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材料学4.ppt.ppt
《胶凝材料学4.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凝材料学4.ppt.ppt(1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胶凝材料学,第四章 硅酸盐水泥,概 述,一、水泥的定义及品种水泥是一类具有水硬性的无机胶凝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凡细磨材料,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状,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水泥。按水硬性矿物不同,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 按用途和性能水泥又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大类,二、通用硅酸盐水泥(common portland cement):GB175-2007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按照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
2、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种类型:不掺混和材料的称为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的称为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一、原料1、石灰质原料:提供CaO,有石灰岩、泥灰岩、白垩、贝壳等。2、粘土质原料:提供Al2O3,SiO2,有粘土、黄土、页岩和泥岩等,3、校正原料:铁矿石(提供Fe2O3)4、矿化剂:煅烧过程中能加速熟料矿物的形成,而本身不参加
3、反应或只参加中间物反应的一类物质。如萤石、石膏等,5、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钙质工业废渣:电石渣、糖滤泥、碱渣、白泥等含有氧化钙的工业废渣可以用来代替天然钙质原料生产水泥。硅铝质工业废渣:粉煤灰、煤矸石、石煤、赤泥等工业废渣可以用作硅铝质原料代替粘土生产水泥。,二、生产过程两磨一烧生料的配制和磨细磨将生料煅烧成熟料烧熟料与混合材料一起磨成水泥磨三、生产方法干法:原料烘干磨成生料粉,再入窑烧成熟料半干法: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煅烧湿法:原料加水磨成生料浆,喂入窑中煅烧四、生产工艺流程,干法(窑外分解窑)生产工艺流程图,机械化立窑生产工艺流程图,第二节 熟料矿物形成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
4、生料的干燥和脱水、碳酸盐分解、固相反应、液相的形成与熟料的烧结、熟料的冷却一、生料的干燥和脱水干燥:生料中自由水的蒸发。150,干燥带脱水:生料中粘土矿物的分解并放出其化合水,形成活性产物Al2O32SiO2。540880,预热带,二、碳酸盐分解:分解带CaCO3+1645J/g=CaO+CO2MgCO3+(10471214)J/g=MgO+CO2750800,碳酸钙分解并开始固相反应1100,游离氧化钙数量达到最大。碳酸盐分解反应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1、热气流向物料颗粒表面的传热过程;2、热量以传导的方式由颗粒表面向内部分解反应面传递的过程;3、碳酸盐在一定温度下,吸收热量进行分解并释放出二
5、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过程;4、分解出的二氧化碳穿过氧化钙层向表面扩散的传质过程;5、表面的二氧化碳向周围气流中扩散的过程。,三、固相反应:放出热量,放热反应带1、固相反应:碳酸盐分解的组分与粘土分解的组分通过质点的相互扩散而进行的固相之间的反应。2、固相反应过程:包括固相界面上的反应和向固相内部扩散迁移两个过程。800,CaOAl2O3CaO Al2O3(CA)CaOFe2O3CaO Fe2O3(CF)CaOCaO Fe2O3 2CaO Fe2O3(C2F)2CaOSiO22CaOSiO2(C2S),800900,5CaO7(CaO Al2O3)12CaO7 Al2O3(C12A7)9001100
6、,9CaO12CaO7 Al2O3 7(3CaO Al2O3)(C3A)2CaO7(2CaOFe2O3)12CaO7Al2O3 7(4CaOAl2O3 Fe2O3)(C4AF)11001200,形成大量C3A和C4AF,C2S含量达到最大值3、主要原因是固态物质结构上存在缺陷。,四、液相的形成与熟料的烧结:烧成带2CaOSiO2CaO3CaOSiO2(C3S)通过固相反应形成C3S,需要温度1600为了降低C3S形成温度,必须出现部分液相液相出现的温度取决于物料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最低共熔温度在CaO-C2S-C3A-C3AF体系中,烧结温度为13001450控制煅烧温度在合适的烧结范围内,即出
