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六单元复备.docx
《四上数学六单元复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数学六单元复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六、条形统计图单元核心素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意义。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能够将已知数据转化为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在前面的统计知识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经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获得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单元教学内容:教材7381页,认识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和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单元教学
2、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知统计的意义。单元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比较其优劣,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统计数据准确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单元教学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单元教学课时:5课时第1 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66页主题图,第67页例1,第69页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教学目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能读懂简
3、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绘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简单条形统计图。3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渗透人文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简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小字本纸每生一*。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闻书香课前活动主持人:展示人:第二部分知书性一、复习引入CAI依次出现:图1 图2 图3生活中许多杂乱无章的事情,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整理与统计,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把图1像图2这样有序整理,为了显示统计的普遍性,我们还可以用图3这样的统计图来整理。二、探索新知随着生活与学习的需要,我们的统计图也随着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崭新但并不陌生的
4、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1.主题图(CAI出示)。让学生仔细看图,并从图中了解到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工作,我们的同学们也在收集整理数据。2.教学例1。(1)CAI出示例1中的统计表:经过调查收集整理,上面是*地6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请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1: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了8天是优,12天是良,8天是轻度污染。生2:显示6月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2)认识条形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但是人们已经发现用圆圈的方式在表示上已经不很规*,一种更加严谨而又被广泛认可的条形统计图便产生了。这种条形统计图有许多新的知识,我们一起
5、来认识一下。用CAI依次出现横轴、纵轴、项目、数据、单位、网格,教师和学生用互动形式认识各表示的意义。CAI示*画。我们用高低不同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特别强调为了便于美观和观察,每根直条之间用相同的间隔隔开。(3)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小字本上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加以指导。如:怎样画横轴、纵轴,怎样分成三根直条、直条上面尽量标出数量的多少,在单式条形统计图中,每根直条的颜色只起美观的作用,没有具体的数学意义及用铅笔、直尺画图等。(4)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观察自己画好的条形统计图,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数形结合,更加直观,便于比较;)条形统计图与统计
6、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统计表较简洁,条形统计图更直观)三、巩固深化1.第69页课堂活动。(1)CAI出示本班的课表,全班一起进行统计表的填写统计。(2)根据统计表信息,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对统计信息进行描述。特别注意直条长度要准确,并在上面标好数据,画图要使用铅笔、直尺。第三部分品书味四、反思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六1、2题(完成在书上)。第1题:根据统计表完善统计图,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明白纵轴上1格表示1个单位。第2题: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该题的横轴、纵轴发生了颠倒,其设计目的是避免学生养成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只能是竖着的思维定势。六、板书
7、: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特点数形结合,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第2 课时条形统计图(二)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68页例2,练习十六第3题。教学目标:1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2会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整理的统计结果,并能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1.能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2.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分段统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挂图)、统计图复习题单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闻书香课前活动主持人:展示人:第二部分知书性一、复习
8、引入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题单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班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矫正。二、探索新知有时我们在绘制条形统计图前,需要我们先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1.出示例2:CAI出示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1) 通过问题启发同学思考:在这*表上,身高在150cm以上的有几个?要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需要进行分段统计和整理。(2)同桌或小组讨论:多少厘米为一个统计*围较合适?同桌和小组讨论。抽生汇报:3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为一个统计*围在比较后得出较合理的分段方法:5厘米或6厘米为一个统计*围较合适。2.教学分段统计师:如果我们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分
9、段方法,可以怎样统计?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统计基础,独立完成下表: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16统计方法一: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统计方法二: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为了防止统计时的重复与遗漏,填好后要进行人数个数的验证,即总人数为18人。3.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根据整理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P69页条形统计图。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16533184.分析统计图表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表
10、回答下面的问题:(1)身高在哪个*围的人数最多?(2)你的身高在哪个*围?(3)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三、巩固深化练习十六第3题。1.请学生说出分段的理由,还可以怎样分段?2.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在书上。3.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第三部分品书味四、反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在分段统计时应注意什么?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三)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70页例3、4,练习题十六第4、5题。教学目标:1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其实用性与直观优势。2会绘制简单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3能对统计图表进行正确分析,并能根据数据进行一定的预测。教学重点:认识1格表示多个
11、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小字本纸每人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闻书香课前活动主持人:展示人:第二部分知书性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1.在小字本上绘制条形统计图(CAI出示)3名同学8秒钟踢毽数统计表*小红小方小奇踢毽数(下)11108学生独立完成,师追问: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下?(1格表示1下。)2.CAI出示变化后的统计表:3位同学1分钟踢毽数统计表*小红小方小奇踢毽数(下)11010085(1)现在同学们能根据这个统计表在小字本上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吗?生1:不行,因为我们的格子没有则多了。生2:行,只要我们调整一下纵轴上1格表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05.html