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ppt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ppt(4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3、勘察技术方法4、区域构造稳定性5、水库工程地质6、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7、边坡工程地质8、地下洞室工程地质9、天然建筑材料勘察10、特殊岩土体地质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第一章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第一章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土的工程分类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分类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类型、风化(卸荷)带及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土的基本概念,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是尚未固结成岩的松、软堆积物;主要为第四纪的产物;土与岩石的根本区别是土不具有刚性的联结,物理状态多变,力学强度低等;
2、由各类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成;位于地壳的表层,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土一般由固态、液态、气态三相组成,三者的不同比例决定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三相图,三相图,土的工程分类标准,辅导材料中列入3个分类标准: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分类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中关于细粒土的分类,土的工程分类,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属于基本分类,即通用分类标准。它是以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含量为分类依据SL2370011999与之基本一样,复习重点,各粒组的划分粒径(
3、mm):0.005、0.075、0.25、0.5、2、5、20、60、200巨粒类土(巨粒土、混合巨粒土、巨粒混合土):表3-2粗粒类土(砾类土、砂类土):详见表3-33-4粗粒土颗粒级配同时满足Cu5和1Cc3时为级配良好土,否则为级配不良土,细粒土的分类,细粒土依据塑性图进行分类,关于有机质土,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将有机质含量小于10%且不小于5%土称为有机质土(小于5%时土的性质与无机土差别不大)对于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0%的土,其性质将大大不同于一般细粒土,称为有机土,本标准不再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分类,按时代划分为老沉积土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的土;新近沉积土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按土
4、的成因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四类。,碎石土分类(48表3-7),砂土分类(P48表3-8),粘性土分类,土的三角坐标分类(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对细粒土的分类方法),采用高100mm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代表一个粒组,常用砂粒组、粉粒组和粘粒组逆时针由0至100%划分为10等分颗粒分析成果表示在图中命名,土的三角坐标分类,三角坐标图,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土粒比重(Gs)天然密度()含水率()渗透系数(k)孔隙比(e)土的稠度与界限含水率孔隙率(n)各项指标的物理意义详见
5、辅导材料,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土粒比重(Gs)是指土粒在105110下烘至恒重时的质量与土粒同体积4纯水质量的比值。其试验方法有浮称法、虹吸法和比重瓶法。土的密度是指土在某种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g/cm3。按照土的含水状态,表示土的密度的指标有天然密度(),干密度(d)和饱和密度(szt)等。,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在工程上经常用到重度的概念,如干重度、饱和重度等。其值等于相应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含水率()是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土的密度、比重和含水率均系直接试验参数。其它很多指标都可通过这三个指标计算得到。,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孔隙
6、率(n)是指土中孔隙体积(Vv)与土的总体积(Vs)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孔隙比(e)是指土中孔隙体积(Vv)与土粒体积(V)之比。二者都是表示孔隙在土中所占相对体积的指标,反映土的紧密程度。,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土的稠度:细粒土因含水率的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理状态,称为细粒土的稠度。细粒土的稠度状态主要有液态、塑态和固态三种。土的界限含水率: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时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液限(WL)是粘土处于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相当于液态与可塑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率。,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塑限(WP)是使粘性土成为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缩限(ws)
7、相当于从半固态转入固态的界线含水率。塑性指数(IP)是表征土的塑性状态的指标,它反映粘性土具有可塑性的含水率变化范围,间接表明土的强度随含水率改变而变化。,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液性指数:式中w是土的天然含水率液性指数(IL)是判断粘土稠度状态的重要指标。Il0 坚硬;01.0 流塑,土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渗透系数(k)是指当土中水渗流呈层流状态时,其流速与作用水力梯度成正比关系的比例系数,单位为cm/s或m/d。(达西定律)是水文地质中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由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获得。,土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压缩系数(a)抗剪强度()灵敏度(St)无侧限抗压强度(qu),土的压缩性,在压
8、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小,而引起土体积变小的性质。用压缩系数表征。压缩系数(a)是指在K0固结试验中,土试样的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即ep压缩曲线上某压力段的割线斜率,以绝对值表示,单位为Mpa-1。,压缩系数的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常以压力段为0.1Mpa至0.2Mpa的压缩系数(1-2)作为判断土的压缩性高低的标准。当1-20.1Mpa-1时,为低压缩性;当0.1Mpa-11-20.5Mpa-1时,为中压缩性;当1-20.5Mpa-1时,为高压缩性。,抗剪强度(),土具有的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抗剪强度参数用摩擦系数和凝聚力表示。土的剪切破坏可以看作是颗粒之间联结的破坏;
