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隔声技术.ppt
《第八章 隔声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隔声技术.ppt(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章 隔声技术,由图看出,噪声从墙壁的孔口传入邻近房间(声波1);噪声透过隔墙传入邻近房间(声波2);机器机座振动激发产生向外传播的结构声进入邻近房间(声波3);噪声声波激发房间围护结构而产生振动传入它邻近房间(声波4)。所有这些噪声都经过了空气传播、噪声源的振动沿房屋结构传播开来、而形成为固体声(声波3、5)。因此,隔声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空气声的隔绝,另一类是固体声的隔绝。,隔声是在噪声控制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使声能在传播途径中受到阻挡而不能直接通过的措施,称为隔声。隔声的具体形式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和声屏障等。8.1 隔声的评价8.1.1 隔声量1.透射系数将透
2、射声强It与入射声强Ii之比定义为透射系数,即:=It/Ii,一般隔声结构的透射系数通常是指无规入射时各入射角透射系数的平均值。透射系数越小,表示透声性能越差,隔声性能越好。2.隔声量隔声量的定义为墙或间壁一面的入射声功率级与另一面的透射声功率级之差。隔声量等于透射系数的倒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TL=10lg1/或 TL=10lgIi/It=20lgpi/pt,3.平均隔声量隔声量是频率的函数,同一隔声结构,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隔声量。在工程应用中,通常将中心频率为125至4000Hz的6个倍频程或100至3150Hz的16个1/3倍频程的隔声量作算术平均,叫平均隔声量。平均隔声量作为一种单值
3、评价量,在工程设计应用中,由于未考虑人耳听觉的频率特性以及隔声结构的频率特性,因此尚不能确切地反映该隔声构件的实际隔声效果。,8.1.2 隔声指数隔声指数(Ia)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对隔声构件的隔声性能的一种评价方法。8.1.3 插入损失插入损失定义为: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结构设置前的声功率级Lw1和设置后的声功率级Lw2之差值,记作IL,即:IL=Lw1-Lw2插入损失通常在现场用来评价隔声罩、隔声屏障等隔声结构的隔声效果。,8.2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隔声技术中,常把板状或墙状的隔声构件称为隔板或隔墙,简称墙。仅有一层隔板的称单层墙(图8-2);有两层或多层,层间有空气或其他材料的
4、,称为双层墙或多层墙。,8.2.1 隔声的质量定律设隔墙无限大,将空气介质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单位面积的质量为m,当平面声波pi从左向右垂直入射时,隔墙的整体随声波振动,隔墙振动向右辐射形成透射声波pt,向左辐射为反射声波pr,见图8-2。,对于一般的固体材料,如砖墙、木板、钢板、玻璃等,1,因此隔声量可以写成:TL=20lgm=2D为单位面积墙体的质量。上式就是关于隔声的质量定律。它表明,单层隔声墙的隔声量和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常用对数成正比。隔墙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量就越大,m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式中同时还表示频率越高,隔声量越大,频率提高一倍,隔声量也增加6dB。,质量定律表明,隔
5、声量除和单位面积的墙体质量有关,还和声波的频率有关,实际中,往往需要估算单层墙对各频率的平均隔声量。下面的经验公式表示把隔声量按主要的入射声频率(1003200Hz范围内)求平均,用平均隔声量TL表示,则:TL13.5lgm14(m200kg/m2)TL16lgm8(m200kg/m2),8.2.2 吻合效应1.弯曲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只存在压缩波,即纵波,而声音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固体质元既有纵向的弹性压缩,也有横向的弹性切变,两者结合作用,会在介质中产生一种弯曲波。,2.吻合效应当入射声波以角向墙体表面入射时,其同一波阵面的各点是先后到达墙体表面的,或者说在同一时刻入射波在墙面上各点的位
6、相是不同的。从图看出,对墙面上某一点,当入射波两个相邻同位相波阵面经过该点的时间,正好和弯曲波在墙内沿横向传播的周期相同时,即当 b=/sin 时,声波对墙体的作用与墙体的弯曲波振动相吻合,则墙体的弯曲振动达到极大值;由于墙体振动而向墙的另一侧辐射的声能也达到最大值,从而使隔声量大大降低。这种因声波入射角度造成的声波作用与隔墙中弯曲波传播速度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叫做吻合效应。,b,固体隔墙中弯曲波的波长由固体本身的弹性性质所决定,因此引起吻合效应的条件由声波的频率与入射角决定。产生吻合效应的频率fc为:,【例】试计算以下构件的平均隔声量与临界吻合频率(1)20cm厚混凝土墙;(2)1m
7、m厚的钢板。解:(1)混凝土密度为2300kg/m3,杨式模量为2.41010N/m2,则 mD23000.2460kg/m2200kg/m2,故平均隔声量TL16lgm8 16lg460850.6dB 临界吻合频率:,(2)钢板密度为7900kg/m3,杨式模量为2.11011,则 mD79000.0179kg/m2200kg/m2,故平均隔声量TL13.5lgm14 13.5lg791439.6dB临界吻合频率:,8.2.3 单层隔声墙的频率特性单层密实均质板材壁面的隔声量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很大关系。入射频率从低到高其吸声情况可分成三个区域,即劲度与阻尼控制区、质量控制区和吻合效应区。劲度
