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ppt
《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ppt(1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构)物变形测量,变形测量的意义工程变形测量的意义在于严密监测结构物的变形幅度和速度,并依据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的相关知识,对变形产生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价,以确保结构物正常工作。历史上,由于没有对工程结构物及时进行变形测量,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不计其数。1963年意大利的Vajaut拱坝(高266m)发生大滑坡,在7min之内就毁灭了一座城市及周围的几个小镇,造成3000人死亡。,相反,1984年前后,我国对长江三峡滑坡体进行了长期的变形测量,并成功预报了滑坡的发生,使滑坡体上居民能够及时撤离,挽救了11,000人的生命。建筑工程中,结构的变形测量结果是进行安全鉴定,确定危险房屋的基本依据。除了上
2、述实际意义外,变形测量还是验证现行变形计算理论,发展切合实际的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的根本途径。,工程变形测量就是利用观测结果,研究工程结构物的变形规律,以达到监测建筑物安全,验证工程设计理论和检验施工质量的目的。对变形测量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做出变形预报,这是变形测量中数据处理的任务。,数据处理工作包括:观测数据的检验和质量评定;变形的几何分析,即对结构物空间状态变化做出几何描述,包括变形值的大小和方向;变形的物理解释,即对变形原因做出合理判断,并对变形的发展做出预报,为施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变形测量的根本目的就是获是结构物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进而反演结构的质量、刚度
3、分布,确定结构物的工作状态,为结构物的施工、运营提供健康状态评价。,变形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和振动观测等。每一种建筑物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综合确定测量项目。变形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区域性变形观测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并具有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优点,甚至与远程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监测与决策智能化。,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中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相邻观测点相对高差中误差;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
4、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坐标差中误差以及等价的观测点相对基准线的偏差值中误差、建筑物(或构件)相对底部固定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对一个实际工程,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应根据各类建(构)筑物的变形允许值的规定(见表),按以下原则确定:(1)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的观测中误差,对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经验与分析具体确定;对于其他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0.5mm、1.0mm、2.5mm。,(2)相对沉降(如沉降差、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局部地基沉降(如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等)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
5、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3)建筑物整体性变形(如工程设施的整体垂直挠曲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垂直偏差的1/10。,(4)结构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6。(5)对于科研项目变形量的观测中误差,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1/51/2系数后采用。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重大工程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项目,尚应进行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施测方案应经实地勘选、多方案精度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择优选取。,1、工程沉降观测,在荷载影响下,建筑基础下土层的压缩是逐步实现的,因此,基
6、础的沉降量亦是逐渐增加的。一般认为,建筑在砂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完成大部分;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完成了一部分。,对于砂性土层上的建筑,基础的沉降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施工期间,随着地基上荷载的增加,沉降速度很大,年沉降量达20-70mm;到第二阶段,沉降速度就显著地变慢,年沉降量大约为20mm;第三阶段为平稳下沉阶段,其速度大约为每年1-2mm;第四阶段沉降曲线几乎是水平的,也就是说到了沉降停止的阶段。相反,粘性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其沉降会有一个快速发展逐渐收敛的缓慢过程。因此,变形监测应贯串整个兴建工程建筑物的全过程,即建筑之前、之中及运
7、营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规定: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网点布设,工程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
8、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2、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3、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水准基点的标石,可根据点位所在处的不同地质条件选埋岩层水准基点标石、深埋
9、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工作基点的标石,可按点位的不同要求选埋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脚、墙上水准标志等。高程控制点标石的型式,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附录A执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
10、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片筏基础、箱型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
11、筑物)等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一般地,墙、柱上的沉降监测点可按下图所示的形式设置。,墙角沉降监测点作法,变形缝两侧沉降监测点作法,主要技术要求,对特级、一级沉降观测,应使用DSZ05或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对二级沉降观测,应使用DSl或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对三级沉降观测,可使用DS3型仪器、区格式木质标尺,按中丝读数法观测,亦可使用DSl、DS05型仪器、因瓦
12、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各等级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有关规定。表2中n为测站数。,监测频率,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
