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讲义1.ppt
《框架结构设计讲义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设计讲义1.ppt(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 框架结构设计,第一节 框架结构的布置,框架结构只能承受自身平面内的水平力,因此沿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都应设置框架。有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或非地震区层数较多的房屋框架结构,横向和纵向均应设计为刚接框架。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梁柱刚接可增大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图41为台湾集集地震十六层RC高层建筑震害,倒塌的原因是单跨框架,结构冗余度不够。,图41 台湾集集地震十六层RC高层建筑震害,布置框架时,首先要确定柱网尺寸。框架的抗侧刚度除了与柱断面尺寸有关外,梁的断面尺寸对抗侧刚度影响很大,但是由于抗震结构的延性框架要求
2、,抗震框架的梁不宜太强,因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网一般不宜超过。柱网的开间和进深,可设计成大柱网或小柱网(图42)。大柱网适用于建筑平面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但将增大梁柱的截面尺寸。小柱网梁柱截面尺寸小,适用于饭店、办公楼、医院病房楼等分隔墙体较多 的建筑。在有抗震设防的框架房屋中,过大的柱网将 给实现强柱弱梁及延性框架增加一定困难。,图42 柱网,图44 水平加腋梁,图43 框架梁柱轴线,框架梁、柱中轴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在计算中应考虑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为承托隔墙而又要尽量减少梁轴线与柱轴线的偏心距,可采用梁上挑板承托墙体的处理方法(图43)。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
3、宜大于柱截面在该宽度的1/4。当为8度及9度抗震设防时,如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的1/4时,可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图4-4)等措施。设置水平加腋后,仍须考虑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得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及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框架结构中有填充墙时,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一、二级抗震的框架,宜采用轻质填充墙,或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二级且层数不超过五层、三级且层数不超过八层、四级框架等情况才可考虑粘土砖填充墙的抗侧力作用,但粘土砖填 充墙应符合框架-剪力墙的布置要求。
4、,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楼、电梯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时,结构分析计算中,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如果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了少量剪力墙(例如楼梯间),而剪力墙的抵抗弯矩少于总倾覆力矩的1/2时,则规范要求该结构按框架结构确定构件的抗震等级,但是内力及位移分析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否则对剪力墙不利。如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等原因,不宜作为剪力墙考虑时,可采取将此种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方法,以减少墙的作用,此时与墙相连的柱子,配筋宜适当增加。,框架按支承楼板方式,可分为横向承重框架、纵向承重框架和双向承重框架(图4-5)。但是就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而言,无论横向承重
5、还是纵向承重,框架都是抗侧力结构。框架沿高度方向各层平面柱网尺寸宜相同。柱子截面变化时,尽可能使轴线不变,或上下仅有较小的偏心。当某楼层高度不等形成错层时,或上部楼层某些框架柱取消形成不规则框架时,应视不规则程度采取措施加强 楼层,如加厚楼板、增加边梁配筋。,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如采用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布置宜均匀对称,其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图45 框架承重方式,抗震设计时,填充墙及隔墙应注意与框架及楼板拉结,并注意填充墙及隔墙自身的稳定性;做到以下几点:(1)、砌体的砂浆强度
6、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 梁或楼板密切结合;(2)、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mm左右(结合砌 体的皮数)设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3)、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宜有拉结;墙高 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 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梁高100120mm,纵向钢筋不少于,分布 筋为,混凝土C20;(4)、一、二级框架的围护墙和分隔墙,宜采用轻质 墙体。,第二节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及其刚度取值,梁截面尺寸应根据承受竖向荷载大小、跨度、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诸多因素综合
7、考虑确定。在一般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 可按(1/101/18),且不小于400mm,也不宜大于1/4净跨,不宜小于1/4,且不应小于200mm。为了降低楼层高度,或便于通风管道等通行,必要时可设计成宽度较大的扁梁。此时应根据荷载及跨度情况,满足梁的挠度限值,扁梁截面高度可取。,式中:柱截面宽度,圆形截 面取柱直径的0.8倍;、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柱纵筋直径。,采用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当梁宽大于柱宽时,扁梁应双向布置;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当梁高较小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外,尚应注意满足刚度及剪压比的要求。在计算梁的挠度时,可以
8、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为满足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节省材料和有利建筑空间,可将梁设计成加腋形式(图4-6)。这种加腋梁在进行框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可采用等效刚度代替变截面加腋梁的实际线刚度。,图46 加腋梁,图47 加腋梁线刚度,当梁两端加腋对称时,其等效线刚度为:式中:加腋梁中间部分截面的线刚度(图4-7);等效刚度系数,查表(表4-1)。,加腋梁等效刚度系数 表4-1,按等效线刚度电算输出的跨中、支座纵向钢筋及支座边按剪力所需箍筋是不真实的。应根据内力手算确定配筋。现浇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应低于,当二、三、四级及非抗震设计时
9、,不应低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应先浇灌梁柱节点高等级混凝土,并在梁上留坡槎。(图4-8),图48 梁柱节点与梁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装配整体叠合梁的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在进行框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现浇楼板,上有现浇叠合层的预制楼板和楼板虽无现浇叠合层但为拉开预制板板缝且有配筋的装配整体叠合梁,均可考虑梁的翼缘作用。增大梁的惯性矩。此时框架梁的惯性矩可按下表(4-2)取值。,表4-2,预制楼板上现浇叠层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均可按现浇楼板取梁的惯性矩。框架梁应具有足够的抗剪承载力。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条
10、件:(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4-1),(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跨高比大于2.5的梁 跨高比不大于2.5的梁:,(4-2),(4-3),式中:框架梁的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梁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0.85;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 于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 0.8,其间按线性内插取用。,为了使框架梁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梁端的受压高度应满足以下要求:,(4-4),式中:,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如果梁的受压区高度不满足公式(4-4)要求时,应增大梁的截面尺寸。在确定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考虑梁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式中
11、:受压钢筋的强度设计值;钢筋的弹性模量;梁的截面有效高度;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第三节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现浇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得低于C30;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及非抗震设计时,不低于C2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大于C70,9度时不宜大于C60。框架柱截面尺寸,可根据柱支承的楼层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设计值N,(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25),按下列公式估算柱截面,然后再确定柱边长。,仅有风荷载作用或无地震作用组合时:为增大系数,框架结构外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框剪结构外柱取,内柱取1.0。,(4-5),有水平地震
12、作用组合时:,(4-7),(4-6),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柱所需截面面积为:(4-8)其中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柱轴压比限值见表(4-6)。,当不能满足公式(4-6,4-8)时,应增大柱截面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柱截面尺寸: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剪跨比宜大于2;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框架柱剪跨比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框架柱的剪跨比。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 柱,可取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有效高度之比值;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可取上、下端的 较大值;柱端截面与组合弯矩计算值对应的组合剪力计 算值;计算方向上截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框架结构 设计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