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建筑防雷及接地36.ppt
《【精品】建筑防雷及接地3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建筑防雷及接地36.ppt(10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章 建筑防雷及接地,第一节 过电压与防雷,一 有关概念(一)内部过电压(二)雷电过电压1.直击雷过电压2.感应雷过电压3.入侵波过电压,(三)雷电的危害1.雷电的 机械效应2.雷电的热效应3.雷电的电磁效应4.雷电的闪络放电,(四)雷电活动情况1.雷暴日 多雷区:雷暴日大于40的为多雷区。少雷区:雷暴日小于15的为多雷区。2.雷击次数,第二节 建筑物及变电所对雷击的防护,一 防雷设备(一)接闪器1.避雷针 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 25mm。,2.避雷带或避雷网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
2、8m2,厚度不应小于4mm。3.避雷线 截面不应小于35m2 的镀锌钢绞线。4.金属屋面 除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二)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2,厚度不应小于4mm。,(三)接地装置1.人工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宜采用圆钢、钢管或角钢,最常用为钢管长2.5,直径50mm。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2,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厚度不应小于3.5mm。2.自然接地体 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管道和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对于变配电所,只能
3、利用它本身的建筑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在高层建筑中,推荐利用柱子、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主要优点:(1)接地电阻低。(2)电位分布均匀,均压效果好。(3)施工方便可省去大量土方挖掘工程量。(4)节约钢材。(5)维护工程量少。,(四)避雷器1.阀式避雷器普通型(FS、FZ 主用于保护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磁吹型(FCD 主要用于保护绝缘比较薄弱的旋转电机。,2.管型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 只用于室外,一般用于架空线上防雷保护。3.保护间隙 只装于室外且负荷次要的线路上。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压敏电阻避雷器 广泛用于低压设备的防雷保护,只用于室内。,二 民用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及措施
4、(一)防雷等级1.一类防雷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构筑物。超高层建筑物,如40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其它建筑。,2.二类防雷建筑物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省级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构筑物。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它建筑。省级及以上的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3.三类防雷建筑物10至18层的普通住宅。高度不超过50 m的教学楼、普通旅馆、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二)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一类防雷建筑及二类防雷建筑物中有爆炸危险场所,应有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1)防直接雷 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
5、雷网。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接闪器引来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和接地体安全地引导入地,使接闪器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2)防间接(感应)雷 通过将建筑物的金属屋顶、房屋中的大型金属物品,全部加以良好的接地处理来消除。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电气设备、电线或其它金属线的绝缘距离应符合防雷的安全距离。将相互靠近的金属物体全部可靠地连成一体并加以接地的办法来消除。,(3)防高电位侵入 在整个雷害事故中占5070。配电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进户线采用50100m长的一段电缆;在架空线进户之处,加装避雷器或放电保护间隙。,2.二类、三类建筑物,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3.不属一、二
6、、三类建筑物,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4.易遭雷击的部位(与屋顶的坡度有关)装设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三)具体实施1.防直击雷(1)接闪器:在易遭雷击的屋角、屋脊、女儿墙、屋面四周的檐口设254mm2的镀锌扁钢或12的镀锌圆钢避雷带,并在屋面设置不大于10m 10m(一类建筑物)/15m 15m(二类建筑物)/20m 20m(三类级建筑物)的254mm2的镀锌扁钢的网格,与避雷带相连,作为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凸出屋面的物体,沿四周设避雷带;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物体,包括其低层的群房都应装设避雷带;屋面上的金属物体应与屋面避雷带相连。,(2)引下线沿外墙明敷时按引下线的要求;沿外墙明
7、敷时,引下线截面加大一级。优先考虑利用柱内钢筋,当柱内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其中两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柱内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下时,应利用其中四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采用人工引下线应在1.7m左右,设引下线断接卡,以便测量接地电阻。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顶部及室外离地0.3m处各预埋与主筋相连的钢板,上部与避雷带相连,下部用作外形接地极或测量接地电阻用。当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又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装置,两者相互连接时,则不必设断接卡。,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2根,宜对称布置,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一类)/20m(二类/25m(三类)。利用柱内主筋作
8、为引下线时,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一类)/20m(二类/25m(三类),但建筑外廓各角上的柱筋都应利用。,(3)接地装置人工接地体按接地装置尺寸,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2.5m,其顶距地面0.60.7m,相距5m。水平及垂直接地体应离建筑物外墙、出入口、人行道不小于3m,否则,可采用深埋接地极等方式。,应优先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基础外表面无防水层 时。)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利用地圈梁组成闭环回路,其接地装置应满足冲击接地电阻要求。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一类/20(二类)/30(三类。,2.防感应雷及高电位反击 当进出线路与各
9、种管道很多(一类、二类建筑,很难做到与避雷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离开一定距离时,采用总电位连接,即将建筑物的柱子、圈梁、楼板基础主筋相互焊接,其余的互相绑扎成通路,柱顶主筋与避雷带相连,所有变压器的中心点,电子设备的接地点,进入或引出建筑物各种管道、电缆等线路的PE线都通过建筑物基础一点接地。,在连接点用铜排引出,通过铜排用404的扁钢将各种设备的接地点、PE线及进户处的各种金属管道相连接。每隔三层将各种垂直管线的穿线钢管、PE线、各种垂直管道与相应高度的柱子主筋或圈梁主筋线路相连接,以防感应过电压和高电位作用下相互平行的金属物跳击击穿,以防室内跨步电压及接触高电位引起人身事故。,仅用于防雷其接地电
10、阻可为10(一类/20(二类;用于防雷及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则为4;用于共有接地系统则1。,3.防止高电位从线路引入所有引入引出建筑物的高低压线路一律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确有困难时,电缆长度不应小于15m,在架空线与电缆线路换接处设置避雷器,电缆的金属外包层及铠装线路或穿线钢管与避雷器的接地相连,冲击电阻不应大于10(一类/20(二类)/30(三类。,低压电缆引入时应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专设过电压保护装置,安装氧化锌避雷器。高压电缆引入时,应在高压母线上专设阀型避雷器。二级防雷建筑物在年雷暴日30及以下地区可采用低压架空直接引入,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和瓷瓶铁脚,电源的PE或PEN线连接后,与避雷的接地装
11、置相连,其冲击电阻不应大于5/30(三类。,4.防侧击雷从30m(一类/45m(二类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一类/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互相连接(二类。30m(一类/45m(二类/60m(三类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过电压保护器(一类。,三 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一)防直击雷 如果变配电所在附近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内,或变配电所本身为室内型时,不必考虑防直击雷。否则装设避雷针。,(二)防雷电波侵入 主要用来保护变压器,防止雷电波沿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侵入。高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
12、保护间隙。,四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计算 目前采用滚球法计算,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滚动的轨迹,上触及接闪器顶端,下触及地面,而中间没有触及被保护的建筑物在此针保护范围。单支避雷器保护范围计算双支及多支保护范围计算避雷线保护范围计算,第三节 电子设备与电力设备防雷,信息系统(计算机、通讯设各和控制系统均归为信息系统)及微电子设备较多的重要建筑物内应考虑内部防雷装置。一、电子设备防雷 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影响。(一)等电位连接,1.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的防雷装置、电气设备、金属物体信息系统的金属部件等,以最短的路线互相焊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建筑 防雷 接地 36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