9、颗粒之间的联结强度随剪切面上的有效应力大小而改变,这是土的抗剪强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土的抗剪试验包括直剪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根据试验方法及排水状态有多种抗剪强度指标。一般根据工程需要和规程规范选用。,无侧限抗压强度(qu),为土在侧面不受限制的条件下,抵抗垂向压力的极限强度。3=0;1=qu=2ctg(450+0.5)qu粘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对于饱和软粘土,在不固结不排水的条件下=0;因此,饱和软粘土的抗剪强度tf=c=0.5qu,灵敏度(St),灵敏度(St)是指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相同含水率的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根据灵敏度指标判断土的灵敏性。当St8时为高灵敏
10、。,岩石与岩体的定义,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胶体物质或生物遗体组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构成地壳和地幔的主要成分。岩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经受过变形和破坏的,由一定岩石成分组成,并具有一定结构的、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岩体是岩石的集合体,由结构面网络及其所围限的岩石组成。,岩石的成因分类一级分类,岩浆岩(火成岩)是上地幔或地壳深部产生的炽热粘稠的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在地壳表层,母岩经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喷发作用而成
11、的松散碎屑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过介质(主要是水)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如灰岩、砂岩等。,岩石的成因分类一级分类,变质岩由于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先已形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所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岩石的二级分类,岩浆岩(火成岩)见P51表3-9沉积岩见P52表3-10变质岩见P52表3-11,岩石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岩石颗粒密度(P)岩石块体密度(0)软化系数()吸水率()渗透系数(K)孔隙率(n),岩石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岩石颗粒密度(P)是指岩石的固体部分质量与其体积之比,g/cm3。岩石块体密度()是指岩块质量与其体积之
12、比,g/cm3。按岩块的含水状态,分为干密度(d),饱和密度(sat)等。孔隙率(n)是指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的体积的比值。,岩石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自由吸水率(a):是指岩石试件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自由吸入水的质量与岩石干质量的比值。饱和吸水率(s):是指岩石试件强制饱和(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后吸入水的质量与岩石干质量的比值。饱水系数:自由吸水率(a)与饱和吸水率(s)之比。,岩石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岩石的吸水率和饱水系数是表征岩石水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岩石吸水率的多少,取决于岩石所含空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张开程度。根据饱水系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岩石的抗冻性能,饱水系数大,说明常压下吸
13、水后余留的空隙少,抗冻性能差。,岩石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在工程实践中,岩石(岩体)的透水性有两种表达方式:渗透系数(k)是指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岩石中流动的速度。单位为cm/s,也有用m/d。透水率的单位为吕荣(Lu),即当试验压力为1MPa时每米试段的压入水流量(L/min)。,岩石的主要物理水理性质指标,软化系数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表示岩石遇水软化的性能,越大软化性能越弱,其抗冻性和抗风化能力强;反之亦然。,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单轴抗压强度(R)抗拉强度(t)抗剪强度()泊松比()变形模量(E0),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单轴抗压强度(R)是指岩
14、石试件在单向受力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单位为MPa。根据岩石的含水状态,表征岩石抗压强度的指标还有干抗压(RC)、饱和抗压(Rs)等。抗拉强度(t)是指岩石试件在单向受拉条件下所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单位为MPa。常用的试验方法有轴向拉伸法和劈裂法,其中采用劈裂法的较多。,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抗剪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受剪力作用时能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由内聚力(c)和内摩擦阻力tg两部份组成。一般表达式为=tg+c,单位为MPa。抗剪强度按试验方法不同,通常分为三种抗剪强度。,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抗剪断强度是指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反映了岩石的内
15、聚力和内摩擦阻力之和。抗剪(摩擦)强度是指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已有破裂面剪坏时最大剪应力。抗切强度是指法向应力为零时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变形模量(E0)是指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岩石试件的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之比,单位为Mpa。当岩石的应力应变为直线关系时,变形模量为一常量,称为弹性模量(E)。泊松比()是指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岩石试件的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岩体中的结构面和结构体称为岩体的结构单元,不同类型的结构单元在岩体内的组合和排列形式称为岩体结构。岩体结构类型是评价岩体质量的重要基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将岩体结构分为5类1
16、3亚类。详见P54 表3-13注意:结构面发育程度的划分标准,岩体结构及分类,岩体结构及分类,单项指标岩石的强度分级,按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进行划分Rb60 Mpa,坚硬岩60Rb30 Mpa,中硬岩或较坚硬岩30Rb15 Mpa,较软岩 15Rb5 Mpa,软岩 Rb 5Mpa,极软岩,单项指标岩体质量指标RQD,单项指标岩体完整性及分级,岩体与相应岩块的弹性波速比值的平方称为岩体稳定性系数(Kv)。据此将岩体分为5级:完整:Kv0.75;Jv 3较完整:0.55 Kv0.75,Jv:310完整性差:0.35 Kv0.55,Jv:1020较破碎:0.15 Kv0.35,Jv:2035破碎:
