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遂道专项施工方案.doc
《明挖遂道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遂道专项施工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一、二标段隧道设计概况1二、基坑支护设计2(一)支护桩2(二)喷锚支护3(三)自然放坡3三、基坑变形监侧4四、隧道工作井4五、暗挖段隧道纵断面图及地质构造示意图4六、工程地质情况4(一)地理位置、气象及地形、地貌4(二)地层岩性4(三)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5第二章编制依据5一、相关施工图纸5二、工程勘察资料5三、法律法规5四、施工技术规范6第三章施工布置6一、施工任务安排6二、施工管理机构设置6(一)施工管理模式6(二)施工组织机构设置7三、施工主要人员安排8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9一、测量控制方案9(一)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9(二)导线建立及控制限差10(三)竣工测量11(四
2、)保障测量精度的措施11二、场地平整及围栏12三、渣土清运12四、进出车辆冲洗12五、支护桩施工12(一)钻孔前的准备工作12(二)钻孔工艺13(三)制作钢筋笼13(四)安设检测管14(五)下钢筋笼14(六)混凝土的灌注14(七)清理桩头15(八)冠梁施工15七、桩间喷锚护壁施工16(一)桩间坑壁修整16(二)定位放线16(三)挂网及焊接拉结筋16(四)喷射砼16(五)养护17八、钢支撑施工17(一)钢支撑安装17(二)钢支撑拆撑18(三)基坑、支撑体系技术措施18九、土方开挖施工18十、基坑排水19十一、隧道施工19(一)本工程工序主要施工工艺:19(二)垫层施工19(三)垫层防水施工20(
3、四)钢筋工程20(五)模板工程20(六)混凝土工程21第五章施工监侧及保护周边管线措施22一、监测内容22二、监测仪器设备、测点布设及频率22三、监测控制标准22四、监测反馈程序23五、监测数据的反馈23六、基坑水平位移控制值25第六章安全应急预案25一、应急小组成员以及职责25二、最大风险及危险源的确定及评价25三、应急响应25四、安全事故应急措施26(一)地表下沉、周边建筑物变形超限、隧道坍塌应急措施26(二)地表下沉、周边建筑物变形超限、隧道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有:27(三)塌方应急预案28(四)伤员现场急救措施29(五)防触电应急措施29(六)防机械伤害应急措施30(七)火灾的应急措施3
4、1(八)缺氧窒息事故的预防33五、应急救援医院及交通线路34六、其它安全保证措施34(一)注浆安全保证措施34(二)喷射混凝土安全保证措施35六、应急物资35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36一、消防安全36二、施工安全组织措施36三、分项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6(一)施工准备36(二)施工用电37(三)起重安装作业37(四)装卸碴与运输安全措施37(五)洞口安全防护37四、文明施工目标37五、文明施工措施38(一)现场文明施工措施38(二)降尘措施38(三)施工内业文明管理39(四)其它措施39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二标段隧道设计概况工程名称某某路电力隧道(石胜路至三环路外)建设地点某某区龙泉驿区标段
5、号二标段施工起讫桩号K00+00K12+00质量要求符合合格标准施工工期180天明挖隧道设计概况隧道规模尺寸隧道等级为220KV,隧道按直墙断面设计,本工程主体结构为BH=2.5M3.1M箱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本标段设计情况及基坑支护情况电力隧道底部埋深约自然地坪下2.92-14.26m。基坑开挖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自然放坡、喷锚护壁及支护桩。桩号开挖方法开挖深度护壁方式某某路内侧某某路外侧08+40-11+80暗挖段8.98-14.26不存在基坑支护11+80-12+30明挖段8.3-9.83灌注桩护壁自然放坡12+30-16+20明挖段2.92-7.07灌注桩护壁自然放坡16+20-17+08明
6、挖与暗挖交界处11.92-13.2灌注桩护壁自然放坡17+08-17+92暗挖段13.2-13.4不存在基坑支护17+92-18+20明挖与暗挖交界处8.31-13.3灌注桩护壁自然放坡隧道壁结构隧道底板。侧板、顶板均采用钢筋砼现浇结构,厚度30cm;砼采用C30,抗渗等级P8。防水处理 本工程电力隧道防水为二级,明挖隧道在绑扎隧道框架钢筋前,应在C15混凝土垫层面上刷冷底子油两遍,并在变形缝处设100cm宽的沥青玻璃丝布(二布三油),其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当隧道钢筋混凝土框架浇筑完并灌水试脸合格放水。待隧道侧壁和顶板外部干燥,冷底子油两遍,再用热沥青二度处理。变形缝处用1.0m宽0.5m
7、厚的厚粘土进行回填夯实。 变形缝处采用0形型闭合的氯丁橡胶止水带,宽30cm,厚4cm。 在隧道钢筋砼框架的内外模板拆除后,未做防渗处理和回填前,试验段两端堵头的砌体强度达到80%以上才能进行装水试验。经24小时装水试验后检查隧道渗水情况,无明显湿润和渗漏迹象方为合格。暗挖隧道隧道规模尺寸直墙净高为3.1米,净宽为2.5米。基坑支护情况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8m一-12m基坑开挖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自然放坡、喷锚护壁及人工挖孔护壁(已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完成)。基坑临辅道侧基坑采用喷锚护壁,外侧采用自然放坡坡比为1:1.251.5,喷锚护壁侧坡比为1:0.4,土钉锚杆水平间距1米采用48钢花管,坡面喷
8、射C20素砼。隧道壁结构隧道底板、侧板、顶板均采用钢筋砼现浇结构。隧道采用网构拱架+钢筋网支护+喷射防水砼支护衬砌。初期衬砌和二次衬砌厚度为30cm ;砼采用C30,抗渗等级P8。防水处理隧道防水采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二次衬砌施工缝处采用遇水彭胀像胶止水条一道及氯丁橡胶O型闭水止水带,固定采用6钢筋网固定,布置方式采用环向布置。二、基坑支护设计 本标段基坑支护方式有支护桩支护、自然放坡及喷锚支护。(一)支护桩(支护桩及喷锚护壁已经按设计出图)本标段基坑桩支护根据地段不同,设计有单侧桩支护和双侧桩支护,双侧桩支护加设600钢管支撑。具体位置地段见平面图。本工程支护桩桩长10.5-18.5米
