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1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三、中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四、中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方略,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2、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特征,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何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是什么?人类生态环境问题是如何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由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而引
2、发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何为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一定的生态环境。因此,说到底,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史。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生态约束生态支撑生态环境的三大特征稀缺性Scarcity、公共性Public、外部性Externality,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人类是依靠破坏其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而生活的惟一有机体。寄生虫也有同一趋向,但是它们的破坏由于缺乏智力而受限制。人类用其智力来存在环境。从地理学或历史学来看,人类学会稳定或恢复环境的时候绝少,人类越进步,其对环境的破坏性可能越大。美福格特生存之路,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印度甘
3、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采集狩猎是人类初期的生存方式以直接利用自然物为特征的采集和渔猎活动,是人们的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主要靠自然的“恩赐”对自然的态度主要是敬畏人对自然依赖文明的产生人类对生态环境约束的突破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距今大约1万年前,人类跨入农业文明以利用和强化自然过程为特征的农耕与畜牧活动是农业文明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转折定居与人口增长是农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两个最重大的变化大面积的砍伐森林,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改变了许多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生物圈的面貌,导致草场和耕地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接踵而至
4、黄色文明但人类的生存并没有受到全局性的影响,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文明不能永恒发展,而是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走向衰落和覆灭。其平均生存周期为1000-1500年(40-60代人),例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大约在18世纪,人类文明首先在西欧步入了工业文明工业生产(包括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是工业文明的主要生产方式,其特征是通过科技技术来改造和驾驭自然过程制造出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产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次转折。征服和统治自然,是工业文明对待自然的态度。工业文明的特征:大城市的崛起、城市化浪潮、人口暴增、快捷的交通、消费社会
5、、依赖于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体系等。黑色文明20世纪5、6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第一,5、60年代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污染故事,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普遍上演,环境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第二,全球性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耕地短缺、能源短缺等)问题开始凸显。第三,人口暴增。185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60年,30亿;1980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70亿。第四,全球生态系统遭到全面破坏。全球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加剧,对作为人类文明生存的母体地球本身构成了威胁。第五,生态殖民
6、主义加剧。,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继世界是平的一书之后又一引起世界轰动效应的新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新著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3)地球气候变暖;(4)能源日益匮乏;(5)生物多样性消失。,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早期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比较,2024/5/10,17,2、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膨胀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世界:60亿(1999.10.12)90亿(2050);每年净增人口6000万。中国:12.95亿(2000.11.1);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2024/5/10,18,能源危机,
7、世界:三大化石能源目前占全球使用能源总量的90%;发达国家消耗量每5-10年翻一翻,2050年基本耗竭。中国:总储量在世界距第三位;人均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煤炭只能开采80年,石油只能开采20年,天然气只能开采30年。,2024/5/10,19,森林面积锐减,世界: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每年的造林面积仅为砍伐面积的1/10左右。中国:“九五”期末森林覆盖率16.55%,世界平均水平为25%;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危害: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气候异常,物种消失,温室效应加剧。,2024/5/10,20,土地严重荒漠化,世界: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现在
8、每分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中国: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危害:破坏土地资源,气候异常(沙尘暴),物种消失,使人类、动植物失去生存的家园。,2024/5/10,21,自然灾害频发,类型:旱涝、海啸、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下沉等。危害:1995年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800亿美元,导致50多万人死亡。地面沉降情况:上海目前的地面沉降速度是1cm/a;西安20年来地面沉降了1-2m;,2024/5/10,22,淡水资源日益枯竭,世界:淡水量占2.5%,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约占其11%;20亿人
9、口淡水资源不足,10亿人饮用水不合卫生要求,每年有1200多万人因水污染致病而死亡。(水20亿生命之所系)中国: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1/4的。,2024/5/10,23,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30年后还要上升1.5-4.5。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200种天)、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情况:在未来的1000-2000年内,海平面将升高7-8米。,2024/5/10,24,臭氧层破坏,臭氧(O
10、3)层概念:地球的保护层。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质。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2400万平方公里),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臭氧空洞”。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控制情况:国际,中国。,2024/5/10,25,酸雨出现频繁,概念及形成原因:pH5.6,SO2和NOx排放引起。现状及趋势:北欧、北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降雨pH值曾低到3.1。主要危害: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2024/5/10,26,污染物排放量剧增,工业生产:排放各
11、种化学废物,包括有毒、有害和危险废物。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生活污染: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空前的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果任由危机蔓延和加剧,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也有可能从地球上消失,成为地球上灭绝物种中的一员。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争取可持续发展,是最具全球性的问题。,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特征,3.1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第一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能源紧张、淡水短缺、野生动植物灭绝等等现象;第二类
12、是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向环境过度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还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乃至气候变化等等;第三类是技术失控或滥用引起的负效应,典型的如核技术污染,包括现在尚未获得准确评估的转基因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都可能带来始料未及的环境后果。,3.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
