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气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ppt
《高浓度气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浓度气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ppt(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浓度气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分析,通常为非等温吸收,由于溶质A的溶解量大,产生的溶解热能使吸收剂温度显著升高,相平衡关系也将沿塔高变化,温度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下降,对吸收不利。传质系数沿塔高变化大,吸收过程为 A 组分通过停滞的 B 组分的扩散过程,气相传质系数为,高浓度吸收浓度变化大,溶质溶解量大,从塔底至塔顶气体流率变化也大,这使得高浓度吸收过程有以下特点:,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分析,同理,高浓度气体吸收液相传质系数可表示为,低浓度吸收 P/pBm 1或 1/(1-y)m 1,所以 ky ky。高浓度吸收总体流动的影响不可忽略,传质系数与气相浓度 y 有关,因 y 沿塔
2、高变,所以 ky 也沿塔高变。,等温吸收时,沿塔高相平衡关系不变,填料层高度 Z 的计算可采用前面介绍的计算式;各传质系数沿塔高的变化不可忽略,因而不能提出积分号外,这使得 Z 的计算变繁;因传质系数中的漂流因子要涉及到界面浓度yi 或 xi,Z 的计算式通常采用相内传质速率方程推导;高浓度气体吸收 Z 的计算一般采用摩尔分数的表达式。若用比摩尔分数,被积函数更复杂。,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高浓度吸收填料层高度 Z 的计算式要注意引入漂流因子的影响。,高浓度气体吸收 Z 计算只能由数值积分或图解积分求得。被积函数为:,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同理可得:,被积函数为:,积分时还需用到如下关系式
3、:,操作线方程,传质速率方程,平衡线方程,以及体积传质系数 kya,kxa 与气、液质量流率的关联式。,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图解积分求解步骤,(1)将 y1 至 y2 的区间分成 n 等份,得 n+1 个 y;(2)由操作线方程算出所取 y 对应的 x;(3)由 Vs=V/(1-y)和Ls=L/(1-x)计算浓度为 y、x 截面的气液流率;(4)由传质系数关联式计算出 y、x 截面处对应的 kya,kxa;(5)由四式联立求解出气液界面浓度 yi、xi;,(6)将以上与 y 对应的各值 代入f(y),求得该 y 值对应的被积函数值,即求得了f(y)y 曲线上一点;(7)重复(1)(6)(n
4、+1)次,求得(n+1)个与 y 值对应的函数值f(y);(7)作f(y)y 图,计算曲线与 y1、y2 区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由此求得填料层高度 Z。,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因数群 Vs/(kya)随 Vs 的变化小,因此沿塔高变化不大,可取塔顶和塔底的平均值,从而可将其提出积分号外,当气相浓度不是太高时,(1-y)m 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第一项为低浓度气体吸收时的传质单元数,第二项则表示高浓度气体吸收时漂流因子的影响。,非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若忽略吸收塔内气液两相温度升高对传质系数的影响,非等温气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与等温过程相比,除必须考虑气液两相温度所引起的相平衡关系变化这一因
5、素外,其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与高浓度等温吸收过程的计算完全相同。只要求得了非等温吸收的实际相平衡关系,按上述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与求解步骤,就可求得 Z 值。,溶质溶解时释放出的溶解热不仅使液体升温,也会使气体升温和部分溶剂汽化,设备的散热也将耗去部分溶解热。同时进行的传热传质使过程的热量衡算变得较为复杂。,简化假设:(1)由于气体的热容小,且溶剂的蒸汽压较低,汽化量不大,气体升温和部分溶剂汽化耗用的溶解热可忽略不计。(2)过程可视为绝热,溶解热将全部用于液体温度的升高。,非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据此简化,对微元段 dZ 做热量衡算,有,式中:cmL 溶液平均摩尔热容kJ/(kmolK);Ls
