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ppt
《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ppt(6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内容概要,岩土及地下工程的定义 岩土力学的沿革 萌芽期的岩土力学(17731923年)经典土力学的形成与发展(19231963年)现代土力学的发展岩土工程的演变 早期的岩土工程 近代岩土工程 现代岩土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历史与技术进步 古代隧道及地下工程 近代隧道及地下工程与新技术诞生 现代隧道及地下工程与技术进步展 望 工程实践的新要求与岩土力学发展趋势 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发展态势 未来隧道挑战,岩土及地下工程的定义,岩土及地下工程是什么?,房屋基础,桥梁基础,天然基础,浅基础,桩基础,地下会议室(新加坡),地下歌剧院(俄罗斯),地下图书馆,岩土工程一词译自Ge
2、otechnique 或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早期曾译为“土工学”,20世纪5060年代后译为“岩土工程”。台湾的岩土工程即大地工程(Geo-Engineering)关于岩土工程的定义: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词典:“以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科为基础理论,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岩土有关的技术问题的一门新型的应用科学”。美国地质协会的地质词典及韦伯斯特大词典:“运用科学方法和工程原理,使地球更适应于人类居住条件,以及为了勘测资源和利用资源的一门学科”。岩土工程基本属于标准:“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3、:,(1)岩土工程是以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等理论为基础,并和工程地质学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2)岩土工程以岩石和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作为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是从工学的角度、以工程为目的研究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当岩土的工程性质或岩土环境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就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岩土进行整治和改造,不仅涉及对岩土性质的认识,而且需要研究如何采用有效的、经济的方法实现工程目的。(3)岩土工程服务于各类主体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是这些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土体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岩土体在其形成
4、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土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寓于各主体工程之中的学科。它服务于建筑工程,就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服务于桥梁工程,就是桥梁工程的组成部分。但岩土工程又有其特有的、不同于上部结构的自身规律和研究方法,将它们的共同规律从各种主体工程中归纳出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各类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这是岩土工程学之所以能发展成一门学科的客观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Tunnel and underground works)是指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
5、施工和运营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也指在岩体(层)或土体(层)中修筑的各种类型的通道和地下构筑物:交通运输:铁路、道路、运河隧道,及地下铁道和水下隧道等;工业和民用建筑:市政、防空、采矿、储存和生产等用途的地下工程;军事:各种坑道(或地道)、发射井等;水力发电工程:地下发电厂房以及其他各种水工隧洞;为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如地下街、各种构筑物之间的联络通道等。,岩土力学的沿革,1萌芽期的岩土力学(17731923年)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工业革命和19世纪中叶的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水库、铁路和码头等现代工
