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一章1.ppt
《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一章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一章1.ppt(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探索,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内容提纲,1 周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及影响(1)周礼考工记(2)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2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周易(2)管子(3)孙子兵法和商君书3 阴阳五行学说及风水学4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5 中国古代典型城市规划(1)曹魏都城邺城(2)隋唐都城长安(3)北宋东京开封(4)宋代平江府(5)明代北京城(6)清代北京城,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yi)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
2、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探索,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极:顶端,最高点,尽头)、“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首都)的都城建设上。,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丰富,实物广泛,形制特殊,具有很高的价值。中国最古老的规划思想早就在城市诞生之前就已经孕育。随着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得到充实完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先秦多样化”和“两汉之后一统局面形成”这两个阶段。参见: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东南大学
3、出版社,2009.1 秦以前,夏代由于生产能力很低,基本尚未形成较大的城市,但是夏代的治水、观察天文、农业生产和初级建设活动,为殷商、西周的城市兴起和规划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商代是我国最早形成城市雏形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原因,这一时期还未形成较规则的城市规划方法。到了西周,受周礼的影响,周公建成了洛邑,产生了最初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我国早期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并非夏商周一脉相承,而是在殷商与周的交替之际出现了重大的转型,并促成了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以周礼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体制的产生。参见:文超祥.论西周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J,规划师,2007(10):90-92,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
4、早期探索,1、周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及影响(1)周礼考工记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中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西周城市作为宗法分封政体和礼制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进入政治制度的序列,较之前代城市单纯的暴力工具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周礼考工记中记载西周王城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方九里”:指城
5、市是每边九里的方形。“旁三门”:指城市每边设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太庙),右为社稷坛。“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北),后面为集市(南)。“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建立了我国早期政治型城市的一种典范。一套营国制度对许久以来营都建邑的经验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制订了各级城邑严谨而规范的模式。成为以后历朝封建城市规划原则的基本依据。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在曹魏邺城、唐长安、元大都及明清北京的布局中都有
6、印证。,(2)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明确无疑的等级制思想,贯穿于都城规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杰出的城市规划艺术观“礼乐思想”;造就天地祖宗在城市中的显赫位置和特有的空间环境。,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周礼考工记的这些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可以说周礼考工记营国是以礼制思想为出发点,要求在“礼”的主导下形成营国秩序,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网络,呈现理性的空间序列。苏畅,周玄星.管子与周礼营国思想
7、比较J,华中建筑,2008(12):147-150,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2、东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时代,是政治思想极为活跃、战争频繁的时代,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从东周各诸侯国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看,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多样化时代。“自商至西周,随着奴隶制的巩固,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规划思想诞生前后,由崇尚占卜鬼神到遵循周易、周礼等有系统的奴隶制思想为指导的转变。而自西周至东周,则可以看到,随着封建制度替代奴隶制度的社会激烈变动,周代维护奴隶制的规划思想受到各霸主国家的挑战,从而向多样化转变。”参
8、见: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1)周易 五经之首周易中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与古代政治家提倡的天下有“道”的“道”的内涵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促进了整体规划思想的建立和“象天法地”方法的运用。在运用中,自然地发展了“相土”和“占卜”两种最古老规划方法。黄帝宅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是以阳不独王,以阴为得;阴不独王,以阳为得凡之阳宅则有阳气抱阴,阴者则有阴气抱阳阴阳往来,即合天道自然,吉昌之象也。”说明了中国
9、古人在不断地聚居实践中,总是在寻找最好的自然环境,用以满足所需求的食物、安全与舒适的居住和便捷的建筑营造。古人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大宇宙(大周天),而人是一个小宇宙(小周天);大、小宇宙之间的建筑被视为中宇宙,是大小周天的过渡。天为阳,地为阴,建筑和院子是天地贯通一气的媒介。院子、天井因而成为天地、阴阳的相交之处。何兆兴.老宅第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87-96,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周易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由“观物取象”形成产生的春秋时代的“象天法地”规划思想,是古代城市规划模拟天体的渊源。形成“形胜”论,在都市规划建设中广泛的运用。对“数”的追求,以及揭示“数”与“
10、象”的关系。城市规划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个境界称之为“道”。,相比周礼考工记的“符号”性,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义的一面,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和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2)管子 管子一书全面精辟地讲述了古代有关城市选址、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规模的确定、城市居民组织形式、城市用地功能划分、城市道路网布局、城市水源、城市排水以及地图运用、地形勘察等几乎所有古代城市规划重要领域。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假托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
11、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管子的整个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及其在临淄城的成功实践,是我国最早期的城市整体规划的理论。汪德华.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40 管子营国思想不是空泛的纯理论,可以说对临淄城的最后成型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苏畅,周玄星.管子营国思想于齐都临淄之体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7-52,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齐国临
12、淄旧为商代夷族薄姑氏故地,带山披海,自然条件优越。城池建在地势较高的临淄河冲积扇形地面的前缘,城北是黄河三角洲的南端,那里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城东北是莱州湾,多产鱼盐,城南山区矿藏丰富。临淄自姜尚营建开始,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到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为止,共830年之久,城市发展极其繁荣,号称“冠带衣履天下”。管子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管子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其意义是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周礼考工记对中国政治性大城市