6、 吸收液流率kmol/s;微分溶解热;dLs 吸收的溶质量引起的吸收液量增加。,Ls,x,t,Ls+dLs x+dx t+dt,dZ,dLs 与 Ls 相比要小得多,故 dLsx、dLscmLt 与 LSdx、LscmLdt 相比可忽略。于是上式可简化为,非等温吸收时 Z 的计算,若将吸收塔中液相组成 x 的变化范围分成若干等分段,离开和进入该段的液相温度分别为 tn 和 tn-1,则任意段 n 的热量衡算式可近似写成,微分溶解热 代表 1 kmol 溶质溶解于浓度为 x 的大量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量,是一个与溶液浓度有关的量。,式中微分溶解热 可取 xn-1 与 xn 之间的平均值。,非等温吸
7、收时 Z 的计算,由进塔的液相浓度 x0 和温度 t0 为初始条件,可逐段算出不同组成 x 下的液相温度 t,然后根据每一组 x,t 值,由热力学数据确定与之平衡的气相浓度 y,从而确定出塔内两相的实际平衡关系。,若已知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可由每一组 t,x 数据直接从图上读出与之对应的 y 值,连接交点所得的曲线称为绝热吸收平衡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经常是波动的。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变化的参数有:入塔气体的流量V和浓度Y1如 果不加调节,必将引起出塔气体浓度Y2的变化。调节的方法:在允许条 件下改变吸收剂流量L,从而改变传质推动力,使Y2稳定不变。吸收塔和解吸塔为联合操作,改
8、变吸收剂流量,必将改变解吸塔的操 作特性,使解吸塔的出口浓度和温度发生变化,反过来对吸收塔产生作 用。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吸收剂用量 L增大,L/V 增大,操作线斜率和推动力增大。当气、液入塔浓度 Y1 和 X2 不变时,出口气体 Y2 下降,吸收率增大。操作线由线变为线,X1 下降。,如果吸收剂用量增大使再生不良或冷却不够,吸收剂进塔浓度 X2 和温度 t2 都可能升高,这两者都会造成传质推动力下降,抵销吸收剂用量增大的作用。,吸收塔的调节与操作型计算,吸收剂用量 L增大,吸收剂入塔浓度由 X2 降至 X2,在 Y1 和 L/V 不变的条件下,操作线向左平移,传质推动力增大,吸收液出塔
9、浓度将由 X1 降至 X1,气体出塔浓度降至 Y2,吸收率增加。,改变了物系的平衡关系,气体溶解度增大,平衡线下移,传质推动力也增大。当气、液进塔浓度 Y1、X2 以及液气比L/V不变时,气体出塔浓度 Y2 降低,分离程度增加。,降低吸收剂入塔浓度X2,降低吸收剂入塔温度 t2,适当调节上述三个参数均可强化吸收传质过程,提高分离程度。但实际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但对于有显著热效应的吸收过程,大量吸收剂再循环可减小吸收剂在塔内的温升,因而平衡线可以下移,传质推动力增大,有利于吸收。,设吸收剂再循环量与新鲜吸收剂加入量 L 的比值为,两股吸收剂混合后浓度为,吸收剂再循环
10、流程,若 增加,吸收剂入塔浓度增大,传质推动力下降,塔的吸收能力要下降。,吸收过程计算,设计型计算,命题,设计要求:计算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塔高给定条件:气体流率 气体入塔浓度 平衡关系 分离要求,规定有害物质浓度Y2规定产品回收率,说明:为求高度,必须先求HOG和NOG,HOG与设备形势和操作条件有关,NOG与平衡关系和进出口浓度有关,要计算平均推动力,必须选定流向,气液两相可逆流操作也可并流操作,进出口浓度相同时,逆流推动力大于并流推动力,逆流优于并流,但逆流操作气流阻碍液流流动,需要加大液体流量的吸收可以采用并流。,吸收剂浓度过低,加大溶剂再生的解析负荷量,吸收剂浓度过高,传质推动力减
11、小,使塔高增加,所以,X2的选择是一个经济优化的问题。,(1)流向选择,(2)吸收剂浓度的选择,吸收塔操作存在一个最小液气比,实际操作液气比应大于最小液气比,注意:最小液气比是针对规定的分离要求而言的,并不是说吸收它不能在最小液气比以下操作,只不过在最小液气比以下操作不能达到规定的分离要求。实际液气比的选择也是一个经济优化的问题。,命题计算目的:预测给定条件下的出口浓度X1、Y2已知条件:V,L,Y1,X2,Z,平衡关系,传质单元高度或传质系数计算方法:,操作型计算是联立求解上述方程组,当上述方程组联解的结果变为下式,由上式求得Y2后,再由物料衡算求X1。,(3)吸收剂用量的选择,吸收塔的操作
12、型计算,【例】某填料吸收塔用溶质含量为0.02%(比摩尔分数,下同)的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可溶组分,采用的液气比为3.2,气体入塔溶质的含量为2.0%,回收率可达95%。已知在操作范围内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2X,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总体积传质系数KYa与气体摩尔流率的0.8次方成正比。受前后工序操作状况的影响,该吸收塔的工艺参数也常有波动,试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计算。(1)当解吸不良使吸收剂入塔含量增高至0.04%时,溶质的回收率下降至多少?塔内传质推动力有何变化?(2)气体流率增加20%,而溶剂量以及气、液进口组成不变?溶质的回收率有何变化?单位时间被吸收的溶质量增加多少?(3)入塔气体溶质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浓度 气体 吸收 填料 高度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