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绪论教学课件PPT.ppt
《路基路面绪论教学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绪论教学课件PPT.ppt(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篇 路基路面设计技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路基:路面:路床: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0-30cm为上路床;30-80cm成为下路床。,二、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1.地形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路基设计时,应根据各路段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对不良地质地段还应采取必要或特别的措施,三、路基的变形、破坏及其原因,一、路基的主要病害1、路基沉陷:路基沉陷的特征是路基表面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路基本身的沉陷主要是由于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引起的。原
2、地面为软弱土层,例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处理,造成承载力不足,发生侧面剪裂凸起,地基发生下沉,亦引起路堤下陷。,2、路基边坡塌方:1)剥落:2)碎落:坡面岩石成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规模危害程度比剥落严重。,3)滑塌:指路基边坡土体或岩石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其规模与危害程度较碎落更为严重,有时滑动体可达数百方以上。,4)崩塌崩坍是大的石块或土块脱离原有岩体或土体而沿边坡倾落下来,崩坍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在移动过程中完全打乱。,5)坍塌:坍塌(亦称堆坍)主要是由于土体(或土石混杂的堆积物)遇水软化,而边坡又在4560之间,且边坡无支撑情况下产生。,路基边坡塌方的主
3、要原因,边坡过陡;填筑路堤方法不当;土体过于潮湿;坡脚被水冲刷;岩石破碎和风化严重。,3、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有地面较光滑,未作必要的处理,如未进行凿毛或人工开挖台阶,或丛草未清除,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支撑,特别是在受水的浸润后,填方路基与原地面之间摩擦阻力减小,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地面向下移动,,4、不良地质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水文地区,或遭受较大的自然灾害作用,如巨型滑坡、泥石流、地震及特大暴雨等,均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路基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不良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符合有关规定。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
4、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第二节 公路自然区划及路基土的工程性质,一、公路自然区划1、制定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高寒七个大区。即: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湿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IV东南湿热区;V 西南潮湿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返回,2二级区划二级区划的划
5、分则需因区而异,将上述标志具体化或加以补充,是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共52个二级自然区。3三级区划一种是按照地貌、水文和土质类型将二级自然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单元;另一种是继续以水热、地理和地貌等标志将二级区划细分为若干区域。,返回,二、路基土的工程性质,巨粒土,巨粒土有很高的强度及稳定性,是填筑路基的很好材料。对于漂石土,在码砌边坡时正确选用边坡值,以保证路基稳定。对于卵石土,填筑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密实度。,粗粒土,(1)砾类土 级配。(2)砂类土 砂和含细粒土砂(砂土)和细粒土质砂(砂性土),返回,细粒土,(1)粉质土为最差的筑路材料。又称翻浆土。如遇粉
6、质土,特别是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其工程性质。(2)粘质土,用来填筑路基比粉质土好,但不如细粒土质砂。对于粘质土如在适当的含水量时加以充分压实和有良好的排水设施,筑成的路基也能获得稳定。(3)有机质土(如泥炭、腐殖土等)不宜作路基填料,如遇有机质土均应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适当措施。(4)有机质土,4.特殊土,黄土属大孔和多孔结构,只有湿陷性;膨胀土受水浸湿发生膨胀,失水则收缩;红粘土失水后体积收缩量较大;盐渍土潮湿时承载力很低。因此,特殊土也不宜作路基填料。,返回,第三节 土质路基的干湿类型一、路基干湿类型及湿度来源 路基的干湿类型可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4种。为了保证路
7、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引起路基湿度变化的湿源有以下几种:(1)大气降水:主要通过路面、路肩和边坡渗入路基。(2)地面水:边沟及排水沟排水不良时,导致地表积水。(3)地下水:靠近地面的地下水,借助毛细作用上升到路基内部。(4)凝结水:在土颗粒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汽,遇冷凝结为水。,二、路基干湿类型划分方法,1、根据平均稠度划分路基土的稠度c是指土的液限含水率l与土的含水率之差和土的液限含水率l与土的塑限的含水率p之差的比值。1).c=1.0,即=p,为半固体与硬塑状的分界值;2).c=0,即=L,为流塑与流动状的分界值;3
8、).1.0 c 0,即L p,土处于可塑状态。,不利季节路床表面以下0.8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确定方法是:在路床表面以下0.8m深度内,每10cm 取土样测定其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和液限含水量。,2.根据临界高度划分 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无法按上述方法现场勘查路基的湿度状况,可以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路基临界高度:指最不利季节,当路基处于某种干湿状态时,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H1对应于c1,为干燥和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H2对应于c2,为中湿与潮湿状态的临界高度;H3对应于c3,为潮湿和过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在设计新建公路时,先选定路基处于干燥、中湿、潮湿状
9、态的临界高度判断土基的干湿类型。,水位高度计算:1.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通过公路勘测设计野外调查获得,2.路基高度从路线纵断面图或路基设计表中查得,3.扣除预估的路面厚度,即可得到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H。4.根据H1、H2、H3判断干湿类型,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影响,在设计路基时,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干燥、中湿状态所对应的临界高度。,三、路基最小填土高度,1、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指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距原地面的最小高度。2、干燥路基最小填土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路面 绪论 教学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