7、现烧结所需的最少液相量时的温度到出现结大块时的温度之间。过多的液相使熟料结大块,导致煅烧过程的故障液相黏度合适,五、熟料的冷却:冷空气作用下快速冷却1、使高温下形成的液相来不及结晶而成玻璃体。2、使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呈介稳状态,避免-C2S转变为-C2S和C3S分解。3、使方镁石晶体的尺寸因来不及长大而保持细小均匀分布状态,克服熟料中氧化镁含量高的不利因素。4、使熟料内部粒子产生较大的结晶应力,形成较多的微细裂缝,(a)放大倍数为400X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泥熟料抛光薄片,图中光亮的、棱角形晶体为C3S,深色倒圆角的晶体为C2S,(b)放大倍数3000X的扫描电镜下熟料中C3S晶体的显微照片。
8、,a,b,第三节 熟料矿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结构1、硅酸三钙(C3S):4462%左右常温下存在的介稳的高温型矿物。不稳定Al3+、Mg2+进入结构中形成固溶体(称为阿利特),引起C3S结构变形。固溶程度越高,活性越大。C3S结构中钙离子的氧配位数为6,比正常的(812个)少,且排列不规则,5个氧离子集中在一侧,另一侧只有1个氧离子,所以在氧离子少的一侧形成较大“空洞”,使水容易进入而发生化学反应。,2、硅酸二钙(C2S):1830%左右-C2S是常温下存在的介稳的高温型矿物。不稳定结构中存在杂质(固溶体,贝利特)使晶体排列的规律性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引起结构变形,提
9、高了活性。-C2S中钙离子的配位数不等,一半钙离子的配位数为6,另一半的配位数为8,并且各个氧离子与钙离子的距离不等,使晶体结构中存在“空洞”,可以与水反应,但因“空洞”较小,水化速度较慢。,3、铝酸三钙(C3A):512%钙的配位数为6与12,配位数为12的钙离子周围的氧离子排列极为不规则,形成巨大的“空洞”,故铝酸三钙水化非常快。铝的配位数为4与6,AlO45-是变形的,使铝离子也具有较大的活性。4、铁铝酸四钙(C4AF):1018%结构中钙离子的配位数为6与10,使结构中也有“空洞”,使其易于水化。铝原子取代铁原子形成的铁铝酸盐固溶体(才利特)。,5、玻璃体熔融的液相来不及结晶形成,有活
10、性6、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f-CaO:没有与其他矿物结合的氧化钙。特性:高温下形成,为死烧状态,水化很慢,常常在水泥浆硬化后才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应力,有害。f-MgO晶体:方镁石晶体,高温死烧,水化极其缓慢,水化体积膨胀,有害处。,二、熟料矿物具有水化反应能力的结构本质1、结构不稳定性。原因在于:是处于介稳状态的高温型晶体结构;熟料矿物形成了阿利特和贝利特等有限固溶体;微量元素的掺杂使晶体排列的规律性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以上原因使结晶结构的有序度降低,活性增大2、结晶结构中存在活性阳离子。原因在于钙离子的配位氧离子排列不规则,或是钙离子的配位数降低,使晶体结构中存在“空洞”,
11、因而易于与水反应。,三、熟料矿物具有胶凝能力的条件可以水化,不一定可以硬化和具有胶凝能力硬化和具有胶凝能力的条件1、形成的水化产物是稳定的这取决于水化产物本身的结构特性2、形成水化产物数量足够,它们之间能够彼此交叉连生,在整个水泥浆体的空间内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这取决于液相的过饱和度及其持续时间,四、硅酸盐熟料矿物组成计算熟料矿物的组成决定于熟料中氧化物的相对含量,熟料是由两种或以上氧化物反应生成的矿物集合体。熟料矿物是一种多矿物组成的结晶细小的具有特定胶凝性能的人造岩石。(一)水泥熟料中的氧化物1、氧化钙:6268%,主要成分过多,会有f-CaO;过少,C3S生成少2、氧化硅:2024%,主
12、要成分决定了熟料中C2S和C3S含量,即水泥的质量,3、氧化铝和氧化铁:生成C3A 和C4AF,并熔融为液相,降低熟料的形成温度,加速C3S的形成。过多会使液相量过多,物料结大块而影响窑的正常工作。4、氧化镁少量的能降低液相出现的温度,有利于熟料的烧成。过量的氧化镁会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控制水泥的质量率值:表示熟料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之间关系。1、硅率(SM或n)1.72.7表示熟料中SiO2的含量与Al2O3和Fe2O3含量之和的比值,即:SM=SiO2(Al2O3+Fe2O3)SM=(C3S+1.325C2S)(1.434C3A+2.046C4AF)硅率反映了熟