9、长,支护桩坎固段长4.5-5m,桩间距2.2米一2.5米,冠梁lx0.8m。桩芯砼为C30,桩间土的支护:桩间护壁采用挂网喷砼方式。喷砼C20。挂网方式采用20钢筋0.5X 1m。网筋8150X150,加强筋:14钢筋;混凝土等级C20,面层厚度10cm。(二)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喷砼C20。挂网方式采用20钢筋0.5 x 1m。网筋8150X150,加强筋: 14钢筋;混凝土等级C20,面层厚度10cm。锚杆数量及长度详见施工图。(三)自然放坡按照设计自然放坡边坡坡比如下:三、基坑变形监侧1、测量精度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监测点坐标误差O.1mm基坑支护结构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
10、求:监测点坐标误差0.3mm2、监控报警值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50mm或者0.5%H,变化率4mm/d桩顶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30mm或者0.5%H,变化率3mm/d四、隧道工作井隧道检查井设计为5400、6000的钢筋砼圆形井,暗挖段以此为工作井。五、暗挖段隧道纵断面图及地质构造示意图六、工程地质情况(一)地理位置、气象及地形、地貌1、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某某路(石胜路一外环路段),二标段位于某某路北侧。2、气象成都市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
11、3、地形、地貌本工程电力隧道沿线主要为现状道路、绿化带农田及住宅,地形起伏较大。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三级阶地。(二)地层岩性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主要由人工回填粘性土、砖瓦块、卵石等组成,湿,松散。素填土:灰、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砖瓦块、卵石植物根系等。湿,稍密(硬塑)。淤泥质素填土:灰、灰黑色。主要由粘性土混有机质组成,为原堰塘淤积物,混少量砖瓦块、卵石等。很湿。软塑一流塑。厚度为1.8-
12、2.6m。人工填土全场地分布,厚度为1.0-5.7m。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粘土:褐、褐黄、黄色、红渴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缓倾裂隙较发育,隙间充填灰白色粘土矿物。湿,硬塑坚硬。分布较连续,局部孔段缺失。该层厚度1.0-9.5m。含枯土卵石(粗粒混合土):黄色。卵石中混粘土。粘粒含量约2535%,实测值为28.18%,含少最铁锰质氧化物斑痕,隙间充填灰白色粘土矿物。卵石以强风化为主,个别弱风化。分布较连续,卵石含量约为55-60%,实测值为56.7%;砾石含量约为13-20%,实测道为15.2%。该层土顶板埋深6.0一12.Om。N120
13、动探平均击数为5.76击/dm。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条带。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砂质泥岩:岩体结构己全部破坏,呈土状结构,遇水泥化,夹碎岩块,用手可碎。强风化砂质泥岩:岩体结构己大部分破坏,构造层理不清晰。岩芯长度5-20cm。岩体较完整。部分钻孔该层内部夹薄层的中风化砂岩。部分钻孔该层相变为泥质砂岩。中风化砂质泥岩:岩体结构基本未破坏。岩芯长度5-20cm,最长约,30-100cm。岩体基本完整,不易击碎。该层厚度较大,该层局部地段夹薄层中风化砂岩。部分钻孔该层相变为泥质砂岩。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拟建电
14、力隧道区域基岩顶板埋深2.0-13.5m左右。(三)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局部地段较为低洼,雨季可能形成埋藏于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和极少量的枯土中的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粘土中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源为上层滞水和大气降水。粘土中的裂隙水水量较小,渗透性、连通性均较差。场地粘上、泥岩中的裂隙水水量极小,渗透性、连通性均较差,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可以不考虑地下水影响。第二章编制依据一、相关施工图纸二、工程勘察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三、法律法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
15、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23号令)四、施工技术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成都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工程基坑建筑工程支护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一200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0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混凝土结构规范GB50010-200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4-2002/J163-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三章施工布置一、施工任务安排根据本
