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ppt
《植物细胞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细胞工程.ppt(1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第二篇 植物细胞工程,第三章 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第五章 原生质体培养,第四章 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生产,第二章 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第六章 人工种子,第一章 植物细胞全能性与形态发生,1.1 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1.2 器官发生,1.3 体细胞胚胎发生,1.1 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1.1.1细胞全能性概述,简单地讲,一个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茎尖、根尖及形成层细胞,这类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从一个周期进入另一个周期,为周期细胞。第二类是筛管、导管、气孔保卫细胞等特化细胞,他们为永久失
2、去分裂能力的细胞,为终端分化细胞。,第三类是表皮细胞及各种薄壁细胞,这类细胞在通常情况下不分裂,但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可重新启动分裂,称为Go细胞 一个植物细胞向分生状态回复过程所能进行的程度,取决于它在自然部位上所处的位置和生理状态。,1.1.2 培养条件下的细胞脱分化,培养条件下使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细胞状态的过程就是细胞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生理活动与细胞结构的变化 脱分化过程中细胞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包括:细胞质显著变浓,大液泡消失,核体积增加并逐渐移位至细胞中央,细胞器增加。液泡蛋白体的出现和质体转变为原质体被
3、认为是细胞脱分化的重要特征。,根据脱分化过程的时空顺序,细胞的脱分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表现为细胞质增生,并开始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液泡蛋白体出现;第二阶段为演变阶段,此时细胞核开始向中央移动,质体演变成原质体;第三阶段为脱分化终结期,细胞回复到分生细胞状态,细胞分裂即将开始。,细胞脱分化的调控机理 细胞周期调控 激素的作用 PSK的调控作用(促分裂肽)染色体变化(解凝聚),细胞分裂与愈伤组织形成 脱分化是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而形成愈伤组织是离体培养中的一个阶段。,1.1.3 细胞分化,所谓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
4、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一个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上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机能,这是在时间上的分化;同一种细胞后代,由于所处的环境(如部位)不同而可以有相异的形态和机能,这是在空间上的分化。,单细胞生物仅有时间上的分化,如噬菌体的溶菌型和溶原型。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但有时间上的分化,而且由于在同一个体上的各个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发生机能上的分工,于是又有空间上的分化,如一个植物个体在其顶端、根、茎、叶等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细胞。,细胞分化与基因组变化 染色体重复复制 DNA的差异扩增 基因重排,极性与细胞分化 所谓极性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的某种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
5、上的梯度差异。极性无论在低等植物或高等植物中均普遍存在。极性一旦建立,在一般情况下不可逆转。在很多情况下,细胞的不均等分裂是细胞极性建立的标志。,TE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作为维管系统的主要成分,管状分子(tracheary elements,TEs)在维管系统的形成中具有中心作用。在植物系统发育条件下,TEs由根和芽的原形成层或次生形成层细胞分化形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TEs则由愈伤组织薄壁细胞分化形成,这也是愈伤组织细胞分化器官的前提。,激素在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是离体培养条件下调控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两类主要的调控
6、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植物激素。此外,在有些试验中也显示,GA3、ABA、乙烯等也在细胞分化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2 器官发生,植物的离体器官发生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不定芽(adventitious shoots)等器官的过程。,1.2.1 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方式 通过器官发生形成再生植株大体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先芽后根 第二种方式为先根后芽 第三种方式是在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形成芽和根,再通过维管组织的联系形成完整植株。,1.2.2 器官分化过程,离体培养条件下,经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器官一般要经过三个生