17、Kv0.15,Jv35RQD与体积节理数Jv的关系:RQD=115-3.3 Jv,单项指标岩土体渗透性分级,GB50278-99将岩土体的渗透性分六级(见P58表3-17)极微透水 K10-6cm/s q 0.1Lu微透水 10-6K10-5 0.1 q 1弱透水 10-5 K 10-4 1 q 10中等透水 10-4 K 10-2 10 q 100强透水 10-2 K 100 q 100Lu极强透水 K100cm/s q 100Lu,岩体风化带划分,岩体风化是指地表岩体在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气体、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组织结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等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岩体的风化程
18、度不同决定了岩体的强度、变形及渗透特性的不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中岩体风化带划分十分重要。,岩体风化带划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按全、强、弱、微、新分为五个风化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按残积土、全、强、中等、微、未风化分为六个风化带。详见知识手册P56 表316、案例手册P725731修订GB50287-99时增加了灰岩风化带划分标准。,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软弱夹层的分类 软弱夹层的形成与成岩条件、构造作用和地下水活动等密切相关。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原生型 次生型 构造型,泥化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1、泥化夹层的矿物成份主要是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其化学成份主要为SiO2、Al2
19、O3、Fe2O3,其次为CaO、MgO、K2O、Na2O等。2、泥化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粘粒含量高(一般大于30%)、天然含水量高(常大于塑限)、干密度低、抗剪强度低(0.2左右)、高压缩性以及膨胀性、亲水性、渗流分带和渗流集中等方面。,泥化夹层的工程地质特性,3、泥化夹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亲水性指标(液限含水量与粘粒含量之比)可用来判断泥化夹层性质的好坏,大于1.25者为较差,0.75-1.25者为中等,小于0.75者为较好。,泥化夹层的分类(据粘粒含量),GB50287-99根据颗粒组分以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百分含量分为四类:粘粒含量少或无岩块岩屑型粘粒含量小于10%岩屑
20、夹泥型粘粒含量10-30%泥夹岩屑型粘粒含量大于30%泥型,软弱夹层抗剪断强度的取值原则,按GB50287-99附录D的规定,软弱夹层抗剪断强度的取值应遵循如下原则:1、软弱夹层应根据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和泥型四类分别取值。2、当试件呈塑性破坏时,应采用屈服强度或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3、当试件粘粒含量大于30%或有泥化镜面或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时,应采用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软弱夹层抗剪断强度的取值原则,5、当软弱夹层有一定厚度时,应考虑充填度的影响。当厚度大于起伏差时,应采用充填物的抗剪强度作为标准值;当厚度小于起伏差时,还应采用起伏差的最小爬坡角,提高充填物抗剪强度试验值作为
21、标准值。6、根据软弱夹层的类型和厚度的总体地质特征进行调整,提出地质建议值。,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3、勘察技术方法4、区域构造稳定性5、水库工程地质6、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7、边坡工程地质8、地下洞室工程地质9、天然建筑材料勘察10、特殊岩土体地质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考试大纲】熟练掌握各勘察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和要求。熟练掌握各勘察设计阶段对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渗漏、浸没、滑坡、崩塌、坍岸等)的勘察内容、方法。熟练掌握各勘察设计阶段各类建筑物地质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勘察内容
22、、方法及试验要求。掌握抽水蓄能电站勘察的内容和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应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原理及实践经验,运用工程地质的技术、方法,查明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充分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重点内容,在这一章中,应着重不同水工建筑物的勘察内容和勘察工作布置。特别是水库区、坝址及地下洞室的勘察是重点。注意复习测绘范围与精度要求、勘探剖面布置原则、勘探点的间距、勘探坑孔的深度要求等。鉴于规范中已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在此不一一介绍。,各阶段水库区勘察的主要内容,规划阶段:了解水
23、库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可能威胁水库成立的滑坡、潜在不稳定岸坡、泥石流、坍岸和浸没等的分布范围;了解可溶岩地区的喀斯特发育情况,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范围,河谷和分水岭的地下水位,并对水库产生渗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了解重要矿产和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各阶段水库区勘察的主要内容,可研阶段:调查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能的渗漏地段,估算可能的渗漏量;调查库岸稳定条件,预测水库坍岸情况;预测水库浸没范围;调查影响水库建设的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各阶段水库区勘察的主要内容,初设阶段: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水库存在的地质问题,开展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性等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针对
24、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要求,技术标准中针对库区渗漏、浸没和库岸稳定性等提出了勘察要求。主要是在可研和初设阶段。,可研阶段水库渗漏工程地质勘察,目的是初步圈定水库蓄水后可能发生渗漏的地段,估算渗漏量的大小,初步评价渗漏对建库的影响程度及处理的可能性,为坝址选择和回水高程的确定提供资料。方法是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勘探剖面垂直于地下水分水岭或平行于地下水流向布置,孔深应达到可靠的相对隔水层或喀斯特发育相对下限以下的适当深度。,初设阶段水库渗漏地质勘察,对存在水库渗漏地段进行专门性勘察,定量地评定渗漏量,为防渗措施的选择和设计提供资料。首先进行比例尺l/万1/2千的地质测绘,其次,应平行于水库渗漏方
25、向布置勘探剖面线。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测得渗透系数后,应根据边界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估算渗漏量,以便为防渗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水库浸没工程地质勘察,水库蓄水后使库区周围地下水相应壅高而接近或高于地面,导致农田盐碱化、沼泽化及建筑物地基条件恶化、矿坑涌水等,这种现象称为浸没。调查分析可能产生浸没的地形、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条件;通过地下水回水计算,预测地下水回水水位,进行浸没评价。,不同阶段浸没勘察的任务,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水库的浸没范围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已经圈定的浸没区进行详细勘察确定浸没区的范围;查明防护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浸没勘探要求,浸没区水文地质勘探剖面线应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