13、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2、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甚至一天数次的连续观测。,监测成果,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沉降观测成果表;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3、v 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5、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沉降监测施测注意事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在监测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检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1、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i角不
14、得大于10,一、二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5,三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20。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绝对值不得大于0.2。2、水准标尺分划线的分米分划线误差和米分划间隔真长与名义长度之差,对线条式因瓦合金标尺不应大于0.1mm,对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5 mm。,各周期水准观测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
15、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3、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以备分析评价之用。,(1)基础倾斜观测,2、倾斜观测,(2)上部倾斜观测 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法:挂垂球法 经纬仪(全站仪)垂直投影法。,由于高度角较大,投影读数以盘左、盘右取平均;观测位置过近时,可加装直角目镜,以利观测高处。加测
16、水平距离,可根据垂直角计算出观测高度H。,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激光垂准仪DZJ2,激光靶,投点法适用于建筑物周围比较空旷的主体倾斜。选择建筑物上、下在一条铅垂线上的墙角,分别在两墙面延长线方向、距离约为1.52.0h处埋设观测点A,B在两墙面墙角分别横置直尺,分别在A,B点安置经纬仪,双盘位将房顶墙角投射到横置直尺,取两次读数平均值。,投点法,测水平角法 适用于塔形、圆形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在纵横两轴线的延长线上、距离建筑物1.52.0h处设置观测点,分别测定其至圆形建筑物底座外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在建筑物上标定1,2,5,6与3,4,7,8两组点,每组观测点等高。,测角前方交会法 适用于不规则
17、高耸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建筑物顶部无适宜照准目标时,应在顶部便于观测与保护的位置埋设观测标志,如避雷针状照准标志。分别在A,B两点安置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与34测回,取平均代入余切公式计算观测点平面坐标。,测角前方交会法,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位移观测,按两个层次布设,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2)控制网可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布网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
18、过大。,3、位移观测,(3)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和走向点,应根据不同布网方式与构形。每测区基准点2个,每测区工作基点2个。(4)平面控制点标志的型式及埋设 特级、一级、二级及有需要的三级位移观测的控制点,建造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顾及观测精度要求,配备强制对中装置。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0.lmm。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5)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一般工程位移观测的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级,可用测角网、测边网或导线网的型式布设。,(6)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选择根据建筑物最终位移量的观
19、测中误差确定。绝对位移量,相对位移量。绝对位移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参照同类或类似项目的经验,选取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相对位移、局部地基位移观测中误差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20;整体性变形观测中误差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10;结构段变形观测中误差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6。,(一)基准点上观测法 测定观测点的角度变化,计算位移量:,瞄准测点的视线方向必须与测点的位移方向基本垂直。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在A点建立观测墩,以消除对 中误差。,位移观测基本方法:,(二)位移点上观测法 以位移点M为测站,观测对基准点A、B的水平角 变化=-,从而计算位移量:,位移点M与基准点A、B位于基本一直线上,且M点位移
20、方向垂直于A、B直线。,裂缝:由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观测与沉降观测同步进行,便于综合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建构筑物多处产生裂缝时进行裂缝观测。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观测周期视裂缝变化速度定。通常开始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左右测一次。裂缝加大时,增加观测次数,直至几天或逐日一次的连续观测。,4、裂缝观测,统一编号裂缝。每条裂缝至少应布设两组观测标志,一组在裂缝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末端。每组观测标志由裂缝两侧各一个标志组成。观测标志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观测期较短或要求不高时,采
21、用油漆平行标志或建筑胶粘帖的金属片标志;观测期较长时,采用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要求较高、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1)裂缝观测标志,裂缝观测标志,裂缝观测标志,数量不多,易于量测的裂缝,视标志型式的不同,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丈量标志间的距离求得裂缝变位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较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需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裂缝宽度数据应量取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附必要的照片资料。,2)裂缝观测的工具与方法,裂缝观测结束后,提供裂缝
22、分布位置图、裂缝观测成果表、观测成果分析说明资料等;当建筑物裂缝与基础沉降同时观测时,可选择典型剖面绘制两者的关系曲线。,3)裂缝观测的成果资料,5、基坑工程变形测量,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方兴未艾,基本建设规模庞大。由于城市用地价格昂贵,为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求,地下室由一层发展到多层,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从地表以下5-6m增大到12-13m。例如,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基坑最深处在35m。当前,中国的深基坑工程在数量、开挖深度、平面尺寸以及使用领域等方面都得到高速的发展。,1)基坑监测意义,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
23、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当变形中任一量值超过容许范围时,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的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物 构筑物 变形 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