13、料中硅酸盐矿物(C2S和C3S)与熔剂矿物(C3A和C4AF)的相对含量。即反映了熟料的易烧性和质量。SM越大,硅酸盐矿物越多,溶剂矿物越少,烧成中液相越少,烧成温度越高;SM越小,硅酸盐矿物越少,强度低,液相过多,易出现大块等,2、铝率(IM或p):0.91.7 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的质量比,即:IM=Al2O3Fe2O3 IM=0.64+1.15C3AC4AF 反映了熟料的液相粘度,影响熟料的煅烧难易程度,同时也关系到熟料的凝结快慢。IM过高,熟料中C3A多,液相粘度增大,不利于C2S与CaO的进一步反应生成C3S;IM 过低,液相粘度低,有利于质点在液相中扩散形成C3S,但烧
14、结范围变窄,易结块,不利于窑的操作,3、石灰饱和系数(KH):0.820.94 KH表示SiO2生成C3S和C2S所需的CaO量与SiO2理论上全部生成C3S所需CaO量的比值。即全部SiO2被CaO饱和生成C3S的程度。KH=(CaO-1.65 Al2O3-0.35 Fe2O3)2.80 SiO2 KH=(C3S+0.8838C2S)(C3S+1.3256C2S)介于0.6671.0之间KH值越高,C3S越多,C2S越少,如果煅烧充分,熟料的凝结硬化较快,强度高;但KH值过高,物料煅烧困难,易出现过多游离氧化钙,同时窑的产量低,能耗高。KH值低,说明C2S含量多,C3S越少,这种熟料制成的水
15、泥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三)按照熟料的化学组成计算矿物组成1、先计算石灰饱和系数:KH=(CaO-1.65 Al2O3-0.35 Fe2O3)2.80 SiO2 2、根据化学组成计算矿物组成C3S含量(%):C3S=3.80 SiO2(3KH-2)C2S含量(%):C2S=8.61 SiO2(1-KH)C3A含量(%):C3A=2.65(Al2O3-0.64 Fe2O3)C4AF含量(%):C4AF=3.04 Fe2O3 CaSO4含量(%):CaSO4=1.70SO3,第四节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及机理,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一)C3S的水化1、水化反应式及产物3CaOSiO2
16、+nH2O=xCaOSiO2yH2O+(3-x)Ca(OH)2简写为:C3S+nH=C-S-H+(3-x)OH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氢氧化钙。(1)Ca(OH)2,层状结构的六方晶体。其中氧原子为四面体配位,钙原子为八面体配位。一般层间作用力很微弱,(2)C-S-H凝胶:主要胶结成分 化学成分:不确定,用C/S、H/S表示,完全水化时为3CaO2SiO23H2O形貌:尺寸都非常小,接近于胶体范围,C-S-H():纤维状粒子,水化早期从水泥颗粒向外辐射生长的细长条物质,亦可为薄片状、棒状、管状结构C-S-H():网络状粒子,由许多小的粒子相互接触而形成连锁的网状结构。C-S-H
17、():大而不规则的等大粒子或扁平粒子。在水化到相当程度时才会出现。C-S-H():内部产物,存在水泥粒子原来边界的内部,与其它产物的外缘保持紧密接触。一般不易观察出。,2、水化机理:分为五个阶段,分为早期(诱导前期阶段和诱导期阶段)、中期(加速期阶段和衰减期阶段)和后期(稳定期阶段)三个时期和五个阶段:,(1).诱导前期(初始反应期):加水后立即发生急剧反应迅速放热,Ca2+迅速从表面释放,几分钟之内pH值超过12。此阶段约在15min内结束。SEM观察,数十秒后表面出现球形产物。水化并非从表面均匀进行,而是从若干点开始逐渐扩大,接着能看到箔状和蜂窝状的C-S-H,这些初始水化产物会转变为针状
18、或纤维状。,(2).诱导期(潜伏期、静止期):反应极其缓慢,液相中Ca2+已达到饱和,但还没有达到极大值。Ca2+极大值的出现时间大致与诱导期结束时间相应。一般持续24h,这是硅酸盐水泥能在几小时内保持塑性的原因。原因:C3S与水接触后,表面水解,使Ca2+和OH-进入溶液中,在表面形成一个缺钙的富硅层,接着溶液中的Ca2+被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导致C3S溶解受阻而出现诱导期。双电层形成的电位使C3S颗粒在液相中保持分散状态。C3S缓慢水化使溶液中Ca(OH)2浓度增大,当其达到过饱和时,析晶,双电层减弱或消失,促进C3S溶解,反应加速,诱导期结束,加速期开始。,因为硅酸根离子的迁移速度比Ca
19、2+慢,C-S-H主要在靠近颗粒表面的区域析晶,而Ca(OH)2晶体在远离颗粒表面,即在浆体的原充水空间中形成。,(3).加速期液相中Ca2+的过饱和度达到极大值,CH开始结晶,C-S-H开始沉淀并重新排列,使C3S的反应重新加快,反应速率随时间增长而加快,出现第二个放热峰,在峰顶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相应为最大放热速率。48h,终凝结束,开始早期硬化。(4).减速期反应速率随时间下降,持续1224h。由于CH和C-S-H从溶液中析出,在C3S表面形成包裹层,水化产物层不但在增厚,还不断向颗粒间的空间扩展并填充水化产物层内的间隙。这样,水化体越来越致密,水的渗透越来越困难,使水化作用受水通过产物层