6、程,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岩工程问题,如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支档结构物的稳定性等;同时施工机械的出现,也为现代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工程中出现的事故和难题促使人们进行土力学理论探索和岩土工程的技术创新,开始出现土力学的许多经典理论,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160年,为20世纪太沙基土力学体系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土力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式人物:土力学的第一个理论是1773年由法国科学家库伦(C.A.Coulomb)建立并由摩尔(O.Mohr)发展了土的Mohr-Coulomb强度理论,它为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分析奠 定了基础。,法国科学家库伦(Charles Augustin de Coum
7、omb,1736 1806年),1856年,法国工程师达西(H.Darcy)通过室内渗透试验研究,建立了有孔介质中水的渗透理论,即著名的达西定律。1857年英国学者朗肯(W.J.M.Rankin)提出了建立在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分析基础上的土压力理论,它与库伦理论被后人并称为古典土压力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一定的实用价值。1869年俄国学者卡尔洛维奇()发表了世界上第一本地基与基础教程。1885年法国学者布辛内斯克(J.V.Boussinesq)和1892年弗拉曼(W.Flamant)分别提出了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表面在竖直集中力和线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理论。1889年俄国学
8、者库迪尤莫夫()首次应用模型试验研究地基破坏基础下沉时地基内土颗粒位移的情况。20世纪初,土力学继续取得进展,1920年普朗德尔(I.Prandtl)根据塑性平衡的原理,研究了坚硬物体压入较软的、均匀的、各向同性材料的过程,导出了著名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这些早期的著名理论奠定了土力学的基础。,20世纪初,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工程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当时,瑞典、巴拿马、美国、德国等相继发生重大滑坡坍方事故,表明当时的一些分析方法不能满足处理事故的要求,于是纷纷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或委托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瑞典为处理铁路沿线不断出现的坍方问题,在国家铁路委员会内设立岩土委员会;巴拿马运河为处理可能堵塞运河的
9、一段河段边坡事故,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设立了研究滑坡的特别委员会;德国的基尔运河为处理施工中的滑坡事故设立了调查委员会;德国克莱(K.Krey)开始对挡土墙和堤坝所受的土压力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瑞典由于Stigbetg码头的破坏,成立了港口特别委员会,对该码头滑动原因进行分析,导致了著名的瑞典圆弧滑动法的产生。1920年,瑞典国家铁路委员会的岩土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岩土实验室,它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岩土实验室。,2经典土力学的形成与发展(19231963年)约1913年土力学发生转折的时候,也正是太沙基对土力学进行探索研究并形成飞跃的阶段。19061912年间,年轻的太沙基在所从事的
10、结构工程和水电站工程工作中,看到许多地基工程的意外失败事故,发现当时对于土 的力学性质的认识远未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19211923年间次年改成了土力学有效应力概念和土的固结理论。这些成果终于奠定了他作为土力学创始人的地位,并使他被公认为土力学和基础工程方面的权威。,土力学家太沙基(Karl Von Terzaghi,18831963年),正如太沙基所说的那样,直到20世纪30年代,地质勘探的唯一办法是根据工长的靴子后跟在基槽土面留下的痕迹而作出地基承载力的判断。他建立了一套野外勘探与室内试验的方法,使土的力学性质的研究和地质条件密切结合。太沙基于1948年做了如下的评价:“土力学创始于17
11、76年库伦土压力理论的发表,是个很有才能的开端,但再后来的一个世纪里就几乎没有什么进步,研究工作多少局限于改进干的纯净的无粘性的砂作用于挡土墙背的计算方法,针对此课题发表的一些论文和课题实际的重要性很不相称。在工程实践中,大多数施工难点与事故是由于渗流产生的压力所引起的,但这些压力并未受到重视,因此,他们对于要面对实际的工程师来说,用处不大,这些理论多半在教室里才会有用处。”20世纪中叶,太沙基的理论土力学及太沙基和派克(R.B.Peck)合著的工程实用土力学是对土力学的全面总结,使岩土工程技术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感性走向理性并对岩土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alph Brazelt
12、on Peck(1912 年),太沙基最重要助手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在土的分类、土坡的渗流、抗剪强度、砂土液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影响至今,如粘性土分类的塑性土中的“A”线“即是以他(Arthur)命名的。卡萨格兰德培养了包括简布(N.Janbu)等著名土力学人才,简布在土的压缩性研究、边坡稳定性等方面为土力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Arthur Casagrande(1902 1981年),此后,太沙基、斯开普敦(A.W.Skempton)、迈耶霍夫(G.G.Meyerhof)、魏锡克(A.S.Vesic)和汉森(B.Hansen)等对地基承载力理论分别进行了修正、补充和发展
