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与中外交流.ppt
《岭南园林与中外交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园林与中外交流.ppt(6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岭南园林与中外文化交流,提纲,一、岭南园林与中国园林文化的西传二、西方造园艺术对岭南园林的影响三、开风气之先的近代岭南园林结束语,园林及岭南园林的内涵,园林和宫殿(包括神的宫殿庙宇),历来是文化集萃的场所,文化的交流也常在这里发生。岭南,作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最早的交汇地之一,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而生于兹,长于兹的岭南园林,就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担负起中外文化交流先驱的使命。,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高雅的意境和杰出的水平,其风格与同时代的欧洲造园艺术迥然不同。中国造园艺术曾对欧洲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文化出口,特别是其早期,主要
2、发生在岭南地区。反之,鸦片战争以前的岭南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又是外国园林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久而久之,岭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多样化的外国,特别是西方园林文化的痕迹。,一、岭南园林与中国园林文化的西传,明末清初,主要还是中国园林的西传。这是因为,当时西方园林的强点(古典主义的规则式园林)在中国缺少生存的土壤,而中国园林的自然式特点却符合了欧洲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是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腐朽充分暴露,形势才演变成西方现代园林(主要是公园)大规模向中国输出。,1、欧洲园林艺术的传统 欧洲的造园艺术在罗马时代有过一段光辉的历史。但在漫长的中世纪,除了在受穆斯林影响的比利
3、牛斯半岛南部以外,园林基本上是不发达的。,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别墅,直到进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又称意大利台地园)的出现,使欧洲的造园艺术再度振兴。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特征是:核心为庭园,周围是自然的森林,二者之间有树坛(Basco,即在方块型地面上成行列种植的树木)过渡。庭园被放在沿山坡一侧的一系列台地上,规模不大,采取几何式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主要建筑物常常放在构图的中心位置上。这种意大利式园林,凭藉着文艺复兴文化的传播,影响很快遍及法、英等欧洲国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路易十四的时代,君主集权制发展到顶峰,文化中形成了古典主义潮流。法国的造园建筑师们大大
4、发展了意大利式的造园艺术,形成了古典主义的造园艺术。,早期的法国花园,古典主义花园的基本格局仍从意大利式脱胎而来,即花园保持对称的几何式布局。其重要的变化是花园被放在平原上,而且规模非常巨大,所以又称宏伟性园林。它大大突出和强化了中轴线:宫殿踞于花园中轴线的起点,其它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象等沿着中轴线延伸下去,形成非常深远的透视线,所以又称透视线性园林。这里一切都非常工整、明晰、严谨,符合路易十四心目中以国王为首的整个封建制度国家的形象。,凡尔赛总平面图,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代表作品是凡尔赛宫园(Versailles,主体工程在1662-1690年间进行)。这种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很快
5、传遍英、奥、德、俄等国,成了欧洲宫庭造园艺术的正宗。,2、岭南园林和中国园林文化的西传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全海航路自十六世纪起被开通,海上贸易日益发展,欧洲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和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一般的路线是先到澳门和广州,商人们就在这里作生意,而耶稣会士则设法北上进京。在广州和北京,他们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发展水平相当高的东方文化。起初,他们以审慎的态度进行着研究和侦察,随着对这种文化认识的深入,他们被震撼了,既带着猎奇,又怀着敬意,一篇又一篇报告、书札被寄回欧洲并出版,向欧洲介绍这片古老大地上的文明。于是,“中国热”在一个多世纪中席卷了欧洲,其中也包括了与欧洲传统作法完全不同的中国造园艺
6、术。,欧洲人初闻中国园林,大概始于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3?)。在马可波罗之后,差不多沉寂了三百年,欧洲人描绘中国的笔才又被人们拿起,其中有许多关于园林的内容出自耶稣会士们的手。因为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欧洲,能够真正深入到中国内地(特别是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是耶稣会士。他们富有文化修养,不仅从商业角度,而且更注意从文化角度观察中国,所以成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出色媒介。,长期担任英国宫廷建筑师和总建筑师的詹伯斯爵士(Sir William Chambers,1723-96)年轻时曾由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随商船到过广州,看到并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建筑和园林的资料,同时还
7、向一个叫Lepqua(李华?)的中国画家讨教过造园艺术。他还出版了两本介绍中国建筑和园林的书,即论东方的造园(Essay on Oriental Gardening),1772年出版;和中国建筑、家俱、服装和餐具的设计(Designs of Chinese Buildings,Furnitures,Dresses,Machines,and Utensils),1757年出版。,1757-63年间,他替肯德公爵(Duke of Kent,1750-1759)主持了丘园(Kew Garden,皇家植物园)的设计,在丘园的一角设计了一个中国园。丘园是英国图画式花园的代表,詹伯斯先是在丘园的一角采用了
