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ppt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ppt(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总 则,1.0.1 为统一建筑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金属类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1.0.3 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金属类脚手架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应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基本准则。,1.0.4 建筑施工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 基本规定,3.1.1 建筑施工脚手架根据其用途和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作业脚手架、承重支架和高处作业吊篮三大类。3.1.2 作业脚手架应根据搭设材料、搭
2、设方法和节点连接方式划分种类,包括: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护架。3.1.3 承重支架应根据搭设材料、节点连接方式和用途划分种类,包括:结构安装承重支架、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板支架、满堂脚手架。3.1.4 高处作业吊篮应根据所用材料、规格、悬挂方式划分种类。,3.1 种类划分,3.2.1 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应使架体结构在使用期内以适当的可靠性且经济的方式满足架体的功能要求。3.2.2 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 能承受在施工和使用期内的设计荷载;2 架体稳固,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3 满足施工要求;4 具有使用功能和安全防护功能;5 在正常使用条件
3、下,架体结构性能应保持稳定,不应随工程 施工周期延长和施工荷载反复作用而使性能明显降低。,3.2 基本要求,3.2.3 在脚手架设计时,应根据下列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架体结构不出现可能的损坏:1 应辨识危险源并制定预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危险的侵害;2 架体应由多个稳定结构单元组成,当单个构件或架体局部意外受损时,架体结构的其他部分仍能保持完整,不出现连续性坍塌或整体破坏。3.2.4 搭设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脚手架的构配件应拆装方便,连接可靠,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且可重复使用。3.2.5 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应是空间几何不可变的稳定结构体系;架体的构造应满足设计
4、计算模型基本假定条件的要求。3.2.6 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3.2 基本要求,4 材料、构配件的性能及几何参数,4.1.1 脚手架所用的钢管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普通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Q345级钢的规定。4.1.2 脚手架所使用的型钢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B级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中Q345级钢的规
5、定。,4.1 材料、构配件,4.1.3 架体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手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所焊接金属物理性能相适应。2 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要求,焊丝应与被焊金属物理性能相适应。3 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的规定。4.1.4 钢筋吊环或预埋锚固螺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6、范GB50010的规定。,4.1 材料、构配件,4.1.5 用铸铁或铸钢制作的构配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铁件GB/T9440中KTH-330-08或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EG230-450的规定。4.1.6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等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脚手板材质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所用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5mm,板面冲孔内切圆直径应小于25mm。2 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a级的规定。3 竹脚手板应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竹龄应为3年4年。4.1.7
7、 高处作业吊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吊篮GB/T19155的规定。,4.1 材料、构配件,4.1.8 脚手架所用钢丝绳、索具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钢丝绳GB/T20118、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钢丝绳用普通套环GB/T5974.1、钢丝绳夹GB/T5976的规定。4.1.9 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确定;自制的定型构配件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应经过设计计算,必要时应根据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试验确定。4.1.10 脚手架应在相应标准中明确规定所用材料和构配件的品种、材质、规格、型号、物理性能、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技术参数及要求,对节点连接
8、件尚应有承载能力、连接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的规定。,4.1 材料、构配件,4.2.1 脚手架架体结构的几何参数a可按正常搭设情况下架体结构几何尺寸的实测平均值确定。4.2.2 架体构配件的几何参数标准值,可按正常生产情况下几何尺寸的实测平均值确定;或可以几何尺寸的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确定。4.2.3 材料、构配件几何参数的标准值,也可采用设计规定的公称值。,4.2 几何参数,5 荷载,5.1.1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应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5.1.2 脚手架的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 架体结构件自重;2 架体上脚手板、安全网、栏杆等附件的自重;3 承重支架上的模板支承体系自重、静
9、止设备、建筑结构件及堆放物的自重;4 架体上其他可按永久荷载计算的荷载。5.1.3 脚手架的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 施工荷载;2 架体上移动的设备、机具的作用;3 模板支架上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倾倒等作用;4 模板支架由于施工原因产生的水平力作用;5 架体上其他可按可变荷载计算的荷载;6 风荷载。,5.1 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5.1.4 脚手架永久荷载标准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般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材料和构配件的自重为其荷载标准值;2 应按材料、构配件和机具的产品通用的理论重量及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取其荷载标准值;3 采取有代表性的抽样实测,应以其