13、,提出了各种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泰勒(D.W.Taylor)和简布发展了土坡稳定性理论;比奥(A.M.Biot)建立了土骨架压缩和渗透耦合的三维固结理论等。这些成就为现代土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3现代土力学的发展现代土力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主要考虑了土体两个基本特性压硬性和剪胀性。例如斯开普敦(Skemton)提出的著名公式,其中孔隙压力系数 就是土的剪胀性的体现。而简布提出的模量公式 中对 的考虑就是压硬性的体现。1963年,罗斯科(Roscoe)发表了著名的剑桥模型,提出了第一个可以全面考虑土的压硬性和剪胀性模型,创建了临界状态土力学,他的成就标志着现代土力
14、学的诞生。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目前现代土力学的理论已渐趋成熟,并且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非线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应用;(2)损伤力学模型的引入与结构性模型的初步研究;(3)非饱和固结理论的研究;(4)砂土液化理论的研究;(5)剪切带理论及渐进破损问题的研究;(6)土的细观力学研究等。,岩土工程的演变,1早期的岩土工程从一些历史遗迹考古中发现,原始人就已经利用土、木、石等自然资源以谋求改善生存和生产条件,人类的活动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岩土工程。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洞穴可能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岩土工程有关的遗址。在我国夏代大禹治水,把土地分为九个等级,从疏导入
15、手,换来九州平安,这是在4200余年前的一项非凡的防治水患的岩土工程。我国古代最早的浅基础遗迹,可以追溯到陕西西安市半坡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殷墟遗址出土的房舍的土台和石础。烧制和使用石灰的技术,后来很快从我国并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播至世界各地。石灰胶泥乃成为世界各地砌筑砖石基础的良好的交接材料,并且导致出现了沿用至今的砖砌大放脚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距今1300多年的隋朝石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石拱桥,是世界桥梁史上一座杰出的名桥,其桥台设置于密实粗砂层上,地基处理非常合理,以致保存完好并使用至今。用石灰做基础工程的材料,保存至今的古代著名的工程实例,有我国的万里长城和西藏佛塔,埃及的金字塔和古罗马
16、的加普亚军用大道等。始于隋朝(公元6世纪)开凿的我国大运河跨径长江、淮河和黄河流域,秀逸万里,举世闻名。若没有处理好岩土问题,岂能穿越地质条件迥然不同的辽阔地区而成为亘古奇迹?,我国桩基础的使用,可以追溯至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期,在河姆渡遗址发掘中,到处可见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五代的杭州湾大海塘大规模的采用了木桩加石承台;明清时代的北京御桥、南京石头城都采用了木桩基础。我国古代虽有“堪舆学”与“择地术”,为房屋建筑选择场地,但只能讨论场地地面,没有可能了解地基的深部。而在国外,由于对地质条件缺乏了解,一些地基基础问题而引发的工程病害或事故并不少见,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竣工时塔身就倾
17、斜了2.1m,其后倾斜不断加剧以致不得不进行纠斜处理,为岩土工程界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2近代岩土工程1885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钢结构高层建筑,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高55m。1902年,美国辛辛那提建成16层的登格尔斯大楼,是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随后,在美国纽约等市,乃至世界各地,兴起了建造高层建筑之风。19世纪末,芝加哥在遭受特大火灾后的重建工程中成功采用了“人工挖孔桩”。这种桩型对桩基技术乃至岩土工程技术的一大贡献,100余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的青睐。1899年,俄国工程师斯特拉乌斯(Ctpayc)首先提出了混凝土灌注桩的建议。1901年
18、,美国工程师莱蒙德(raymond)也独立的提出了沉管灌注桩的设计,此概念很快流传至世界各地。,瑞典的打桩技术发展很早,大约早在中世纪,已有手工木槌、石槌渐渐发展到改用绞盘提升锤头,然后让其自由坠落冲击桩顶,这就是今日所称的落槌法施工。随着打桩数量的增加和深度的加深,落锤式打桩机渐渐显得不相适应。至1782年,蒸汽打桩锤应运而生。至1911年,导杆式柴油打桩锤问世。大约又过20年,高效的筒式柴油打桩锤问世。瑞典学者Christopher Polhem提出:“对一根桩,必须知道三件事,即锤的质量、锤击时桩锤的提升高度以及锤击时桩的下沉量”。他的观点与后来许多国家的学者所研究制定的打桩公式的本质是
