有关要求,严禁医疗机构将污水排入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内,严格采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水。具体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医疗机构应建造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需要污水处理的小型医院建消毒池即可。,26,B、医疗机构对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C、医疗机构污水消毒工艺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选用的消毒剂安全有效。D、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开展污水中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有关指标的监测工作。,27
18、,4、医疗废弃物、污水的处理排放资料,(1)有领导分工负责,专人处理和管理资料,有处理流程,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2)有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制度和规定,处理人员经业务培训,有培训资料和上岗证。(3)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理有记录。(4)有污水处理站建设和处理工艺流程资料。(5)污水处理记录齐全,定期进行总余氯、粪大肠杆菌、致病菌监测,资料齐全,有市疾控中心或市环保站每季度抽样监测资料,有不合格的调查处理记录。,28,(四)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1、含义:一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
19、院要实行疫情网络直报;二是疫情报告要及时;三是疫情处理规范;四是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2、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等对其作出规定。,29,(2)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
20、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信息范围与标准.如发现鼠疫、霍乱、SARS(包括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包
21、括疑似)、肺炭疽病1例,就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报告信息报告。但不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判定标准.,31,从2004年1月起,全国正式启动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目前,全国内地31个省正式启动了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66%的乡镇卫生院和93%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32,3、释义内容:释义内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要求;二是疫情报告时限的规定;传染病漏报 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22、处理规范.,33,(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制度等。B、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了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C、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D、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能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顺利进行,网络直报覆盖率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达到国家要求。,34,(2)、疫情报告应做到:A、疫情责任报告
23、单位和个人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时限及时上报;B、无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发生。(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规范是指能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平时能做好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35,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 漏报率调查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 门诊漏报调查:分别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某月份门诊日志(80-100份),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并进行登记。,36,住
24、院部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内(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传染病科某月份的出入院登记簿或HIS系统住院病人信息库(各科室调查的月份可不相同),共50-60份,或随机抽查上述各科室的总计50-60份大病历,查出传染病病人后进行登记,判断是否报告的方法同门诊漏报调查。此外,调查内科(主要是呼吸内科)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的登记情况。化验室漏报调查:随机抽查化验室某月份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抽查30-50份,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37,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
25、理规范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突发事件:平时工作,报告、现场调查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创建 卫生 城市 标准 9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