7、长阶段。第一阶段是外植体经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第二阶段是“生长中心”形成。当把愈伤组织转移到有利于有序生长的条件下以后,首先在若干部位成丛出现类似形成层的细胞群,通常称之为“生长中心”,也称为拟分生组织,它们是愈伤组织中形成器官的部位。第三阶段是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在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过典型的愈伤组织即可形成器官原基。这一途径有两种情况:一是外植体中已存在器官原基,进一步培养即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进而再生植株,如茎尖、根尖分生组织培养;另一种情况是外植体某些部位的细胞,在重新分裂后直接形成分生细胞团,然后由分生细胞团形成器官原基。这种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发生器官的途径在以品种繁殖为目的的离体
8、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表明,在叶肉细胞再生植株过程中,最初分裂细胞的第一次分裂轴向是十分重要的。在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分化中,这次平周分裂既是叶肉细胞的脱分化,同时也是该细胞转变发育方式极性的确定。现在,有人把最先启动分裂的这些细胞称之为感受态细胞。,1.2.3 起始材料对器官分化的影响,母体植株的遗传基础,外植体的类型 外植体对诱导反应及其再生能力的影响体现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上。总体来讲,生理状态年轻,来源于生长活跃或生长潜力大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更有利于培养,但具体到不同的植物类型则有较大差异。外植体选取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培养的难易,而且有时甚至影响分化的程度和器官类型。1974年
9、Tran Thanh Van等取烟草正在开花的植株的薄层表皮进行培养,结果不同部位的表皮外植体所形成的芽的类型不同。,激素在细胞生长与个体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离体培养下的器官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外源提供适宜的植物激素而实现的。在众多的植物激素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是两类主要的植物激素,在离体器官分化调控中占有主导地位。离体培养中,外源激素在细胞内的吸收和代谢影响到激素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培养效果。,1.2.4 激素对器官分化的调控,光照时间、强度以及光质对器官分化均有影响。由于培养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较低,因此光照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调节细胞的分化状态,而不是合成光合产物。光照对器官发生的
10、调节可能与其对培养物内源激素平衡的调节有关。,1.2.5 光照对器官分化的影响,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不管培养的细胞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统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1.3 体细胞胚胎发生,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界定:其一,体细胞胚是离体培养的产物,只限于在离体培养范围使用,以区别于无融合生殖胚;其二,体细胞胚起源于非合子细胞,以区别于合子胚;其三,体细胞胚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以区别与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形成个体的途径(崔凯荣和戴若兰,2000)。,1.3.1 体细胞胚的形成,体细胞胚从外植体上直接发生 在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培养中,体细胞胚的直接形成可
11、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诱导期。在此阶段中,叶片表皮细胞或亚表皮细胞感受培养刺激,进入分裂状态。第二个阶段是胚胎发育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瘤状物继续发育,经过球形胚、心形胚等发育过程,最后形成体细胞胚。,经过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发生经过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需要三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第二阶段是诱导愈伤组织胚性化;第三阶段是体细胞胚形成。,在以幼胚、胚以及子叶为外植体时,通常可以直接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进而发生体细胞胚。因此,经过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培养的关键。进而发生原胚,经过不同时期完成体细胞胚胎发育。,细胞悬浮培养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在胡萝卜
12、细胞悬浮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细胞学观察表明,其培养物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细胞:一是自由分散在培养基中的大而高度液泡化的细胞,这类细胞一般不具备胚胎发生潜力;二是成簇成团的体积小而细胞质致密的细胞,这类细胞具有成胚能力,因而,把这类细胞团又称为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转移到适宜的胚胎发生培养基上以后,其外围的许多细胞开始第一次不均等分裂,靠近细胞团方向的一个细胞较大,以后发育成类似胚柄的结构。另一个细胞则继续分裂形成类似原胚的结构,以后经过类似于体内的发育过程,经球形期、心形期等发育阶段形成完整的体细胞胚。通过悬浮细胞系再生体细胞胚,由于胚性细胞可以继代增殖,因此可以提高胚胎的生产效率。,与器官
