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ppt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ppt(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质量比。配合比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lm3混凝土中各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水泥300kg、水180k。砂20kg、石子1200kg;另一种是以各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按水泥、砂、石子和水的顺序排列,如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l:240:400:060。1、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参数和符号含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混凝土硬化之前的性能要求:和易性。(2)混凝土硬化之后的性能要求:强度和耐久性。(3)经济性要求,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成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是水灰比(W/C)、砂率(SP)和单位用水量(W
2、)。常用符号的含义为C表示水泥(cement),S表示砂(sand),G表示石子(gravel),W表示水(water)。如表示水泥的密度c,表示砂的表观密度os,表示石子的堆积密度。,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绝对体积法 绝对体积法简称体积法,其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其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在1m3混凝土中,以C0、W0、S0、G0、分别表示混凝土的水泥、水、砂、石的用量,并以c、w、cs、cg。分别表示水泥密度、水密度、砂子表观密度和石子表观密度,又假定混凝土拌合物中含空气体积为10,则:式中,为混凝土含气量
3、的百分数()。一般为l2,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1。,(5.23),(2)假定表观密度法 假定表观密度法又称为质量法,其基本原理是假定普通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oc)接近一个恒值。对于lm3混凝土拌合物则:oc可根据混凝土等级来确定。C7.5C15,oc=2360kgm3;C20C30,oc=2400kgm3;C35C45,oc=2 450 kgm3。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计算初步配合比。第二步,对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配调整,包括:和易性调整确定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强度调整确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第三步,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5.24),
4、(1)计算初步配合比 普通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按表5-29进行,确定的是1m3,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kg),所用数据来自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计算时要注意各表的“说明”和“注”。,表529 普通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注: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大砂率。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本表适用于坍落度10mm60mm的混凝土。对于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应在上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
5、砂率应经试验确定。,2、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按表5-29计算的混凝土配合比,是初步配合比,它还不能用于工程施工,而须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材料进行试配,经调整和易性、检验强度等后方可用于施工。1)和易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1)按初步配合比试拌一定体积的混凝土,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若拌合物不符合设计要求,调整的方法如下:初步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是lm3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在实验室进行试配时,为节约材料,通常混凝土试拌体积远小于1m3。混凝土试拌体积可根据混凝土试件的计算体积,乘上1.151.2富余系数来确定,如计划配制l组(3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试件,计算体积约为10L,乘上1.2系数后确
6、定试拌体积为12L。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规定:骨料最大粒径31.5mm时,拌合物最小拌合体积为15L;骨料最大粒径40mm时,拌合物最小拌合体积为25L。实测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每增大10mm坍落度,约须增加水泥浆58;实测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骨料,每减少10mm坍落度,约增加骨料510;粘聚性、保水性不良。单独加砂,即增大砂率。,(2)测定和易性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3)计算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结果为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kg)。式中C拌、W拌、S拌、G拌分别指试拌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合格后,水泥
7、、砂、石子和水的实际拌合用量。C基、S基、G基、W基分别表示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中,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5.25),(5.26),(5.27),(5.28),2)强度调整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由基准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虽然满足了和易性要求,但强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尚不知道,须按下列方法来进行确定。(1)调整水灰比。检验强度时至少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是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塑减少0.05,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分别增加或减少1。测定每个配合比的和易性及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代表这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每种配合比按标准方法制作l组(3块)试块,标准养
8、护至28d试压。注:每个配合比亦可同时制作两组试块,其中1组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时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另l组标准养护28d试压。(2)确定达到配制强度时各材料的用量。将3个灰水比值(w/c)与对应的混凝土强度值(fcu,i)作图(的关系曲线应为直线)或线性回归计算。从图上找求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对应的灰水比(w/c)。最后按下列原则确定l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用水量(Wq)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并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水泥用量(Cq)用乘以选定的灰水比计算确定。粗、细骨料用量(Gq、Sq)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粗、细骨