19、一致的。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以铁路工程、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岩土工程活动,至清政府被推翻时,总共完成铁路4300多公里,其中京张铁路(19051909年)由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己设计并主持施工完成。1923年,我国上海建成了第一座10层现代高层建筑宇林西报大楼(现改名友邦大厦),标志着我国基础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补偿基础的原理早在19世纪就已为欧美一些国家的学 者在实际中运用。1908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皇后旅馆较早的采用了补偿技术,比著名的墨西哥的拉丁美洲大厦(1957年)整整早半个世纪。在近代,由于施工机械的产生而使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奠定了
20、近代岩土工程技术的物质基础,大型的、机械化的施工时间为岩土工程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为了解决挡土墙、土坡、地基承载力等土体稳定性问题和地下水的渗流问题,库仑、达西、朗肯等科学家相继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力学的分析计算,提出了一系列著名了理论和方法,奠定了近代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2现代岩土工程(1)岩土工程领域的拓展 岩土工程所涉及的领域有传统的水利工程(堤坝)、建筑工程(基础、基坑)和公路铁路工程(路基、边坡、桥梁基础、隧道)扩大至地震工程、海洋工程、环境保护、地热开发、地下蓄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许多重特大项目无不包含了大量的岩土工程内容。上海洋山深水港位于杭州湾口长江口外的
21、崎岖列岛,是具备15m以上水深的天然港址。一期港区工程的1600m水工码头和配套的大小桥梁工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桩基础,陆域形成工程中采用了强夯、排水固结等多种地基加固方法。,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在长达30多年的前期论证与研究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基岩工程性质的现场及室内试验研究及岩体稳定性的分析研究工作,最后确定三斗坪的坝址,是以对基岩的大量钻探、取芯、实验和研究的成果为依据的。三峡永久船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航建筑物,整个闸室均在花岗岩的山体中深切开挖修建,船闸边坡集长度、高度、陡度和重要性于一体。不仅需要保证船闸边坡的整体稳定,不允许施工期间出现大的滑坡、塌方或崩塌,运行期间不发生
22、过量的变形或者任何的松动、掉块和开裂之外,还要保证工程建成以后仍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这些要求的实现都是以岩石力学的实验研究以及实施正确的工程施工方案为条件的。在三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岩土工程技术的支持。例如二期深水高土石坝围堰,施工难度大,在深水中抛填的堰体密度控制是设计和施工的难题。通过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模拟60m深水抛填风化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密实度和坡角,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质量控制和依据。,(2)岩土工程发展条件的成熟钢材、水泥以及其他新材料的大量推广应用,改变了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面貌,粘土砖、石料、灰土、三合土等传统材料渐渐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土工合成材
23、料的产生以及在岩土工程中的广泛使用,为重大工程和岩土工程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岩土工程提供了各种重型的、自动化的施工装备,改变了岩土工程大量手工劳动的状况,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未解决大型、深层、深水条件下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桩型和地基处理方法的不断创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中的各种基础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各种挖土作业机械夯土作业机械锤击打桩机震动打拔桩机沉管桩机制作钻孔灌注桩的各种螺旋钻机循环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桩身多节扩孔和扩底设备超大(直径可达5m)、超深(深度可达400m)可分别用于陆地软硬土层及江河外海、港口等各种条件作业的
24、钻机及其配套设备等。近年来,各种新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不断涌现,如:用于基坑工程的冲击式抓掘式地下连续墙成槽设备多轴式SMW工法搅拌桩机等。,(2)岩土工程理论和技术的突破由于可供利用的良好的浅层天然地基逐渐减少,当采用浅基础时往往有赖于对不良地基先做加固处理,因此各种地基处理技术蓬勃发展,成为浅基础施工的先导技术。近年来深基础主要是桩基础的类型不断增加。如今已有打入、置换和原土搅拌三大类基本工艺,百余种桩型,可适应各类地质条件和各类工程结构的不同需求。据粗略估计,近10余年我国每年用桩量高达5 000万根,堪称用桩大国。,基础和地下结构的埋置深度不断增加,基坑开挖的深度和体量不断增大,而随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隧道 地下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