13、发生形成个体的途径相比:体细胞胚发育再生植株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体细胞胚具有双极性(double polarity),二是体细胞胚形成后与母体的维管束系统连系较少,即出现所谓的生理隔离(physiological isolation)现象。由于大多数体细胞胚起源于单细胞,因此对于单个植株来讲,通过体细胞胚形成的再生植株,其遗传特性相对稳定。,1.3.2 体细胞胚的结构与发育特点,与合子胚相比:合子胚在发育初期具有明显的胚柄,而体细胞胚一般没有真正的胚柄只有类似胚柄的结构。特别是那些发育初期类似于动物胚胎发育途径的体细胞胚,这一点更为明显。合子胚的子叶是相当规范的,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而体细胞
14、胚的子叶常不规范,有时具有两片以上的子叶。,与相同植物比较,体细胞胚的体积明显小于合子胚。体细胞胚没有休眠而体细胞胚则直接形成植株。合子胚在胚胎发育完全进入子叶期以后,经过一系列的物质积累和脱水就进入休眠。,(1)外源激素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调控 2,4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长素。2,4D的应用有着规律性的变化。首先是在较高浓度下诱导胚性细胞的形成,然后在降低2,4D的浓度下产生早期胚胎,一般在球形胚形成后,除去生长素则有利于体细胞胚的继续发育。,1.3.3 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 体细胞胚的产生要求培养基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还原态氮。球形胚形成后,如果降低
15、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可以显著促进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在一些试验中还发现,体细胞胚发育后期降低蔗糖浓度,也有利于胚的继续发育和提高体细胞胚的成苗率。,(3)不同基因型间体细胞胚形成能力的差异 体细胞胚的产生在不同类型的植物间具有明显差异。在已成功获得体细胞胚的植物中,以自然条件下容易产生无融合生殖胚的植物为多,且培养条件相对较为简单,如咖啡属植物、芸香科植物等。,即使是同类植物的不同基因型,在体细胞胚诱导的难易、形成时间以及单个外植体产生体细胞胚的数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马铃薯18个不同基因型品种的体细胞胚形成能力的比较研究显示,以接种外植体与体细胞胚能否形成的资料统计,有7个品种的体细胞胚发生
16、率为100,而频率最低则只有10。,(1)体细胞胚形成过程中内源生长素的变化 体细胞胚胎发育研究表明,外源生长素对体细胞胚产生和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和平衡而起作用的。,1.3.4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化与分子基础,体细胞胚胎发生中,外源生长素的使用模式或者说规律,在大多数植物中是相似的,如诱导胚性细胞产生,或诱导愈伤组织转化为胚性愈伤组织,均需要高浓度的生长素。当球形胚形成后,则需要降低生长素水平才能完成体细胞胚的继续发育。研究显示,生长素的这一应用规律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是一致的。,(2)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特异蛋白质 有关体细胞胚形成中蛋白质含量和组分
17、的变化,尽管不同研究在绝对含量上不尽相同,但总体趋势均表现出,体细胞胚形成过程中水溶性蛋白明显增加。,(3)体细胞胚形成的基因表达调控 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显示和胚胎发育突变体等技术,已分离出几十个与体细胞胚发育相关的基因。除了一些典型的激素调控基因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基因。,第二章 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范畴。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细胞还是组织培养,再生的个体均承传了母体的遗传基础,这也是离体培养技术作为植物快速繁殖应用的基础。,由于培育过程的影响,离体培养的细胞、愈伤组织以及再生植株均普遍存在着变异。由于离体培养条件下并没有发生雌雄配子的受精,因此,Larkin和
18、Scowcroft(1981)提出把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somaclones),而把这些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变异称之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就对生物遗传的影响而言,细胞工程技术本身包含了双重性:遗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2.1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2.2 体细胞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基础,2.3 体细胞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2.4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诱导与选择,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基础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DNA半保留复制和染色体均等分裂机制,从理论上可以保证离体培养物在一般情况下的遗传稳定性。,2.1.1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稳定性