9、料用量,并按选定的灰水比作适当调整。,(3)确定实验室配合比。根据上述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的实测表观密度(oc实测)和计算表观密度(oc计算),计算校正系数()。oc计算和计算方法如下:然后按下式计算出实验室配合比(结果为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式中C实、S实、G实、W实分别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中,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kg)。,(5.29),(5.30),(5.31),(5.32),(5.33),(5.34),3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配合设计中,无论是初步配合比设计,还是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均以干燥材料为基准,而施工工地的砂石一般含有一定的水分,且含水率经常变化。如果按照实
10、验室配合比不作修正地计量,就意味着混凝土实际配合的用水量增大,骨料用量减少,特别是用水量的增大将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引起混凝土强度的明显降低。因此,施工时必须根据骨料含水情况,随时修正,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设工地砂子含水率为a,石子含水率为6,则施工配合比为:,(5.35),(5.37),(5.36),(5.38),式中C施、S施、G施、W施分别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骨料的含水状态有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湿润状态四种情况,如图5.29所示。干燥状态指骨料含水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含水状态;气干状态指骨料在空气中风干,含水率与大气湿度相平衡时的含水状态;饱和
11、面干状态指骨料表面干燥而内部孔隙含水达饱和时的含水状态;湿润状态指不仅骨料内部孔隙充满水,而且表面还附有一层表面水时的含水状态。饱和面干骨料既不从混凝土中吸取水分,也不向混凝土拌合物中释放水分,在配合比设计时,如果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则不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因此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常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细骨料的自然堆积体积会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增大或缩小。气干状态的砂随着其含水率的增大,砂子颗粒表面吸附了一层水膜,水膜推挤砂粒分开而引起砂子的自然堆积体积增大,产生所谓的“容胀”现象。当含水率达到52时,砂子的自然堆积体积增至最大,膨胀率达2530。如果含水率继续增大。砂子的自
12、然堆积体积将不断减小。含水率达到20左右时,湿砂体积与干砂体积相近,当砂子处于含水饱和状态,湿砂体积比干砂体积减少10左右。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砂子的计量应采用重量法,不能用体积法,以免引起混凝土用砂量的不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某工程结构采用“T”型梁,最小截面尺寸为100mm,钢筋最小净距为40mm。要求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25,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拟采用的材料规格如下:水泥:普通水泥,强度等级32.5,实测28d抗压强度37.0MPa,水泥密度3.15g/cm3。砂子:河中砂,级配合格,表观密度为2600kg/m3。石子:碎石,粒径5mm20mm,级配合格,表观密度为2650k
13、g/m3。水:自来水。试确定该混凝土的配合比。解:依题意知,应首先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由表5-1知,用32.5级水泥配制C25混凝土是合适的。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100mm1/425mm20mm 40mm3/430mm20mm 因此,选用粒径5mm20mm的碎石符合要求。,1.计算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题中无混凝土强度历史资料,因此按表5-28选取,5.0MPa。根据JGJ55-2000规定,取P(%),相应的t值为1.645
14、。2)确定水灰比(W/C)“T”型梁处于干燥环境,查表5-30知,水灰比为0.49时,符合混凝土耐久性要求。3)确定单位用水量(W0)根据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大小、配筋的疏密和施工捣实的方法来确定,查表5-2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取3550mm。查表5-31,对于最大粒径为20mm的碎石配制混凝土,当所需坍落度为35-53mm时,1m3混凝土的用水量选用W0=195kg。,4)确定水泥用量(C0)查表5-30,C0=398kg260kg,符合耐久性要求。所以C0=398kg。5)确定砂率(SP)查表5-33,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20mm的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当水灰比为0.49时,其砂率值可选取SP
15、=34%。6)计算砂、石用量(S0,G0)(1)体积法 解此联方程得S0=599kg,G0=1163kg,(2)质量法 解此联方程得S0=614kg,G0=1192kg。由上面的计算可知,用体积法和用质量法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工程上是允许的。在配合比计算时,可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设计,无需同时用两种方法计算,用质量法设计时,计算快捷简便,但结果久准确;用体积法设计时,计算略显复杂,但结果相对准确。7)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用体积法的结果)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为,水泥395kg,砂599kg,碎石1163kg,水195kg。以质量比表示为:水泥:砂:石:水=1:1.51:2.92:0
16、.49,2.确定基准配合比按照初步配合比计算出15L混凝土拌合物所需材料的用量(用体积法的结果)。水泥3980.015=5.79kg 砂子5990.015=8.99kg石子11630.015=17.45kg 水1950.015=2.93kg搅拌均匀后测定试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60mm,不满足设计要求,须进行调整。将砂子、石子各增加5%(砂率应保持不变),即增加砂子0.45kg,石子0.87kg。搅拌均匀后重测坍落度为50mm,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为2405kg/m3。和易性合格后,水泥、砂、石子、水的拌合物用量为C拌=5.79kg,S拌=9.44kg,G拌=18.32
17、kg,W拌=2.93kg。基准配合比(结果为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如下:,水泥砂子石子水,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1:1.63:3.16:0.51。3.确定实验配合比 配制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水与基准配合比相同。考虑到基准配合比拌合物的和易性良好,因此不调整砂率,砂和石子的用量均采用基准配合比用量。测定每个配合比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实测表观密度oc实测。将每个配合比制作1组标准试件,试件经标准养护28d,测定抗压强度fcu。,由表5-33的三组数据,绘制fcu-C/W关系曲线,如图5.30所示。从图中可找出与配制强度33.
18、23MPa相应的灰水比为2.06。也可以用表5-33的三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fcu=13.15C/W+6.09,将配制强度33.23MPa代入该方程,可计算出其对应的灰水比为2.06。,符合强度要求的配合比为:水 Wq=193kg 水泥 Cq=398kg 砂子 Sq=622kg 石子 Gq=1208kg测定该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实测为2405kg/m3,其计算表观密度计算=193+398+622+1208=2421kg/m3。因此表观密度校正系数=2405/2421=0.993。所以实验室配合比为:水泥C实=3980.993=395kg 砂子S实=6220.993=618k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配合 设计 实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