10、平均值加上2倍的均方差作为标准值。,5.1 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5.1.5 脚手架可变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不应低于表5.1.5的规定。,5.1 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表5.1.5 施工荷载标准值,注:斜梯施工荷载标准值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应低于2.0 kN/。,2 作业脚手架上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各操作层的施工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 kN/;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6.0kN/。3 高处作业吊篮等吊挂脚手架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按设计值取用,但不得低于1.0 kN/。4 架体上移动的
11、设备、机具应按其可能情况由自重值计算可变荷载标准值。5.1.6 由于泵送混凝土、水平运输、卸料不均等未预见的施工原因产生的模板支架水平荷载标准值,可取立杆垂直荷载的2%,该荷载以水平力作用在架体立杆顶部。5.1.7 架体上振动、冲击物体的可变荷载设计值,应按物体自重值乘以动力系数取值,动力系数取值为1.52.0。,5.1 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5.2.1 在脚手架设计时,根据正常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在架体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组合,并应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5.2 荷载组合,5.2.2 对于脚手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进行荷
12、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设计作业脚手架时,荷载的基本组合应按表5.2.2-1采用:,5.2 荷载组合,表5.2.2-1 作业脚手架荷载的基本组合,2 设计承重支架时,荷载的基本组合宜按表5.2.2-2采用。,表5.2.2-2 承重支架荷载的基本组合,5.2 荷载组合,3 当设计高处作业吊篮时,荷载的基本组合宜按表5.2.2-3采用。,注:表中的“+”仅表示各项荷载参与组合,而不表示代数相加。,5.2 荷载组合,表5.2.2-3 高处作业吊篮荷载的基本组合,5.2.3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设计作业脚手架时,荷载的标准组合宜按表5.2.
13、3-1采用。,5.2 荷载组合,表5.2.3-1 作业脚手架荷载标准组合,2 当设计承重支架时,荷载的标准组合宜按表5.2.3-2采用。,5.2 荷载组合,表5.2.3-2 承载支架荷载标准组合,6 设计,6.1.1 脚手架设计应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6.1.2 脚手架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架体或结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结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连接节点产生滑移而失效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2)整个架体结构或架体结构的一部分失去平衡;3)
14、剪刀撑、斜撑杆、连墙件等杆件破坏或失效,使架体结构体系破坏;4)结构整体或局部杆件丧失稳定。5)地基丧失承载能力。2 当架体或结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2)影响正常运行的变形;3)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6.1 一般规定,6.1.3 脚手架设计应按架体结构正常搭设和正常使用情况进行,可不考虑短暂、偶然、地震设计状况;应对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6.1.4 在脚手架设计时,应首先对架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明确荷载传递路径,选择有代表性的最不利杆件或构配件作为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择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
15、2 选择跨距、间距增大部位的杆件、构配件;3 选择架体构造变化处或薄弱处的杆件、构配件;4 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杆件、构配件。,6.1 一般规定,6.1.5 脚手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应根据架体构造、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荷载等因素确定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内容,并应在专业规范中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脚手架的设计计算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 落地作业脚手架1)水平杆件的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强度;2)立杆稳定承载力;3)地基承载力;4)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2 悬挑脚手架1)架体水平杆件的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
16、强度;2)立杆稳定承载力;3)连墙件强度、稳定承载力、连接强度;4)悬挑支承结构的强度、稳定承载力、挠度、锚固连 接强度、吊拉杆强度;5)支承悬挑结构的建筑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6.1 一般规定,3 升降脚手架1)竖向主框架构件强度、受压杆件稳定承载力;2)水平支承桁架构件强度、受压杆件稳定承载力;3)支座结构件强度,锚固连接强度;4)挑梁强度、吊拉杆强度、提升索具、吊具强度、提升动力;5)作业脚手架架体结构件强度、受压杆件稳定承载力、挠度;6)节点连接强度。7)支座锚固处主体结构强度。,6.1 一般规定,4 高处作业吊篮1)索具、吊具强度;2)悬挂支承机构抗倾覆;3)悬挂支承机构支座下的建筑
17、主体结构承载能力。5 承重支架1)水平杆件抗弯强度、挠度;节点连接强度;2)立杆稳定承载力;3)架体抗倾覆能力;4)地基承载力;6 当架体搭设在建筑结构上时,应对建筑结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6.1 一般规定,7 结构分析和试验,7.1.1 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模型(公式)应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设计计算所采用的技术参数应有试验或工程实践依据。新型脚手架应在架体原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设计计算模型,并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架体设计计算参数。7.1.2 脚手架的结构分析应包括架体分析和节点分析,结构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 荷载作用效应的分析,以确定架体结构、架体结构件及节点的荷载作用效应;2 架体结构抗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施工 脚手架 安全技术 统一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