8、一些中国式的造园题材和手法改造地形,挖湖叠山,将一块“地势低平,毫无景色可言,既没有森林,也没有水”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很美的花园,是后(1761年),詹伯斯又在园中建了一座高达一百六十英尺的中国砖塔,八角十层,立面很像广州的琶洲塔,但底层加了一座阁子。,丘园的建造是成功的,以后多次在不同的书中被提及,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如德国艺术评论家、基尔(Kiel)大学的美学教授汉什菲尔特(C.S.E.Hirschfeld)写道:“外国所有花园里,近来没有别的花园象中国花园或者被称为中国式的花园那样受到重视的了。它不仅成了爱慕的对象,而且成了模仿的对象”。,18世纪欧洲人设想的中国园林,1763年,詹伯斯把
9、丘园里这些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汇编出版。1771年,瑞典国王见到此书后,大为赞赏,并封詹伯斯为骑士,授北极星勋章。确实,詹伯斯在丘园的创造,一时引起竟相模仿中国式花园的新高潮,一些王公贵族,富商巨贾纷纷出资新建花园,或改造原有花园,兴起一股仿建中国式花园的热潮。,清道光年间,广州荔枝湾有一家私家园林海山仙馆,享有“南粤之冠”的美誉。据美国威廉亨特所著的旧中国杂记一书记载:“外国朋友认为,得到许可到潘启官在泮塘(PUNTONG)的美丽住宅去游玩和野餐是一种宠遇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外国使节与政府高级官员、甚至与钦差大臣之间的会晤,也常常假座这里进行。,油画海山仙馆,1999年年底,笔者在参观
10、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澳门历史文化展时,曾看到两幅葡萄牙人于清道光年间画的油画。一幅画的是北京故宫午门,另一幅画的是北京某官府的私家花园,两幅画都大有失真之处。威严的午门上添加了高高的翘角和许多花梢的脊饰,而那座官府花园充满了岭南私家园林的高敞、玲珑和秀丽,显然是作者或者根本没有去过北京,或者虽去过北京,见过午门和官府花园,但当时没有机会写生,以后才根据记忆,又添加了自已比较熟悉的岭南园林的一些因素后产生的作品。,来华商人和传教的耶稣会士们对中国园林的介绍,大多只能限于他们在华留居活动时,对某一类型的中国园林耳闻目睹后所得到的表面感觉和认识,因此难免零碎和肤浅,甚至会出现失真。但是对于欧洲来说,这
11、些文字介绍,加上瓷器、漆器、绘画、美术品、工艺品上所表现出的中国园林形象,实有耳目为之一新的震撼感觉,首先引起了欧洲文化界人士,尤其是诗人、散文家、画家、雕塑家们的兴趣和关注。在十七至十八世纪之际,中国的造园艺术从观念到形式和手法,深深地影响了欧洲,使之改造或新建成了一批中国式花园,在欧洲大地上形成一股中国园林热。,3、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影响和表现中国的造园艺术虽然首先是由法国传教士介绍到欧洲,但最早却是在英国发生实际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文化传播离不开接受国本土文化的呼应,需要有适宜的生长土壤。在英国,唯理主义哲学和古典主义文化的根子都比法国浅,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比其它国家快,所
12、以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哲学里出现了经验主义。,同唯理主义相反,经验主义把感性认识的积累和归纳当作人类认识的基础。一批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精英,如杰出的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80-74),画家洛兰(Claude Lorrain,1600-82)和罗莎(Salvator Rosa,十七世纪上半叶)等,都在自已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情趣和爱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热爱自然的传统。,从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英国人是在17世纪的三十年代末初次试图进入广州的大门而未果,此后即逢清初的海禁。1712年6月,英国的现实主义散文家艾迪生(J
13、oseph Addison,1672-1719)在他主编的杂志观察家(The Spectator)上,针对人工气太重的欧洲花园,大肆赞美中国的花园。他说“中国人讥笑我们的种树方法,必以界限来整列划分;因为他们以为植树平行而一律,一般人都能做到,但直则无姿,不能见巧。他们欲显出此类性质的工作底天才,往往放弃规则法则而不用。”,英国风景园-斯托海德,英国园林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作前后两个阶段:一是前期的“风景园”(Landscape Garden)。简单地说,风景园就是模样象英国牧场风光的园林。,另一个是发展到后期出现的所谓“图画式园”(Picturesque Garden)。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图画
14、式花园是在风景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的造园要素,表现在园中有中国式样的叠石假山,有岸线曲折的小溪小湖,湖中分布着小岛或石矶,水上架起拱形石桥,更多的是再建造一些中国式的亭、阁、桥、榭、塔等,而道路就在这些假山、树丛、湖泊和亭榭中弯来绕去,使得整个景色掩映曲折。这种园林后来又被称为“英中式花园”(EnglishChinese garden)。,法国巴加特尔花园的“中国式”小丘、小路和亭子,德国哲学家康德也很关注风景式庭园。他在三大批评书的最后一本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1790)的“艺术分类”中,曾就庭园作过敏锐的分析:“作为造型艺术的第二类
15、的绘画艺术是以技术来表现观念与感观相结合的假象的,我则想把它分为美化自然的艺术和配合自然产物的艺术。前者就是绘画;后者就是造园术。总之,绘画仅是给与立体空间的假象,而造园术则是给与真实的立体空间。造园术则不外乎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景物(草、花卉、灌木、乔木、池、小山岗和山谷等)来装饰大地,这与自然装饰大地一样,所不同的是,它的配置要符合一定的意义。”,康德之所以如此看待造园,是由于当时的德国也流行自然式庭园的缘故。如著名的沃利兹园(Woerlitz)、威廉高地园(Wilhelmshohe)、奥兰宁保园(Oranienbaum)等,巴伐利亚的路易二世甚至曾想仿造一个圆明园。当时竟相模仿建造中英式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岭南 园林 中外 交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