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ppt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ppt(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增减挂钩,背景-从土地整理到综合整治,几个概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 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土地整治: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是盘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是对于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统称。土地治理:应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2、改良土地不良性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以利于集约经营的过程。土地整治类型有水土流失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红黄壤低产地和海涂的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土地整治、整理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从土地整理到综合整治,在不同国家,由于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土地整理的内涵不尽一致。世界上提出土地整理较早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
3、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实现土地规划目标的实施过程称为土地整理;日本称为土地整治或整备;韩国称为土地调整;台湾地区称为土地重划。我们国家叫法也比较混乱: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土地整理:农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用地废弃地复垦。主要目标:增加耕地面积土地整治:农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从土地整理到综合整治,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1999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提出“国家鼓励土地整理”2003年颁布
4、实施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8号文)提出要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2005年开始,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2005、2007、2008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文件,明确要求挂钩试点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实行项目区管理,严格控制规模,严格实施监管,维护农民权益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背景-从土地整理到综合整治,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的评价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 20012008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70.40万公顷,同期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1
5、42.65万公顷,比建设占用耕地多出35.90万公顷。20012008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与灾害损毁耕地之和为196.43万公顷,比建设占用耕地与灾害损毁耕地之和多出9.87万公顷。提高了我国耕地生产能力 2001年至2008年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提高的粮食生产能力总计达2191.48万吨,而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82166.27万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提高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0.57%,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01年全国耕地有效灌溉比率为40.32%,2005年为41.32%,五年间耕地有效灌溉比率提高1.00%;同时改善了中低产田,有
6、效的治理了土地侵蚀、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污染现象。通过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改善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站、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引导和促进农民规模和和产业化的经营,进一步提升生产力;通过建设用地节余指标的使用,实现以城带乡,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扩展了城乡建设发展的空间,背景-从土地整理到综合整治,新一轮土地整治的特点农村土地整治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条件的地区,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治,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
7、活条件,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理适度开发未利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坚持以农田整理为重点明确增加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生态环境整治开始成为整治的内容城乡统筹的综合整治根据中央的要求,对于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一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二要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背景-从土地整理到综合整治,坚持五个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共同推进 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农村经营组织和农民自愿并积极参与这样的机制,统筹用好相关资金,形成合力,坚持统筹规划,控制挂钩规模 农村土地整治坚持规划先行,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的结合,科学合理的布局生产生活,通过
8、周转指标,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整治的规模坚持耕保红线,提高耕地质量 把坚持耕地红线放在首位,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农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整治的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整治后新增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收益和保持农村特色 强调尊重民意,在土地的互换、旧房拆迁、新居建设等方面,必须征得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同意,不同意的不得实施。注重保持农村特色,满足农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际需要。坚持量力而行,防止大拆大建 农村土地整治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顺应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和能力,先示范、后推开,
9、禁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更不能强拆强建。,综合整治规划,规划定位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土地整治规划要围绕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未来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做出战略性决策,并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综合整治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
10、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原则立足当前形势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用地矛盾突出,农村土地整治是实现建设性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规划统筹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立足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积,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充分利用已有基础 利用已有的后备耕地资源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
11、调查成果,评价土地整治潜力,挖掘已利用土地和废弃土地的潜力,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注重规划协调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协调,确保土地整治目标落实到位。科学民主、公众参与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注重创新和实施 注重借鉴相关规划编制经验,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切实提高规划实施的能力和成效。,综合整治规划,规划工作内容分析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在“二调”数据基础上,理清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现状。对照经济社
12、会和环境发展要求,分析重大国土整治问题及其成因,明确规划修编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土地整治目标和政策导向围绕土地整治基本战略,提出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及调控指标。针对补充耕地资源与土地整治资金匹配、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规划布局等关键问题,提出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的基本政策导向。评价区域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摸清农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复垦等潜力,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空间分布,按照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提出规划期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调查摸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析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13、,提出规划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目标。,综合整治规划,规划工作内容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项目根据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结果,分区域、分类型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项目,提出重大项目和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规划布局的原则、依据、目标、实施重大项目的保障措施等。确定补充耕地资源与土地整治资金匹配方案围绕补充耕地目标与土地整治资金调控指标,根据补充耕地资源分布情况、土地整治变化趋势和专题研究成果,开展补充耕地资源与土地整治资金分配方案设计和比选,确定规划期内补充耕地资源与土地整治资金匹配调控方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分析辖区内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法制、