8、与阻尼控制区又可分为劲度控制区和阻尼控制区,阻尼控制区又叫共振区。如图8-5所示。,在劲度控制区,入射频率范围从0到第一共振频率f0。在此区域,墙板壁面对声压的反应类似于弹簧,其隔声量与墙板壁面的劲度成正比。对于某一频率的声波,墙板壁面的劲度愈大,隔声量愈大。对于同一板材,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其隔声量逐渐下降。,阻尼控制区又称板共振区。当入射的频率与墙板固有频率相同时,墙板发生共振,此时墙板振幅最大,透射声能急剧增加,隔声量曲线出现最低谷,此时的声波频率称为第一共振频率f0。当声波频率是共振频率的谐频fn时,墙板发生的谐振也会使隔声量下降,所以在共振频率之后,隔声量曲线连续又出现几个低谷,但本
9、区内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加,共振现象愈来愈弱,直至消失,所以隔声量总是呈上升趋势。,阻尼控制区的宽度取决于墙板的几何尺寸、弯曲劲度、面密度、结构阻尼的大小及边界条件等,对一定的墙体,主要与其阻尼大小有关,增大阻尼可以抑制墙板的振幅,提高隔声量,并降低该区的频率上限,缩小该区频率范围。对于一般砖石等厚重的墙,共振频率与其谐频率很低,可忽略不计。对于薄板,共振频率较高,阻尼控制区的声频率分布很宽,应予以重视。一般采用增加墙板的阻尼来控制共振现象。,在质量控制区,声波对墙板的作用如同一个力作用于一个有一定质量的物体,隔声量随入射声波的频率直线上升,其斜率为6dB倍频程。在声波频率一定时,墙板的面密度愈大
10、,即质量愈大,墙板受声波激发产生的振动愈小,隔声量愈高。通常采用隔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传播,就是利用板材具有的这种质量控制特性。在吻合效应区,随着入射声波频率的升高,隔声量反而下降,曲线上出现一个深深的低谷,这是由于出现了吻合效应的缘故。,8.3 双层隔声结构由质量定律可知,增加墙的厚度,从而可增加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以增加隔声量,但是仅依靠增加墙的厚度来提高隔声量是不经济的,如果把单层墙一分为二,做成双层墙,中间留有空气层,则墙的总重量没有变,但隔声量却比单层的提高了。,双层结构能提高隔声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层的作用。空气层可以看作与两层墙板相连的“弹簧”,声波入射到第一层墙透射到空气层时,空
11、气层的弹性形变具有减振作用,传递给第二层墙的振动大为减弱,从而提高了墙体的总隔声量。双层结构的隔声量可以用单位面积质量等于双层墙两层墙体单位面积质量之和的单层墙的隔声量,加上一个空气层的隔声量来表示。,8.3.1 双层结构的隔声特性设两隔层中间距离为D,单位面积质量分别为m1和m2,为简化分析计算,设两层单位面积的质量相等,都为m,且设声波垂直入射。利用声学边界条件,可计算得入射声压pi和最终从第二层墙透射出来的透射声压p之比为:=1+j+()2(1-e-j2kD)通常声波的波长比两隔层间的距离D大得多,即kD1时,展开指数项取前两项,得到:=1+j-()2 2kD,1.共振频率当上式虚部系数
12、为0时,pi和pt之比为1,即声能几乎全部透射,这时隔声墙的质量与中间空气层耦合,产生共振,可求得共振频率f0为:f0=当声波以角入射时:f0,=若两隔层的单位面积质量m1和m2不相等,则:f0=(1/m1+1/m2),2.入射声波频率低于共振频率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低于共振频率f0时,式(8-20)右边虚部的第二项可以略去,这时得到隔声量为:TL=10lg 1+()2 可以看出上式就是单位质量为2m的单层墙的质量定律,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双层墙的隔声效果,相当于把两个单层隔墙合并在一起,中间没有空气层一样。,3.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f0时,式(8-20)右边虚部的第
13、一项可以略去,这时得到隔声量为:TL=10lg()4(2kD)2=TL1+TL2+20lg(2kD)当频率更高,不能满足kD1时,式(8-20)不再成立,此时式(8-19)可表示为:=1+j+()22sinkD(sinkD-jcoskD),可以看出,当入射声波波长和两隔墙之间距离成一定倍数时,隔声量会出现极大极小值的交替变化。当kDn时,即D是半波长整数倍时,就得到式(824),当kD(2n1)/2时,即D为1/4波长的奇数倍时,,相当于两个单独隔墙的隔声量之和再增加6dB。,上述论述是针对声波垂直入射的情况,因此没有考虑吻合效应。事实上,当声波以角入射时,也存在吻合效应,为避免两层的吻合频率
14、相同,从而造成特别大的隔声量频率低谷的出现,因此两层隔墙不要使用质料或厚度相同的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常用以下经验公式来估算双层结构的隔声量:TL=16lg(m1+m2)+16lgf-30+TL平均隔声量估算的经验公式为:TL=16lg(m1+m2)+8+TL,(m1+m2)200kg/m2 TL=13.5lg(m1+m2)+14+TL,(m1+m2)200kg/m2,8.3.2 多层复合隔声结构多层复合板的隔声性能较组成它的同等的单层或双层有明显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于:分层材料的阻抗各不相同,使声波在各层界面上产生多次反射,阻抗相差越大,反射声能越多,透射能量就越小;夹层材料的阻尼和吸声作用,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章 隔声技术 第八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