17、工程设计修改图,本工程08+40-11+80段、17+08-17+92段、17+92处横穿某某路为暗挖段,其余为明挖段,因此本工程施工拟分成3个施工作业区, 暗挖段分别为3个作业区:第一施工作业区08-40-11+80段第二施工作业区17+08-17+92段第三施工作业区17+92处横穿某某路为暗挖段第四施工作业区明挖段11+80-17+08第五施工作业区明挖段17+80-17+92二、施工管理机构设置(一)施工管理模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从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机械、物资供应、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应做到充分保证。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成本核算制的项目管理模式。以项目经 理及现场管理、工程技术、
18、安全质量、物资设备等主管人员为中心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对质量、工期目标、安全、文明施工、核算及施工全过程负责,并进行高效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实行以项目法施工为核心,以“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为主轴。优化生产要素,加强动态管理,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有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安全两个保证体系。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同时,力争提前完成。(二)施工组织机构设置按项目管理模式组建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主要由承担过类似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组成。配备精干高效、作风务实、决策科学和人才结构合理的项目管理部。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详见图:三、施工主要人员安排
19、职务 姓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质检员 安全员 材料员 测量员(含沉降位移监测) 桩班组 劳务班组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一、测量控制方案(一)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1、接桩与复测由设计单位勘测部门交桩后,我公司在3日内对设计单位所交的测量桩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报告结果上报监理单位。导线网和高程网精度分别能够满足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四等导线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我单位对测量桩点进行了标识和保护。2、进出口趋近导线控制测量根据本标段特点每工区建立一条趋近导线。导线形式可为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度较高的导线点上,进井点应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并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近井
20、点必须纳入网中,二个工区的控制点要进行联测,导线应满足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土lOmm之内。竖井趋近导线全长不宜短于350m。3、地下施工控制导线侧量在隧道未贯通前,地下导线为一条支导线,导线点之间要建立检核条件,保证导线的精度。4、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的控制测量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己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隧道开挖时,在隧洞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5、平面控制测量1)利
21、用进出口投点引伸进洞,结构底板施作完成后,重断恢复线路中线,作为隧道施工引伸测量的依据。当掌子面贯通后,联侧地上、井下导线网,并进行平差。为道床施工提供可造的依据。2)与邻近标段接口的联系测量对于与相邻标段预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对这些位置轴线、高程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进行与对方控制网的复核测量,以保证接口的正确 连接。(二)导线建立及控制限差1、地面控制导线网建立地面控制测量主要依界设计交付的测量桩点并进行复测,若设计提供桩点不能满足要求时,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加密,加密点与设计提供导线采用相同的测量等级。2、地下控制导线网建立本标段暗挖隧道施工洞内控制导线由进出口引入,定向测量拟采用有双轴补偿
22、的全站仪。导线侧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 mm。3、高程网建立1)洞外高程网建立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核,并且要贯通联测到相邻标段所用的城市水准控制点一个以上。复核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且经平差后,再在结构物四周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数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沉降观测用。水准基点的埋设要稳固可靠。2)地下高程网建立高程传递测量采用在进出口内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地上和地下安置两台水准仪同时读数,并应在钢尺上悬挂与钢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传递高程时,独立观侧三测回,每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挖遂道 专项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