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技术要点.ppt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技术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技术要点.ppt(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技术要点,土地利用状况调查,2,评价类型划分,3,1,成果编制要求,5,6,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4,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4,汇报提纲,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系,第一部分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系,概念内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制定针对性挖潜提升对策措施的过程。,第一部分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系,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开
2、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动态监管、规划计划管理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包括主区和发展方向区。主区为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发展方向区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未来发展用地空间。未划定发展方向区或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未通过审核的开发区,评价范围为主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象为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土地。,评价范围与对象,第一部分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系,第一部分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
3、系,评价原则政策导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评价工作体系,制定针对性挖潜提升对策措施,工作程序与技术步骤,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9,总体: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外业踏勘与内业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用地调查:应在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形测绘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遥感影像或航片判识、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程度评价:应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法,理想值确定可采用目标值法、经验借鉴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技术方法,第一部分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系,评价时点:本轮评价时点统一为2013年12月31日;数
4、据时点:用地数据,2013年的年末数据、历年数据或累计数据;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截至评价时点历年累计数据;开发区二、三产业税收总额、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税收总额、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总额,2013年全年数据;常住人口数据,2013年年末数据。数据要求:采用数据应与评价范围空间对应。,技术约定,第一部分评价对象、原则、方法和体系,分析资料间的相互关联性,明确调查的先后顺序,制定调查的时序和进度计划。除开发区依法审批的基本信息外,调查应分别针对主区、发展方向区开展。建立相关部门的联系人制度。有关填报数据结果应经相关行政主管部
5、门确认。,调查组织,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调查表准备:基本情况调查表(附录表F.1、F.2、F3)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需要根据调查计划另行设计,以及附录表F.7)管理绩效、土地供应状况调查表(附录表F.7、F.10)典型企业调查表(附录表F.11)其他表格准备:附录表F.4、F.5、F.6、F.8、F.9等汇总统计表格,以及评价和潜力测算表格。,调查准备工作表格,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工作底图:应采用覆盖评价范围、反映评价时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航空遥感影像图等。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和内容应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图规范要求。同时,收集准备城市规划图
6、、供地图等相关图件。,调查准备工作图件,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有各部门管理资料整理、实地踏勘、遥感影像或航片判识、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应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收集各类资料,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或报表、经济社会普查、土地利用调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成果资料。在调查资料整理基础上,应开展数据校核工作。主区可采用更新调查方法,发展方向区采用初始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调查、用地状况调查、用地效益调查、管理绩效调查、土地供应状况调查和典型企业调查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开发
7、区名称、级别、审批类型、设立时间、审批单位、管理机构和地址、主导产业、土地面积、扩区或调整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规划资料等。开发区主区、发展方向区范围界线,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F.1 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I),审批类型:1 经济技术开发区;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 保税区;4 出口加工区;5 边境经济合作区;6 其他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7 省级经济开发区;8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9 省级特色工业园区,17,表F.3 开发区用地审批及调整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用地状况调查,用地分类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按建设状况划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按供应状况划分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类,
8、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B.1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表(I)按建设状况划分,20,表B.2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表(II)按供应状况划分,21,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用地。其中,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用地需经当地负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部门确认。一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宗地完全为高新技术企业使用的土地,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用地。二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宗地为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新技术产业或非产业用途混合使用的土地。二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应根据建筑面积分摊折算土地面积。,用地调查单元可分为宗地和地块。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包括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尚
9、可供应土地根据规划用途应区分为尚可划拨土地和尚可有偿使用土地,以地块为调查单元。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单元设置:首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区分为已建成农村工矿仓储用地和其他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前者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其他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不需按宅基地等划分单元;然后,根据规划用途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一步划分为地块单元。,调查单元,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调查程序,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需明确各类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等,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应调查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总面积;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需明确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明确
10、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和开发状况;不可建设土地,需明确河湖及其蓄滞洪区土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和其他不可建设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等,并说明其确认依据。,调查内容,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分为划拨土地和有偿使用土地。调查中需明确各类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供应时间、供应方式、招标拍卖挂牌情况、使用年限、土地使用者和规划用途;尚可供应土地,需明确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和规划用途等;不可供应土地,需明确位置、范围、面积和权属等;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类型等。,调查内容,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在数据来源不同或工作底图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
11、程序。在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过程中,应首先区分不可建设土地(不可供应土地);采用供地图做底图时,宜先按照供应状况,区分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和未供应土地;采用影像图等做底图时,宜先按照建设状况,区分已建成土地和未建成土地。然后再根据用地分类进行细分调查。,调查程序调整,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调查内容用地效益调查,用地效益调查主要针对评价范围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投入产出情况及人口承载水平开展调查,包括:开发区常住人口、二三产业税收总额、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工业(物流)企业税收总额、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总额等。,
12、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F.2 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II),29,调查内容管理绩效调查,主要包括闲置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使用者、用途、获得使用权时间、认定为闲置土地的时间等。闲置土地:截至评价时点,依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中的规定,认定为闲置土地的项目用地。,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30,调查内容土地供应状况调查,主要针对评价范围内历年供应土地面积、历年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开展调查。,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 F10 开发区土地供应情况统计表,调查内容典型企业调查,主要针对评价范围内典型企业的基本情况、投入产出状况、用地状况、建设情况等开展调查。,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发区 土地 集约 利用 评价 规程 技术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