19、,2.1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在准确选择培养方式的前提下,离体无性繁殖可以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Phillip等,1994)。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建立了多种植物的无性繁殖体系。离体培养的遗传稳定性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即使发生某些变异,也可以即时淘汰变异。,普遍性:变异可发生在各种培养类型中;变异发生在各种植物的培养中;变异发生与培养方式有关。,2.1.2 离体培养条件下遗传变异的特点,局限性:从表型上看,在不同植物类型中经常发生的体细胞变异主要是植株形态(株高、叶形、叶色等)、生长势、育性、某些抗性等性状的变异。从生理生化特性上看,容易出现同功酶谱、次生代谢的消长等变异。
20、一些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仅发生隐形突变,也发生显性突变。嵌合性:嵌合性是指同一有机体中同时存在有遗传组成不同的细胞,它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现象。,2.1.3 影响体细胞遗传与变异的因素,A 供体植物供体植物倍性水平;基因型;外植体细胞分化程度,B 培养基及培养方式 不同的激素浓度可以有选择地诱导不同倍性的细胞的分裂。激素除了引起染色体倍性的增加外,在一些培养中还发现染色体倍性减少的现象。培养基的物理状态以及培养类型也会引起细胞的变异。一般来讲,悬浮培养的细胞较半固体培养的细胞易产生变异。,C 继代培养的次数 一般来讲,继代时间越长,继代次数越多,细胞变异的几率就越高。,2.2 体细胞变异的细胞遗传
21、学基础,DNA在核内重复复制(endoreduplication)但不发生细胞分裂,其结果是染色体组数增加,形成同源多倍体。如果这种DNA重复复制多次发生,细胞内DNA含量就会不断上升。,2.2.1 DNA核内重复复制,2.2.2 染色体断裂与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体细胞变异的另一重要类型。染色体断裂与重组是离体培养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体细胞变异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特征是,分裂中期出现断裂的染色体片段、落后染色体以及染色体桥,其结果是在体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易位、缺失、倒位等多种类型的结构变异。,离体培养中,染色体除了整倍性变异外,还可观察到大量的非整倍性变异,
22、这种愈伤组织往往分化能力低下,再生植株大多生长不正常,有性繁殖的遗传稳定性差。纺锤体形成异常使得有丝分裂不正常是其原因之一。非正常有丝分裂包括多极纺锤体形成和核裂。,2.2.3 非正常有丝分裂,2.3 体细胞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碱基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碱基的改变。如果改变碱基的DNA序列处于结构基因的位置或调控序列的位置,就可能导致遗传状态的改变。碱基突变是产生体细胞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大多数碱基突变可以稳定遗传,而且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这一点已在水稻、烟草和玉米的体细胞变异中得以证实(张春义和杨汉民,1994)。,2.3.1 碱基突变,在许多植物中均观察到,D
23、NA分子中一些重复序列在培养条件下发生了扩增。Lapitan等(1988)以生物素标记的480 bp重复序列DNA片段为探针,发现小黑麦杂种再生植株当代7R染色体短臂端粒位置上的这种重复序列发生了扩增,而且这种扩增可以遗传至少三代。,2.3.2 DNA序列的选择性扩增与丢失,在许多植物种类中还观察到,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以及经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甚至在这些植株的后代中,有时也会发生DNA序列丢失的现象。现有资料显示,DNA序列丢失多发生在rDNA及其间隔序列,某些重复序列DNA区域也易发生丢失。研究还发现,DNA的减少不仅发生在核DNA中,也有发生在叶绿体基因组中。一些DNA序列的减少只发生在愈
24、伤组织形成阶段,植株再生过程中又恢复到正常状态,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变化的生物学意义。,转座子(transposon)首先是由McClintock在玉米中发现的,现已证实它是引起许多遗传不稳定现象的重要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Larkin和Scowcroft首先提出,转座因子的活化可能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原因之一。,2.3.3 转座子活化,我国学者朱至清(1991)认为,也可能是转座子在培养环境中首先被激活而转座,从而造成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目前关于转座子引起体细胞变异的直接实验证据还十分有限,但许多学者认为,用转座子解释体细胞变异有许多合理性,如变异频率高、沉默基因活化等。因此,有关转座子在体细胞
25、无性系变异中的作用,也是将来体细胞遗传变异研究的热点。,2.3.4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methylation)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甲基化的主要形式有5-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和7-甲基鸟嘌呤。原核生物中CCA/TGG和GATC常被甲基化,而真核生物中甲基化仅发生于胞嘧啶。DNA 的甲基化是在DNA 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作用下使CpG二核苷酸5端的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甲基化变化首先在玉米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中发现。来自玉米幼胚再生植株的某些无性系与供体相比发生超甲基化,而另一些再生植株却只在与G相邻的C上发生甲基化,而且这种甲基化在基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细胞 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