13、的规划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那么管子和风水理论在中小型城市的规划中发挥着更明显的影响力。以管子营国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古代城市由宗法礼制政治中心向经济文化中心的转化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其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苏畅,周玄星.管子营国思想于齐都临淄之体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7-52,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这两种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管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同时反映了这两种思想,其中典型的例子如南京(1949年以前)。可以说,在西方的规划思想传入或者闯入中国之前,这两种思
14、想一直统治着中国的城市规划,他们共同作用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富于个性的城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特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态特征也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即“真”、“善”、“美”的理性主义追求的思想,以及“强烈的整体意识”和“特有的空间组合观念(院落套院落)”。不难看出,我国在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思想。,第一章 城市规
15、划思想的早期探索,(3)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商君书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3、阴阳五行学说及风水学,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
16、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孳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1)如何看我国古代风水学?,“葬者乘生气也。经日,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葬书 汉语大词典(1993)对“风水”的解释义项之一是“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辞源(1981)和辞海(1982)对“
17、风水”进行解释时,仅列了这一义项。在辞海(2000:1851)中被定义为: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因此,在一些地区的城市建设中,对于“风水”的研究一直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最主要的是许多人固执地认为它仅仅是一种封建迷信。实际上,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史箴,曾辉.“风水术”之生态学意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0-15,第一章 城市规划
18、思想的早期探索,风水探源认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地形条件。古代风水学的形成和发展,哲学思想曾给以主要的推动和帮助,这主要是受周易、管子和道家,甚至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内容涉及到阴阳、五行、八卦等。风水学的自然美主张观照山川,巧加改造,从而获得自然美和建筑美的和谐统一。因此,理想居住环境描述为“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杜甫诗)。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其实又称为“四神地”。被风水奇书阳宅十书概况为: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胡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最为贵地。从而使“背山面水”成为传统建筑选择吉地
19、的自然美准则之一。,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以周易为体、为本的风水理论在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阴阳哲学思想,奠定了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王圣云,张瑞芳.“风水”阴阳哲学思想与察“气”体系研究J,周易研究,2006(04):87-91.,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2)风水理论在古代相宅、择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风水理论强调,选择宅居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看宅居能否处在“阴阳之枢纽”的良好自然生态系统中。这样的阴阳枢纽,也就是风
20、水格局的理想摸式,称为“穴”。黄帝宅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并指出:“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在城市选址方面,古代风水理论认为城池应“负阴抱阳,坐落其中”,并强调了“天有九星,地有九宫”的格构模式。(3)风水理论在“山水环抱”的城市格局和生态观念上的作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包含着气象、地质、地形、水、土壤、动物、植被等基本组成因素。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风水的目标,风水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阴阳和谐为首要。所以,山川之中包孕着城市,城市之中又有流水园苑的穿插。亓萌,牛原,陈伟莹.风水、山水与城市J,华中建筑,2005
21、(2):81-83.风水理论是古代的一种环境观、生态观,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李娜,邓其生.风水研究发展刍议J,华中建筑,2005(S1):1-2,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翻开众多的地方志,往往可以看到城市处于山水环抱之中的格局描述,这便是中国风水思想中理想的“风水宝地”,对它的追求贯穿于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始终,大到城市,小到村镇,再到一房一屋,无不如此。东汉仲长统乐志论云:“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最早表述了中国文人士夫心中向往的居家环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风水在将环境秩序化的过程中,普遍而有效地采用确认自己“居于世界中心”的方式通
22、过要素围合加强对环境中心化的秩序,所以风水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主体为核心的围合性空间。风水的原本概念在于营造和谐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我国古代先民运用风水理念协调各种自然因素,营造实实在在的宜人的人居环境。张红珍.近期中国建筑风水之科学与迷信争议综述J,民间文化论坛,2006(04):96-98,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风水理论反映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中“自然观”、“生态观“的一面。风水脱胎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其前提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实用理性的整体思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包括关照自然、寄情山水、游目澄怀的审美,亦注重人伦的
23、和谐,并节制个人的非分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水理论是古代的一种环境观、生态观,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生态建筑学确定了其基本取向,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在现有条件下,争取对自然的最优关系,利用并合理的改造自然,符合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寻求创造最适宜于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各种生态建筑环境的有效设计方法。刘婷.传统风水理论与景观建筑学、建筑生态学之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5):71-73 生态建筑不仅要求用生态的意识进行设计,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自然植被、原生土壤等,这种生态观念在中国风水思想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体
24、现。风水学在现代还有其市场,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其宝贵的哲学思想,有着强大的魅力,另一方面包括一些合理工程技术问题。风水的科学性恰恰在于: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生态建筑的发展性,也正是在了解了自然,人类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建筑结构及其周围环境本身的自然条件,改造了一些不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耿雪玉.论生态建筑与“风水”学说的关联性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29-31,第一章 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探索,中国的风水观念,如果剥掉其封建迷信的外衣,从实质上看,它乃是一种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即在选择和营建人类的居住环境时,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
25、环境等做了统一考虑,考虑适于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态与景观。季文媚.风水理念对中国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69-71 当今,不少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西方学者对风水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都相继对此作了专题研究。当代杰出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风水理论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份和深刻的哲理,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的有机结合而美不胜收,皆可据以得到说明。”(4)风水学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参见汪德华著,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使古代“象天法地”规划观念,融进了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气息;加强了城市整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思想史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