14、机制等条件,提出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管理措施。分析土地整治投资与效益分类型测算完成规划目标、重大项目等所需要投资。按土地整治资金来源渠道测算土地整治资金供给量。,综合整治规划,规划工作内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土地整治政策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空间差异,在土地利用区域类型基础上,划分土地整治类型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整治管理和调控政策。分解补充耕地、整治资金、补充建设用地调控指标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和未来人口、经济的空间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差异化的区域土地整治政策,把土地整治调控指标进行分解,落实下整治调控任务。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评价土
15、地整治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围绕各项规划安排,制定经济、社会、法制、行政方面的保障机制或办法。,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关键1: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农用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与测算 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调查评价与测算 是指通过利用工程、土地权属流转等措施对现有分散的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未利用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与测算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未
16、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废弃土地复垦潜力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利用和经营,可增加的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汇总 对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析测算得出的各类潜力类型、等级、面积、分布等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潜力汇总表。,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关键2:重点区域与重大项目规划布局重点区域土地整治潜力较大,分布相对集中;土地整治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原则是一般不打破行政界限;重大项目规划布局重大项目主要在重点区域内安排。重大
17、项目规划布局应包括重大项目目标、主要建设任务、项目投资、项目效益分析和保障重大项目实施的措施几部分。重大项目选定应符合以下要求:土地整治潜力较大,基础条件好;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一定规模;预期投资效益明显;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具体内容应列表表示,并编绘重点区域、重大项目规划图。,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关键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域划定原则有利于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安置建新用地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综合考虑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先易后难,突出
18、重点,分步实施。坚持自愿、合法、有偿原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的内容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工矿企业用地整治主要针对废弃、闲置工矿企业用地进行整治,即拆除原有废弃企业用房及附属设施,然后复垦成耕地,模式相对单一。农村居民点用地复杂,各村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不同,其采用的模式也应不同。确定复垦原有村庄占地的原则。提出新补充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的方式、方法和管理措施。,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关键5: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土地整治的投入与产出分析等。评价方法:经济效益分析评价一般采用静态分析法,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静态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测算投入量、预期净产出和投资回收期等。社
19、会效益评价主要内容:从增加耕地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粮食产能、农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村庄、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居民点和村镇企业集约用地,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对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主要内容:山区主要选择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等指标;平原地区主要选取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改善程度、防洪排涝改善程度、复垦损毁废弃地、保护湿地
20、、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等指标;结合土地整治可能产生的其他预期影响,分析对环境产生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关键4:投资估算总投资估算 根据规划目标,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类型分别估算各类投资并加总,即为土地整治总投资规模。重点项目投资估算:重点项目投资可采用土地整理项目估算标准进行。重点工程投资估算:重大工程投资估算可由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投资估算结果汇总。筹资分析 在一定筹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所需资金的筹资渠道: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
21、垦费;耕地中用税、农发基金等;企业、个人投资;农民个人投资;其他投资。,综合整治规划,规划步骤(以县级综合整治规划为例)收集资料综合分析镇村体系规划骨干基础设施调整规划(道路、水利、生态等)土地生态治理分区(生态环境复杂地区)整理潜力测算、评价、分区重点区域选择项目与重点项目确定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规划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综合整治规划,综合整治的本质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状态、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过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整治土地质量与适宜性整治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整治土地利用系统内部生产系统整治。,土地利用面临的新问题,人口高峰值到来的土地利用专家预计,
22、中国未来人口峰值时间可能提前到2025至2030年出现,但总人口约在14.5亿,不会超过16亿。“天花板”理论:人口极限、增长极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提前研究在人口峰值状态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成熟型空间形态”,土地利用面临的新问题,社会转型与土地利用空间转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社会、产业分化、分工、布局的反映我国社会正处于根本性的转型期,土地由农业流向城市、工业,人口由乡村转移向城市。潮流难以抵挡。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过去和现在甚至将来都是规划的重点。但是必须更加重视区域产业、人口的分布。城镇发展的空间形态、规模。,土地利用面临的新问题,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整合城乡建
23、设用地整合(挂钩;城乡居民点体系;)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整合(建设用地组团隔离、农业用地污染防护、城乡产业互动)农业用地整合(农业用地功能整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保护与提升),现状分析,邯郸市产业结构变化(1997-2008)单位:%,曲周县农民收入、农业产值变化,1980-1994年随着产量增加、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基本上是线性关系。94年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分别是80年25倍和18倍;2000年-2007年产量基本稳定,2007年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分别是2000年1.59倍和1.74倍农民收入增加不能仅靠农业生产的增长,现状分析,2002-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对比,现
24、状分析,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现代农业、适度规模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工业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城镇化不能孤立地看待土地整治,它是城乡一体化思路下,推进城市化、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农村、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镇村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的城镇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决定不同等级居民点功能与建设模式的根本因素。市、镇、村建设规划不能是简单的克隆关系。市:三产、二产,人口集聚镇:县(市)域范围内的次级中心,非农产业聚集的产业园区村:传统产业保护以及现代农业园区,现状分析,曲周县人口现状07年总人口42.3万其中农业人口39.3万;人口预测2020年总人口 48万人。按50%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
25、24万,农业人口24万按60%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28.8万,农业人口19.2万农业人口转移需要15.3-20.1万农业人口转移成为非农业人口,现状分析,城镇人口预测按50%城市化率,城镇人口24万:按60%城市化率,城镇人口28.8万。人口集聚需求预测中心城市(曲周市)15-20万,4个镇每镇3-5万人,4镇总人口12-20万。未来曲周城镇人口27-40万(低线:立足于县域自身城市化;高线:需要吸引10-15万周边人口;二三产业的集聚发展是关键),现状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781.55公顷(城市154.27、建制镇697.67、独立工矿929.61)2007年城市人均占地19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土地 综合 整治 规划
文档标签
- 2023年整理-房地产信托中委托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 整理2023年-2024年历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 2023年整理四六级翻译写作都用得到的成语精选
- 2023年整理-解析法律解释的正确性何在上
-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
- 2023年整理-保险经纪服务委托协议书_合同范本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18标段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10
- 2023年整理-对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探讨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15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2023年整理-保险合同-自行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1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
- 七塘-九塘河道整治工程用地报批技术服务项目招标文件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13
- 2023年整理-法律知识四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
- 地方财政指标库建设流程及操作细则解决方案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11
- 2023年整理-美国国家经济主权保障机制的法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