13、危及全人类的生存状况;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08,我们消费资源(地球自然系统所提供服务的基础)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超出了资源更新的速度。仅在过去的35 年里,人类就丧失了近1/3 的地球生态资源。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个人消费的不断增加,我们的需求持续扩大。我们的全球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地球承载力的30%。如果我们的需求以同样的速度增加,那么到21 世纪30 年代中期,我
14、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生态信贷短缺是全球性的挑战。全球3/4 的人生活在生态负债国(国家的消费超出了本国的生物承载力)。因此,大多数人都是在通过利用或者日益透支异地的生态资本,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图1:生命地球指数。全球生命地球指数表明,从1970 年到2005 年,脊椎动物物种种群下降了近30%。图2:人类的生态足迹。1961 年到2005 年,人类对地球生物圈的需求翻了一番还多。,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障碍与困境,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
15、意识,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变。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1.2 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1.3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过去,人类由于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曾几次濒临灭绝的威胁,但是人类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行为或错误将会直接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英汤因比1962-1972年,10年之内,两位女性写的两本书使人类在沉睡中惊醒。,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蕾切尔卡逊被称
16、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母”。美国著名刊物时代在2000年12期,即20世纪最后一期上将蕾切尔卡逊评选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之一。,十年后的1972年,另一位女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D.梅多斯(Dennis.L.Meadows)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带领一个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文化的反思生态文明,1967年,美国历史学家林恩怀特(Lynn White)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很有影响的论文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林恩怀特认为,我们的生态危机,根源于西方人犹太教基督教的观念,即认为人类应该“统治”自然。由于我们把自然
17、视为异己,仅把它看作是供人类开发的资源,我们已经使地球遭受了大浩劫,并正在带来严重的恶果。他指出,“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所作取决于我们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更多的科学和更多的技术将无法使我们摆脱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除非我们能找到一种新的信仰。”,在当代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生态”(eco-,ecological)冠名的学科、学说或主义数不胜数,如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生态神学(eco-theology)、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 politics)、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生态文学(Ecological Literature)生态人
18、文主义(ecological humanism)、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等等。,生态学时代,一个关于环境的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次会议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尽管大会对整个环境问题的认识比较粗浅,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尤其是未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责任,但是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人类环境宣言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
19、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前提之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予以界定,经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一系列对话和辩论,于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满足需要”,同时又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留下了阐
20、释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原则(Fairness):国家范围内同代人的公平(满足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其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代际公平、国际间公平利用有限资源。人均石油消费中国2桶,美国25桶,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耗用了占全球80%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可持续原则(Sustainability):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人类需要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生活方式、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共同性原则(Common):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公平和
21、可持续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二十一世纪议程关于21世纪环境与发展的行动指南,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经过共同努力,大会通过了新的行动计划二十一世纪议程。这是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里约+20”峰会:我们期望的未来,2012年6月20日至22日,来自约100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以及至少5万名各领域代表参与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里约+20峰会。此次会议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
22、展大会”正好时隔20年,为纪念1992年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这一历史性事件。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为减少贫困、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2 悲观派与乐观派的争论,悲观派的观点:增长的极限 乐观派的观点: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关于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是以都斯为首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小组为罗马俱乐部“人类困境”研究提交的第一个报告。报告认为,对人类命运有决定意义的五个参数都按一定指数增长。这五个参数是:世界人口、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粮食)、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
23、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各种数据证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人类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中,并将会继续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世界模型”:提出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因素组成的“世界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认为现在的世界体系在2100年以前必然崩溃。要避免崩溃,应实现人口和经济的零增长。,增长的极限主要影响,尽管增长的极限遭到了大量的批评,但是它首次提出了关于外在极限的概念,即发展受地球资源有限性制约的思想,并阐述了“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观点。它一经发表,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学术之争。然而,报告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深刻忧虑以及对唤起人类自身的觉
24、醒,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成为当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环境运动的开展。,乐观派的主要观点,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朱利安西蒙(JULIANLSIMON)美国遗产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并在马里兰大学任教。近著有最终的资源及人口增长经济学,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西蒙的主要结论,自然资源的供应在任何一种经济意义上说都是无限的。虽然每个时代都曾担心能源会枯竭;但能源却一直在逐步增长而不是短缺。人口的增长代表了经济的成功和人类的成就,而不是社会的失败。无论人口增长对能源局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需求增加带来消极影响,还是促进新发现带来积极影响,人口对能源成本和
25、由此涉及生活水平的长期影响都是无关重要的。”实际上,技术不断地创造新资源。人类将以适当的价格享受无限的矿产。关于环境;公众的印象是它们在不断恶化,而事实是环境质量在改善。他说:“解决污染不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因而在经济学家看来,实质上是把一些价值用于消费,还是用于清除污染的选择问题,或者说是选择了可容忍的适度污染问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通过对42个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生态环境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