20、扩散控制而变慢。水化进入慢速稳定发展阶段后期水化。,外部水化物:最初生成的水化物,在C3S粒子原始周界以外的原来充水空间之中。内部水化物:后期水化形成的产物,大部分生长在C3S粒子原始周界以内。随着内部水化物的形成和发展,C3S的水化由减速期向稳定期转变。(5).稳定期此时小颗粒已完全水化,颗粒间空间已被填满,较大颗粒的未水化内核不能再与水接触。因此,反应不再以通过溶液为主,而转移为原地或局部反应为主,反应速率很低并基本稳定。此时水化完全受扩散速率控制。新生成的水化产物大部分为内部水化物。,3、C3S反应各阶段的化学过程及动力学行为,4、C3S水化反应特点水化较快,但凝结硬化时间正常。颗粒加水
21、28d后可以水化70%左右。浆体硬化体的强度发展较快,早期强度较高,且强度增长较大,28d强度可以达到一年强度的7080%。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28d强度最高的。,(二)-C2S的水化1、-C2S水化反应式和产物2CaOSiO2+nH2O=xCaOSiO2yH2O+(2-x)Ca(OH)2简写为:C2S+nH=C-S-H+(2-x)OH水化产物:C-S-H凝胶和CH(CH晶体生长速度较慢,晶体粒度较大)。2、水化特点水化速率和微结构的发展速度约是C3S的1/20。是水化速度最慢的矿物,28d仅水化20%,早期强度较低,28d后强度继续增大,一年后可以接近或超过C3S的强度。,3、对比C2S和
22、C3S,除了在水化时形成相似水化产物外,还应注意几点:第一:从化学反应式计量可以算出,C3S水化后将生成61%的C-S-H和39%的CH;而C2S则形成82%的C-S-H和18%的CH。水泥浆体的胶凝性能主要决定于所形成的C-S-H,那么就可以做出这样的预计,即:C3S含量高的硅酸盐水泥的最终强度将比C2S含量高的低一些。第二:水泥石对于酸性水和硫酸盐的耐久性主要是由于CH的存在而降低,所以可以认为,在酸性和硫酸盐的环境中,C2S含量较多的水泥比高C3S的水泥更耐久。,(三)C3A的水化1、水化反应式和产物(1)常温下在纯水中的水化2(3CaOAl2O3)+27H2O=4CaOAl2O319H
23、2O+2CaOAl2O38H2O简写为:2C3A+27H=C4AH19+C2AH8,在湿度低于85%时C4AH19容易失水为C4AH13。C4AH19、C4AH13、C2AH8均为六方片状晶体,常温下是介稳的,可转化为立方晶体C3AH6。,C4AH19、C4AH13、C2AH8均为六方片状晶体,C3AH6立方晶体,(2)在CH饱和溶液中的水化反应 C3ACH12HC4AH13 处于水泥浆体碱性介质中,C4AH13在常温下可以稳定存在,且数量增长很快,导致水泥浆瞬时凝结。需要缓凝:加入适量石膏(3)石膏存在下的水化石膏量足(水化初)3CaOAl2O3+3(CaSO42H2O)+26H2O=3Ca
24、OAl2O33CaSO432H2O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也称为钙矾石,用AFt表示若石膏在C3A完全水化前耗尽,则钙钒石与C3A反应生成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C3A3CSH32+2C3A4H=3(C3ACSH12),若石膏量极少,在所有钙钒石全部转变为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后,还有C3A,则形成C3ACSH12(AFm)和C4AH13固溶体。,C3A的水化产物总结:,2、石膏缓凝机理C3A与石膏反应形成钙矾石后,即在C3A表面形成钙矾石包裹层,因而减缓了的C3A溶解速度,使水化速度减慢。但反应继续缓慢进行,使钙矾石包裹层变厚,产生结晶应力,当其超过一定数值后,包裹层局部破裂,促使反应加速,形
25、成的钙矾石修复破裂处。包裹层破裂和修复反复进行,直到石膏消耗完毕。,3、C3A的水化特点水化速度最快,需要缓凝。28d水化放热量最多强度较低(四)C4AF的水化:与C3A相似1、水化反应式CH溶液中:C4AF+4CH+22H=2C4(A,F)H13石膏中:C3(A,F)3CSH32,C3(A,F)CSH12,2、特点:水化速度较慢,水化放热量较少,强度较低,二、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一)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1、水化特点:在含有钙、钠、钾、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溶液水化。水化过程中液相组分与固相水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熟料矿物之间彼此影响。2、水化产物:包括:CH、C-S-H凝胶、水化硫铝酸钙和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